《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44.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介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CLC)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956年开始编制的图书分类法,旨在对各类图书进行有组织的分类和编目。
CLC主要用于中国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和编目工作,它是中国图书馆业界广泛使用的一套图书分类标准。
历史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编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
参与编制工作的专家学者,根据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图书馆实践需求,结合国际图书分类标准和中国图书馆资源的特点,对图书进行有序的分类。
分类体系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采用的是一种分层分类体系。
整个体系由大类、中类、小类和附法表四个层次组成。
每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编号范围,方便对图书进行统一的编目和归类。
具体分类编码遵循升序规则,例如:A01, A11, A12等。
下面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大类列表及部分中类和小类的示例:1.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 1.2 列宁著作 - 1.3 斯大林著作 - 1.4 毛泽东著作 - 1.5 邓小平著作2. 哲学、宗教 - 2.1 中国哲学史 - 2.2 世界哲学史 - 2.3 逻辑学 - 2.4 伦理学 - 2.5美学3. 社会科学总论 - 3.1 政治学 - 3.2 法学 - 3.3 军事学 - 3.4 经济学 - 3.5 图书馆学、知识管理4. 语言、文字 - 4.1 汉语言文字5. 文学 - 5.1 中国文学 - 5.2 世界文学6. 科学、自然科学 - 6.1 数学 - 6.2 物理学 - 6.3 化学 - 6.4 生物学7. 应用科学 - 7.1 医学 - 7.2 工程技术以上仅是对部分大类、中类和小类的简要介绍,实际的分类体系更为细化和具体。
使用与意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使用有助于图书馆进行图书的分类、编目、检索和馆藏管理工作。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指中国国内图书馆在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时所采用的一种分类系统。
该分类法根据图书和文献的内容特点、学科领域以及主题分类,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以方便读者查阅和利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信息组织和知识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经过多年实践和整理总结而形成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广泛采用的分类系统。
这套分类法主要包括了38个大类,如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
每个大类下又分为若干个中类,中类下又进一步分为细目。
通过这种层次结构分类的方式,能够将馆藏资源按照不同学科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检索路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分类法。
这意味着它不仅考虑到了科学分门别类的需要,也涵盖了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分类要求。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在同一套分类系统下找到各种学科领域的相关资料,提高了检索效率。
其次,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各类图书馆,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分类标准。
这使得读者可以在不同的图书馆中使用相同的分类系统,达到更好的统一性和便捷性。
此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还注重了对文献资源的主题分类,充分考虑了读者对特定主题的需求,使得读者能够更精确地找到需要的图书和文献。
当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的日新月异,一些新兴学科和领域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在现有的分类体系中。
其次,由于读者对图书馆分类法的不熟悉,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
此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在一些特定的学科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一种科学、实用和广泛应用的分类系统,它为图书馆的资源组织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在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我国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为使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下面对《中国法》予以简要介绍。
《中图法》的基本类也称基本序列,是对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基本的区分和排列,是分类表的总纲,在根本上决定其分类体系。
《中图法》首先将人类的知识分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而将一些内容庞杂、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也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五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第一次划分的类,一切中小类目都是以基本大类发展分化而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分类法的思想和观点。
在基本目类中,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学科内容多、发展快,《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十大类,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二大类的分类表,每大类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固定其先后次序。
大类下再按照图书的不同属性划分为若干基本类目,然后继续逐级划分为若干小类。
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这样层层类分,便形成了一个有条理、有系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逐步展开的类目表。
《中图法》约包含着五万个不同的类目,大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记住,但如果能熟悉本专业的类目,对借阅图书是有益的。
现将《中图法》(第四版)专业设置相关的类目介绍如下:分类号R173A,B,C,D,R …….代表一级类目,A1,B1,C1,R1代表二级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73代表三,四级类目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级类目)A1 马克思、恩格思著作(二级类目)A2 列宁著作(二级类目)A3 斯大林著作(二级类目)A4 毛泽东著作(二级类目)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二级类目)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二级类目)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二级类目)B 哲学(一级类目)B0 哲学理论(二级类目)B1 世界哲学B2 中国哲学B3 亚洲哲学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B6 大洋洲哲学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总论)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 机关、团体、会议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61 名词术语、辞典、百科全书(类书)C62 手册、名录、指南、一览表、年表C63 目录、样本、说明书(产品目录入此;图书目录入Z8)C64 表解、图解、图册、公式、数据、地图C65 条例、规程、标准C66 统计资料C67 参考资料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 统计学C91 社会学C911 社会发展和变迁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4 社会利益C915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19 分科社会学C93 管理学C931 管理技术与方法C932 咨询学C933 领导学C934 决策学C935 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 管理组织学C939 应用管理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7 世界各国政治D8 外交、国际关系D9(现改为DF)法律DF0 法的理论(法学)DF1 世界各国法律(总论)DF2 国家法、宪法DF3 行政法DF4 经济法、财政法DF5 民法DF6 刑法DF7诉讼法DF8 司法制度E 军事E0 军事理论E1 世界军事E2 中国军事E3/7 各国军事E8 战略、战役、战术E9 军事技术F 经济F0 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11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F012经济规律F014经济范畴F014.1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F014.2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F014.31价格理论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F014.36经济机制F014.39资本和剩余价值F014.4国民收入与分配F014.5消费与积累F014.6社会再生产F014.9其他经济范畴F019.1均衡理论F019.2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F019.3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F019.4合理预期{F019.5}公共选择F019.6经济政策理论F015宏观经济学F016微观经济学F019其他经济理论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21原始社会F022奴隶社会F023封建社会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0生产关系、所有制F031商品生产与交换F031.1商品、商品生产[F031.2]货币F031.3价值、价值规律F031.4价格F031.5经济效益F031.6经济机制F032资本和剩余价值F032.1资本F032.2剩余价值及其分配F033雇佣劳动和工资F034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F035社会资本再生产F035.1社会生产、再生产F035.2部门间的关系F035.3社会总产品、国民生产总产值F035.4计划和市场F036国民收入和分配F036.1国民财富F036.3消费与积累F036.5生活方式F037经济循环F037.1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F037.2经济停滞、衰退与复苏F037.3景气预测F038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F038.1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F038.2垄断与竞争F038.3资本输出F038.4国家垄断资本F038.5经济军事化F038.6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F038.8“后工业社会”论F0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F04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F043社会主义经济规律F044社会主义劳动F045商品生产与交换F046社会主义分配制度F047国民收入与分配F048社会主义再生产F049经济循环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科学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20国民经济管理F21经济计划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F3 农业经济F30农业经济理论F31世界农业经济F32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0工业经济理论F41世界工业经济F42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02运输业计划和管理体制F503运输业建设与发展F505运输价格、成本与利润F506运输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51世界各国概况F53铁路运输经济F54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水路运输经济F56航空运输经济F57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世界旅游事业F592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 邮电经济F60邮电经济理论F61邮政F62电信F63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 贸易经济F71国内贸易经济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国际贸易F75各国对外贸易F76商品学F8 财政、金融F81财政、国家财政F82货币F83金融、银行F84保险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G2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1新闻学、新闻事业G22广播、电视事业G23出版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 科学、科学研究G4 教育G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6 各级教育G7 各类教育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 常用外国语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I 文学I0 文学理论I1 世界文学I2 中国文学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3/7 各国文学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 绘画J3 雕塑J4 摄影艺术J5 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7 舞蹈K 历史、地理K0 史学理论K1 世界史K2 中国史K3 亚洲史K4 非洲史K5 欧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传记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N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K[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O3 力学O4 物理学O6 化学O7 晶体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气象学P5 地质学P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2 细胞学Q3 遗传学Q4 生理学Q5 生物化学Q6 生物物理学Q7 分子生物学Q81 生物工程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 临床医学R5 内科学R6 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 特种医学R9 药学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30 一般性问题TP31 计算机软件TP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4 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5 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 微型计算机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 其他计算机TP39 计算机的应用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综合研究X3 环境保护管理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鉴、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
内容简介该书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
《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累制编号法。
《中图法》主要供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
为适应不同图书信息机构及不同类型文献分类的需要,它还有几个配套版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等。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
《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作品目录(分类简表)A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2列宁著作A3斯大林著作A4毛泽东著作A49邓小平著作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B哲学、宗教B0哲学理论B1世界哲学B2中国哲学B3亚洲哲学B4非洲哲学B5欧洲哲学B6大洋州哲学B7美洲哲学B80思维科学B81逻辑学(论理学)B82伦理学(道德哲学)B83美学B84心理学B9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社会科学概况、现状、进展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C8统计学C91社会学C92人口学C93管理学C94系统科学C95民族学、文化人类学C96人才学C97劳动科学D政治、法律D0政治学、政治理论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2中国共产党D33/37各国共产党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世界政治D6中国政治D73/77各国政治D8外交、国际关系D9法律E军事E0军事理论E1世界军事E2中国军事E3/7各国军事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E9军事技术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F经济F0经济学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经济管理F3农业经济F4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F5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6邮电通信经济F7贸易经济F8财政、金融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文化理论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3科学、科学研究G4教育G8体育H语言、文字H0语言学H1汉语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常用外国语H4汉藏语系H5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H64东北亚诸语言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H66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H7印欧语系H81非洲诸语言H83美洲诸语言H84大洋州诸语言H9国际辅助语I文学I0文学理论I1世界文学I2中国文学I3/7各国文学J艺术J0艺术理论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19专题艺术与现代边缘艺术J2绘画J29书法、篆刻J3雕塑J4摄影艺术J5工艺美术J59建筑艺术J6音乐J7舞蹈J8戏剧、曲艺、杂技艺术J9电影、电视艺术K 历史、地理K0史学理论K1世界史K2中国史K3亚洲史K4非洲史K5欧洲史K6大洋州史K7美洲史K81传记K85文物考古K89风俗习惯N 自然科学总论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自然科学概况、现状、进展N2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N79非书资料、视听资料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3非线性科学N94系统科学[N99]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3力学O4物理学O6化学O7晶体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天文学P2测绘学P3地球物理学P4大气科学(气象学)P5地质学P7海洋学P9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普通生物学Q2细胞生物学Q3遗传学Q4生理学Q5生物化学Q6生物物理学Q7分子生物学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9环境生物学Q91古生物学Q93微生物学Q94植物学Q95动物学Q96昆虫学Q98人类学R 医药、卫生R1预防医学、卫生学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R71妇产科学R72儿科学R73肿瘤学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耳鼻咽喉科学R77眼科学R78口腔科学R79外国民族医学R8特种医学R9药学S 农业科学S1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学(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S7林业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电子技术、通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综合运输U2铁路运输U4公路运输U6水路运输[U8]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航空V4航天(宇宙航行)[V7]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社会与环境X3环境保护管理X4灾害及其防治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行业污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9安全科学Z 综合性图书Z1丛书Z2百科全书、类书Z3辞典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年鉴、年刊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图书报刊目录、文摘、索引创作背景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在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我国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为使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下面对《中国法》予以简要介绍。
《中图法》的基本类也称基本序列,是对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基本的区分和排列,是分类表的总纲,在根本上决定其分类体系。
《中图法》首先将人类的知识分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而将一些内容庞杂、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也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五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第一次划分的类,一切中小类目都是以基本大类发展分化而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分类法的思想和观点。
在基本目类中,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学科内容多、发展快,《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十大类,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二大类的分类表,每大类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固定其先后次序。
大类下再按照图书的不同属性划分为若干基本类目,然后继续逐级划分为若干小类。
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这样层层类分,便形成了一个有条理、有系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逐步展开的类目表。
《中图法》约包含着五万个不同的类目,大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记住,但如果能熟悉本专业的类目,对借阅图书是有益的。
现将《中图法》(第四版)专业设置相关的类目介绍如下:分类号R173A,B,C,D,R …….代表一级类目,A1,B1,C1,R1代表二级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73代表三,四级类目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级类目)A1 马克思、恩格思著作(二级类目)A2 列宁著作(二级类目)A3 斯大林著作(二级类目)A4 毛泽东著作(二级类目)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二级类目)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二级类目)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二级类目)B 哲学(一级类目)B0 哲学理论(二级类目)B1 世界哲学B2 中国哲学B3 亚洲哲学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B6 大洋洲哲学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总论)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 机关、团体、会议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61 名词术语、辞典、百科全书(类书)C62 手册、名录、指南、一览表、年表C63 目录、样本、说明书(产品目录入此;图书目录入Z8)C64 表解、图解、图册、公式、数据、地图C65 条例、规程、标准C66 统计资料C67 参考资料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 统计学C91 社会学C911 社会发展和变迁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4 社会利益C915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19 分科社会学C93 管理学C931 管理技术与方法C932 咨询学C933 领导学C934 决策学C935 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 管理组织学C939 应用管理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7 世界各国政治D8 外交、国际关系D9(现改为DF)法律DF0 法的理论(法学)DF1 世界各国法律(总论)DF2 国家法、宪法DF3 行政法DF4 经济法、财政法DF5 民法DF6 刑法DF7诉讼法DF8 司法制度E 军事E0 军事理论E1 世界军事E2 中国军事E3/7 各国军事E8 战略、战役、战术E9 军事技术F 经济F0 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11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F012经济规律F014经济范畴F014.1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F014.2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F014.31价格理论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F014.36经济机制F014.39资本和剩余价值F014.4国民收入与分配F014.5消费与积累F014.6社会再生产F014.9其他经济范畴F019.1均衡理论F019.2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F019.3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F019.4合理预期{F019.5}公共选择F019.6经济政策理论F015宏观经济学F016微观经济学F019其他经济理论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21原始社会F022奴隶社会F023封建社会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0生产关系、所有制F031商品生产与交换F031.1商品、商品生产[F031.2]货币F031.3价值、价值规律F031.4价格F031.5经济效益F031.6经济机制F032资本和剩余价值F032.1资本F032.2剩余价值及其分配F033雇佣劳动和工资F034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F035社会资本再生产F035.1社会生产、再生产F035.2部门间的关系F035.3社会总产品、国民生产总产值F035.4计划和市场F036国民收入和分配F036.1国民财富F036.3消费与积累F036.5生活方式F037经济循环F037.1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F037.2经济停滞、衰退与复苏F037.3景气预测F038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F038.1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F038.2垄断与竞争F038.3资本输出F038.4国家垄断资本F038.5经济军事化F038.6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F038.8“后工业社会”论F0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F04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F043社会主义经济规律F044社会主义劳动F045商品生产与交换F046社会主义分配制度F047国民收入与分配F048社会主义再生产F049经济循环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科学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20国民经济管理F21经济计划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F3 农业经济F30农业经济理论F31世界农业经济F32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0工业经济理论F41世界工业经济F42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02运输业计划和管理体制F503运输业建设与发展F505运输价格、成本与利润F506运输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51世界各国概况F53铁路运输经济F54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水路运输经济F56航空运输经济F57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世界旅游事业F592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 邮电经济F60邮电经济理论F61邮政F62电信F63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 贸易经济F71国内贸易经济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国际贸易F75各国对外贸易F76商品学F8 财政、金融F81财政、国家财政F82货币F83金融、银行F84保险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G2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1新闻学、新闻事业G22广播、电视事业G23出版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 科学、科学研究G4 教育G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6 各级教育G7 各类教育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 常用外国语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I 文学I0 文学理论I1 世界文学I2 中国文学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3/7 各国文学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 绘画J3 雕塑J4 摄影艺术J5 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7 舞蹈K 历史、地理K0 史学理论K1 世界史K2 中国史K3 亚洲史K4 非洲史K5 欧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传记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N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K[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O3 力学O4 物理学O6 化学O7 晶体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气象学P5 地质学P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2 细胞学Q3 遗传学Q4 生理学Q5 生物化学Q6 生物物理学Q7 分子生物学Q81 生物工程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 临床医学R5 内科学R6 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 特种医学R9 药学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30 一般性问题TP31 计算机软件TP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4 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5 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 微型计算机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 其他计算机TP39 计算机的应用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综合研究X3 环境保护管理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鉴、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3反映出闭环PID控制与传统开环控制的区别。
开环控制下油缸进口的油压在到达油缸行程终点时,油缸内的压力会急剧上升,不具备回油功能,油缸进油口流量会产生不稳定波动。
而闭环PID控制下,油缸具备较好的回油功能,压力到达2.5MPa后降低至初始压力,且流量曲线呈匀速下降,无波动现象。
4 结语(1)提供了一种新型不压井作业机起升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在PID闭环控制方法下,油缸压力减小,管柱运动起点与终点的位置得到实时的控制,显著减小了举升液压控制系统在工程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管柱震动、冲击现象。
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不压井作业机的起升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 梅雪松.基于PLC的不压井作业机液压控制系统特性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8.[2] 罗娜娜.基于非线性PID控制的挖掘机液压系统稳定性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9,17(4):367-370.[3] 孙新.节能型起升机构闭式液压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4] 于大伟.新型独立式带压作业设备的研发与应用[J].油气开发工程,2017,45(5):103-106.[5] 邾启孟.新型带压作业设备平衡绞车研制与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6(9):101-114.[6] 刘涛.不压井修井机控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2.[7] 吕卫强.液压缸位置伺服系统模糊PID控制[J].兵工自动化,2020,39(9):41-44.(上接65页)养,确保其时刻处于可用状态;定期组织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加强辐射应急能力建设和资源保障[11]。
参考文献[1] 于建雅.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2] 金唯一,徐润泽,杨恒,等.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的机理研究和优化[J].应用物理,2019,9(7):336-347.[3] 沈振,肖艰,毛淑群,等.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在铝塑复合管中的应用[J].塑料科技,2011,39(2):87-89.[4] 苏静,冯泽臣,孟斌,等.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7,26(4):395-397,400.[5] 李青,马君健,刘伟,等.某工厂移动顶棚式X射线探伤室环境监测及评价[J].辐射防护,2015,35(2):117-122.[6] 夏冰,丁洪深,葛婷.某石油化工机械公司X射线探伤室及探伤机应用项目辐射环境监测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9):57-5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583-199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S].北京,19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20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2015.[10] 张召文.云南省核安全文化宣贯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矿业,2016,25(z1):119-121,166.[11] 亓晓东.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30(6):238-239.《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书籍分类方法也称为书籍分类词汇。
它基于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使用,在某些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使用知识分类的原理,并使用逻辑方法根据学科对各学科的书籍进行分类。
分为几个类别,每个类别分为许多子类别,并且每个子类别又分为多个子类别。
最后,每种类型的书籍都可以归为某个类别,并且每个类别都有一个类别编号。
分类词汇是层次分类编号和类别的集合。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前称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制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规模综合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系统,简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的编制始于1971年,现已出版五版。
与其他国内分类法相比,《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制较晚,但发展迅速。
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借鉴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它是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观点,基于科目分类,结合书籍和材料的内容和特点,并划分为类别,形成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已在全国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中广泛使用。
国内主要的大型参考书目,可检索的出版物,机器可读的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均描述了“中国图书馆分类”的分类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采用了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
字母代表主要类别,字母顺序反映主要类别的顺序。
主要类别下的子类别由阿拉伯数字组成。
为了适应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此类文档的分类,在工业技术的次要类别中使用双字母。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版。
《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分类表。
《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大类下细分的学科门类用阿拉伯数字组成。
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
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的集合。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完整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完整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整理图书馆馆藏而制定的一套分类体系。
它通过对不同主题的书籍进行分类编码,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图书。
该分类法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行业的标准,不仅在中国广泛使用,还在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
一、引言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知识、启迪思想、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职责。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馆藏,图书馆分类法应运而生。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于19XX年开始编制,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成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分类原则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基于一系列的分类原则,以确保整个系统的逻辑性和可行性。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原则:按照书籍的内容主题进行分类,确保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相关图书。
2. 形式原则:考虑到不同书籍的形式特点,如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等,采用相应的分类方式。
3. 地域原则:针对地理位置相关的图书,采用地域分类方法,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
三、分类结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一种层级的方式组织书籍。
在完整版分类法中,共分为十大类,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为若干个中类,再进一步分为更具体的小类。
以下是分类法的整体结构:1. 第一大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类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类2:列宁著作中类3:斯大林著作中类4:毛泽东著作中类5:邓小平著作2. 第二大类:哲学、宗教中类1:哲学及各部门哲学著作中类2:逻辑学中类3:伦理学中类4:美学中类5:宗教学中类6: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3. 第三大类:社会科学总论中类2:经济中类3:军事中类4:文化、科学、教育、体育中类5:语言、文字中类6:文学4. 第四大类:史学中类1:中国史中类2:世界史中类3:自然科学总论5. 第五大类:自然科学总论中类1:数理科学和化学中类2:天文学、地球科学中类3:生物科学6. 第六大类:应用科学总论中类1:工程科学中类2:冶金工业中类4: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类5:电工技术7. 第七大类:农业科学中类1:农业基础科学中类2:农业工程中类3:农学、园艺学中类4:植物保护中类5: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8. 第八大类:医药、卫生中类1:医学理论中类2:内科学中类3:外科学中类4:妇产科学中类5:儿科学中类6: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9. 第九大类:工业技术中类1:一般工业技术中类2:矿业工程中类3: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类4:冶金工业中类5:机械、仪表工业中类6:电工技术10.第十大类:交通运输中类1:铁路运输中类2:公路运输中类3:水路运输中类4:航空运输四、应用与发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在图书馆的馆藏管理和读者查阅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复杂的运算,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数学软件来实现。
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取用数学软件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在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手段向学生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并录制微课上传到信息化教学平台上,通过布置习题由学生课后完成的方式,达到掌握数学软件操作的目的。
4 结语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整个高等数学信息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但信息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决定了每个职教人都必须不断地前行。
参考文献[1] 张颖.基于“四因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2] 董海茵,赵银善,张弟.高等数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3):9-12.[3] 杨红梅,殷华英.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46-47.[4] 李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78-79.[5] 陈晖.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9,25(1):57-60.[6] 周密.高职院校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研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29.(上接167页)质量,信息化教学改革只是其中一个手段。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下,在校内,教师评价时应着重考察、评价学生是否抓住了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是否能恰当运用医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思考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否合理、清晰等。
社会评价尺度方面,要求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培养出的学生顺应了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亦在自身能力、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信息化的合格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1] 赵玉晖.医学信息学教育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变革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85-187,191.[2] 李琨,石晓明,贾立伟.“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医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型的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1):173-174.[3] 曹兆华,闫长虹,张东方,等.信息化背景下基础医学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8,30(2):87-90.[4] 赵晓华,黎志宏,马若飞,等.医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5):38-39. [5] 谭丹凤.信息化教学改革中认知信息超载的成因与对策探析—以H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13):103-105.[6] 李飞.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212-213,21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本馆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简称《中图法》)为分类依据。
(1)《中图法》22个大类的含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它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这三大部类前后分别加上一个“马列主义类”和“综合性图书类”,组成五个基本部类。
同时,社会科学部类下又展开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又展开十大类,共22个大类。
并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之前,均分别列出“总论”类,这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的,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体系。
其具体序列:(2)《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为把这两种功能很好地兼顾起来,《中图法》采用了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
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基本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类目,再将各二级类划分成众多的三级类目……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
所有的类目进行线形排列构成类目表。
(3)《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22个大类),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各级类目。
如“T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16个二级类目。
此外,为满足某些类目按主题名称区分和排列其所属的大量同类事物的需要,也有选择地使用了“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例:TP312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依语言名称的前两位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如:ALGOL程序语言为TP312AL,BASIC程序语言为TP312BA,TP312AL排在TP312BA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