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收远期付款钱货两空纠纷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案号:(2022)某民初字第1234号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男,汉族,某市人,某建材公司员工。
被告:某建材公司,住所地:某市某区某路某号。
张某与某建材公司因工作关系,于2021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建材供应合同》,约定由某建材公司向张某供应一批建筑材料,总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合同中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承付,张某应在收到货物后的10个工作日内支付货款。
2021年6月1日,某建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将货物交付给张某,并委托某银行向张某所在地的某银行办理托收手续。
然而,在托收过程中,某银行发现张某的账户内余额不足,无法足额支付货款。
随后,某银行通知某建材公司,要求其收回货物。
某建材公司收到通知后,立即与张某联系,要求其支付货款。
张某以种种理由推脱,拒绝支付。
某建材公司遂将张某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张某支付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二、争议焦点1. 张某是否应当履行支付货款的义务?2. 某建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货物收回的损失?三、法院审理1. 关于张某是否应当履行支付货款的义务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某建材公司签订的《建材供应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张某作为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货款。
某建材公司已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供货义务,张某无正当理由拒绝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
2. 关于某建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货物收回的损失法院认为,某建材公司已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供货义务,但在托收过程中,因张某账户内余额不足,导致货物无法收回。
虽然某建材公司存在一定的过错,但张某的违约行为是导致货物无法收回的主要原因。
因此,张某应当承担因违约而给某建材公司造成的损失。
四、法院判决1. 张某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某建材公司支付货款人民币5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自2021年6月2日起至实际付款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2. 某建材公司因货物收回产生的合理损失,由张某承担。
(一)以银行为付款人引发的托收纠纷案案情:某年6月至8月间,国外甲银行(以下简称寄单行)向我国乙银行某分行(以下简称代收行)寄来了4套进口代收的单据,注明适用《URC522》,总金额为10,000美元,条件为“见票90天承兑交单”(D/A At 90 Days Sight)。
汇票的出票人为出口商,发票等其他单据的抬头为进口商,但托收面函及汇票上的付款人却做成代收行。
收到单据后,代收行并未重视汇票付款人的问题,而是向进口商原样提示了单据。
进口商在该商业汇票正面用中文写明“同意承兑,到期付款”,并加盖该公司的公章和法人代表印章。
代收行即用SWIFT 通知寄单行:“Documents are accepted to mature on … on which payment will be effected”。
(单据已承兑,将于X年X月X日付款)。
在单据陆续到期付款之前,进口商称根据买卖双方新的付款协议,付款期限将延长60天,请代收行洽寄单行提出延期付款。
代收行立即致电寄单行:“The drawee requests to extend the bill to mature on …, Please approach the drawer for approval. Upon receipt of your return message ofagreement, we’ll give you a formal message of acceptance”(付款人请求将上述票据延期到X年X 月X日付款,请洽客户同意后,我方将给予正式的承兑电文)。
寄单行回电答复为:“……Payment can be extended to… against your good bank undertake to effect payment on the mew maturing date”(凭你行在新到期日的付款承诺,付款可以延期到X年X 月X日)。
案例1 托收单据丢失责任划分案案情:山东A公司于X年4月11日出口欧盟B国果仁36吨,金额32100美元,付款方式为D/P AT SIGHT。
A公司于4月17日填写了托收委托书并交单至我国Z银行, Z银行于4月19日通过DHL邮寄到B国W银行托收。
5月18日,A公司业务员小李突然收到外商邮件,说货物已经到达了港口,询问单据是否邮寄,代收行用的哪一家。
小李急忙联系托收行,托收行提供了DHL号码,并传真了邮寄单留底联。
小李立即发送传真给外商,并要求外商立即联系W银行。
第二天客户回复说银行里没有此套单据。
A公司领导十分着急,小李质疑托收行没有尽到责任,托收行业务主管不同意A公司的观点,双方言辞激烈。
压力之下,托收行于5月20日和5月25日两次发送加急电报。
W银行于5月29日回电报声称“我行查无此单”。
但W银行所在地的DHL提供了已经签收的底联,其上可以清楚看到签收日期和W银行印章。
A公司传真给了客户并请转交代收行。
然而,W 银行不再回复。
外商却于6月2日告诉小李,B国市场行情下跌,必须立即补办提单等单据,尽快提货,否则还会增加各种占港费等,后果将很严重。
重压之下,A公司于6月4日电汇400元相关机构挂失FORMA证书,同时派人到商检局开始补办植物检疫证等多种证书。
困难的是补提单,船公司要求A公司存大额保证金到指定帐户(大约是出口发票额的2倍),存期12个月,然后才能签发新的提单。
6月9日代收行突然发送电报称“丢失单据已经找到,将正常托收”。
此刻,无论A公司还是托收行都长出了一口气,这的确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这个事件让A公司乱成一团,花费和损失已经超过本次出口预期利润。
分析:根据《托收统一规则》第4条明确规定,“与托收有关的银行,对由于任何通知、信件或单据在寄送途中发生延误和(或)失落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对电报、电传、电子传送系统在传送中发生延误、残缺和其他错误,或对专门性术语在翻译上和解释上的错误,概不承担义务或责任。
国际结算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甲公司欲向乙公司出售一批货物,甲公司开出一张远期汇票,以乙公司为付款人,丙公司为收款人,并将汇票交给丙公司,汇票经乙公司承兑后,甲公司并没有向乙公司交货。
丙公司持汇票向乙公司请求付款,以公司拒绝付款。
丙公司又去找甲公司,甲公司不予理睬,丙公司将甲、乙两公司告上法庭。
要求:根据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分析法院将如何作出正确的判决。
分析,法院审理后认为,甲公司开出的远期汇票,基于正当的交易关系,属于有效汇票,并且经过乙公司承兑,根据《票据法》相关规定,付款人承兑后,即承担了绝对的付款责任,成为主债务人,出票人甲公司则成为从债务人,不承担票据的直接付款责任,只承担担保责任。
所以,乙公司拒绝付款是错误的,不能以甲公司未交货作为自己抗辩付款的理由,因为根据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的分离原则,甲公司未交货不能成为乙公司拒绝付款的理由。
法院判决乙公司支付票款,甲公司担保付款。
乙公司在支付票款后,向甲公司行使追索权。
2、2005年5月4日,杰通电脑公司与本市声讯寻呼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双方约定:由杰通电脑公司供给声讯公司某品牌电脑价值60万元;交货时间为5月31日之前;按照合同约定,声讯公司应当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以银行承兑汇票的形式支付首批货款28万元。
2005年5月10日声讯公司从G银行开出一张面值28万元的银行汇票,杰通公司为收款人,付款日期为2005年6月25日。
声讯公司在汇票上加盖了“不得背书转让”字样的印章。
杰通公司收到汇票后没有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交货,就将该汇票未经背书单纯交付转让给五金公司,五金公司持票在银行取得付款。
声讯公司在始终没有得到杰通公司履行合同,又没有退还汇票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宣告杰通公司将汇票转让给五金公司的行为无效,并要求杰通公司与五金公司退还汇票,由此造成的损失由被告承担。
要求:分析杰通公司转让该汇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分析,法院审理认为,杰通电脑公司的票据转让行为违法,根据《票据法》规定,在被书中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就使该汇票不得转让,发生禁止转让的效力。
外贸中的常见风险及其案例1目录一、进口业务常见风险浅析 3二、出口业务常见风险浅析 6三、出口时不同交货条件下的风险及其防范10四、出口企业会面临怎样的外汇汇率风险16五、国际贸易中使用信用证方式的风险19六、案例:外贸合同中的风险条款21七、凭样品成交合同的潜在风险27一、进口业务常见风险浅析在进口业务方面,常见的风险有:一、外方违约造成的风险。
卖方提供的产品规格、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这是最常见的。
针对这种违约所造成的风险,买方抵御的唯一办法,就是依据中国商检机构检验后提出的报告,立即向卖方提出索赔。
二、外贸代理的不规范运作造成的风险。
在进口业务中正规的外贸代理做法应该是外贸公司向用户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为此收取一定比例的代理费。
而现在的实际做法是外贸公司为了揽货单尤其是自筹外汇,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下,一般只要求用户提供开证保证金,保证金外的余款由代理公司代垫等,拨交时再付。
一旦因市场变化或企业效益不景气,会以种种借口推迟付款,或少付款甚至拒付,形成拖欠甚至血本无归。
有时,即使用户是足额付款,信用证由外贸公司开出,一旦卖方违约,用户(委托人)往往要求外贸公司(被委托人)承担责任,形成利小风险大的局面。
三、卖方延迟交货或无货可供造成的风险。
延迟交货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卖方延误了交货日期。
二是航次安排的不当。
这种延迟和无货可供会给国内用户造成损失,用户会提出赔偿要求,这时代理方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避险方法。
四、卖方与用户串通欺骗代理。
国门开放后,出国做生意的人多了,内外勾结骗取国有外贸企业的丑闻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是外贸企业轻信对方。
二是对方无德无信。
某些华人往往前一两笔生意很顺利,让你相信他守信用,一旦相信了他,再趁机欺骗你一把,然后就逃之夭夭了。
以上所谈浅尝辄止,至于对策,相信每个从事进出口业务经营与管理的人员都很清楚。
二、出口业务常见风险浅析一般情况下,出口收汇风险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一、出货规格、日期与合同规定不符造成收汇风险。
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利用远期商业汇票付款,可能构成违约!民商事裁判规则围绕票据法领域的疑难复杂实务问题,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将陆续推出100篇票据法案例评析系列文章。
通过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对票据法领域重大疑难、常见多发的案件进行分析,力图准确传递法院裁判观点,深入剖析法院裁判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处理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办案经理,归纳总结案件经验教训。
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为实务界处理票据纠纷案件提供“靠谱实用”的操作指引,帮助读者朋友掌握真正有用的实务“干货”。
阅读提示:支付手段是票据的重要功能之一,票据权利人可以利用票据作为准货币清偿债务。
但与此同时,票据也可作为信用工具,票据的签发、取得日往往与票据付款日存在一定的差距,债权人在取得票据尤其是远期商业承兑汇票时并不能当然取得相应款项。
此时,对于债务人而言,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裁判要旨债务人利用商业汇票履行合同义务时,如汇票到期日晚于合同约定的债务履行期,将导致债权人无法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实际收到该款项,债务人构成迟延履行,债权人可主张扣除贴现利息。
案情简介一、2002年3月26日,太重公司与嘉和泰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协议签订后两日内,嘉和泰公司向太重公司支付土地补偿金500万元,十日内支付1500万元。
二、2002年4月2日,嘉和泰公司以承兑汇票方式向太重公司支付土地补偿金2000万元,该承兑汇票2002年9月到期。
三、2006年1月16日,太重公司向山西高院起诉,主张嘉和泰公司未能按期付款,应扣除贴现利息30.3万元。
山西高院一审法院判决未支持该诉请。
四、太重公司不服,上诉至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二审改判支持该诉请。
裁判要点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在于嘉和泰公司应否承担贴现利息。
根据太重公司与嘉和泰公司的约定,嘉和泰公司应在2002年3月26日后的两日内付款500万元,十日内(即2002年4月5日)付款1500万元。
嘉和泰公司于2002年4月2日,以一张票面金额为2000万元的商业汇票付款,但该汇票为远期商业汇票,到期日为2002年9月。
运输合同留置权运输合同纠纷案例案情背景在国际贸易中,运输合同是保障商品顺利运输的重要法律工具。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运输合同纠纷时有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起与运输合同留置权相关的纠纷案例。
案例概述在这起案件中,甲公司是一家出口商,乙公司是一家货代公司。
双方签订了一份关于运输一批货物的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将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并交付给收货人。
合同同时规定,如果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全部货款,乙公司有权对货物实施留置权。
纠纷发生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甲公司应该支付货款,但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
乙公司因此主张对货物实施留置权,并暂不交付给收货人。
而甲公司则认为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合同,导致他们与收货人产生了经济损失。
法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键问题是运输合同中的留置权条款是否合法有效。
根据法律规定,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运输合同留置权可以作为一种合法的维权手段。
对乙公司来说,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在甲公司未能支付货款的情况下可以对货物实施留置权,因此他们有合法权利这样做。
而对甲公司来说,留置货物可能会导致他们与收货人产生经济损失,这是不可接受的。
双方解决方案在纠纷发生后,双方选择通过调解解决纠纷,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和法律争议。
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以下解决方案:1.甲公司支付所有货款及逾期利息,以解除乙公司对货物的留置权。
2.乙公司承诺将货物迅速运输并交付给收货人,以避免进一步影响甲公司与收货人的合作。
3.双方同意互不追究过错,并签署解决纠纷的和解协议,以彻底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
结论运输合同留置权的有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经济损失。
当合同中存在留置权条款时,当事人应在签订合同前仔细审查条款的内容,并在发生纠纷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减少损失。
在本案中,双方最终通过协商和解决方案解决了纠纷,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此文档仅作为案例讨论,不构成法律建议。
在实际情况中,应根据具体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采取相应措施。
1 结算工具1.1 盗用银行名义签发银行汇票1998年6月7日,福建兴业银行香港分行收到一张以L行总裁名义发出的电报,大意是:“一笔以我行为付款人的款项200万美元已备妥可随时兑现,请通知受益人X X X。
”6月9日,该受益人收到以其为收款人的200万美元票据,即交开户行福建兴业银行贴现。
福建兴业银行经查,该票据表面一切正常,L行为国际性大银行,但出票行M行在Bank book 中无记录。
福建银行遂决定先托收并电询出票行M行和付款行L,同时急电委托卢森堡中行代查出票行资信。
卢森堡中行回电称M行已倒闭。
L行回电称已收到以其为付款人的200万美元票据,但不知悉有该张票据的存在,且无名为M的客户行,故不能凭该汇票付款。
福建兴业银行及时通知客户,采取防范措施。
1.2 利用复本进行诈骗向银行购买小额,将复印后,涂改金额数字,变小额为大额款项,再复印传真给出口商,诱骗出口商发货。
这一类作案人员善于钻法律空子,认为只要不在银行的汇票正本上删改内容,银行就无法指控其违法行为,即使败露,银行对其持正本汇票退汇也将无权扣押。
他们一般不在作案银行开立账户,即使设账户,也不至于倾家荡产。
由于原件复印后容易通过银行的印鉴检验,一旦银行和客户疏忽,就可能得逞。
1992年7月14日,广西某外贸公司持一张香港汇丰银行的金额为USD50万元的汇票影印件,来到广西某支行要求辨别真伪,并称:“货已备妥,只要汇票真实,就发货。
”银行经查,印鉴相符,但压印的汇票金额有涂改痕迹,且出票日已被涂擦掉,被涂改处无任何更改章证实。
银行经办人员认定该票有问题,经领导批示,将票据扣留,同时向香港汇丰银行电询。
回电称:该行确实开出该汇票,但金额仅HK$2000,该行提供了汇款人的地址、电话、身份及属“街边小摊贩”、无账户等情况。
广西支行立即报案,并通知外贸公司,但遗憾的是,该公司于前一天将货出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1.3 冒充存户伪造支票1992年1月28日,北京赛帝克计算机工程有限公司持有一张HK$23226000的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支票,到北京中行托收部要求向外收款。
案例导入2005 年12 月11 日,甲公司与乙商贸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5 万元的微波炉销售合同。
由于乙商贸公司一时资金周转困难,为付货款,便向吴某借款,并从A 银行申请到一张以吴某为户名的20万元现金汇票交付给甲公司。
甲公司持该汇票到付款人B银行处要求付款,但B银行拒绝付款并出示了乙商贸公司的电报。
原来,乙商贸公司在销售时发现微波炉有质量问题,还发现所汇款项是挪用公款,于是,电告A银行,A银行立即通知B银行拒绝付款给甲公司,并宣布汇票作废,退回A 银行。
B银行依此拒付款项。
甲公司多次协商未果,事隔两个月后,甲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A 银行无条件支付货款,并支付延期付款的相关费用。
请问:法院是否会支持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分析:本案例看起来有点复杂,既有买卖关系,又有代理关系和票据关系等,但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汇票的出票效力,包括出票人A银行所出汇票对出票人自己、对付款人B银行以及对收款人甲公司的效力问题。
甲公司与乙商贸公司签订的微波炉销售合同合法有效,现金汇票的签发也符合《票据法》规定的要件,是一张有效的票据,甲公司合法取得该汇票,是正当持票人,依法享有要求银行解付的权利。
银行对于有效的汇票,应无条件付款,不能以原经济合同产生纠纷为由拒付票款。
因此,法院应支持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案例分析持票人将汇票背书给W&C O,并将汇票和一封寄给W&C O的信一起密封好投进邮箱,却被持票人的雇员H偷走。
H伪造了W&C O的背书,将汇票背书给自己,并在汇票到期后将汇票提示给付款行要求付款。
请问:付款行是否可对汇票拒付?分析:持票人在背书后并没有完成交付,因此背书是无效的,汇票的所有权仍然属于持票人。
如果付款行得知汇票被雇员H偷窃的事实,则可拒付该汇票。
案例分析A公司为支付所欠B公司货款,于2010年5月5日开出一张50万元的商业汇票。
B公司将此汇票背书转让给C公司,以购买一批原材料。
但事后不久,B公司发现C公司根本无货可供,完全是一场骗局,于是马上通知付款人停止向C公司支付票据。
国际结算第2章案例PS:投资学第二小组成果,如有雷同,全部枪毙!!!案例拒付:A、B两人签订了一份贸易合同,A是卖方,A将应收货款转让给了C,但是实际上A的货物有问题,或者根本没有交货。
请问B是否可以对C拒付?分析:A对于该应收货款的权利本身就是有缺陷的,那么B可以以货物有问题或没有交货为理由,对C拒付。
案例拒付:A将从B处偷来的汇票转让给了C,C因不知情而对该票据支付了对价。
请问B是否能够对C拒付?分析:B不能以A是以偷窃方式取得该汇票为理由,对C拒付或要求C归还票据。
因为,在票据的流通转让中,正当持票人的权利不受前手票据权利缺陷的影响。
案例:票据的特性福建省某进出口公司从美国A公司进口了价值1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应向A公司支付货款10万美元。
同时福建公司出口商品至美国B公司,B公司货款尚未支付。
福建公司与A公司商定用票据支付,于是福建公司开出汇票交付A公司,命令美国B公司在见票时立即向A公司付款10万美元。
A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了C公司以支付C公司的材料费用。
C 公司向B公司提示汇票,B公司付款并收回汇票。
分析:福建公司开出汇票交付:设权性、要式性;背书转让:流通性;B公司付款:无音性;提示:提示性;收回:返还性;以支付C公司:付款请求权,追索权案例票据图分析:伦敦进口商A向纽约出口商C购买10万英镑的小米,纽约进口商D向伦敦出口商B购买10万英镑的棉布。
伦敦出口商B在发出货物或对方收到货物后开出了一张命令纽约进口商D付款10万英镑的汇票。
他在开出以后将汇票交给伦敦进口商A,并收回他应得的10万英镑,A商则把汇票寄给纽约的出口商C,叫他持票向纽约进口商D要求付款。
请画出结算图,以说明英国和美国两国之间的两笔债权债务如何通过一张票据的传递和流转得到了清算。
伦敦进口商A 开出汇票(出票)伦敦出口商B↓转让汇票←←↓→→纽约出口商C 提示汇票纽约进口商D练习汇票出票:请依据所给条件,完成下列汇票的出票行为:The requisite items of a bill are as follows:Drawer: Continental Co., New YorkDrawee: Bank of Europe, LondonPayee: the order of Ace Trading Co.Sum: USD729,000.00Date of issue: 01 April, 2008Tenor: at 90 days after sight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 form to issue a bill.实务汇票填写国际出口公司(International Exporting Co.)出口机器设备和零部件给环球进口公司(Globe Importing Co.)。
---------------------------------------------------------------最新资料推荐------------------------------------------------------托收案例46146第七章国际结算方式-托收业务案例1: 托收案例某地 B 公司与国外马斯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交了一笔业务。
在交易会上口头商谈时曾提过按凭单即期付款的信用证结算,签订合同时在合同支付条款规定:Payment by draft drawn on buyer payable at sight 。
另外,合同中关于装运货物的品质条款规定:Quality certificate by C.I.B.at loading port to be takenas final。
B 公司按合同规定于交货期前按时备妥货物,准备装运,但始终未见买主开来信用证。
于是,于 6 月 20 日向买方去电催证。
但买方复电称,根据双方贸易合同规定并非信用证结算货款,是以即期付款交单方式办理托收。
B 公司有关结算人员即查询该笔业务经办人员,经业务人员回忆在商谈时确定提过货款按即期付款的信用证方式结算,并未接受托收方式。
B 公司有关人员又核对合同上关于支付条款的规定,认为该条款是凭买方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付款,虽然并未接受托收方式,但从该条款中也未明确以信用证方式结算。
1 / 11双方几经交涉、洽商,但由于买方的外汇正在申请中,尚未正式获批,所以无法在装运期前开立信用证。
B 公司根据合同条款并考虑装运期,最后接受买方的意见,以见票 45 天付款交单(D/P 45 days after sight)办理托收,但由原即期付款改为远期付款,卖方要求并经同意由买方负担 45 天的远期利息。
B 公司按期装运货物后,于 7 月 25 日按以见票 45 天付款交单办理托收手续,并在托收指示书上规定 45 天利息与货款一起收取。
托收远期付款钱货两空纠纷案
作者:郭伟静
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2年第04期
案例
背景:托收结算
代收行:I银行
付款人:A公司
托收行:N银行
受益人:B公司
托收类型:远期付款
B公司于2010年5月24日到N银行办理托收项下交单业务,结算方式为D/P USANCE 21 DATES AFTER ARRIVAL OF GOODS(B/L DATE:2010年5月20日)。
(此种结算方式下,银行正确的处理方式应为:进口方银行收到托收行寄来的单据,通知付款人到单,付款人承兑后,代收行向托收行发出付款承兑电文,并将所有单据留存代收行妥善保管。
承兑到期日,付款人通过代收行付款给受益人后,代收行方可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交付给付款人,然后由其去办理提货事宜。
)考虑到此种结算方式较为繁琐,且极易引起付款人由于不能及时取得提单办理提货而产生不必要的滞港费用。
N银行工作人员力劝B公司改变远期付款交单方式,尽量选择即期付款交单(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或承兑交单(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
B公司执意按照原有的交单方式办理业务,并称付款人特意要求以此种结算方式结算,他们贸易双方也知晓此种结算方式的利弊。
N银行仔细审核单据后,将全套单据寄往代收行I银行。
随后,B公司又通过N银行向I银行提交两套单据,付款方式仍为D/P USANCE。
2010年6月15日,B公司收到第一次所交单据货款。
2010年06月18日,I银行来电询问N银行,第二次所交单据处理方式。
N银行去电文详尽解释了,D/P USANCE 方式下的正确单据处理程序,一再强调:此单据为托收远期付款而非承兑交单,务必收妥货款后再放单。
2010年6月10日,N银行收到I银行的电文,确认第二次所交单据的到期日为2010年7月20日。
此后,B公司又向I银行陆续交单5笔,全部采用D/P USANCE 结算方式。
至此,B公司共向I银行出货交单8个批次。
其中,除第一次交单安全收汇,第二次交单收到承兑电文外,其余6次交单均未收到I银行任何回执。
2010年6月30日,B公司到N银行提出办理最后所交的五票单据的无偿放单业务。
考虑到B公司的货款回收安全问题,N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提醒其不要草率放弃货权,以免影响到货物资金安全,也不要因过于相信进口方的承诺而造成后续业务的被动局面,并建议B公司在收
到相应货款的前提下,再释放货物的所有权。
但B公司业务人员答复:进口方为他们的朋友,货款回收绝对没有问题。
请N银行务必尽快办理。
N银行于B公司业务申请当天向I银行发出电文,要求I银行无偿放单给A公司。
2010年8月25日,N银行未收到I银行任何付款。
N
银行向I银行发出催收电文同时联系B公司。
B公司告知:A公司暂时资金紧张,稍缓即付,并提出意欲同意A公司暂时付部分货款。
N银行业务人员从业务风险角度考虑,未同意B公司的部分收款决定。
2010年9月10日,N银行仍未收到I银行付款,也未收到任何回复电文。
再次联系B公司业务人员并提醒其尽快查明货物现状,并调查清楚A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
N银行再次向I银行发出催收电文。
2010年9月12日,B公司称已与A公司关系恶化,船公司书面证实:A公司凭全套正本提单早将货物全部提走。
N银行考虑到I银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正确的付款交单方式处理单据,征得B公司业务人员同意后,去电文要求I银行退回B公司第二次、第三次所交全套单据。
2010年9月16日,I银行来电辩称,B公司第三次所交单据未收到,并对B公司第二次所交单据已被承兑的事实绝口不提。
但B公司从船公司处获悉,A公司已凭全套正本提单提货,包括I银行辩称的未收到的B公司第三次所交提单。
但查询I银行TNT当局,B公司第三次所交单据的信封上,I银行的签收人仅为一个潦草的手签,根本无法辨认任何字母。
N银行考虑到与I银行为代理行关系,且单据明显存在代收行操作失误问题,多次致电I银行,I银行却以货物质量有问题而进行搪塞。
此时,B公司方如梦初醒,告知N银行,他们因轻信中间商花言巧语,不顾N银行多次善意提醒,终酿大错,但所幸全部出口货物都已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不会产生太大损失。
但事非人愿,由于B 公司工作人员工作疏漏,投保的过程中又多次出现纰漏,导致最终所有货款均未得到赔付。
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疏漏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B公司在出口合同签订环节,不应该与新客户在首次做业务时就选择以托收为结算方式,也不应该选择托收远期为业务结算方式,更不应该在前手货款未收汇的情况下,贸然持续多批次、大金额发货,造成损失巨大。
实际业务操作中,即使选择以托收为结算方式,应尽量避免选择托收远期付款结算方式。
因为此种结算方式下,许多代收行易混淆远期付款交单与承兑交单的单据处理方式,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此种结算方式下,进口方只有在到期日付款后,才能拿到提单,极易因货物滞留港口时间过长而产生滞港费。
B公司业务人员过于轻信中介人和付款人是造成货款损失巨大的又一主因。
B公司业务人员在没有其他保障措施的情况下,贸然同意进口方的要求,将货值几十万美元的货款全部无偿放单,进一步增加了B公司的损失程度。
B公司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出现较大纰漏,是造成损失无法弥补的又一直接原因。
B司业务人员在没有弄清楚保险公司承保范围的情况下,单方面以为:只要所有的货物都投保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保险,就会万无一失。
即使客户拒付,保险公司也会包赔全部
损失,从而放松了对所有已发出货物的跟踪、催收工作,也未能及时、积极配合托收银行的后续工作。
直到索赔时才愕然发现:前三次发货,由于业务人员工作疏漏,错将保险协议中的结算方式填成了电汇,而实际业务中却采用了托收结算方式。
因为结算方式不对,遭到保险公司的拒赔。
而后五批货,虽然填对了结算方式,但因为B公司业务人员的私自无偿放单行为不属于保险公司的承保范畴,仍旧被保险公司拒赔。
银行应加强与快递公司的沟通与合作。
对于已经签收却无法清楚辨认签收人手签字迹的,应尽快尽早通过快递公司到文件目的地核实清楚,以免签收部门以此为借口辩称单据未收到。
该案例中,很明显B公司2010年06月05日所交单据已被I银行签收并转交给了A公司, I 银行却以字迹不清为借口推脱其代收行的责任。
客户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对于首次发生业务的新客户应尽量选择以风险较小的信用证方式为结算方式。
若客户执意选择以托收为结算方式,应尽量争取即期交单方式,同时尽量争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
以防货到港后,客户不提货,不付款,代收行退单等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山东潍坊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