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中国食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正式公布
- 格式:pdf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2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名词解释第一条本标准规定了农药在水果和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1。
杀虫剂和杀螨剂(Ⅰ类),即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2。
杀菌剂(Ⅱ类),即有机硫和氨基甲酸酯类,最大残留限量为20mg/kg3。
除草剂(Ⅲ类),即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最大残留限量为40mg/kg4。
植物生长调节剂,即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最大残留限量为30mg/kg第二章最大残留限量的计算方法第三条在一个测定周期内,果实中被检出的某农药单个最大残留限量值是指每种农药单次试验中所检出的最高含量。
第四条多次试验结果取其算术平均值。
第五条单次试验结果是指果实样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第六条试验室中浓度平均值,可以根据加标回收试验、空白对照试验、代表值试验的平均值等情况求得。
第七条下列情况,应当从试验结果中剔除: 1。
试验室中所得的浓度平均值,超过本标准要求的农药浓度范围; 2。
试验室中所得的浓度平均值,未能反映出测定的最高残留限量; 3。
试验室中所得的浓度平均值,超过果实样品中该农药单次试验的浓度限制值。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农药在水果和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其它有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见GB 2001—— 200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农药在水果和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其它有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见GB 2001—— 200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农药在水果和蔬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其它有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见GB 2001—— 200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第四条农药在动物体内最大残留限量的测定按照NY505— 2002《兽药残留限量检测方法》执行。
第五条试验室中浓度平均值,可以根据加标回收试验、空白对照试验、代表值试验的平均值等情况求得。
第六条下列情况,应当从试验结果中剔除: 1。
试验室中所得的浓度平均值,超过本标准要求的农药浓度范围; 2。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为规范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确保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经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农业部2015年10月8日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公平贸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特制定本指南。
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农药毒理学和残留化学试验结果,根据消费者膳食结构,对因膳食摄入农药残留产生健康风险的可能性及程度进行科学评价。
本指南用于指导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一、毒理学评估农药毒理学评估是对农药的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特征进行描述。
通过评价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推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或急性参考剂量(ARfD)。
(一)毒物代谢动力学评价对农药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过程、排泄和蓄积等进行评价。
(二)毒理学评价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的急性毒性、短期毒性、长期毒性、致癌性、致畸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等进行评价。
(三)推荐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根据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价结果,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水平(NOAEL),采用适当的不确定系数,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对于有急性毒性作用的农药,制定急性参考剂量(ARfD)(具体参考《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指南》和《农药急性参考剂量制定指南》)。
二、残留化学评估残留化学评估是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行为的评价。
通过评价动植物代谢试验、田间残留试验、饲喂试验、加工过程和环境行为试验等试验结果,推荐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和最高残留值(HR)。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序号 农药名称 食品类别/名称 MRL mg/kg1 2,4-滴和2,4-滴钠盐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5*禽肉类 0.05*禽类内脏 0.05*蛋类 0.01*生乳 0.01*2 2甲4氯(钠)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3*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2*禽肉类 0.05*禽类内脏 0.05*禽类脂肪 0.05*蛋类 0.05*生乳 0.04*高粱 0.053 阿维菌素 青花菜 0.05 芥蓝 0.02 菜薹 0.1 苋菜 0.05 茼蒿 0.05 油麦菜 0.05 叶芥菜 0.2 芜菁叶 0.05 小茴香 0.02 芜菁 0.02 杨梅 0.024 矮壮素 肉(牛、猪以及绵羊)0.2*山羊肉 0.2*肾(牛、山羊、猪和羊)0.5*肝(牛、山羊、猪和羊)0.1*禽肉类 0.04*禽类内脏 0.1*蛋类 0.1*奶(牛、山羊和绵羊)0.5*5 百草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禽肉类 0.005*禽类内脏 0.005*蛋类 0.005*生乳 0.005*6 百菌清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2*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7*禽肉类 0.01*禽类脂肪 0.01*禽类内脏 0.07*生乳 0.07*笋瓜 5 葡萄 107 苯并烯氟菌唑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3*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3*禽肉类 0.01*禽类脂肪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8 苯丁锡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2 鸡肉 0.05 鸡内脏 0.05 蛋类 0.05 生乳 0.059 苯菌酮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1*禽肉类 0.01*禽类脂肪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10 苯醚甲环唑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1.5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禽类内脏 0.01 蛋类 0.03 生乳 0.0211 苯嘧磺草胺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3*肪除外)0.01生乳 0.01*12 苯线磷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05*13 吡丙醚 牛肉,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 山羊肉,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 牛内脏 0.01 山羊内脏 0.0114 吡虫啉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3*禽肉类 0.02*禽类内脏 0.05*蛋类 0.02*生乳 0.1*大豆 0.05 花椰菜 1 青花菜 1 芥蓝 1 菜薹 0.5 结球莴苣 2 萝卜叶 5 辣椒 1 西葫芦 1 丝瓜 0.5 菜用大豆 0.115 吡唑菌胺 哺乳动物除外)0.04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8*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5*禽肉类 0.03*禽类内脏 0.03*禽类脂肪 0.03*蛋类 0.03*生乳 0.04*16 苄嘧磺隆 柑橘 0.0217 丙溴磷 芥蓝 218 虫酰肼 芥蓝 10 普通白菜 10 花椰菜 10 菜薹 10 萝卜叶 10 芜菁叶 10 莴笋 5 莴笋叶 20 萝卜 2 胡萝卜 5 芜菁 119 除虫菊素 青花菜 1 芥蓝 2 茼蒿 5 油麦菜 1 芜菁叶 1 芹菜 1 小茴香 1 胡萝卜 1 芜菁 120 除虫脲 青花菜 3 芥蓝 2 菜薹 7萝卜叶 7 萝卜 121 代森联 大蒜 0.5 青蒜 0.5 蒜薹 222 代森锌 大白菜 50 莴笋 30 西葫芦 3 茄子 1 辣椒 10 萝卜 1 胡萝卜 523 敌百虫 花椰菜 0.1 青花菜 0.5 芥蓝 1 大白菜 2 莴笋 1 胡萝卜 0.524 敌草胺 棉籽 0.0525 敌草快 糙米 1 油菜籽 126 敌敌畏 花椰菜 0.1 青花菜 0.1 芥蓝 0.1 菜薹 0.1 菠菜 0.5 普通白菜 0.1 莴笋 0.1 莴笋叶 0.3 胡萝卜 0.527 敌磺钠 西瓜 0.1*甜菜 0.1*番茄 0.1*马铃薯 0.1*棉籽 0.1*28 啶虫脒 花椰菜 0.5青花菜 0.1 芥蓝 5 菜薹 3 莴笋 1 莴笋叶 529 氟吡甲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西瓜 0.130 氟啶脲 花椰菜 2 青花菜 7 芥蓝 7 菜薹 5 菠菜 10 普通白菜 7 莴笋 1 莴笋叶 2031 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青花菜 2芥蓝 332 氟酰脲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的残留量表示10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7 禽肉类,以脂肪中的残留量表示0.5 禽类内脏 0.1 蛋类 0.1 生乳 0.433 福美双 绿豆 0.2 葵花籽 0.234 咯菌腈 稻谷 0.05 糙米 0.05 玉米 0.05 小麦 0.05 鲜食玉米 0.05 大豆 0.05花生仁 0.05葵花籽 0.05菜用大豆 0.05马铃薯 0.05 35 硅噻菌胺 小麦 0.01*36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花椰菜 0.05青花菜 0.2菜薹 0.05菠菜 0.2莴笋叶 0.1莴笋 0.05萝卜叶 0.05萝卜 0.02胡萝卜 0.02柑橘 0.0137 甲草胺 葱 0.05 姜 0.0538 甲哌鎓 甘薯 5*39 甲氰菊酯 青花菜 540 抗蚜威 普通白菜 5 大白菜 141 喹禾灵和精喹禾灵 赤豆 0.1 芝麻 0.1 大白菜 0.5 西瓜 0.242 喹硫磷 稻谷 2 糙米 143 乐果 西葫芦 2 苦瓜 3 芜菁 244 联苯肼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的残留量表示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以脂肪中的残留量表示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乳脂肪 0.05*45 联苯菊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3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2生乳 0.2 乳脂肪 346 联苯三唑醇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禽肉类 0.01 禽类内脏 0.01 蛋类 0.01 生乳 0.0547 硫酸链霉素 大白菜 1*48 螺虫乙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1*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05*49 螺螨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生乳 0.00450 氯氨吡啶酸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肾除外)0.05*肾(猪、牛、羊) 1*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2*51 氯苯胺灵 牛肉 0.1 牛内脏 0.01*生乳 0.01 乳脂肪 0.0252 氯苯嘧啶醇 牛肉 0.02 牛肝 0.05*牛肾 0.02*53 氯丙嘧啶酸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3*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3*生乳 0.02*54 氯虫苯甲酰胺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2*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禽类内脏 0.01*禽类脂肪 0.01*蛋类 0.2*生乳 0.05*乳脂肪 0.2*55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5肾(牛、山羊、猪和羊)0.2肝(牛、山羊、猪和羊)0.05生乳 0.2茼蒿 5苋菜 5青花菜 256 氯菊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禽肉类 0.1 蛋类 0.1 芥蓝 5 菜薹 0.5 普通白菜 1 柿子 157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1禽类内脏 0.05禽类脂肪 0.1蛋类 0.01生乳 0.05乳脂肪 0.5葱 2青花菜 1苋菜 3茼蒿 7莴笋叶 5莴笋 0.3油麦菜 758 氯噻啉 甘蓝 0.5*59 氯溴异氰尿酸 大白菜 0.2*60 马拉硫磷 青花菜 1 莴笋 1 莴笋叶 8 樱桃番茄 1 西葫芦 0.1 蔓越莓 1 桑葚 1 无花果 0.2 干制无花果 161 麦草畏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3*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7*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7*禽肉类 0.02*禽类脂肪 0.04*禽类内脏 0.07*蛋类 0.01*生乳 0.2*62 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的残留量表示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10 禽肉类 0.05*禽类内脏 0.2蛋类 0.1 生乳 0.05*63 咪唑菌酮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禽类内脏 0.01*禽类脂肪 0.01*蛋类 0.01*生乳 0.01 乳脂肪 0.0264 咪唑烟酸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2*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5*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禽类脂肪 0.01*蛋类 0.01*生乳 0.01*65 醚菊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2*66 醚菌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哺乳动物除外)0.05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5*禽肉类 0.05*生乳 0.01*67 嘧菌环胺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004*68 嘧菌酯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7*禽肉类 0.01 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乳脂肪 0.03*69 嘧霉胺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生乳 0.01*70 灭草松 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3*禽类内脏 0.07*蛋类 0.01*生乳 0.01*71 灭多威 哺乳动物除外)0.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禽肉类 0.02*禽类内脏 0.02*蛋类 0.02*生乳 0.02*72 灭线磷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 生乳 0.0173 灭蝇胺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3*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3*禽肉类 0.1*禽类内脏 0.2*蛋类 0.3*生乳 0.0174 灭幼脲 青花菜 15 芥蓝 30 菠菜 30 苹果 275 萘乙酸和萘乙酸钠 玉米 0.05 鲜食玉米 0.05 花生 0.05 甘薯 0.05 柑橘 0.0576 嗪氨灵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1*生乳 0.01*77 氰氟虫腙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生乳 0.0178 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1洋葱 0.5葱 2青花菜 5苋菜 5茼蒿 10莴笋 1莴笋叶 7甘薯叶 7樱桃番茄 1菜豆 3菜用大豆 2甘薯 0.0579 炔螨特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1禽类内脏 0.1 蛋类 0.1 生乳 0.180 噻草酮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6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5 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1 禽肉类 0.03 禽类内脏 0.02 禽类脂肪 0.03 蛋类 0.15 生乳 0.0281 噻虫胺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 肝(牛、羊、山羊、猪)0.2 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2 禽肉类 0.01 禽类内脏 0.1 禽类脂肪 0.01 蛋类 0.01 生乳 0.0282 噻虫啉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5*禽肉类 0.02*禽类内脏 0.02*蛋类 0.02*生乳 0.05*83 噻虫嗪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 禽肉类 0.01 禽类内脏 0.01 蛋类 0.01 生乳 0.05 玉米 0.05 鲜食玉米 0.05 油菜籽 0.05 番茄 1 茄子 0.5 辣椒 1 节瓜 1 马铃薯 0.05 苹果 0.384 噻节因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 禽肉类 0.01 禽类内脏 0.01 蛋类 0.01 生乳 0.0185 噻菌灵 牛肉 0.1 牛肾 1 牛肝 0.3 禽肉类 0.05 蛋类 0.1 牛奶 0.286 噻螨酮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5*哺乳动物脂肪(乳脂肪除外)0.05*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禽肉类,以脂肪中残留量表示0.05*禽类内脏 0.05*蛋类 0.05*生乳 0.05*乳脂肪 0.05*87 噻嗪酮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生乳 0.0188 三唑醇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89 三唑酮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90 杀螟丹 甘蓝 0.591 杀螟硫磷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禽肉类 0.05 蛋类 0.05 生乳 0.0192 杀扑磷 肉(牛、猪以及绵羊)0.02山羊肉 0.02 牛、猪、绵羊内脏 0.02 山羊内脏 0.02 牛脂肪 0.02 山羊脂肪 0.02 猪脂肪 0.02 绵羊脂肪 0.02 禽肉类 0.02 禽类脂肪 0.02 禽类内脏 0.02 蛋类 0.02 生乳 0.00193 杀线威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2 牛、山羊、马、猪和绵羊内脏0.02 禽肉类 0.02 禽类内脏 0.02 蛋类 0.02 生乳 0.0294 双甲脒 牛肉 0.05*猪肉 0.05*绵羊肉 0.1*牛、猪、绵羊内脏 0.2*生乳 0.0195 霜霉威和霜霉威盐酸盐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禽肉类 0.01禽类脂肪 0.01禽类内脏 0.01蛋类 0.01生乳 0.0196 四聚乙醛 苋菜 3*番茄 0.5*莴笋叶 10*莴笋 3*小茴香 2*芜菁叶 7*芜菁 3*油麦菜 5*茼蒿 10*97 四螨嗪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禽肉类 0.05 禽类内脏 0.05 蛋类 0.05 生乳 0.0598 特丁硫磷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哺乳动物内脏(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5 禽肉类 0.05 禽类内脏 0.05 蛋类 0.01 生乳 0.0199 涕灭威 哺乳动物肉类(海洋哺乳动物除外)0.01 生乳 0.01100 戊唑醇 高粱 0.05 101 西草净 花生 0.05 102 西玛津 梨 0.05103 溴氰菊酯 棉籽 0.1 青花菜 0.5 芹菜 2104 乙草胺 姜 0.05 105 乙烯利 柿子 30* 106 乙氧氟草醚 姜 0.05 107 异丙草胺 花生 0.05108 异丙甲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棉籽 0.1甘蓝 0.1番茄 0.1109 茚虫威 青花菜 0.5110 莠去津 稷 0.05 葱 0.05 姜 0.05 梨 0.05111 仲丁灵 花生 0.05 辣椒 0.05(* 表示为临时限量)。
我国实施至今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6年版标准规定了48项茶叶最大残留限量,同时新增茶树上禁用的农药的限量14项。
(包括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甲基硫环磷、克百威、硫环磷、氯嘤磷、灭线磷、内吸磷、富戊菊脂、三氯杀螭醇、水胺硫磷、特丁硫磷、氧乐果),这些禁限的农药的限量标准十分严格,有机磷类农药的限量均低于0.05mg/kg ,茶树上禁用、其他作物可用的均低于0.2mg/kg。
由于大局部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检测采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
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至20%。
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缺乏10克,加之大局部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茶叶农残在我们的食物摄入量中占比是非常少的,也许喝三天茶,也比你吃一餐无公害蔬菜的摄入量还少。
所以好茶之人大可不必为此而纠结。
恒奥科技可以为农残检测提供的仪器:平行真空蒸发仪、平行氮吹浓缩仪、固相萃取装置、均质器、振荡器、快检箱等。
〃创新促开展,诚信赢未来”是恒奥科技公司开展的基本战略。
恒奥科技的产品定位是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旗下的全自动密闭氮吹仪、全自动平行浓缩蒸发仪、多点接种仪、全自动制备分装仪等主导产品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局部产品到达国际水平。
几个重点的产品均为国内首推。
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两项产品工程荣获市级国家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奖励。
其中拍击式均质器产品荣获"国产好仪器”殊荣。
在产品价格和技术服务方面与进口产品比凸显出优势。
公司的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大局部省市,并销售到西班牙、阿根廷日本、韩国等国家。
经过十九年的开展,恒奥科技在业内和广大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口碑。
农残新国标“标准”再提高当前消费者仍需把好最后一道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日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6版正式颁布实施,该农药残留的新国标在标准数量和覆盖率上都有了较大突破,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其中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4140个残留限量,较2014版新增加了490项。
这一新国标从源头上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增强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
时值岁末年初之际,农业部紧急出台新国标,提高农残标准,与如今社会上关于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件屡见不鲜,全国因误食有农残的果蔬致使食物中毒的案件屡屡发生不无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药年用量为350万吨,平均每年每人约摄入2.5公斤农药残留。
今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的果蔬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抽样调查中,抽样合格率最高仅为72.4%,最低则为47.5%。
食品安全已经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甚至是健康和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食品安全标准向来就有,为何近几年农残超标事件却愈演愈烈?是监管不到位,还是农户种植技术有限?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农残食品的来源。
食品流通的最上游是农户种植生产,大部分传统农民的植保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为匮乏,能够完全靠自己将各种病虫害防治好的农户不多,这就使得农户在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时候“病急乱投医”,表现为在选择农药时乱用药和使用时超过标签推荐用量。
而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都是分散式、手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规模化生产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
而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一般都直接走向市场,中间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管。
“化肥当家,农药护航”的农作模式和供应链上第三方监管的空缺,使得携带大量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刚出厂就“逍遥法外”。
而在零售方,质检、卫生、农业等部门对于超市的检查,仍然是停留在样品抽检上,当这种食品从供应商流入零售商时,如果超市的农残检验标准较为松懈,那些携带农残的食品便能“顺理成章”地逃过一劫,成为货架上农残检测的漏网之鱼。
South Pesticide VOL.21.110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加强耕地质量的监测。
农业部正在创新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实现耕地修复、改善全过程监控。
《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拟年内发布1月10日上午,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召开了《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专家审查会,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环保部有关处室以及被邀请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蔡治国首先讲话并推荐专家组的组长主持审查会。
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副所长胡林林博士介绍了标准编制的项目背景、行业概况、制订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必要性、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与会专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标准编制组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起草的标准征求意见稿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以技术为依据,编制组在调研过程中采集了多家农药企业的实际废水样品,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分析,并且依据农药企业实际排污状况及采用可行的处理技术后所能达到的处理水平来制订排放限值。
二是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需要,标准制订过程中,除了考虑当前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外,还充分考虑污染物排放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于卫生毒理LD50值、生态毒理LC50值和通用的定值方法等来确定特征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水平,力求制订的标准能够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从充分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标准还增设了综合毒性指标。
三是同时控制水质和水量,标准对于废水的排放,设置了二种控制指标,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了废水中各污染项目允许排放的最高浓度限值,该指标可控制废水瞬时的环境危害;同时规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可以实现总量控制,满足排污许可工作的要求,也避免企业简单地采用稀释方式来达到浓度限值。
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是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限制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药残留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考虑人体对农药残留的安全性评估以及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在中国,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制定并发布的。
根据中国的法规要求,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否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通常以毫克/千克(mg/kg)或以毫克/
升(mg/L)的形式表示。
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和不同的农药,
都会有相应的最大残留限量。
这些限量一般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来确定的,以确保在合理使用农药的情况下,人体摄入的农药残留量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农药的毒性、种植和养殖方式、农产品的用途等因素。
同时,监督和检测的工作也很重要,以确保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农药残留量符合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2016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简介作者:朱光艳李富根郑尊涛穆兰廖先骏来源:《植物保护》2017年第05期摘要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2016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制定最新进展,并对标准制定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共包括4 140项农药残留最大限量。
关键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S 481.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7.05.026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on maximum residue limits forpesticides in food in 2016Zhu Guangyan,Li Fugen,Zheng Zuntao,Mu Lan,Liao Xianjun(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Agrochemical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100125,China)Abstract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o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on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in China in 2016 and gives a brief analysis. The new version of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is covering 4 140 MRLs.Key wordsMRLs;national standards;food safety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强制性标准,我国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1]。
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16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6年第1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等10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2763-2016(代替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3200.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粮谷及油籽中酰胺类除草剂残留量》GB23200.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粮谷及油籽中二苯醚类除草剂残留量》GB23200.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3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环己酮类除草剂残留量》GB23200.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4部分: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GB23200.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5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GB23200.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6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杀草强残留量》GB2320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8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1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中44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果蔬汁和果酒中512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中50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1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噻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1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蔬菜中非草隆等15种取代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1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2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中赤霉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及坚果制品中抑芽丹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2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地乐酚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和大豆中11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中恶草酮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9种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中4,6-二硝基邻甲酚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种醚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唑螨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氟菌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3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丙炔氟草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丁酰肼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解草嗪、莎稗磷、二丙烯草胺等11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涕灭砜威、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65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取代脲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氯氟吡氧乙酸、氟硫草定、氟吡草腙和噻唑烟酸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烯啶虫胺、呋虫胺等2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可乐饮料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噻节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中氟吡禾灵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4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及油籽中二氯喹磷酸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中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4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4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嘧霉胺、嘧菌胺、腈菌唑、嘧菌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4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四螨嗪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4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野燕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5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吡啶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5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呋虫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5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嘧菌环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5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氟硅唑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5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5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1种熏蒸剂残留量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GB23200.5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喹氧灵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5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乙草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5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酯磺草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5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敌草腈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6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炔草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胺灵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6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氟烯草酸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噻酰菌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吡丙醚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6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四氟醚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吡螨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炔苯酰草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硝基苯胺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7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氟羧草醚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缩甲酰亚胺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7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酰胺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7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鱼藤酮和印楝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7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井冈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7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氟啶虫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7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氟苯虫酰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7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苄螨醚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7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巴毒磷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7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吡菌磷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8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双硫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8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西玛津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8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8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异稻瘟净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8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品中甲氧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多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8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8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噻菌灵残留量的测定荧光分光光度法》GB23200.8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乙氧喹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23200.9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及乳制品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敌百虫、敌敌畏、蝇毒磷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产品中氟胺氰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GB232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9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中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9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中1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9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中多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23200.10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23200.10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中多种杀螨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0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中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0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0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2甲4氯及2甲4氯丁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GB23200.10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GB23200.10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肉及肉制品中残杀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特此公告。
gb2760 2016标准GB2760-2016标准。
GB276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它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范围、限量和技术要求,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对于食品行业的发展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GB2760-2016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食品生产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常常需要使用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
然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GB2760-2016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严格控制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其次,GB2760-2016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限量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该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限量,确保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不会超出安全范围,避免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同时,该标准还对特定人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特殊规定,如婴幼儿食品、孕妇食品等,更加注重了对易受影响人群的保护。
最后,GB2760-2016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严格规定。
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标识和包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利于提升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总的来说,GB2760-2016标准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限量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全面规定,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
遵守该标准,不仅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也有利于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各相关企业和部门应当严格遵守GB2760-2016标准的要求,共同为食品安全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