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隶书的写法[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8
硬笔隶书字体作品高清图片隶书是我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书法的发展,硬笔隶书作品已经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硬笔隶书字体作品高清图片。
硬笔隶书书法作品欣赏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
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精美的硬笔隶书字体作品图片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
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年)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年)、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隶书的起源介绍秦始皇在“ 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
汉朝的许慎 [2] 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赢政统一文字后,汉朝复兴和发掘传统文字的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
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
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盖文字者…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
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
但是也有人认为,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
隶书书写技巧
一、隶书书写技巧
1、握笔要顺滑:握笔要柔,用力不能太大,以获得书写的舒适感。
2、训练笔画:一个笔画,多练习能慢慢改变笔画,让笔画流畅。
3、了解字体:字体的设计,书写的特点要与字体相匹配,才能营造出整齐的感觉。
4、字写的方向:要注意书写的方向,才能更好的营造出统一的感觉。
5、多阅读:多读书写才能有很多新的元素,也能让书写看上去更整洁。
6、加强练习:多练习,能提高书写的节奏感和书写速度。
二、练习书写具体技巧
针对隶书,要把握以下几个技巧:
1、上中下:首先把要书写的字体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各个笔画要把握上中下,让书写字的排列更加规范。
2、度盘分析:画出字的笔画度盘,均匀安排,让书写字的韵律感更加节奏。
3、平和抛:笔画要把握平和抛的方法,让书写的笔画更加流畅,具有韵律感。
4、错题润色:针对书写的错误,要及时润色,保持整齐的书写样子。
5、标准均分:书写字的幅度要把握节奏感,把字分成几份,每一段要控制在0.5~1.5cm之间,保持节奏感,写出整齐的字体。
写好硬笔隶书必须练的36个字1.司半围结构,字形稳固。
2.徒循规蹈矩,工整秀劲。
3.臣蚕头雁尾,承托飞动。
4.言改点为横,舒展自然。
5.神端庄平正,笔画精致。
6.故高古超逸,秀丽灵动。
7.立含蓄内敛,字态平正。
8.成横画上拱,与斜捺起伏相应。
9.来文质兼美,笔法纯熟。
10.去下部斜撇和折分两笔,笔断意连。
11.春字特绮丽,如冠裳佩玉,令人赞叹。
12.出端正规范,平和肃穆。
13.问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
14.行笔法圆润,厚重而灵动。
15.一笔法遒劲,犹显汉隶风采。
16.人体扁已极,雁尾方阔。
17.河布白均匀,有虚和之美。
18.上方整平正,意态超拔。
19.如阳刚劲健,粗细均匀。
20.孔左右和谐,富于变化。
21.大雁尾方阔,笔势健劲。
22.可轻婉温和,如沐春风。
23.古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24.三刚柔相济,方圆并施。
25.年圆润丰腴,厚重沉雄。
26.廿方笔为主,刚强沉雄。
27.十切锋方笔入纸,顿笔上提出锋。
28.丙主笔突出,方起方收,下部笔画弯曲灵巧。
29.者长横一波三折,雁尾厚重阔大,有抑扬俯仰之势。
30.元线条粗实,方厚饱满。
31.辰左右开张,线条圆秀,温润典雅。
32.辛上大下小,险中寓稳。
33.酉中锋行笔,方正圆融。
34.子竖勾圆转潇洒,笔尽而意不穷。
35.石斜撇上翘,势欲飞动。
36.至不激不厉,雍容大度。
漂亮的钢笔隶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及讲解隶书是我国书法中较为古老的一种字体形式,对我国的书法字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的许多字体都是由隶书发展而来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钢笔隶书书法作品图片。
钢笔隶书书法作品图片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
〈晋书· 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钢笔隶书书法作品图片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
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隶书的点画写法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
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
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
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
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
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
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雁尾。
生动易学:隶书书法入门
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字体,笔画刚劲有力,线条流畅有韵律感。
学习隶书需要坚持练习,逐渐掌握其规律和技巧,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隶书书法:
一、基本笔画
隶书的基本笔画有六种:横、竖、撇、捺、点、提。
要掌握这些基本笔画,可以先练习一些简单的字母,如“人、山、马、鸟”等。
练习时,要保持笔画稳定,速度不要太快,一笔一划认真观察。
二、字型结构
隶书的字型结构比较严谨,一般分为“头”、“身”、“尾”三部分。
头是指字的上部,身是指字的中部,尾则是指字的下部。
练习时要注意分段落,先从头开始写,然后是身,最后是尾,让字形更加美观。
三、常用技巧
除了基本笔画和字型结构外,隶书书法还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如平头、钩头、横断、点画、提撇等。
这些技巧能丰富隶书的表现力,让字体更加生动有趣。
四、案例欣赏
学习隶书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案例,欣赏大师的作品。
可以找一些经典的书法作品进行学习,如《苏轼赤壁赋》、《怀素诸葛亮画像》等。
观察字体的结构、笔画的运用和整体的美感,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
总之,学习隶书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不断完善技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才能写出漂亮的隶书字体。
希望以上介绍的简单易学的隶书书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隶书书法钢笔字作品欣赏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珍珠。
它是在经济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急速记录及交流信息的需要而由篆书演变而来的。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隶书书法钢笔字作品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隶书书法钢笔字作品欣赏欣赏:中国文字分水岭之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珍珠。
它是在经济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急速记录及交流信息的需要而由篆书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产生,开创了今文的先河,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秦代小篆虽然较大篆规范统一,而且较大篆趋于定型、简化。
但固其结构仍较复杂,而且笔画曲孤较多,写起来较为费事,不适于方便和快捷的需要。
所以在篆书官用的情况下,在一般书写中却流行着一种更为简单“以赴急速”的书写字体,它将篆书园匀的线条改为方折,变孤线为直线,简化了篆书,后称之为隶。
隶书萌芽于古,形成于战国、秦,兴盛于汉。
关于隶书的形成及名字的由来,历史有多种说法。
一是因此书体最早在徒隶中使用,故名。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是时始造隶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认为隶书是秦始皇官狱多事的产物,是徒隶的书体,后许慎亦说:“是秦烧灭经说,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晋卫恒《四体书势》里亦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今人隶书佑书,曰隶书”。
亦有的认为隶书是小篆的辅字体。
而更多的说法则认为隶书为程邈所创。
唐张怀瓘在《书断》里说:“隶书者,秦下社下程邈,始为县吏,因罪系狱,被囚在云阳的监狱里。
”他感到当时官狱公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不便,便动脑筋在原来大小篆的基础上,参照民间流行的简便书体,把篆书的笔画和结体作了简化,删繁就简,变园为方,加工整理出一批日常应用的标准隶书。
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而且起用为御史,并把他所造隶书发交狱官应用。
1、隶书基本笔画——点
点,在隶书结字中起重要作用。
隶书的点一般写成短横或短竖,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含而不露。
三点聚拢,左开右合,与右部呼应。
四点水散开,长短参差。
八字点相顾,上合下开。
2、隶书基本笔画——横
隶书横可分平横和波磔横,平横笔势宜缩,波磔横笔势应放。
宜注意“雁不双飞”,即每字都应有一个波磔横。
3、隶书基本笔画——竖
隶书竖分为直竖和右弯竖。
直竖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
右弯竖用于门字、双人旁的竖笔的字中。
在练习中应加以揣摩,归类,用心体会其细微差距。
4、隶书基本笔画——波挑
波挑,亦称掠、撇。
有斜,弯,直三种。
斜波挑撇势较平,或叫平撇。
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
直波挑是竖笔带挑。
5、隶书基本笔画——波磔
波磔,亦称捺。
分平,斜两类。
平波磔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稍下斜,尾部夸张放开。
如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
斜波磔其势应斜,上曲下弓,如人部、戈部等。
6、隶书基本笔画——折
隶书折分为直折和斜折。
直折其势向内收拢,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
斜折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用于右耳部、子部等。
7、隶书基本笔画——钩
隶书钩其势较为圆转,与其它笔画配合使用,含蓄自然。
8、隶书基本笔画——挑
隶书的挑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
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隶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要想在写隶书时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笔势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运笔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隶书运笔的技巧,帮助读者在练习隶书时更加得心应手。
一、持笔技巧首先,正确的持笔姿势对于书写隶书至关重要。
持笔时,握笔要稳,以保证笔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建议将笔握在中间位置,既不要太靠近笔头,也不要太靠近笔杆。
同时,要注意控制握笔的力度,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影响书写的流畅性和美感。
二、笔法练习在练习隶书时,要重点练习基本的笔法,如勾、折、横、竖等。
这些基本笔法是隶书的基础,熟练掌握后才能写出工整、美观的隶书字体。
在练习时,可以逐渐加大练习难度,尝试书写不同长度和复杂度的字体,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三、节奏感和力度掌握隶书的特点之一是节奏感强,要想写出有韵律感的隶书字体,需要掌握节奏和力度的变化。
在书写时,要根据字体的结构和字形的变化调整节奏和力度,以使整体字体显得生动、有力度。
在练习时,可以多加练习写一些有节奏感的短句,以提升自己的节奏感和力度掌握能力。
四、整体布局与结构在书写隶书时,要注意整体布局和结构的设计。
隶书虽然注重笔画的纵横交错,但整体布局也至关重要。
要想写出端庄大气的隶书作品,需要在书写前先做好结构布局的设计,掌握好字体的整体结构和比例关系。
同时,要注重字形的连贯性和整体清晰度,避免出现断断续续、松散无力的情况。
五、不断练习和反思最后,要想在隶书书法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就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反思。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技巧。
在练习时,要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调整,并在下一次的练习中加以改进,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隶书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隶书运笔技巧和方法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磨练的过程。
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和钻研,加之天赋和热情,才能在隶书书法领域中获得更好的成就和进步。
希望读者在练习隶书时能够不懈努力,勇敢尝试,终能写出优美的隶书作品。
钢笔隶书的写法[最新]
钢笔隶书的写法和毛笔隶书基本相同,虽然线条瘦细劲挺,不象毛笔隶书那样有明显的粗细方圆变化,但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
写时要用心体会,反复临习,才有收效。
一、点,篆书的点多为短横或短竖,不很明显。
隶书既兴,点画成形,虽比不上后来的楷行书之丰富多彩,却也多具变化,在整个隶书结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点形体较圆浑,出锋不锐,力量内含。
有人说
隶书。
点如木楔。
看来是有其道理的。
如下图所示:
三点水既不同于篆书,亦不同于楷书,三点聚拢,成左开右合之势,三点应与右部相呼应。
下四点应散开,长短参差,变化丰富。
八字点应成上合下开之势,左右展开,呼应相顾。
二、横,隶书作为汉字方块形状的奠基,在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的过程中,赋予了横画新的使命和特色。
隶书的横画,按其形体可分为平横和波磔横,如下图所示:
隶书的横切记“雁不双飞”,即每字只应有一个重点的波磔横。
如年字上两横为平横,其笔势宜缩,末横为波磔横,其笔势应放。
道字因下部捺为主笔,捺磔,
则上横只应用平横了。
三、竖,竖是仅次于横在方块汉字中频繁使用的笔画按其形体,隶书的竖可分为直竖和右弯竖两类,如下图所示:
右弯竖多用于门字以及象门字这样以对称竖作为主笔的字中。
有时还出现类似门字的字中,如月,有,同,用,能、肃,膏等。
双人旁的竖笔亦用右弯竖,如德,往,役,征等字。
隶书的直竖用得较多,有悬针竖、垂露竖,平竖、圆竖四种,可细心体会,区别运用。
四,波挑,或叫掠,或称撇。
按其形体可分为斜,弯,直三种,如下图所示:
斜波挑势较平,或叫平撇。
弯波挑势宜弯,先竖后挑。
直波挑几乎是竖笔带挑。
五、波磔,楷书称之为捺,其形体略如波磔横,但用法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平,斜两类。
如下图所示:
平波磔多为一波三折,头部略高,向右部平出或稍下斜,多用于走部,走车部,之部、足部等字。
其势宜平,尾部夸张放开。
斜波碟使用较平波磔多,多用在人部、戈部等,其势应斜,上曲下弓,与所配之部应和谐呼应。
六、折,折画在隶书中一般起副笔作用,它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分为直折和斜折,如下图所示:
直折多用于口、日,田,月等封闭结构,其势稍向内收拢,斜折多用于右耳部、子部等,其内折势比直折更加强烈。
七、钩隶书的钩大多用于副笔,与其它笔画相配合使用,其势较为圆转,应含蓄自然,如下图所示:
八、挑,隶书的挑(或称提)多作副笔用,其形与斜横相同,其势斜而平,无什么特别之处。
如下图所示:
掌握了隶书的点画特点之后,进一步则要研究隶书的结字规律,了解结字特点。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因字立形,各自成形,偏旁错落,形断意连,点画避就五个方面去分析: 一,因字立形隶书的总体势为扁方形,以左右八分取势,波磔分明,舒展自然。
但并不是所有的隶书都必须写成扁的,也就象楷书所有的字并不都是方块形状一样。
汉字的笔画有多有少,要写得顺乎自然,就必然有长短大小的变化,这便是因字立形。
如汉摩崖《石门颂》中的颂、定、谷、受、以、更、铭、石
因其笔画较少,加上波挑,波磔的夸张和变化,所以横势扁方特点较突出而鲜明。
如图所示。
但象书、晏、骂、事、阳、躬、隆、域等字,笔画较多,横画亦多,所以写得较窄而长,八分势不明显。
如图所示。
还有《石门颂》中的命,升等字,竖笔写得更长更夸张,有趣味性。
因字立形不只是《石门颂》古朴夸张之结字特点,而且是所有汉碑的结字特点之一。
如下图所示:
二、各自成形隶书结字不但要求每个字的重心平稳,而且要求每一个字中的偏旁均能独立存在,而不欹斜。
这是由于它是从篆书独立偏旁演变而来的缘故。
如下图中的请,动、输、鲜、计、职、君、意等字,其上下左右偏旁都各自成形,而楷书则不具备这一特点。
一个字若上下左右都能独立成形,这样组合成一个字就要平稳了,这正是隶书的端庄、朴素、典雅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
三、偏旁错落隶书的偏旁既能独自成形而又错落有致,丰富多变,给人挪移生动之感。
如《石门颂》中的者、必、义、节、截、毒、屈、空等字,错落变化,生动有趣。
如者字,将波挑断开,位置错开,这一移
便增添了一份生气。
如必字,波挑和波磔对应交叉,三点随意点下,颇有趣味。
义字变异大,却不换原形,节字,缩上放下。
截字自然随意,毒字亦缩上放下,正斜映衬,令人爱之。
屈字上展下缩,左包之势显明。
空字将宝盖展开,完全盖尽,有篆书之意趣。
如下图所示:
四、形断意连汉字每个字都是由点画的连续书写而成,因此,在书写时就产生运笔的笔势,点画与点画之间呼应相顾,血脉贯通。
隶书的点画呼应和楷书一样,画断而意连,似断还连,形断神连,虽没有象草书那样的牵丝,但精神意趣是紧密相连的。
笔画间毫不孤立,呼应相顾,配合默契。
所以,我们在临习隶书碑帖时,一定要注意笔势的往来,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做到形断意连,形神兼备。
如下图所示:
五、点画避就要使每个字写得都具有不同的形态、活泼、生动、优美,就要讲究点画之间的避就关系,要主次分明,轻重有别,隶书中点画避就有较多表现,有的收敛,有的放纵,各有意趣;你让一点,我进一
点,穿插呼应,配合密切。
如下图的道字,上部首字收敛,下部的走车放开,用波磔表现,修长而舒展。
至字,上小下大,下部的土字,第一横收用短平横,第二横放用波磔横。
其字,上大下小,第二横长而下部点宜缩,子字竖弯向左伸展而横收敛,则字左下而右上,上下错开,而趣味生焉。
清字三点水敛而靠左上,以让右部之青字。
功字左部之工字缩以让右部之力字。
拾字提手旁让右部之合字。
六、变化生新隶书结字又善用笔画的增减和字形的变异来变化,结字奇特,耐人寻味。
如下图朔字变两点为横。
直字上下断开,中下部用点相连,罔字左右变为对应直画,垂字省上—横,下部变为山字,其字上部多加一竖画,年字中间变化为—横一点。
在字省去左竖。
师字省去左上一撇,右上又多加一点。
弘字右部变厶为口。
原字上部多加一点。
隶书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美化装饰特点(是次于行书的常用书体,特别是钢笔隶书,平直中有变化,风格多样,千姿百态,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所喜爱。
学习钢笔隶书,除了认真临池,反复读帖外,还应从整体上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八分取势。
隶书的最大特点是取横势,左右舒展,“八分”取势,所以又称为“八分书”。
在书写时,首先要设计好扁方格,为“八分”取势创造好条件。
写时要注意基本笔画的“平”,且平中略有斜势,修长而舒展,飘逸而流美。
不要过于拘束,取势要宽,收放自如。
如下图所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隶字都取横势,亦有取纵势的,临帖时,应该区别对待(处理恰当。
如下图所示:
二、主次分明。
每个字都有主笔和副笔,练习时一定要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要突出,主次应分明。
常言道:“蚕无二头,雁不双飞”。
即每个字中只能夸张主笔,写成蚕头雁(或称磔)尾,其次的横画要写成不带波磔的平横。
如图所示:
三(辨析文字。
汉碑中有许多字通过简省、挪移、异化、繁写等方法表现,和
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字有较大差距。
这也正是汉碑之所长,变化丰富,千姿百态。
我们在临帖习字时,一方面要认真辨认分析,集字或创作时,不要用错。
如下图的:灵、定、泽、谷、其、秦、以、路、永、年、渊、源、尾、空、导(同道)、毒、霜、截、苗、者、知、执、深、议、凉、原、本、勒、必、节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