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科学与技术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39
高中生物实验质壁分离实验目的和步骤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高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质壁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教育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实验,它通过分离细胞质与核壁,探究细胞结构及功能,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技巧。
本文旨在介绍该实验的目的、步骤以及其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细胞质与核壁进行分离来展示细胞结构的特点,以及探究不同部分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细胞质和核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细胞组成和功能运作的理解。
1.3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内容逐步介绍高中生物实验——质壁分离实验:第二部分:实验质壁分离实验概述,包括实验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意义。
第三部分:步骤及要点,包括材料准备、实验步骤和细胞质与核壁分离技巧。
第四部分:结论与意义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讨论教育启示和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就是本文“1. 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
2. 实验质壁分离实验概述:2.1 实验介绍实验质壁分离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将细胞质与细胞核壁分开并研究它们的各自特性和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2.2 实验原理实验质壁分离实验主要基于细胞成分在密度梯度离心过程中的差异进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通常使用蔗糖或者其他适合制备梯度的化合物溶液。
首先,将待处理样品加入到密度溶液中,并进行均匀混合。
然后,样品被注入超速离心机中,在高速旋转时,在密度梯度下形成层析带。
由于不同组分的密度差异,它们会在特定位置沉积。
最后,根据沉淀位置来收集目标组分。
2.3 实验意义实验质壁分离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纯净的细胞质和核壁样品,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其次,该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质和核壁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差异,揭示细胞内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精馏分离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向来写:精馏分离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分离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精馏分离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石化、制药等领域,是许多工业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馏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沸点的不同,通过升温使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逐渐汽化,然后再通过冷凝使其凝结为液体,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物质。
在精馏过程中,液体混合物首先进入塔体,经过加热后产生蒸汽,然后在塔体内通过填料层或板层进行传质和传热,最终在顶部冷凝为液体,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精馏分离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在石油行业,精馏被用于原油的分离和提纯,以生产出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
在化工领域,精馏可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化工产品,如酒精、有机溶剂、氨水等。
此外,精馏还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工业、环保行业等各个领域。
总之,精馏分离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物理分离方法,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精心设计和选择适当的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混合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为各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精馏分离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引言:首先,我们将概述精馏分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精馏分离的定义和原理,包括其基本原则、操作流程以及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精馏分离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一些实际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结论:最后,我们将总结精馏分离的重要性和优势,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通过对精馏分离技术的深入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在化工、石油、食品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它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分离和纯化的概念开始,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分离的概念及方法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与其他物质或组分分开的过程。
化学分离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来实现。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离方法:1. 蒸馏法:蒸馏法是通过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汽化和冷凝来实现分离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组分和非挥发性组分的混合物。
2. 结晶法:结晶法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调节温度或浓度使其达到饱和,然后冷却溶液使溶质结晶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
3. 漏斗分离法:漏斗分离法是通过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
将混合物溶解在适合某个组分的溶剂中,通过重力加速度的差异使得某个组分沉淀或浮起,从而实现分离。
4. 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利用离心力来分离不同密度或不同尺寸的组分。
通常将混合物离心后,通过离心力使得组分分离出来。
二、纯化的概念及方法纯化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某个特定组分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以达到提高组分纯度的目的。
纯化方法通常是通过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处理来实现。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纯化方法:1. 色谱法:色谱法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的。
固定相通常为固体或涂有固体的支持材料,而流动相则为液体或气体。
2. 萃取法:萃取法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不溶的溶剂来实现纯化的。
在混合物中加入合适的溶剂,利用两种溶剂的相互作用,使得需要纯化的组分转移到另一溶剂中进行分离。
3.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选择性的渗透性膜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通常通过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合适的条件来实现组分的纯化。
三、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应用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行业,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用于提纯和纯化药物,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在环境保护领域,化学分离与纯化技术用于处理和回收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
分离碳和氧化铜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分离碳和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和研究样品中的碳和氧化铜含量,也有助于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分别是碳的分离方法和氧化铜的分离方法。
在碳的分离方法中,我们将探讨两种有效的方法,即方法一和方法二。
方法一主要基于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加热样品,使其中的碳与其他杂质分离。
方法二则采用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将样品中的碳转化为气体,从而实现碳的分离。
在氧化铜的分离方法中,我们同样介绍了两种可行的方法,分别是方法一和方法二。
方法一是通过溶解样品中的氧化铜,并利用其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氧化铜的分离。
而方法二则是通过还原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从而分离氧化铜。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便能够在实验中准确地分离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此外,我们还将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随着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分离碳和氧化铜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方法,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对整篇长文的组织和章节划分的说明。
根据给出的目录,可以这样撰写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叙述: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第二部分:正文2.1 碳的分离方法2.1.1 方法一2.1.2 方法二2.2 氧化铜的分离方法2.2.1 方法一2.2.2 方法二第三部分:结论3.1 总结3.2 展望通过上述结构的安排,本文将逐步展开对分离碳和氧化铜的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文章主题的概要和目的的说明,为读者提供背景和认识文章的动机。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依次介绍分离碳和氧化铜的方法。
在每个小节中,将详细介绍不同的方法和步骤,以便读者全面了解。
分离科学与技术柳 仁 民1 概论 分离科学: 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 物质的过程的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分离:物质被分开的过程 组分离:性质相似的组分一起分离 单一分离:某一组分以纯物质形式分离 分离是一种假设的状态,相对的, 99.9%, 99.99%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以定量分析为目的,分离干扰组分, 提高方法的专一性。
富集:低浓度组分浓集的过程 分析化学中的富集:将待测组分从大量基体物质中集中到 一较小体积溶液中,提高检测灵敏度。
预浓集:测定之前进行的分离过程。
分离与浓集往往是同时实现的1 2分离与富集的关系: 富集需要借助分离的手段,在分析过程中分离与富集往往 是同时实现的。
富集与分离的目不同,富集只是分离的目的之一。
纯化:通过分离操作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纯度(purity): 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所含杂质多少的一个概念; 纯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不同目的对纯度的要求不同; 纯度越高,成本越高。
依据欲分离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浓度不同,Rony用三个概念 表示,以示区别: 富集: 对摩尔分数小于0.1组分的分离 浓缩: 对摩尔分数处于0.1-0.9组分的分离 纯化: 对摩尔分数大于0.9组分的分离3分离科学是随着其它学科的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 相对独立的学科。
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及工农业生产联系 十分密切 古代:炼铜、冶铁、酿酒、制糖 现代:有机合成、石油炼制、金属冶炼、食品、制药、生命科 学研究、环境科学等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 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分离富集: 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发现 人工放射性元素的获得 原子核裂变现象的最终确证,各种超铀元素的制备和合成 化学合成过程的分离 新化合物的结构确定4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重要成就,与分离科学有着紧密联系: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应用科学方面的发展: 矿产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各种分离技术的应用 石油工业每一重要生产环节,几乎都离不开分离科学技术 原子能的利用是在解决了作为核燃料的铀和钚的提取以及 铀同位素分离获得成功之后,才得以蓬动发展 近代材料科学的研究,诸如超纯硅、锗及化合物半导体砷 化镓、磷化镓的制备提纯;高纯稀土及其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环境科学:三废处理 目前,分离科学成为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
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应用各种分离技术,特别是现代分离技术,形成新的冶金单元过程,为组合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冶金新工艺服务的科学。
该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产生背景和研究内容。
2.各种冶金分离方法的发展现状,包括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色层分析、压力驱动膜过程、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其他膜分离技术等。
3.各种现代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应用中的实例,包括作者所在研究所的大量科研成果,以帮助读者理解现代分离技术对改造传统冶金工艺的重大作用。
4.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为后续选矿和冶炼提供基础数据。
5.选矿技术:如浮选、磁选、重力选矿等,用于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有效分离。
6.冶炼过程中的分离理论和技术,如氧化还原反应、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蒸馏、结晶、熔炼、电解等方法,以高效提取目标金属。
7.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先进分离技术回收废弃矿渣、尾矿、废旧金属制品中的有价成分。
8.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减少冶金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也在不断引入新的分离理念和技术,如生物冶金、超导电磁分离、纳米材料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等,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
分离科学与技术课程英文名称: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ique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等专业分离科学与技术龙活虎(学时范围: 60 学时)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也可作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学组分的分离和预富集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沉淀与共沉淀、蒸馏与挥发、液-液萃取、离子交换、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萃取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电化学分离、浮选分离、选择性溶解、膜分离、分离方法的选择。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的内容:液相色谱、萃取色谱、浮选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
掌握的内容:沉淀与共沉淀、蒸馏与挥发、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电化学分离、选择性溶解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础化学知识。
前导课程:四大基础化学。
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本课程以介绍各种分离技术的应用实例作为实践性教学内容。
七、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60内容学时1、概论 22、沉淀与共沉淀 43、蒸馏与挥发 24、溶剂萃取 65、离子交换与吸附 66、离子色谱 67、气相色谱 68、液相色谱 69、萃取色谱 410、超临界流体萃取 211、电化学分离 612、浮选分离 213、选择性溶解 214、膜分离 415、分离方法的选择 2八、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讲解每一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
九、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十、其它有关问题说明大纲撰写人:王英滨大纲审阅人:学院负责人:制订日期:2001年12月。
现代分离纯化与分析技术引言在现代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分离纯化和分析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技术是从混合物中分离和提取单个组分或化合物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分离纯化和分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分离纯化和分析技术,并分析其原理、应用和前景。
一、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气相色谱(GC)是一种基于固定相和气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特性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通常用于分离和分析揮发性有机化合物。
GC主要由进样系统、气相载气系统、分离柱和检测器组成。
样品通过进样系统进入气相载气系统,在分离柱中与固定相进行相互作用,被分离后到达检测器进行检测。
GC具有快速、高效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二、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液相色谱(LC)是一种基于液体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和环境样品的分析。
LC主要包括进样系统、流动相系统、分离柱和检测器。
样品通过进样系统进入流动相系统,在分离柱中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而被分离。
最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浓度。
LC具有选择性、灵敏度高等优点,在药学、生物技术和化学分析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三、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 MS)质谱分析(MS)是一种通过将化合物转化为带电粒子并测量其质量和电荷比来确定其分子结构的技术。
MS可用于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它分为样品的离子化和质谱仪的测量两个步骤。
质谱仪可根据粒子的质量和电荷比将它们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质谱分析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在药物研发、环境污染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四、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凝胶电泳是一种将带电粒子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的技术。
凝胶电泳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分离科学与技术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清华大学化工系
主要内容
¾分离科学与技术的作用
1)日常生活中的分离技术
2)生命体中的分离现象
3)分离工程—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
¾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1) 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
2) 若干主要分离技术和设备
¾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方向¾个人体会
什么是分离?为什么要分离?如何实现分离?……..“分类精灵”想开来,……..
H H H
H
C C C C H H
H H C C C C
我国古书《物原》、《世本》有“黄帝时,诸侯有凤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
明代的《天工开物》和清代的《图书集成》有“煮酒”、“糖霜”(冰糖)的制作记载
<<天工开物>>
酒盐
糖
<<天工开物>>
分离科学与技术早已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与日常生
活紧密联系。
水净化
芳香物、油料、色素
气体净化
生命体中的分离现象
生命体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氧气和水
分离过程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关键过程。
•超纯水、超纯溶剂,99.99%, 99.9999%
•核燃料铀-235,钚-239等提取,要求从含量小于1%的原料中提取铀或钚,提取率达到99.9%, 去污率为106-108。
•彩电显像管的原料之一就是纯度为99.999%的钇。
能源保障
原油
常压炉减压炉常
压
塔
减压塔汽油
回流
煤油轻柴油重柴油接抽空系统减压一线减压二线减压三线减压渣油
经济资源+战略资源:水
电渗析
机械过滤微、超滤
精密过滤
阴阳离子混合柱
紫外灯
阴离子交换
阳离子交换
原水
超纯水
杂质含量:Fe<1ppb, Na<0.5ppb, Cu<0.5ppb,
Ca<1ppb, Mg<0.1ppb, Zn<0.5ppb
生命健康保障:药物分离
细胞破碎
加热,絮凝等
细胞分离成品加工
高度纯化
初步纯化
细胞碎片分离
发酵液
生命健康保障:药物分离
硫酸调pH
加热,絮凝等
过滤机去除菌丝体
缓冲液反萃取
乙酯萃取
缓冲液反萃取
丁酯萃取
青霉素发酵液
结晶,干燥
青霉素盐
生命健康保障:医疗器械
B lood
Purified B lood
Water
Water
Dialysis
Hollow Fiber
血液
血液
毒素
大分子微胶囊
胰岛素微胶囊
分离过程的投资占化工企业投资总额的50-90%。
主要内容
¾分离科学与技术的作用
1)日常生活中的分离技术
2)生命体中的分离现象
3)分离工程—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
¾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1) 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
2) 若干主要分离技术和设备
¾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方向¾个人体会
分离过程定义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某种设备内通过能量和物质的迁移来实现将一混合物转化成互不相同的二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或纯物质的过程。
分离设备+分离剂
原料
控制条件产品
分离过程的要素:处理对象、产品要求、分离方法与设备分离过程的对象:多相多组份体系
分离过程的目标:经济、可行、环境友好地得到高品质产
品或去除杂质组分
宇宙的熵趋于极大
-克劳修斯
将盐置于水中,盐就溶解并趋向于形成一种组成完全均匀的溶液。
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使水和盐再度分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切自发过程均使宇宙的熵或混乱度增加。
因此要
分离某种混合物成为不同组成的产品,对该混合物供给相当的热力学功。
如果A和B两种物质混合物的自由焓小于两种纯物质
的自由焓之和,则会自发混合。
实现完全分离所需
要消耗的最小能量W
应大于或至少等于混合自由焓。
min
W min≥ΔG m= ΔH m-TΔS m
实际上分离过程的能量是最小能量的许多倍!
(1)力学能:机械能、流体动能、位能;
(2)热能;
(3)电能;
(4)化学能:浓度差、化学结合能;
(5)光能;
(6)核能。
热力学性质反应速度性质生物学方面的性质
反应平衡常数,化学吸附平衡常数,离解常数,电离电位反应速度常数
生物学亲和力,生物学吸附平衡,生物学反应速度常数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电、磁性质输送性质密度,摩擦系数,表面张力,尺寸(几何结构),质量熔点,沸点,临界点,蒸气压,溶解度,分配系数,吸附平衡电导率,介电常数,迁移率,电荷,淌度,磁化率扩散系数,分子运动速度
主要特征:
•尺寸•形状•荷电性质•极性•溶解度•挥发性•迁移速率涉及的主要基础知识:
•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
•化工热力学:相平衡、溶液理论•传递过程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
传质分离方法
机械分离方法
分离方法
速率控制分离过程平衡控制分离过程
分离规模•分析型分离技术•制备型分离技术•工业型分离技术
分离模式•间歇
•连续
•半连续
•精馏(蒸馏)
•萃取(液液萃取、固液浸取)•吸收
•吸附
•色谱分离
•膜分离
•过滤
•亲核分离
•干燥
•蒸发
•沉淀
•结晶
•电泳
•离心分离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分离设备所能通过的物质总量
两种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产品中的分率比值之比,即
2
21
1//j i j i ij x x x x =
α通量(处理量):回收率:是指所得到产品的量与原料中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分离因子:
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分离过程呢?
1)技术可行的2)经济可行的•分离体系的性质
•分离方法的选择
•产品要求
•特殊性质(如热敏性,放射性等)•经济性
•安全性
•环境因素
•经验因素
•…...
主要内容
¾分离科学与技术的作用
1)日常生活中的分离技术
2)生命体中的分离现象
3)分离工程—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
¾分离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1) 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
2) 若干主要分离技术和设备
¾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方向¾个人体会
¾温室气体捕集分离装备与技术
¾有机气体、有机水溶液、金属离子回收
¾生物大分子、手性药物、同分异构体分离技术¾可再生资源的前处理和高效分离技术
•分离过程的选择性不高
•分离过程的能源及环境效益仍不能满足要求•跨学科交叉领域中新问题的发现和研究仍待加强•对于新材料及新对象的认识还较肤浅
•缺乏对于相界面传递的微观机理的认识
前沿方向例一:微化工系统
Effective Effective mixing mixing
Effective Effective mass mass and and heat heat transfer transfer
High High selectivity selectivity
Inherent Inherent safety safety
Numbering-up Numbering-up method method
Enable Enable control control
前沿方向例一:微化工系统
前沿方向例一:微化工系统
100μm wide ×100μm high The measured channel continue phase flow560μm wide ×500μm high 100μm wide ×100μm high dispersed phase flow
continue phase flow 100μm wide ×100μm high
前沿方向例二:分离功能材料
新材料:自组装自组织材料、仿生材料、膜、吸附 剂、树脂、微胶囊、传感材料、光电材料、灵敏材 料、生物相容材料,环境材料、纳米及粉体材料、 复合材料等
前沿方向例二:分离功能材料
红外光源 信号接收
筛板
m
m \60
A/D板
塔体
\65
取样口 双探头光纤
照相法
红外光纤探针在线测量技术
前沿方向例二:分离功能材料
前沿方向例二:分离功能材料
新 型 微 胶 囊 制 备 技 术
单分散中空溶剂微球
几点体会
• 分离学科成为化学工程核心之一是历史的必然; • 工程学科要与重大需求相结合,要特别注重解决本地区的 问题,这就是前沿问题; • 要善于学习,注重借鉴其他学科的最新进展,化学、化工、 生物、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将为化工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 基础; • 绿色、安全、高效和可控是化工学科的目标。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