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0.6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第二节循环系统第二节循环系统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时)授课班级:2010 级师资高中(1)班授课人:麦麦提玉素普•吾布力哈斯木授课时间:2011年4月21日,第2节课题第二节循环系统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课题内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掌握保育要点,以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保育,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有效开展教育工作。
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以循环系统特点为依据,有效开展保育工作的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爱心。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六、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循环系统区别于成人的特点。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查字典找出术语的翻译。
学生准备:掌握学前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八、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1 )前提诊测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的概念、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初步对循环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么我们简单地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形式和要求:提出两个问题,分别向两名学生提问。
学生通过PPT显示的题目,回答问题。
1.学生1:血液抗凝后静置并分层的图片,那么人体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答:血液由血浆与悬浮于血浆中的细胞组成。
2.血细胞有哪些?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3.血液各成分有什么功能?答:血浆中含有90%~92%勺水分,8%~10喲溶质。
主要机能是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和受损的细胞。
学生2: 1、看图指出心脏各结构的名称。
简述婴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介绍婴幼儿期是一个身体发育迅速而关键的阶段,循环系统的保育显得尤为重要。
婴幼儿的循环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身体的各项功能有着独特的需求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保育婴幼儿循环系统的要点,帮助父母和保育者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心脏发育•睡眠和休息:婴幼儿对睡眠的需求量较大,足够的睡眠有助于心脏发育和功能增强。
•呼吸: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避免婴幼儿接触到二手烟等有害物质。
•饮食:提供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镁和鱼油等有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
血管系统发育•饮食: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铁质,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和心脏发育,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血液循环产后护理1.早期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以提供宝宝所需的营养和免疫保护,有助于血液循环的健康。
2.母婴接触:在早期与婴儿进行密切接触,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建立亲子纽带。
3.家庭环境:提供温暖、安静、爱和关怀的家庭环境,有助于维持宝宝的心理和生理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 日常护理4.温度调节: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换季时的衣物调整,避免婴儿过热或过冷,有助于血液循环的平稳运行。
5.饮食:提供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益于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6.洗浴:适时的洗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保持水温适宜和避免长时间浸泡。
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健康饮食: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注意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总结婴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包括心脏发育、血管系统发育、血液循环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睡眠和休息、饮食、运动等方式,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健康的循环系统。
此外,注重产后护理、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以及日常的温度调节、饮食和洗浴等护理措施也是保育婴幼儿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环节。
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内容摘要一、循环系统概述(一)血液循环系统(二)淋巴循环系统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一、循环系统概述血液心脏血管收集和输送组织液回心脏;具有防御机能淋巴液淋巴管道淋巴器官运输各种物质;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1、心脏—输送血液的泵结构名称位置或连接关系功能心壁心包膜心内膜心肌内腔心房心室瓣膜房室瓣动脉瓣包膜和内膜之间心壁外层保护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心房和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推动血液循环流动心室和动脉之间心壁内层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肺静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主动脉(一)血液循环系统2、血管—血流的管道种类概念结构特点分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的管道是血液流回心脏的管道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慢。
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位置较浅或与动脉平行管壁极薄,管径极小,血流速度极慢分布广,在组织内反复分支成网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管的种类和特点成分正常值特征功能血浆55%血细胞5%水分91-92%血蛋白7%葡萄糖0.1%无机盐0.9%红细胞男500万个女420万个白细胞0.5-1万个血小板10-30万个圆饼状,两面凹,无核,由于血红蛋白而呈红色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有核,数量少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液体叫血清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吞食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加速凝血和止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一)血液循环系统3、血液—流动的组织(一)血液循环系统4、血液循环途径肺循环:在心脏和肺之间循环以摄取氧气体循环:在心脏和身体其它部分之间循环以运输氧气和养分两种循环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二)淋巴循环系统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1、淋巴液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细胞代谢的废物及细胞间的水分,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2、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9条)淋巴导管(2条)与静脉伴行(二)淋巴循环系统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淋巴结具有造血、过滤、参与免疫等功能脾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过滤血液、造血、参与免疫、储存血细胞等功能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
学前⼉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公开课详细教案)第⼆章学前⼉童⽣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第⼆节循环系统第⼆节循环系统学前⼉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课时)授课班级:2010 级师资⾼中(1)班授课⼈:麦麦提⽟素普·吾布⼒哈斯⽊授课时间:2011 年 4 ⽉21 ⽇,第 2 节课题第⼆节循环系统学前⼉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课题内容:学前⼉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课时)⼆、教学⽬标:知识技能⽬标:了解学前⼉童循环系统解剖⽣理特点,掌握保育要点,以便学⽣能够知道如何保育,才能促进学前⼉童正常发育,有效开展教育⼯作。
能⼒培养⽬标:提⾼学⽣以循环系统特点为依据,有效开展保育⼯作的能⼒。
态度情感⽬标:培养学⽣对学前⼉童的爱⼼。
三、教学⼿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较法、讨论法、⾃主学习法五、教学重点:掌握学前⼉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六、教学难点:学前⼉童循环系统区别于成⼈的特点。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上下载相关资料、查字典找出术语的翻译。
学⽣准备:掌握学前⼉童循环系统解剖⽣理特点。
⼋、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1)前提诊测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的概念、⾎液的成分及功能,初步对循环系统有了⼀定的认识。
那么我们简单地复习⼀下上⼀节课的内容。
形式和要求:提出两个问题,分别向两名学⽣提问。
学⽣通过PPT 显⽰的题⽬,回答问题。
1.学⽣1:⾎液抗凝后静置并分层的图⽚,那么⼈体⾎液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答:⾎液由⾎浆与悬浮于⾎浆中的细胞组成。
2.⾎细胞有哪些?答:⾎细胞包括红细胞、⽩细胞、⾎⼩板。
正常⼈⾎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3.⾎液各成分有什么功能?答:⾎浆中含有90%~92%的⽔分,8%~10%的溶质。
主要机能是运输⾎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通过⾎红蛋⽩为机体运输氧⽓和⼆氧化碳。
⽩细胞具有吞噬作⽤,能吞噬侵⼊⼈体内的微⽣物和⼈体本⾝坏死、衰⽼和受损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