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45.63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一、教学目标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巩固基础概念。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有单元的重点知识。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复习数字、加减法、长度和时间的相关知识。
2.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
2.复习资料和练习题。
3.板书、彩笔等。
4.讲义、教具、小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口头提问或板书提示,复习上一节课的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1.复习数字的认识和大小的比较。
2.复习加减法的运算。
3.复习长度和时间的相关概念。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互相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4. 知识拓展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拓展本学期所学内容,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3.练习《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相关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本节课《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3》,希望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祝学生学习进步!。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4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加法、减法、比大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加法–让学生做一些加法练习题,巩固基本的加法运算方法2.复习减法–让学生做一些减法练习题,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3.练习比大小–给学生一些比大小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第二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单位换算、长度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活动安排1.复习单位换算–让学生做一些单位换算的练习题2.比较长度–给学生一些长度的比较题目,让他们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3.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课时目标•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形状识别、图形组合•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活动安排1.形状识别–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2.图形组合–给学生一些图形,要求他们用这些图形组合出特定的图案3.观察与分析–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并给出答案第四课时目标•综合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安排1.知识点复习–进行全面的知识点复习,包括加减法、单位换算、形状识别等2.小测验–设计一份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用于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3.总结–对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展示优秀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上是《总复习》共4课时的全部教案。
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共8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学期所学过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分数的计算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他们的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知识点。
2.难点:对于部分学生在分数的计算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重点关注和辅导。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运用实例讲解、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实物、图片等,以便进行实例讲解。
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或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反应,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将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分数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总复习《长度单位、认识角、时间》练习题(附答案)1.填空。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3)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铅笔长( )厘米。
这个回形针长( )厘米。
2.选择。
(1)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角。
A.直
B.锐
C.钝
(2)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最多有()个角。
A.3
B.5
C.4
3.在图形里加画一条线段。
(1)增加4个角(2)增加3个直角
4.给钟面添上时针和分针。
1:30 7:15 9:45
参考答案
1.(1)米厘米(2)0 (3)7 3
2.(1)A (2)B
3.略
4.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总复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
总复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进修准备:口算卡、相关实物、口诀表。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教学内容:课本P102、105页教学方针:1、通过复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践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甚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应,归纳小结。
4、巩固练,第105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1、完成105页第2题。
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
教师多面向研究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
培养他们进修的自自信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列竖式计算。
54+36= 25+33+17= 88-25-32=
64-27= 38+25-14= 77-(15+33)=
2.选择题。
(1)以下算式是进位加法的有()。
A.24+3
B.35+32
C.29+5
D.92+4
(2)与算式42-24-12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42-12-24
B.42-(24+12)
C.42-(24-12)
D.(42-24)-12
(3)李叔叔今天在微信群抢了26元的红包,昨天比今天少抢了16元,李叔叔两天一共抢了()元的红包。
A.42
B.10
C.36
3.农场养了56只白兔子,养的灰兔子的只数比白兔子少18只。
(1)农场养了多少只灰兔子?
(2)农场一共养了多少只兔子?
4.小青有24张邮票,比小红少18张,比小李多21张,小红和小青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小红比小李多多少张邮票?
参考答案
1.90 75 31 37 49 29
2.(1)C (2)C (3)C
3.(1) 56-18=38(只)
答:农场养了38只灰兔子。
(2)38+56=94(只)
答:农场一共养了94只兔子。
4.24+18+24=66(张) 24+18-(24-21)=39(张)答:小红和小青一共有66张邮票,小红比小李多39张邮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总复习:6、综合练习(一)导学案一、听读写(略)二、数学思维训练通过下列题目,练习我们的数学思维: 1. 36的一半是多少? 2. 如果两个数相等,它们的和是多少? 3. 如果一个数加上8等于20,这个数是多少? 4. 有一个正整数,它的个位是5,十位比个位多2,这个数是多少? 5. 已知15+15+15=45,求15×3的结果。
6. 两条绳子一起长8米,其中一条长3米,另一条有多长? 7. 用5只相同的白球搭成一个矩形,需要用多少只白球?三、综合练习1.小明有8支铅笔,小华比小明多2支,小华有几支铅笔?2.有36只橡皮擦,小红拿了2/3,小明拿了1/4,还剩下多少只?3.甲乙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18,甲的2倍减去1是多少?4.一支铅笔3元,买4支要多少元?5.某班有40个学生,其中1/4的学生是男生,男生比女生多几个人?6.有68个学生,其中男生占2/5,那有多少个男生?7.有一辆大客车上有32个座位,其中2/5的座位是空着的,那有多少个座位是有人坐的?四、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目: 1.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要经过7盏路灯,而从学校走回家要经过9盏路灯。
请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2. 有一对小兔子,它们中一只在5天内能吃掉一个胡萝卜,而另一只在9天内才能吃掉一个胡萝卜。
请问它们两只一起吃完一个胡萝卜需要几天?五、总结反思在这一节的复习课上,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巩固。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我们是不是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呢?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做一个数学小达人!这就是我们第九单元总复习中的综合练习(一)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数字0~100内的数学运算;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3.了解两位数的组成和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
2.加法和减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2.认识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数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数学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数字0~100的认识
1.让学生口头快速说出0~100的数字;
2.利用数轴或数表,让学生找出指定数字的位置。
第二节:两位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1.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两位数的组成;
2.练习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方法。
第三节:加法和进位运算
1.复习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2.练习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第四节:减法和借位运算
1.复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练习两位数的减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借位的概念。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两位数的认识和运算,加深了对进位和借位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做练习,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背诵数字0~100的读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整体规划一、引言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九单元是总复习单元。
本单元主要旨在巩固学生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掌握,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并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
二、总体目标本单元通过总复习,旨在帮助学生:1.复习第一至第八单元的知识点;2.熟练掌握数学上册内容;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加减法综合练习:回顾加法和减法,进行综合运算练习,包括进位、退位等情况;2.乘法口诀复习:复习乘法口诀表,通过口诀歌、口算等方式加深记忆;3.时钟读数:复习时钟的读法及时间的表示,包括整点、半点、一刻等;4.长度单位:复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5.图形绘制:复习各种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如矩形、三角形等;6.综合运算练习:综合应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2.操练: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操练,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3.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思维能力;4.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5.课堂反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五、评估1.作业评估:通过书面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六、结语通过本单元的总复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继续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能够更加自信、坚定,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以上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整体规划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案(共8课时)课时一:复习数学中的进位与退位教学目标: 1. 复习十以内的进位数和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复习十以内的加法进位运算; 2. 复习十以内的减法退位运算; 3.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2.,通过例题带领学生做练习;3.,引导学生应用进位与退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4.。
课时二:复习数学中的多位数加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强化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加时的进位操作; 2. 实际应用中的多位数加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 3.。
课时三:数学中的多位数减法教学目标: 1. 复习多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学会合理运用退位操作。
教学内容: 1. 复习多位数相减时的退位操作; 2. 实际问题中的多位数减法计算。
教学步骤: 1.; 2.,并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 3.。
课时四:数学中的乘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的乘数、被乘数、积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 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简单乘法计算; 3.。
课时五:数学中的乘法口诀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高学生的乘法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内容: 1. 复习乘法口诀表;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让学生背诵熟记; 2.; 3.。
课时六:数学中的除法概念复习教学目标: 1. 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强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复习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 2.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除法计算。
教学步骤: 1.,通过例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除法运算;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总复习(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2. 量的计量: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质量单位(克、千克),人民币的认识。
3. 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4.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提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2. 复习:(1) 数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量的计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质量单位(克、千克),人民币的认识。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图形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特征。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加法和减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及应用。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小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人物资料表的制作等。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人物资料表的制作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解决较复杂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题。
2.制作人物资料表时的细节处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加减法运算题和人物资料表的示例。
2.黑板、彩笔。
3.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1.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出几道练习题进行练习。
第二节:制作人物资料表
1.展示人物资料表的模板和示例。
2.引导学生根据示例制作自己的人物资料表。
3.让学生通过制作人物资料表解答问题。
五、教学延伸
1.让学生互相交换人物资料表并提出问题,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2.给学生出一些拓展题,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2.制作一个自己的人物资料表,并写出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点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加强练习,使知识的运用更加娴熟。
《总复习》同步试题
一、填空
1.
横着看,每行有()条,有()行,加法算式是()。
竖着看,每列有()条,有()列,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或(),计算时用的乘法口诀是()。
2.14比36少(),比15多38的数是(),48比()少27。
3.一支粉笔长约7();教室门高约2();一支儿童牙刷长约15();学校操场长约80()。
4.用5、0、7能组成()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小方有9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是小方的4倍。
他们一共有()枚邮票,小丽比小方多()枚邮票。
二、选择
1.求“3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
A. 6×3
B.6+6+6
C.3+6
2.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
A. 6
B.30
C.60
3.角的大小与()有关。
A.两边的长短
B.两边张开的大小
C.无法确定
4.从2、3、4三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两位数,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A.6
B.3
C.2
5.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三、解答
1.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5辆小轿车,22人能坐下吗?
2.小华、小亮和小兰三人跳绳。
我跳了24下我比小华少跳6下我比小华多跳12下
小华小亮小兰
他们三人共跳了多少下?
3.公园里原来有67只小鸟,飞走了38只,又飞来了44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4.教室里有6排桌子。
其中5排桌子每排7张,另一排8张。
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5.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相等,每列人数也相等。
小明从左边数是第2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总复习》同步试题答案
一、填空
1.
横着看,每行有()条,有()行,加法算式是()。
竖着看,每列有()条,有()列,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或(),计算时用的乘法口诀是()。
考查目的:采用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对照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答案:4,3,4+4+4=12;3,4,3+3+3+3=12;4×3=12,3×4=12,三四十二
解析:横着看,表示3个4相加,加法算式4+4+4。
竖着看,表示4个3相加,加法算式3+3+3+3。
乘法算式可以是4×3,也可以是3×4。
2.14比36少(),比15多38的数是(),48比()少27。
考查目的:学生对于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22,53,75
解析: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进行分析,36-14=22,15+38=53,48+27=75。
3.一支粉笔长约7();教室门高约2();一支儿童牙刷长约15();学校操场长约80()。
考查目的: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点,并能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写。
答案:厘米,米,厘米,米
解析:借助生活中食指宽1厘米、米尺等判断选择长度单位。
4.用5、0、7能组成()个三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4,750,507
解析:因“0”不能放在最高位,能组成507、570、750、705这4个三位数。
5.小方有9枚邮票,小丽的邮票数是小方的4倍。
他们一共有()枚邮票,小丽比小方多()枚邮票。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意义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45,27
解析: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先求出小丽邮票的枚数,再来求两个问题。
二、选择
1.求“3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
A. 6×3
B.6+6+6
C.3+6
考查目的:巩固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来确定列式。
答案:C
解析:3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出加法算式6+6+6,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3×6或6×3 ,而3+6表示3和6相加。
2.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分。
A. 6
B.30
C.60
考查目的: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知识点。
答案:B
解析:分针从12走到6共走了6大格,也就是3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针,30小格就是30分针。
3.角的大小与()有关。
A.两边的长短
B.两边张开的大小
C.无法确定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判断角的大小的要素。
答案:B
解析:判断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可以借助活动角来理解。
4.从2、3、4三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两位数,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A.6
B.3
C.2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排列问题,结果有6种:23、24、32、34、42、43,所以错误。
5.如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考查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答案:C
解析:组织学生观察,可借助小正方体学具摆出的实物来观察比较。
三、解答
1.每辆小轿车能坐5人,有5辆小轿车,22人能坐下吗?
考查目的:提高运用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5×5=25(人) 25>22 答:22人能坐下。
解析:每辆车坐5人,5辆车,就能坐5个5人,即25人,22人比25人少,因此能坐下。
2.小华、小亮和小兰三人跳绳。
我跳了24下我比小华少跳6下我比小华多跳12下
小华小亮小兰
他们三人共跳了多少下?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自我检查的情况。
答案:24-6=18(下) 24+12=36(下) 24+18+36=78(下)答:他们三人共跳了78下。
解析:求三人一共跳的,需要先求出小亮和小兰跳的下数。
3.公园里原来有67只小鸟,飞走了38只,又飞来了44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根据题中的数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67-38+44=73(只),答:现在有73只小鸟。
解析: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先求出飞走38只后花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再求飞来44只有多少只小鸟。
4.教室里有6排桌子。
其中5排桌子每排7张,另一排8张。
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5×7+8=43(张)答:一共有43张桌子。
解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先求出5排桌子的总张数,然后加上另一排的8张即可。
5.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相等,每列人数也相等。
小明从左边数是第2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2+4-1=5(列), 6+3-1=8(个), 5×8=40(个),答:一共有40个同学在做操。
解析:可以借组学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求列数和每列的个数,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做操的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