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ppt
- 格式:ppt
- 大小:953.0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表内乘法(一)四1.乘法的初步认识温故知新1.细心算一算。
6+6+6=18 8+8+8+8=32 7+7+7= 3+3+3+3=1241+41=82 30+30+30=90 40+40= 20+20=40322112908040新课先知2.教材第47页例1。
已知信息:有( 5 )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 3 )人;有( 4 )节小火车车厢,每节车厢里有( 6 )人;过山车有( 7 )排座位,每排坐( 2 )人。
所求问题:(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534672新课先知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1)求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就是求( 5 )个( 3 )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计算为 3+3+3+3+3=15(人) 。
(2)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就是求( )个( 6 )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计算为 6+6+6+6=24(人) 。
(3)求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就是求( 7 )个( 2 )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计算为 2+2+2+2+2+2+2=14(人) 。
53+3=15(人)466+6+6722+2+2+2+6=24(人)+2+2=14(人)新课先知(4)观察上面的加法算式,可以发现: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 ),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用相同的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如加法算式2+2+2+2+2+2+2=14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2×7=14或7×2=14。
相同新课先知(5)“×”叫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读作“乘”,“=”读作“等于”。
如2×7=14读作: 2乘7等于14 ;7×2=14读作: 7乘2等于14 。
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新课先知3.教材第48页例2。
(1)有( 3 )束气球,每束都有( 5 )个气球。
共1学时1教学目标1、我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我们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2学情分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及几的数,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3重点难点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自己独立思考。
活动3【讲授】展示交流,点拨归纳1、小组讨论交流。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3、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小结。
活动4【讲授】巩固练习,当堂检测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如:我们班有46名男生,比女生多3人,女生有多少人?我们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活动5【讲授】交流评价,体验成功五、交流评价体验成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优质课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开拓思维、勇于创新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提前准备好本课教学所需的教学课件,确保教学内容有条理清晰。
2.教辅材料:准备一些解决问题的实例,以供学生练习。
3.小组活动: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学生可举手回答,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学习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符号,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加法计算。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符号,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减法计算。
2.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3. 巩固拓展学生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4.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避免纯机械化的应用。
下节课可结合更多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解问题的含义,能够正确表述问题。
2.学会分析问题的要素,找出问题的关键。
3.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分类、比较、归纳等。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时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正确表述问题,并能够分析问题的要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正确表述问题,并能够分析问题的要素。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分析问题的要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学具、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借助直观图形表征算式,巩固运算意义教师:你能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吗?6×3 5+2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的含义,了解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认知经验,为后面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多种方式表征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1.明确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两道题的不同教师出示例7中的第一个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教师:仔细读题,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出示例7的第二个问题:(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教师: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教师:比较这两道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两道题说的都是桌子的事,问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两道题的条件中都有4和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怎样列式计算?请你把它写出来,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如下。
(1)5×4=20(张) (2)5+4=9(张)3.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运算意义的联系(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教师:这两道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教师: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说明你是怎样想的吗?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或画图,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