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抗氧化性测定 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1
红茶茶多酚及抗氧化性能测定侯冬岩1,2,回瑞华1,2,刘晓媛3,唐蕊2 ,朱永强3(1.鞍山师范学院化学系,辽宁鞍山114005;2.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辽宁大连116029;3.辽宁龙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鞍山114014)摘要:采用三波长-光谱法测定红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本法的回收率为 94%~105%,变异系数小于1.00%。
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红茶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红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关键词:红茶;茶多酚;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抗氧化性Deter mina tio nof Cat echi ni nBla ckT easandItsAnti oxid ation E ffec t HOU Dong-yan1,2,HUI Rui-hua1,2,LIOU Xiao-yuan3,TANG Rui2,ZHU Yong-qiang3(1.Department of Chemistry,Anshan Normal University,Anshan2.Department of Chemistry,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3. Liaoning Longxing Biolo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ashan 114005,China;116029,China;114014,China)Ab st r ac t:Determinationofcatechininblackteas by three 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ry,The recovery is94%~105%and thecoefficientofvariationis1.00%.Antioxygenicactivityofblackteasteaswasstudiedbytheflow-injectionchemiluminescence. Theresults showthatblackteasareabundantinthecatechincompoundsand strongantioxidativeeffect.Ke y w or ds:black teas;catechin;flow-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m ethod;antioxidation effect中图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30(2005)08-0367-04茶多酚是红茶生物活性成分中的一类重要的化合物,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可达L-抗坏血酸的100倍。
茶多酚抗氧化实验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质。
进行茶多酚的抗氧化实验通常可以通过测量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茶多酚抗氧化实验的步骤:
材料:
1.茶叶样品(例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2.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溶剂
3.自由基发生剂(例如DPPH)
步骤:
1.将茶叶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2.取适量的茶叶粉末加入乙醇或其他溶剂中,制备茶叶提取物。
可以使用不同浓度的溶剂来制备不同浓度的提取物。
3.准备一系列试管或反应皿,将相同体积的自由基发生剂(如DPPH)溶液分别加入其中。
4.向每个试管或反应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茶叶提取物。
对于每个茶叶提取物浓度,应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其中只添加溶剂而不加入茶叶提取物。
5.让试管或反应皿在暗处静置一段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使反应进行。
6.使用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每个试管或反应皿中的吸光度。
较低的吸光度表示茶多酚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
7.绘制茶叶提取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曲线图。
可以通过曲线的斜率和拐点来评估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1/ 2
2/ 2。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研究报告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酚类物质因其抗氧化性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对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可能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多酚类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和组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儿茶素(Catechin)、黄酮类(Flavonoid)和花色素(Anthocyanin)等。
儿茶素是茶叶中含量最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其含量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会有所不同。
绿茶中儿茶素的含量最高,紧随其后的是白茶、乌龙茶和红茶。
二、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过氧化物、抑制基因突变及脂质过氧化等,进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这一特性使得茶叶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三、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尽管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但其生物利用度却相对较低。
多酚类物质在人体中很难被吸收,且易被胃酸分解。
因此,为了提高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酶法酶解或微生物发酵等方法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改善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四、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应用前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性使其在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用于制备保健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功效。
在化妆品领域,多酚类物质可以用于抗衰老、美白和抗炎等方面。
此外,多酚类物质还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保鲜、抗氧化和防腐等方面。
总结: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尽管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但可以通过酶解和发酵等方法进行改善。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并开发出更多的应用产品,从而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中小学生优秀科技创新作品范例
研究不同茶叶的抗氧化剂含量
人类会患病、衰老,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体内存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氧化物——自由基。
大多数自由基对人体有害,它会破坏细胞的内部机制,诱发很多疾病。
在经过医学专家的研究后,得出自由基的敌人其实是抗氧化剂。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抗氧化剂(茶多酚、维生素A、维生素C 和维生素E),所以我要设计一个测量茶叶内抗氧化剂含量的方法,并找出哪种茶叶含有较多抗氧化剂。
随着泡茶时间增长,使DCPIP溶液褪色的茶分量愈少,表示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成分较多。
原因是当茶叶泡得愈久,茶叶内的抗氧化剂会充分溶解出来,特别是占了茶叶成分25%的茶多酚。
车仔牌乌龙在五种茶叶中含有的抗氧化剂最多,这表示车仔牌乌龙能有效对抗自由基,对于抗衰老、预防某些疾病会有较高的功效。
另外,从实验中也发现,茶叶中抗氧化剂的溶解会受到泡茶时间长短和茶叶厚度及大小的影响。
泡茶时间愈长、茶叶愈小愈薄,抗氧化剂会溶解得越多。
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变化规律及抗氧化性研究摘要:通过对茶叶进行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的人工接种发酵,采用微波辅助浸提茶多酚,来研究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的变化规律及不同菌株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接种黑曲霉、酵母菌及接种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的茶叶中多酚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分别从31.16%降到5.32%,31.16%降到7.35%;不同菌种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别,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关键词:茶叶发酵;菌种;多酚;抗氧化Study on Variation Featur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phenol in Tea Fermentation ProcessAbstract: Tea was inoculated fermentated with a single strain and mixed strains. According to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of tea polyphenols, the variation of polypheno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extract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te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tea polyphenol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decreased with the prolonging of the fermentation time,especially the polyphenol of the tea inoculated Aspergillus niger and yeast and inoculated Aspergillus niger, yeast, root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varied obviously. They reduced from 31.16% to 5.32%, from 31.16% to 7.35%; the product of fermentation of different strains differed in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tea extracts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time prolonged.Key words: tea fermentation; strains; polyphenol; antioxidant activity普洱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抗氧化作用被认为是其保健功能最重要的机理。目前国内外有关绿茶和红茶的抗氧化作用及机理研究报道很多,而关于普洱茶的报道还非常有限,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报道更少[1-3]。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有着独特的抗氧化效果[4]。茶叶中多酚类很多,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这些物质统称为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影响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5],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茶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直接影响普洱茶风味的形成,有关研究报道显示,天然发酵的普洱茶中的菌种有黑曲霉、根曲霉、青霉和酵母菌[6-9]。其中,黑曲霉数量处于优势地位,其次是酵母菌。不同的菌种产生不同的产物,从而对茶叶的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10]。通过人工接种发酵,不同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也会造成多酚类结构、含量和功能性质的变化[11-12]。在不同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对茶多酚的变化规律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对进一步开展发酵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和发酵菌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原料普洱茶由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1.1.2试剂无水乙醇、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铁氰化钾、三氯乙酸、硫氰酸铵、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等均为分析纯;磷酸缓冲液(pH 6.6,0.2 mol/L)。1.1.3仪器SHP型生化培养箱,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电冰箱,中国新飞集团;无菌操作台,上海新艺仪器厂;XOGOZ型高压灭菌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MD100-2型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TDL50B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G80F20N2L-DG(S0)格兰仕微波炉,格兰仕(中山)电器有限公司;WFJ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1.2方法1.2.1普洱茶优势菌的分离与纯化称取1 g普洱熟茶样品,置于培养皿中,用无菌去离子水冲洗1次,将样品转移至无菌研钵中研碎。将处理好的样品在无菌操作室里涂布,将涂布过的平板培养基倒置于28 ℃条件下暗培养36 h。用接种环在各菌落上挑取少量在平板培养基表面“Z”形接种。将接种过的平板培养基倒置于28 ℃条件下暗培养。根据初分菌落的形态特征,用接种针挑取各菌落的少量菌丝体,接种在事先准备好的PDA琼脂培养基上(每个平板内接种3个菌落)。通过继代反复培养,得到纯化的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1.2.2发酵试验在分离出的纯化菌种中,选取菌种制备菌种液,每个处理用茶叶100 g,加水量为茶叶质量的30%,分别用不同的菌种液进行接种,菌种液分别为黑曲霉,(黑曲霉、酵母菌),(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自然发酵4种,分别命名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在温度50℃、湿度为70%~90%的条件下培养,每3 d 测1次茶多酚含量[13,14]。制备菌种液时,总的菌种量是一定的,按一定比例接种菌种,挑选长势均匀的培养基,以1 cm2为单位的菌种量来制备菌种液。本试验采用接种总量为1 cm2的菌种量来接种。1.2.3微波法辅助提取茶多酚称取2 g茶叶,用40%乙醇浸提,在料液比为1∶9 (W/V,g∶mL,下同),微波功率为280 W(中低火档)的条件下,在微波炉中加热30 s,静置冷却接近室温,再加热30 s,静置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得上清液,定容至25 mL,备用[15-17]。发酵过程中,由于茶叶含水量较高,不易研磨,微波浸提前先把茶叶烘干(50 ℃),易于研磨,然后再103 ℃烘干直至恒重,测茶叶的干物质含量。1.2.4分光光度法测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参照GB/T8313-2002茶多酚测定。具体方法如下:准确吸取样液0.080 mL,注入25 mL的容量瓶中,加水4 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 mL,充分混合,再加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用10 mm比色杯,在波长540 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茶多酚含量(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茶多酚含量=A×1.975×2×L1×100/1 000×L2×M0×m式中,L1为试液的总量,mL;L2为测定时的用液量,mL;M0为试样的质量,g;m为试样干物质含量,%;A为试样的吸光度;1.975为用10 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75 mg。1.2.5抗氧化能力的测定1)DPPH自由基清除力测定。参照文献[18,19]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测定方法,准确称量0.039 4 g DPPH,无水乙醇定容至500 mL容量瓶中,得到浓度为0.2 mmol/L的DPPH无水乙醇溶液,4 ℃下避光保存备用。分别吸取不同浓度的样品和无水乙醇溶液2.0 mL,加入0.2 mmol/L的DPPH无水乙醇溶液2.0 mL,摇匀后,于室温黑暗处放置30 min。以无水乙醇调零,测定517 nm处的吸光值A样品; 同时,测定样品溶液2.0 mL与无水乙醇2.0 mL混合液在517 nm处的吸光值A空白,再测定DPPH无水乙醇溶液2.0mL与无水乙醇2.0 mL在517 nm处的吸光值A对照, 同一测定均重复3次。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2)还原力测定。参照豆海港等[20]的方法,取0.5 mL不同的样品液和40%乙醇水溶液,分别加入2.5 mL磷酸缓冲液(pH6.6,0.2 mol/L)及2.5 mL 1% K3Fe(CN)6,于50 ℃水浴中反应20 min后迅速冷却,并加入2.5 mL 10%的三氯乙酸溶液,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2.5 mL,并加入2.5 mL去离子水及0.5 mL 0.1% FeCl3溶液,混合均匀,于10 min后以空白样品调零,测定各样品700 nm的吸光度。2结果与分析2.1 普洱茶优势菌种分离鉴定结果通过对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与纯化,经显微镜镜检和真菌鉴定手册标准图谱对照,初步鉴定得到的菌种有黑曲霉、根曲霉、青霉和酵母菌。2.2 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变化规律在整个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的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的菌种,多酚下降的趋势不同。自然发酵相对于人工接种发酵的茶叶中多酚下降速度缓慢。由图1可知,在茶叶发酵过程中接种黑曲霉,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前6 d变化趋势较明显;在黑曲霉、酵母菌的作用下,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4种微生物的混合发酵作用下随着茶叶发酵过程的进行,茶叶中多酚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茶叶在未接种自然发酵的条件下,茶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较缓慢。处理1相对于处理2与处理3来说,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下降的较缓慢,虽然接种的菌种量一样,但是处理1的茶叶仅接种了黑曲霉,而其他的接种了多种菌。处理2与处理3相比较,一周后处理2的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趋势比处理3下降的速度要快,可能是黑曲霉和酵母菌在茶叶发酵中占主导地位,而在接种时,接种的总菌种量是一定的,处理2中黑曲霉和酵母菌所占的比例较大。2.3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根据各样品的吸光度值,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从总体上看,在发酵初期,各处理提取液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升高,发酵到9 d以后,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急剧下降。对于由单一菌种发酵的处理1来说,其发酵产物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升高,9 d达到最大值90.90%,之后逐渐降到发酵前的初始值83.99%以下。对于混合菌种接种发酵的处理2和处理3来说,在发酵后3 d就分别达到最大值90.06%和93.09%,9 d以后,也降低到发酵前的初始值以下。而作为对照的自然发酵处理,由于缺乏优势菌种的作用,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增长较慢,3 d达到最大值87.11%,然后便一直减小,至6 d 后便降至发酵前的初始值以下。2.4还原力变化趋势记录各处理样品700 nm的吸光值,表示其还原力的大小,结果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对于由单一菌种发酵的处理1来说,其发酵产物的还原力逐渐增高,9 d达到最大值0.608,之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对于混合菌种接种发酵的处理2和处理3来说,在发酵的3 d就达到最大值0.593和0.712,到9 d以后,逐渐降低到发酵前的初始值0.489以下。而作为对照的自然发酵的处理,由于缺乏优势菌种的作用,其还原力增长较慢,6 d达到最大值0.518,之后便降至发酵前的初始值以下。这说明随着发酵过程的继续,样品提取液的还原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处理样品的还原力先增大后减小。这与DPPH法测试结果相一致。3结论从普洱茶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菌种有黑曲霉、根曲霉、青霉和酵母菌,这与方祥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不同的菌株对茶叶的发酵效果不同,多酚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随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接种两种菌(黑曲霉、酵母菌)和接种4种菌(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的茶叶中多酚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分别降低了82.93%和76.41%。在接种量相同的条件下,接种黑曲霉、酵母菌的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下降的速度较快。其中接种黑曲霉,其发酵产物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力在发酵后9 d达到最大值,而自然发酵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却缓慢增加至最大值而后迅速下降。接种有黑曲霉、酵母菌2种和黑曲霉、酵母菌、根曲霉、青霉4种混合菌种的样品,能够在3 d的发酵期内达到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力的最大值,并且保持到9 d后才下降到初始值之下。这说明茶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性不仅与多酚的含量有关,而且和多种菌种共生协同作用有关。本研究通过接种不同的菌种,初步揭示了茶叶发酵过程中多酚的变化规律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变化趋势,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茶叶人工发酵菌种的选择和开发利用其抗氧化性产物奠定了基础,为生产优质、安全、质量统一的发酵茶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 苏新国,蒋跃明, 江晓红, 等. 凤凰单枞乌龙茶抗氧化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6,27(3):55-59.[2] 马森,陈培珍,游玉琼,等. 武夷岩茶茶多酚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J]. 福建茶叶,2007(4):24-25.[3] 东方,何普明,林智. 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7,28(5):363-365.[4] 胡秀芳,沈生荣,朴宰日.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J]. 茶叶科学,1999,19(2):93-10.[5] 张新富,龚加顺,周红. 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4):230-234.[6] 方祥,陈栋,李晶晶,等. 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05-108.[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 食品微生物检验[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154-159.[8] 许波,洪涛,唐湘华,等.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34-336.[9]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 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1-3.[10]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 微生物固态发酵提高普洱茶品质风味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155-156.[11]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8,18(1):53-60.[12] 彭翠珍,刘川,李晚谊.云南普洱茶人工接种发酵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351-355.[13] 蒙肖虹,孙云,张惠芬,等. 普洱茶发酵工艺的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33(4):81-90.[14] 王汉生. 关于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工序[J].广东茶叶,2005(4):3-4.[15] 王玉春.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51-55.[16] 程慧青,肖荔人,林云珠. 微波法提取茶多酚工艺优化实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06(2):51-53.[17] 程慧青,肖荔人,陈庆华. 微波法提取茶多酚及茶多酚镧配合物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105-108.[18] 许宗运,马少宾,张秀萍,等. DPPH 法评价37种植物抗氧化活性[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4.[19] LEONG L P,SHUI G. An investigation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fruits in Singapore markets[J]. Food Chemistry,2002,76:69-75.[20] 豆海港,陈文学,仇厚援,等. 花椒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127(7):16-17.。
茶叶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茶叶多酚是指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色或浅绿色的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脂、预防癌症、降血压等多种保健作用。
茶叶多酚的提取与抗氧化性能研究一直是茶叶工业和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
一、茶叶多酚的提取方法1. 溶剂提取法:将茶叶粉末用不同种类的溶剂进行提取,在加入起薪和浓缩等多个步骤后即可得到茶叶多酚。
但是该方法提取效率不高,且在测定茶多酚含量时较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共存物质干扰比较大。
2. 家用咖啡机提取法:将适量的茶叶粉末放入家用咖啡机中,加入适量的水后进行提取,可以得到带有浓郁茶香的茶叶多酚液。
该方法操作方便,提取效率较高,但工业生产难以应用。
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原理,将茶叶粉末在超声波的辅助下进行提取,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及茶多酚的纯度。
同时,该方法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安全无毒,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茶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茶叶多酚在营养保健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其抗氧化功能。
氧化是机体内部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的积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而茶叶多酚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
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方面来研究茶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1. 体外实验:一个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利用DPPH实验法研究提取得到的茶叶多酚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使用DPPH自由基与提取得到的茶叶多酚反应后,反应液颜色会逐渐由紫色转为黄色,实验将变化后的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与茶叶多酚的浓度相关联,由此得到了茶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表明,提取得到的茶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2. 体内实验:通过给实验动物灌胃茶叶多酚,然后检测动物体内的抗氧化指标是否有所提高,来研究茶叶多酚的体内抗氧化性能。
在不同剂量给予小鼠茶叶多酚后,测定了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现灌注茶叶多酚的小鼠血液及组织中的SOD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茶叶多酚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性能。
竹叶清茶抗氧化示范
示范目的:证明产品的抗氧化作用
示范工具:碘酒、杯子、大米、茶水、水、筷子
流程:先在杯子内放入适量大米,然后倒入适量水,再滴入几滴碘酒后快速搅拌,大米变成紫黑色。
倒出杯子里水,然后倒入事先泡好的竹叶清茶。
示范话述:
<1>举例说明氧化过程
人的老化就是不断被氧化的过程,比如我们把苹果切开放在那里,过一会儿苹果的切面就会变黄,继续放几天的话就会烂掉,这就是氧化的过程。
那么既然人的老化是不断被氧化的过程,我们要想延缓衰老就必须抗氧化。
<2>碘酒氧化大米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下竹叶清茶抗氧化实验,(拿个杯子放上大米和水)用它来模拟人体细胞和体液(因为人体70%都是水),我们人为地把它氧化一下。
这个是碘酒,医院和药店都能买得到,它是强氧化剂(放入三至四滴碘酒)大米被碘酒氧化变黑了。
<3>竹叶清茶抗氧化的结果
把杯子里的黑水倒出,然后倒入茶水,大米立刻变白了,效果是不是很神奇。
所以长期饮用竹叶清茶具有抗氧化、清热祛火、除烦、降脂,效果显著。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引言:抗氧化能力是指物质对抗氧化剂的抵抗能力,其重要性在于帮助人体抵御自由基的损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
材料与方法:1. 样品准备:从市场购买五种常见的食材作为实验样品,包括苹果、橙子、胡萝卜、菠菜和绿茶。
2. 样品提取:将每种食材分别切碎,并用乙醇提取其抗氧化物质。
将每种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搅拌均匀,然后用滤纸过滤提取液。
3. 抗氧化能力测定:采用DPPH(2,2-二苯基-1-苦基肼)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将每种样品提取液和已知浓度的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C)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定混合溶液的吸光度。
4. 对照组设置:同时设置维生素C的对照组,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计算每种样品的抗氧化能力,以吸光度测定值的降低程度表示。
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有所差异。
其中,绿茶和菠菜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吸光度的降低程度较大,显示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苹果、橙子和胡萝卜的抗氧化能力较低,吸光度的降低程度较小。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绿茶和菠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验证这些食材中的具体抗氧化成分,并了解其作用机制。
此外,实验中使用的DPPH自由基清除法仅是众多测定方法之一,其他方法也可以用于评估样品的抗氧化能力。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发现绿茶和菠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苹果、橙子和胡萝卜的抗氧化能力较低。
这些结果为人们选择健康食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认这些食材对人体健康的确切益处。
2019年第03期基金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名称:食品中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2017CGWL25作者简介:屈颖娟(1979-),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光学分析方法研究。
高乐乐(1996-),男,陕西延安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化学。
姜昇(1996-),男,陕西汉中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化学。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1日。
茶叶对于人体的众多益处,早已经在千百年来的源远流长中得到印证。
在东方的养生之术中,也把茶当做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一个位置。
如,在著作《饮茶养生》一书曾经提到:“茶是养生的神奇良方,对延年益寿具有超凡的能力。
”由此观之,茶叶对于人们而言有着不言自明的保健功能。
长期地进行规律性的饮茶,不仅能够促进肠道的消化,而且能够延年益寿,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
在现代生活紧张忙碌的氛围下,泡上一杯好茶,能够感受全身心自然而然的舒展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茶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比众所周知的维生素E 高出200倍。
1茶叶抗氧化性能茶叶的抗氧化性功能很早便被人们挖掘。
如,对护肤颇有研究的人们,将茶叶的氧化性功能用在了美容与护肤上。
一杯茶喝剩下的茶渣可以当成面膜敷在脸上,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的肌肤上。
经过长期的敷用,可以发展茶叶对于消除肌肤的水肿,使得皮肤变得更加的紧致滑嫩,令肌肤充分吸收了自然清新的气息。
茶叶中氧化性功能可以很好的帮助肌肤排除毒素,与此同时,提高人体肌肤的新陈代谢能力,提升人体肌肤的免疫力。
1.1促进人体消化促进人体的消化是茶叶早期的功能作用。
古时候人们便有饭后一杯茶,促进肠胃消化的说法。
由此观之,茶叶对于人体肠胃消化的助益颇多。
茶叶内部含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这恰恰是促进肠道消化的法宝,是最好的肠胃“清洁工”。
在现代生活,人们对于烧烤煎制的食物摄入量较高,对油脂的摄入量也超出了肠胃的承受范围之内。
因此饭后喝杯茶,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肠道的消化,使积存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得已排出,避免有害物质的堆积堵塞,促进人体的消化与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