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
- 格式:ppt
- 大小:751.00 KB
- 文档页数:94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诗歌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的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如王维《渭城曲》中“全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歌常常借雁抒情。
《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3.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凉、悲哀气氛)1.在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诗歌的形象知识点总结形象是指诗歌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而形成的具体意象,诗歌中的形象具有可视性、感官性、动态性、深层性和影响性等特点。
形象是诗歌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清晰、具体的形状和意象,它可以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象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描绘和深刻的揭示,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形象不仅可以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达到共鸣和沟通的效果。
2.形象可以丰富诗歌的语言,增加诗歌的艺术魅力。
形象的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深刻细腻、独具匠心,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化,从而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形象可以给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象。
形象是诗歌语言的精华,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而形成的具体意象,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形象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深刻细腻、独具匠心,它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嗅觉形象、味觉形象,以及心理形象、精神形象等。
形象可以通过具体事物和具体场景的描绘和深刻揭示而形成,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形象、具体的动作形象、具体的场景形象、具体的情感形象等。
形象丰富多彩、生动具体、深刻细腻、独具匠心,具有可视性、感官性、动态性、深层性和影响性等特点。
形象是诗歌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清晰、具体的形状和意象,它可以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形象不仅可以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可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达到共鸣和沟通的效果。
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深刻描绘、对情感意蕴的生动表现和深刻揭示、对社会现实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反映等。
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它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生动描绘和深刻揭示,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感受,引起联想,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鉴赏诗歌的形象学习内容: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2、诗歌形象的分类3、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形象的特点: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
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
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歌中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类比抒情等。
可见,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
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
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诗歌的形象一. 概念解析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一是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一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如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
(3)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的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就是指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或社会意义。
鉴赏景(意境):就是指把握意象或意境的特点(色彩、氛围、情调等),评价意象或意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义鉴赏物:就是指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物的神韵,进而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志向。
二形象之人1具体要求(1)把握形象的特征(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A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等,从中可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B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的渲染、烘托、衬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人物形象的情感、思想。
环境作用:a为人物出场设置背景b烘托人物性格c表现人物情趣C不能仅简单概括人物性格,要根据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 答题模式例如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一步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概括形象特征)】词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要简单些)】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意义、表达了什么感情。
】温馨提示:要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诗歌形象的作用
诗歌形象在诗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传达诗人情感:诗歌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载体,通过描绘生动具体的形象,诗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2. 创造意境:诗歌形象可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氛围。
3. 暗示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暗示某些意义,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诗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见解。
4. 引发共鸣:通过生动的诗歌形象,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引发共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5. 丰富语言:诗歌形象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形象化的描绘,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诗歌形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够传达诗人情感、创造意境、暗示意义、引发共鸣和丰富语言。
因此,在欣赏诗歌时,深入分析和感受诗歌形象是理解诗歌内涵和领略诗歌美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