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桥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9
143查看分析结果模式的转换MIDAS/Civil 为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方便使用者而将程序的环境体系区分为前处理模式(Preprocessing Mode)和后处理模式(Post-processing Mode)。
建模过程中的所有输入工作只有在前处理模式才有可能,而荷载组合、反力、位移、构件内力、应力等分析结果的查看和整理工作则可在后处理模式中进行。
模式的转换可使用模式菜单或在图标(Icon Menu)上点击前处理模式或后处理模式。
若分析顺利结束的话,前处理模式会自动转换为后处理模式。
荷载组合及最大/最小值的查寻分析结果的组合MIDAS/Civil 利用结果>荷载组合功能可对静力分析、移动荷载分析、动力分析、水化热分析、非线性分析及各施工阶段分析所算出的所有结果进行任意组合,并可将组合的结果在后处理模式以图形或文本形式输出。
另外,已利用荷载工况组合的荷载组合还可以与其它荷载组合进行重新组合。
请注意,分析结束后若重新回到前处理模式对输入的事项进行修改或变更的话分析结果会被删除。
G ETTING S TARTED144MIDAS/Civil输入荷载组合数据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用户直接输入荷载组合条件的方法从已输入的荷载组合条件文件导入数据的方法种类: 指定分析结果的荷载组合方法添加: 将分析结果进行线性组合包络: 各分析结果的最大(max),最小(min)及绝对值的最大值ABS : 反应谱分析中绝对值的和与其它分析结果的线性组合SRSS : 反应谱分析中SRSS组合结果与其它分析结果的线性组合荷载组合条件的自动生成和修改对于所输入的荷载组合条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在结果分析过程中利用激活功能予以采用或予以排除。
查看分析结果查看分析结果MIDAS/Civil的后处理模式中对分析结果提供图形和文本两种形式以便可以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和验算。
MIDAS/Civil的各种后处理功能从属于结果菜单,其具体的种类如下。
自锚式悬索桥成桥阶段分析大桥是跨海大桥,目前除铁路部分还没有运行外,其他公路部分已经在使用。
把握桥梁的成桥阶段特性可对事故做出迅速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桥梁的维护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桥的成桥阶段模型建模方法和分析结果进行简要说明。
一.分析简要为了了解桥梁的特性以及维护管理的需要,首先要建立桥梁结构分析模型。
建立成桥阶段模型较为重要的是如何模拟成桥阶段的结构刚度、边界条件以及质量分布。
悬索桥在施工阶段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但在主缆和吊杆产生了较大张力的成桥阶段,对追加荷载(车辆荷载、风荷载等)的反应则表现出线性特征。
因此可以将成桥状态的坐标和构件内力作为初始平衡状态,对追加荷载的反应假定为线性反应,利用初始平衡状态的内力计算几何刚度,并与结构刚度进行叠加生成成桥状态的刚度。
因为大桥是自锚式悬索桥,在初始平衡状态主缆和加劲梁作用有初始轴力,且轴力对弯曲刚度的影响是不能被忽略的。
本文利用MIDAS软件中的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命令反应轴力对刚度的影响。
本工程成桥阶段分析将参考设计图纸建立几何形状,然后赋予截面特性值和边界条件。
模型建成后利用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命令赋予主缆和加劲梁以初始轴力,用于计算结构的几何刚度。
在运行特征值分析后,通过对主要振型与激振实验结果值的比较,判定建立的分析模型正确与否,然后加载静力和动力荷载,分析结构的各种特性。
本文进行的分析内容如下:成桥阶段特征值分析对比主要振型的频率的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
激振实验通过激振实验结果判断特征值分析的准确性。
静力分析在分析模型中加载静力荷载。
动力分析在分析模型中加载动力荷载,做时程分析。
二.MIDAS中用于成桥阶段分析的功能MIDAS中用于大桥成桥阶段分析所需的单元和功能参见表一。
表一 MIDAS中用于悬索桥分析的功能类 别 内 容 适 用使用单元 索单元梁单元变截面梁单元主缆、吊杆加劲梁索塔荷载功能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时程分析数据初始轴力(计算几何刚度)将激振力换算为动力荷载边界条件 点弹性支承弹性连接刚性连接梁端刚域(偏心)弹性支座(桥梁端部外侧)弹性支座(索塔外侧)主缆与鞍座的刚臂连接下弦、腹杆、竖向构件偏心距离分析功能 静力分析特征值分析时程分析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检查刚性质量模型的正确性预测动力加载时的反应查看结果 (后处理) 特征值分析图形和文本时程图形和文本与实测值的比较动力分析三.分析模型几何形状如<图1>所示大桥为主缆锚固在加劲梁上的自锚式悬索桥,其加劲梁在初始平衡状态有初始轴力作用。
目录“文件”相关问题 (1)1.1 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1)1.2 如何导入CAD图形文件? (2)1.3 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 (3)1.4 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 (5)“编辑”相关问题 (6)2.1 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 (6)“视图”相关问题 (7)3.1 如何方便地检查平面模型中相交单元是否共节点? (7)3.2 为什么板单元消隐后不能显示厚度? (8)3.3 如何在模型窗口中显示施加在结构上的荷载? (9)3.4 如何修改模型窗口背景颜色? (11)3.5 如何修改内力结果图形中数值显示的字体大小和颜色? (12)“模型”相关问题 (15)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15)4.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15)4.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16)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16)4.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17)4.6 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17)4.7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18)4.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18)4.9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19)4.10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20)4.11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20)4.12 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21)4.1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21)4.14 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22)4.15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23)4.16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24)4.17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24)4.18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25)4.19 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26)4.20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26)4.21 导入mct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27)4.22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29)4.23 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30)4.24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31)4.25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32)4.26 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 (32)4.27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33)4.28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P1〉P2? (34)4.29 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34)4.30 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37)4.31 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37)4.32 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38)4.33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38)4.34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9)4.35 梁格法建模时,如何模拟湿接缝? (39)4.36 为什么用“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时,运行分析产生了奇异? (40)4.37 为什么两层桥面之间用桁架单元来连接后,运行分析产生奇异? (41)4.38 “梁端刚域”与“刚域效果”的区别? (41)4.39 为什么定义梁端刚域后,梁截面偏心自动恢复到中心位置? 424.40 为什么“只受压弹性连接”不能用于移动荷载分析? (42)4.41 为什么“刚性连接”在施工阶段中不能钝化? (43)4.42 如何考虑PSC箱梁的有效宽度? (43)4.43 为什么只考虑节点质量进行“特征值分析”时,程序提示“ERROR”? (44)4.44 如何删除重复单元? (45)“荷载”相关问题 (46)5.1 为什么自重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46)5.2 “支座沉降组”与“支座强制位移”的区别? (46)5.3 如何定义沿梁全长布置的梯形荷载? (47)5.4 如何对弯梁定义径向荷载? (48)5.5 如何定义侧向水压力荷载? (49)5.6 如何定义作用在实体表面任意位置的平面荷载? (50)5.7 如何按照04公路规范定义温度梯度荷载? (52)5.8 定义“钢束布置形状”时,直线、曲线、单元的区别? (52)5.9 如何考虑预应力结构管道注浆? (53)5.10 为什么预应力钢束采用“2-D输入”与“3-D输入”的计算结果有差别? (54)5.11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与“初始单元内力”的区别? (54)5.12 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与预应力荷载里的初拉力的区别? (55)5.13 为什么定义“反应谱荷载工况”时输入的周期折减系数对自振周期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56)5.14 定义“反应谱函数”时,最大值的含义? (57)5.15 为什么定义“节点动力荷载”时找不到已定义的时程函数? (57)5.16 如何考虑移动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58)5.17 为什么按照04公路规范自定义人群荷载时,分布宽度不起作用? (59)5.18 定义车道时,“桥梁跨度”的含义? (60)5.19 如何定义曲线车道? (60)5.20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单独与组合的区别? (60)5.21 定义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时,“系数”的含义? (61)5.22 为什么定义车道面时,提示“车道面数据错误”? (61)5.23 “结构组激活材龄”与“时间荷载”的区别? (62)5.24 施工阶段定义时,边界组激活选择“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区别? (62)5.2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截面位置参数“Cz”和“Cy”的含义? (63)“分析”相关问题 (64)6.1 为什么稳定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差很大?(是否考虑剪切对稳定的影响) (64)6.2 为什么定义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对结构的屈曲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65)6.3 为什么不能同时执行屈曲分析与移动荷载分析? (66)6.4 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时,提示“错误:没有质量数据”? (66)6.5 如何在“特征值分析”时,考虑索单元初始刚度? (67)6.6 为什么“反应谱分析”时,提示“没有质量数据”? (67)6.7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影响线加载与所有点加载的区别? (68)6.8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时,“每个线单元上影响点数量”的含义? (69)6.9 如何对某个施工阶段进行稳定分析? (70)6.10 如何对存在索单元的模型进行“移动荷载分析”? (70)6.11 如何考虑普通钢筋对收缩徐变的影响? (72)6.12 定义“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时,体内力与体外力的区别? (73)6.13 为什么不能使用“施工阶段非线性累加模型分析”功能? (73)6.14 为什么定义了“悬索桥分析控制”,执行分析后不能进入后处理? (74)6.15 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时,更新节点组与垂点组区别? (75)6.16 能否指定分析所需内存? (75)“结果”相关问题 (77)7.1 施工阶段分析时,自动生成的“CS:恒荷载”等的含义? (77)7.2 为什么“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恒荷载组合了两次? (77)7.3 为什么“用户自定义荷载”不能参与自动生成的荷载组合? (78)7.4 为什么在自动生成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中,汽车荷载的组合系数不是0.4或0.7? (79)7.5 为什么在没有定义边界条件的节点上出现了反力? (79)7.6 为什么相同的两个模型,在自重作用下的反力不同? (80)7.7 为什么小半径曲线梁自重作用下内侧支反力偏大? (81)7.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变形结果与手算结果不符? (82)7.9 为什么考虑收缩徐变后得到的拱顶变形增大数十倍? (82)7.10 为什么混凝土强度变化,对成桥阶段中荷载产生的位移没有影响? (83)7.11 为什么进行钢混叠合梁分析时,桥面板与主梁变形不协调? 83 7.12 为什么悬臂施工时,自重作用下悬臂端发生向上变形? (84)7.13 为什么使用“刚性连接”连接的两点,竖向位移相差很大? 86 7.14 为什么连续梁桥合龙后变形达上百米? (87)7.15 为什么主缆在竖直向下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上拱变形? (88)7.16 为什么索单元在自重荷载作用下转角变形不协调? (89)7.17 为什么简支梁在竖向荷载下出现了轴力? (90)7.18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时,车道所在纵梁单元的内力远大于其它纵梁单元的内力? (91)7.19 如何在“移动荷载分析”时,查看结构同时发生的内力? (91)7.20 空心板梁用单梁和梁格分析结果相差15%? (93)7.21 为什么徐变产生的结构内力比经验值大上百倍? (93)7.22 如何查看板单元任意剖断面的内力图? (94)7.23 为什么相同荷载作用下,不同厚度板单元的内力结果不一样? (96)7.24 为什么无法查看“板单元节点平均内力”? (97)7.25 如何一次抓取多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图形? (97)7.26 如何调整内力图形中数值的显示精度和角度? (98)7.27 为什么在城-A车道荷载作用下,“梁单元组合应力”与“梁单元应力PSC”不等? (101)7.28 为什么“梁单元组合应力”不等于各分项正应力之和? (101)7.29 为什么连续梁在整体升温作用下,跨中梁顶出现压应力? .. 101 7.30 为什么PSC截面应力与PSC设计结果的截面应力不一致? 102 7.31 为什么“梁单元应力PSC”结果不为零,而“梁单元应力”结果为零? (103)7.32 如何仅显示超过某个应力水平的杆件的应力图形? (104)7.33 为什么“水化热分析”得到的地基温度小于初始温度? (105)7.34 “梁单元细部分析”能否查看局部应力集中? (106)7.35 为什么修改自重系数对“特征值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107)7.36 为什么截面偏心会影响特征值计算结果? (108)7.37 为什么“特征值分析”没有扭转模态结果? (109)7.38 “屈曲分析”时,临界荷载系数出现负值的含义? (109)7.39 “移动荷载分析”后自动生成的MVmax、MVmin、MVall工况的含义? (110)7.40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结果没有考虑冲击作用? (110)7.41 如何得到跨中发生最大变形时,移动荷载的布置情况? (111)7.42 为什么选择影响线加载时,影响线的正区和负区还会同时作用有移动荷载? (112)7.43 为什么移动荷载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等效静力荷载分析得到结果不同? (113)7.44 如何求解斜拉桥的最佳初始索力? (114)7.45 为什么求斜拉桥成桥索力时,“未知荷载系数”会出现负值? (115)7.46 为什么定义“悬臂法预拱度控制”时,提示“主梁结构组出错”? (116)7.47 如何在预拱度计算中考虑活载效应? (116)7.48 桥梁内力图中的应力、“梁单元应力”、“梁单元应力PSC”的含义? (117)7.49 由“桥梁内力图”得到的截面应力的文本结果,各项应力结果的含义? (117)7.50 为什么定义查看“结果>桥梁内力图”时,提示“设置桥梁主梁单元组时发生错误!”? (119)7.51 为什么无法查看“桥梁内力图”? (120)7.52 施工阶段分析完成后,自动生成的“POST:CS”的含义?1207.53 为什么没有预应力的分析结果? (120)7.54 如何查看“弹性连接”的内力? (122)7.55 为什么混凝土弹性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正值? (122)7.56 如何查看预应力损失分项结果? (123)7.57 为什么定义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后,无法查看“梁单元应力”图形? (124)7.58 为什么拱桥计算中出现奇异警告信息? (125)7.59 如何在程序关闭后,查询“分析信息”的内容? (126)“设计”相关问题 (127)8.1 能否进行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验算.... (127)8.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PSC设计的注意事项? (127)8.3 PSC设计能否计算截面配筋量? (128)8.4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跳过:没有找到钢束序号为(1)的构件”? (128)8.5 为什么执行PSC设计时提示“钢束组中有其他类型的钢束材料”? (129)8.6 为什么PSC设计时,提示“PSC设计用荷载组合数据不存在”? (129)8.7 A类构件能否分别输出长、短期荷载组合下的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30)8.8 为什么PSC设计结果中没有“正截面抗裂验算”结果? (130)8.9 为什么PSC设计时,斜截面抗裂验算结果与梁单元主拉应力分析结果不一致? (131)8.10 为什么承载能力大于设计内力,验算结果仍显示为“NG”? (131)8.11 PSC设计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格中“跳过”的含义? (132)8.12 为什么改变箍筋数量后,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没有影响? .. 1338.13 为什么定义“截面钢筋”后,结构承载能力没有提高? (134)8.14 如何指定PSC设计计算书封面上的项目信息内容? (136)“查询”相关问题 (138)9.1 如何查询任意节点间距离? (138)9.2 如何查询梁单元长度、板单元面积、实体单元体积? (138)9.3 如何查询模型的节点质量? (139)“工具”相关问题 (140)10.1 如何取消自动保存功能? (140)10.2 如何定义快捷键? (140)10.3 如何查询工程量? (141)10.4 为什么采用SPC计算的薄壁钢箱截面的抗扭惯性矩小于理论计算值? (142)10.5 为什么相同的截面用CAD与SPC计算的截面特性不同? (143)10.6 为什么SPC里定义的截面无法导出sec格式文件? (143)“文件”相关问题1.1 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具体问题本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在分析第一施工阶段时出现“WARNING:NODENO.7DXDO FMAYBESINGULAR”,如下图所示。
Midas例题(梁格法):预应⼒混凝⼟连续T梁桥的分析与设计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录概要 (3)设置操作环境 (10)定义材料和截⾯特性 (11)建⽴结构模型 (21)PSC截⾯钢筋输⼊ (42)输⼊荷载 (44)定义施⼯阶段 (63)输⼊移动荷载数据 (73)运⾏结构分析 (80)查看分析结果 (81)概要梁格法是⽬前桥梁结构分析中应⽤的⽐较多的在本例题中将介绍采⽤梁格法建⽴⼀般梁桥结构的分析模型的⽅法、施⼯阶段分析的步骤、横向刚度的设定以及查看结果的⽅法和PSC设计的⽅法。
本例题中的桥梁模型如图1所⽰为⼀三跨的连续梁桥,每跨均为32m。
图1. 简⽀变连续分析模型桥梁的基本数据为了说明采⽤梁格法分析⼀般梁桥结构的分析步骤,本例题采⽤了⼀个⽐较简单的分析模型——⼀座由五⽚预应⼒T梁组成的3×32m桥梁结构,每⽚梁宽2.5m。
桥梁的基本数据取⾃实际结构但和实际结构有所不同。
本例题的基本数据如下:桥梁形式:三跨连续梁桥桥梁等级:I级桥梁全长:3@32=96m桥梁宽度:12.5m设计车道:3车道图2. T型梁跨中截⾯图图3. T梁端部截⾯图使⽤材料以及容许应⼒> 混凝⼟采⽤JTG04(RC)规范的C50混凝⼟>普通钢筋普通钢筋采⽤HRB335(预应⼒混凝⼟结构⽤普通钢筋中箍筋、主筋和辅筋均采⽤带肋钢筋既HRB系列) >预应⼒钢束采⽤JTG04(S)规范,在数据库中选Strand1860钢束(φ15.2 mm)(规格分别有6束、8束、9束和10束四类)钢束类型为:后张拉钢筋松弛系数(开),选择JTG04和0.3(低松弛)超张拉(开)预应⼒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N/mm^2预应⼒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0.3管道每⽶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0.0066(1/m)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开始点:6mm结束点:6mm张拉⼒:抗拉强度标准值的75%>徐变和收缩条件⽔泥种类系数(Bsc): 5 (5代表普通硅酸盐⽔泥)28天龄期混凝⼟⽴⽅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标号强度(fcu,f):50N/mm^2长期荷载作⽤时混凝⼟的材龄:=t5天o混凝⼟与⼤⽓接触时的材龄:=t3天s相对湿度: %RH=70⼤⽓或养护温度: CT=°20构件理论厚度:程序计算适⽤规范:中国规范(JTG D62-2004)徐变系数: 程序计算混凝⼟收缩变形率: 程序计算荷载静⼒荷载>⾃重由程序内部⾃动计算>⼆期恒载桥⾯铺装、护墙荷载、栏杆荷载、灯杆荷载等具体考虑:桥⾯铺装层:厚度80mm的钢筋混凝⼟和60mm的沥青混凝⼟,钢筋混凝⼟的重⼒密度为25kN/m3, 沥青混凝⼟的重⼒密度为23kN/m3。
Midas Civil桥梁工程实例精解一、引言Midas Civil是一款专门针对桥梁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软件,其功能强大、应用广泛。
本文将重点讨论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和精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软件的工程实践价值。
二、Midas Civil桥梁工程实例分析1. 拱桥设计与分析以某某大型拱桥工程为例,介绍Midas Civil在拱桥设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结构建模、材料设定、荷载分析、抗震设计等方面。
2. 梁桥设计与分析以某某梁桥工程为例,介绍Midas Civil在梁桥设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纵横断面设计、施工阶段分析、架设过程模拟等方面。
3. 悬索桥设计与分析以某某悬索桥工程为例,介绍Midas Civil在悬索桥设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索塔设计、索缆分析、振动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4. 桥梁监测与维护介绍Midas Civil在桥梁监测与维护方面的应用,如结构健康监测、裂缝分析、加固方案评估等。
三、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1. 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Midas Civil具有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能够准确模拟各类桥梁结构,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
2. 多场景下的适用性Midas Civil不仅适用于各类桥梁类型,还可以应用于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3. 创新的工程实践技术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实践中引入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基于BIM的协同设计、结构优化算法等,推动了桥梁工程实践的进步。
4. 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通过Midas Civil的应用,桥梁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力支撑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障。
四、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 桥梁工程A案例介绍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A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的建模分析过程、工程效果和成果展示等。
关于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的一些功能说明1)建模助手的功能使用简化方法计算获得索的水平张力和主缆的初始形状,利用悬索单元的柔度矩阵重新进行迭代分析。
当获得了所有主缆单元的无应力长之后,则构成由主缆和吊杆组成的索的体系,即,主缆两端、索塔墩底部、吊杆下端均按固接处理。
当将无应力索长赋予悬索单元时,将产生不平衡力引起结构变形,然后通过坐标的变化判断收敛与否,当不收敛时则更新坐标重新计算无应力索长直至收敛,建模助手分析结束。
2)悬索桥分析控制以建模助手生成的主缆坐标、无应力索长、水平张力为基础进行悬索桥整体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对于地锚式悬索桥,其通过建模助手建立的模型,若小范围地调整加劲梁,对索的无应力长度和主缆坐标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一般来说直接采用建模助手的结果即可,当需要做精密的分析时也可采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功能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而自锚式悬索桥,由于其加劲梁受较大轴力的作用,加劲梁端部和索墩锚固位置会发生较大变化,即主缆体系将发生变化,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说建模助手获得的索体系和无应力长与实际并不相符。
因此必须对整体结构重新进行精密分析。
其过程如下:将主缆和吊杆的力按静力荷载加载到由索塔墩和加劲梁组成的杆系结构上,计算加劲梁和索塔墩的初始内力,并将其作用在整体结构上。
通过反复计算直至收敛,获得整体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
(参考技术资料《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3)对于初始荷载的说明671版本开始,在“荷载/初始荷载”中,分为大位移和小位移两项,其内又分为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平衡单元节点内力、初始荷载控制数据、初始单元内力共4项内容。
其作用分别如下:●大位移/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描述当前荷载作用之前的结构的初始状态。
可由悬索桥建模助手自动计算给出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
●大位移/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该功能只适用于施工阶段分析中选择非线性分析的独立模型,并且钩选了“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选项时的情形。
进行斜拉桥或悬索桥逆施工阶段分析时,通过计算由张拉力和恒载导致的成桥状态的节点力和构件内力,可以考虑在外力作用下,位移为0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