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7
关于超高层住宅的研究一、有关概念1、规X中明确的定义、概念的条文。
不同规X的定义(1)、超高层住宅——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
高层住宅——≥10层的住宅。
(2)、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 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2、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的总结(1)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X GB 50045-95》,在我国民用高层建筑分为四类:10-18层住宅,19层-100米住宅,100米以上的住宅。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与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建筑高度指地面到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间,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入口不计入建筑高度。
)3、超高层住宅设计三需要应用什么特殊规X?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X(GB50180-93)(2002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X(GB50045-95)(2005版);(简称《高规》)建筑设计防火规X(GB50016-200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X(GB50176-93);住宅设计规X(GB50096-1999)(2003版);住宅建筑规X(GB50368-200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X(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X(GB50067-9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X(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X(GB50108-2008);当地规X(例如《XX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二、平面布局的形式1、核心筒形式核心筒比较多采用”二室合一“的形式,就是消防电梯前室和剪刀梯的一个前室合并,剪刀梯的另一个前室为一个单独的前室。
浅谈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巨人,成为了城市天际线的显著标志。
它们不仅是建筑技术的杰作,更是人类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的象征。
超高层建筑,通常指高度超过 100 米的建筑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它们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超高层建筑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结构问题。
由于高度的增加,建筑物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也会显著增大。
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结构体系,如钢结构、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等,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为了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还会使用高强度、轻质的建筑材料。
其次是垂直交通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如何让人们能够快速、便捷地上下楼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常会采用高速电梯,并通过合理的分区和调度,来减少人们的等待时间。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问题。
再者是消防问题。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
因此,消防设施的设计至关重要。
除了常规的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外,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
由于高度的原因,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的塔吊、施工电梯等设备,同时还需要考虑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
而且,施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在高处被放大,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在能源利用方面,超高层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需求。
大量的灯光、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使得超高层建筑的能耗较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用节能的设计和技术,如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智能照明系统、能量回收电梯等,以降低能源消耗。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功能布局。
它们不应孤立地存在,而应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的思考[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世界各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然后指出超高层建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诸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成本太高、不适宜人类居住等。
通过对超高层建筑优劣的分析,建议今后超高层建筑筹划兴建应该科学从事,不能盲目跟风甚至互相攀比。
同时建议把建设超高层的资金用于投资郊区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人类自从有了建筑的能力,就一直渴望建造高耸的建筑。
但在古代由于受土、木、砖、石等主要建筑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同时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还没有使用高层房屋的实际需要。
因而,在用砖石盖房子的地方,建筑物一般不超过五、六层,在用木料造房子的地区,一般多为单层和两层建筑,超过三层的就不多见了。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修更高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建筑,通常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经济崛起和发展的象征,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
二十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开始修超高层建筑开始,到现在的亚洲的中国和中东的迪拜超高层建筑热,无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紧密联系。
超高层建筑的攀比彷佛是各国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备竞赛......然而,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其种种弊端逐渐显现,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许多弊病。
这些高楼都是集宾馆、办公、购物中心、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在亚洲多数城市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往往给市政带来巨大压力。
很多大楼其实是攀比的产物,却无助于发展经济,这就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不造高楼的原因,尽管许多大厦都将由日本的建筑公司来完成。
具体的说,目前发现超高层建筑具有以下问题。
1. 超高层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⑴发生火灾地震后救援难度大超高层建筑纵向交通容量有限,且外部开放空间面积较少,因此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避难和消防难度较大,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事件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剧,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超高层住宅开始成为了一种新的住房发展趋势。
其建筑高度超过200米,其中不仅包括公寓和豪华住宅,还包括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使其具有多种功能。
本文就超高层住宅的开发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超高层住宅的优缺点1. 优点:(1)面积大,空间充足超高层住宅具有很大的面积和空间,可以满足长时间居住的需要,同时也有足够的储物空间。
另外,超高层住宅经过优化设计后,可以上下楼梯的人口密度较小,“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被利用。
(2)高档次、装潢精美超高层住宅的建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物业环境和装潢都非常高档和精美,对居住者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另外,目前许多超高层住宅都采用高度智能化的设施,如智能家居系统,这使得居住更加便捷、舒适。
(3)观景视野广阔超高层住宅一般都建在城市的中心地段,通常高度超过200米,可以看到完整的城市风光。
这使得它们成为了当代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缺点:(1)建造成本高超高层住宅的建造成本非常高昂,由于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和大量的材料和资源,因此很少有开发商愿意投资超高层住宅的建造。
这也使得超高层住宅的买卖价格非常高。
(2)安全问题超高层住宅的建造和设计需要非常高的标准,安全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同时,对于灾难等突发事件来说,超高层住宅的疏散时间和逃生难度较大,人员安全受到较大威胁。
二、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1. 区域与位置超高层住宅建造的地点至关重要,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灵活的交通方式等因素,都对居住的质量产生影响。
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是建造在城市中心位置,并且楼盘周围的建筑是配套齐全的公共设施,包含各种购物、餐饮、娱乐场所。
2. 建筑体量与设计超高层住宅的建筑体量越来越大,设计越来越独特时尚。
在设计上要注意承重、体验、耐久性等因素;同时增加公共交流区域,减少封闭式小区的产生,在设计上考虑到接纳更多的人口,以及降低公共设施中心的压力等。
关于超高层住宅设计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超高层因其独有的特性被地产开发商们尤为的亲睐,超高层的建造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等面积下的土地利用率,本文对国内现有超高层住宅做了一定的总结,对超高层住宅的设计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些趋势性的研究,希望能为正在推进中的超高层设计起到一些指导与借鉴作用。
标签:超高层;住宅设计;地标型;主动型一、分类来看超高层住宅纵观目前为止已建成的超高层住宅,从建设条件上来看,可分如下几类:用地容积率并不高,但可能拥有绝佳的景观资源,或城市资源,为达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建筑高度拔高,可以把这类归纳为主动型超高层住宅;还有一类,没有绝佳的资源,也并非因为高容积率,目的可能是通过高度提高地块影响度,主动解决销售问题的规划手段,那么暂把这类超高层住宅归纳为地标型。
1.主动型超高层住宅为充分利用稀缺的景观资源,和城市核心地块的配套资源,将高度拔高,这类超高层是积极和充分挖掘土地价值的一种开发模式,将积极解决城市化问题与提高居住品质相统一的方法。
容积率高,周边往往拥有价值较高的资源。
那么这类项目拔高建筑高度,目的是集中利用稀缺资源,而非单纯解决高容积率和地标效应等。
这类项目定位较高,针对的客户往往是高端人士,或投资目的,他们更看重整体品质、自然及社会资源,以及资源的稀缺性所带来的未来升值空间。
对于这类超高层,列举如下几个案例:世茂滨江花园,地处陆家嘴板块,比邻黄浦江一线江景。
容积率2.9,典型楼栋(5号楼)的建筑层数有55层,168m 高。
定位为纯豪宅,三梯两户,一部独立货梯为佣人使用。
与该项目类似的,在陆家嘴板块有多个超高层豪宅项目,如盛大金磐、中粮海景壹号和汤臣一品等均为超高层豪宅,但容积都在3.0左右,高度也均匀分布在120~150m之间。
还有上海华侨城苏河湾,北苏州路,150m 高,临苏州河,高区可俯瞰外滩、黄浦江。
整个项目按酒店化标准设计,全部为大户型。
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超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1. 综合考虑建筑高度和地震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受到地震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结构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地震设计要求,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震效应的动力分析,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高度、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 加强结构的抗风性能超高层建筑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尤其是顶部和侧面的风荷载较大。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需要进行风荷载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弯曲刚度、设置风致振动减震装置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风性能。
4. 加强结构的抗火性能超高层住宅建筑的抗火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防火材料和控制结构的燃烧扩散速度,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为人员的疏散提供时间。
5.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超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以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消防设施的布置和疏散通道的设置,并确保其通畅和安全。
6. 加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很长,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合理选择材料、设计保护层和注意防水、防腐措施等,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7. 强化结构监测和维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和高度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结构监测和维护制度。
及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行。
总之,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震、风荷载等特殊情况,并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材料和加强抗灾性能等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主题是超高层住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超高层住宅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对本次调研的总结报告。
一、现状分析1. 超高层住宅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超高层住宅项目。
大部分超高层住宅位于一线城市,但近年来二线城市也开始兴建超高层住宅项目,表明这一住宅类型逐渐普及。
2. 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建造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出现了更多的符合人居环境要求的优质超高层住宅项目。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住宅设计不合理、建造质量不达标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超高层住宅的规范和监管。
二、发展趋势分析1. 超高层住宅的建设规模将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求量逐渐增加,超高层住宅将成为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
2. 超高层住宅将趋向多元化和智能化。
未来的超高层住宅项目将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设计更加人性化,配备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超高层住宅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超高层住宅将引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是影响超高层住宅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土地政策和建筑标准等政策的制定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2. 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影响超高层住宅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超高层住宅的品质得到提升。
3. 经济因素对超高层住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投资的增加会促使超高层住宅项目增多,但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会对超高层住宅市场产生影响。
四、建议1. 加强对超高层住宅的规范和监管,确保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建造和管理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鼓励超高层住宅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摸索——宇鹏——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土地的稀缺是显而易见的,但纵观深圳房地产住宅市场上,尽管各种类型的建筑产品层出不穷,然而,有一个专门奇特的现象,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属稀缺类!目前市场上的超高层住宅供应仅一个〔纯住宅〕港丽豪园,而且开发的不是专门成功。
深圳的许多超高层建筑差不多上写字楼,住宅皆以小高层、高层为主流,看起来与深圳住宅用地的稀缺不相衬托。
许多国际大都市,比如与深圳隔了一条河的香港,超高层住宅比比皆是,北京、上海、广州超高层住宅的开发也接二连三,能够预见,不久的今后,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将风声水起,引领深圳住宅楼市的风骚!本文对超高层住宅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摸索,旨在与同行交流,共同研讨深圳超高层住宅开发中需关注的课题。
全文排序如下:◆要紧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摸索▲成本核算▲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消防弱电系统▲节能、环保措施及其他◆深圳市场超高层住宅物业研究与摸索▲东海港丽豪园▲擎天华庭主要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依照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凡是超过100米的均为〝超高层公寓〞。
(本文把40层以上楼定为超高层)◆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结论:尽管超高层住宅建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然而通过国内外近些年对超高层建筑的开发研究实践,在建设开发上,技术条件差不多具备。
故而关于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更多需要摸索的是技术难点的优化解决方案及市场导向的相关方面。
◆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摸索●结论一:成本的增加势必使得开发物业销售价格上扬,同时也使得项目开发猎取得利润率降低,因此,在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可控的情形下,缩短超高层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周期是保证利润率的一个关键。
高层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住宅事业部2010.7.9目录一、超高层住宅简介 2二、超高层住宅客户心理分析 6三.超高层案例分析 8四、超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设计案例比较研究 33五.2046项目高层和超高层单栋成本分析 34六.武汉超高层住宅市场调研 36七.结论 50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集中,住宅的需求量扩大,城市中心地段的土地越来越稀缺。
超高层住宅建筑通过“竖向型”增长,对有限土地高效集约的利用,提高了规模效益,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因此,对超高层住宅市场的探讨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超高层住宅与别墅一样成为财富人群权利和身份的象征;在香港,寸土寸金导致的超高层常态逐渐“传染”给内地;在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超高层住宅从起初出现时客户的抗拒,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接受。
一、超高层住宅简介1.1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超高层的界定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a、在中国,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属于超高层建筑。
b、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将40层以上即定超高层建筑。
1.2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背景1.3 超高层住宅的特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促进超高层住宅的开发建设,一般来说,城市的GDP总量达到3000亿元以上,超高层开始出现,GDP总量达到6000亿元以上,超高层或将大量出现。
2008年全国城市GDP及城市化率对照表1.4超高层的价值特征1.5超高层住宅的技术特征1.6超高层的平面布局1.7超高层住宅产品产品分类二、超高层住宅客户心理分析2.1 客户特征超高层客户群存在某些共性特征:a、大城市生活背景 b、视野开阔、见多识广 C、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d、经济实力较强2.2 客户抗性探究国内部分消费者仍存在不安全感。
客户在超高层住宅上放眼眺望时,向下看到变得渺小的街道、房屋、景观、行人,总有飘浮在半空中的不安全感,在心理上产生对高度的恐惧,同时对后期物管、配套服务等也存在质疑。
开发商应从居住感觉上主动引导,强化超高层优势,淡化劣势。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超高层住宅的开发和建设。
超高层住宅是指高于200米的住宅建筑,它们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度的安全保障,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需求。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和思考。
一、技术方面超高层住宅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这包括结构和安全技术、电梯系统、供水和排水系统等。
结构和安全技术是超高层住宅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设计、地震、风荷载等自然灾害预防、消防设备和安全系统设计等。
电梯系统也是超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快速、安全、舒适的需求,同时保证电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供水和排水系统则需要考虑水流量和水压变化对系统运营的影响,确保住户日常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二、环境方面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考虑。
首先是建筑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超高层住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进行供暖、空调和照明等,如果没有合理的节能措施,则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建筑在施工和日常运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噪声的影响,如何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超高层住宅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社会方面超高层住宅建设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
首先是住宅价格问题。
由于超高层住宅的建设成本较高,所以房价会相应地高于普通住宅。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付出更高的房价,也容易加剧城市贫富差距的问题。
其次是住房拥有率问题。
由于超高层住宅的房价较高,所以住房的拥有率不会很高,这也容易造成城市住房内部的分化和冲突。
四、超高层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是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建筑会越来越智能化、绿色化和节能化,同时在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也会有大量的创新。
其次是超高层住宅会更多地与城市的公共设施融合,形成更完善的城市生活空间。
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前景与方向探讨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是高层建筑最明显的特征,而如今的超高层建筑已然成了标志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每当城市里华灯初上,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人们在沉醉于这些建筑时,请不要忘记,当年美国的9.11事件和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静安区的火灾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在提醒人们,超高层建筑除了给我们带来莫名的虚荣和炫耀之外,还有什么?因此,在上海静安区火灾事件刚刚过去一年之际,本文深入阐述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从建设超高层建筑的原因,我国的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和特点以及超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文章的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标签:超高层建筑防火防震发展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超高层建筑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对于高层建筑不会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现代化的城市理念为人们所接受,为了体现城市高度发展的特点,在建筑上,一座座摩天大厦拔地而起,成了现代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建设这种超高层建筑呢?我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种:首先,城市的高速发展,决定了发展速度越快的城市就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纵观整个世界,超级都市成了对于那些发展飞速的城市的称呼,向国外的纽约,伦敦,国内的有北京,上海和广州。
这些城市的发展在一个国家中,甚至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自然会吸引大量的人口在这样的城市中生存。
而吸引人口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城市的面积就那么大,增加的这部分人在哪里居住呢?所以,发展立体空间的理论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额城市在解决城市人口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建设高层的建筑。
其次,和传统的三四层的小楼房相比,摩天大楼有着更为华丽的外表,更能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甚至很多城市的摩天大楼已经成了一个城市的地标,所以,在这种虚荣心得驱使之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建设高层建筑的大军中,尤其在中国,似乎越来越狂热。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密集的居住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土地利用效率。
然而,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一、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高层住宅建筑通常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
与低层和多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垂直交通依赖度高由于楼层较高,居民日常出行对电梯的依赖程度极大。
因此,电梯的数量、速度、容量以及运行效率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2、消防要求严格一旦发生火灾,高层住宅的疏散和救援难度较大。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严格遵循消防规范,设置合理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
3、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影响大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较高,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视野和采光条件优越高层住宅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采光条件,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眩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1、规划与布局(1)选址高层住宅的选址应考虑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
同时,要避免建在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
(2)朝向与间距合理的朝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间距应满足日照、通风、消防等要求,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2、建筑造型与外立面设计(1)造型高层住宅的造型应简洁大方,避免过于复杂的形式,以减少风阻和施工难度。
同时,要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2)外立面外立面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耐久性、保温隔热性能、美观性等因素。
常见的外立面材料有石材、铝板、玻璃幕墙等。
3、户型设计(1)功能分区合理划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空间尺度房间的尺寸和比例要适宜,既要保证居住的舒适性,又要避免空间浪费。
某地产超高层住宅设计研究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超高层住宅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关注。
本文将对某地产超高层住宅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设计原则、功能布局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原则在超高层住宅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居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超高层住宅的结构设计应确保其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外力,如地震、风力和火灾等。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可靠的抗震措施,对于超高层住宅的结构来说是必要的。
空间规划超高层住宅的空间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区域:超高层住宅应提供充足的公共区域,如大堂、娱乐设施区和室外空间等,以满足居民的社交和休闲需求。
2.私人空间:每个住宅单元应具备足够的私人空间,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等,以确保居民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视野设计: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应优化居民的视野,提供良好的景观和采光条件,以增加居住质量。
在超高层住宅设计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可持续设计策略:1.节能设计:包括合理的建筑朝向和立面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2.水资源管理:使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如低流量水龙头和淋浴器,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建筑材料:选择经济环保的建筑材料,如可再生材料和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废物管理:实行有效的废物分类和回收制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功能布局超高层住宅的功能布局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居住需求的群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布局:1.住宅单元:超高层住宅的住宅单元通常分为多个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规模和需求。
在每个住宅单元中,通常包括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区域。
2.公共区域:超高层住宅的公共区域包括大堂、电梯厅、停车场、娱乐设施区和室外空间等。
这些区域一般设计美观、舒适,并提供各种便利设施。
浅析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的拍卖价格也随之走高,在此过程中企业为提升自身收益,并且加强获得土地的应用率,各类复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也快速出现。
大量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项目的出现,使得其工程的设计现状,也引起了研究人员及设计人员的关注。
如何更好的提升土地资源应用率,并且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成为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建筑设计不断变化,建筑工程逐渐朝着高层变化的发展。
建筑结构设计成为建筑工程发展主要趋势,高层建筑设计的质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主要工作之一,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所以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剪力墙结构体系设置不合理、建筑设计超高、嵌固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设计人员要对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提高建筑行业质量的提升。
1.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1体系的分类以及选用原则超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高度不同以及建筑抗震防水、防火和经济、可靠、合理、安全的原则,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为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以及筒中筒结构体系。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全钢结构。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材料。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用时,首要考虑其安全及经济性,其次要依据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施工环境来选择,同时要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
1.2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分析钢筋混凝土材料之所以成为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建设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是因为钢筋混凝土在适应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全面发挥其性能,并且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较强,结构刚度较大,在维护过程中成本费用较低,因此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关于超高层住宅设计的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的人口密度逐年上升,使得城市内的开放空间越来越少,大部分建筑项目不得不以在建筑高度上入手,寻求发展的空间。
为建成可持续利用的建筑物,与高效发展的大都市共同成长,就必须面对超高层住宅的设计规划。
目前,超高层住宅设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对超高层住宅设计的产生、分类等等进行了简述,对超高层住宅的设计提出几点设计要点,以期能够为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设计;居住环境;城市发展引言: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当中,城市经济的逐渐壮大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城市,使房屋的需求量扩大,对中心地段土地利用产生巨大的压力,造成土地稀缺、价值升高。
针对我国当前房屋居住方面的问题,采取了郊区化的模式来设计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房屋建筑模式,超高层住宅以竖向发展的方式提升了对土地高效节约利用的程度,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可用的空间,因此对超高层住宅的研究是当前房屋住宅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的超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设计规划方面的问题的产生,因此,从提升居住品质与空间价值、加强安全设计及房屋结构设计三方面来对超高层住宅的设计提出设计要点,着力解决超高层住宅居住环境与安全等问题。
一、超高层住宅的产生与概念1.1超高层住宅的产生超高层主要的产生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城市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迅速减少,而城市内的居住需求不断增加,使在进行房屋建筑规划时不得不采用超高层的形式。
在另一方面,超高层住宅对于土地面积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考虑到城市的美观性以及功能性,从住宅本身应享有的资源或受众情况来看,都使住宅高度不断拔高,达到一定目标之后以取得预期之内的效果,常采用主动式超高层住宅的形式来完成。
1.2超高层住宅的概念目前,我国对于超高层住宅建筑高度有着明确的规定范围,规定100m以上高度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
但是在过去我国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其使用特点在长期的使用情况下得到了使用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对于超高层住宅,其设计要点和建筑规划都与高层住宅有着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目前的超高层住宅较少。
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超高层住宅开发的研究与思考——宇鹏——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土地的稀缺是显而易见的,但纵观深圳房地产住宅市场上,虽然各种类型的建筑产品层出不穷,但是,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属稀缺类!目前市场上的超高层住宅供应仅一个(纯住宅)港丽豪园,而且开发的不是很成功。
深圳的许多超高层建筑都是写字楼,住宅皆以小高层、高层为主流,似乎与深圳住宅用地的稀缺不相映衬。
许多国际大都市,比如与深圳隔了一条河的香港,超高层住宅比比皆是,北京、上海、广州超高层住宅的开发也接二连三,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将风声水起,引领深圳住宅楼市的风骚!本文对超高层住宅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旨在与同行交流,共同研讨深圳超高层住宅开发中需关注的课题。
全文排序如下:◆主要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思考▲成本核算▲结构系统▲垂直交通设计▲消防弱电系统▲节能、环保措施及其他◆深圳市场超高层住宅物业研究与思考▲东海港丽豪园▲擎天华庭主要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界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凡是超过100米的均为“超高层公寓”。
(本文把40层以上楼定为超高层)◆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结论:虽然超高层住宅建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但是通过国内外近些年对超高层建筑的开发研究实践,在建设开发上,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故而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更多需要思考的是技术难点的优化解决方案及市场导向的相关方面。
◆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思考●结论一:成本的增加势必使得开发物业销售价格上扬,同时也使得项目开发获取得利润率降低,所以,在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可控的情况下,缩短超高层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周期是保证利润率的一个关键。
●结论二:由于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一方面考虑异型柱的使用,另一方面在户型设计中要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
●结论三:超高层住宅建筑由于要最大化满足居住舒适性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节能、环保、易于维护的特点,垂直交通设计需采用先进理念和工艺水平。
分散核心筒设计理念相对较为符合超高层住宅的要求,但会增加一定程度的公摊面积。
需通过多方案论证比较,找寻最优化方案。
●结论四: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超高层住宅建筑由于自身特点,消防保障是重中之重,全方位、现代化的智能消防保障体现一方面是建筑本身必不可少的要素,另一方面结合智能化系统也是项目营销推广中的重要卖点之一。
●结论五:超高层住宅建筑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在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后期维护的节省原则;前期投入一次到位,采用高品质优良材质,延长使用年限,便利后期维护;节能材料、节能工艺、节能设备广泛运用;采用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等方式来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深圳市场超高层住宅物业研究与思考●东海港丽豪园结论:港丽豪园的失败只能作为一个开发项目的失败,不能作为超高层住宅项目的失败个案来看,假使港丽豪园在开发进程中避开竞争锋芒、完善宣传推广系统,细部处理到位,价格定位合理,应该能够找到成功之路的。
●擎天华庭结论:擎天华庭项目的失败可以说在产品设计完成之时已经确定了,5000平米的地块用以开发小户型是最安全的开发模式,已经是行业内共识,开发单位背离市场规律,结果只能是留下深刻教训。
这个项目的失败对于超高层住宅物业的开发如何成功,借鉴意义不大。
◆超高层建筑的界定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凡是超过100米的均为“超高层公寓”。
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
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 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日本建筑大辞典将5~6层至14~15层的建筑定为高层建筑,15层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37—87)将住宅建筑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为中高层;凡超过100米均为超高层。
无疑,现代超高层建筑从一定意义上是城市现代化标志。
目前,深圳市已经建成的超高层住宅建筑包括万科俊园、东海港丽豪园、万科金域蓝湾、擎天华庭等几个项目。
从住宅项目开发的层面来看,超高层住宅的开发相对其他形式的住宅开发有着较大的难度。
◆超高层住宅建筑部分特点与普通高度住宅相比,超高层住宅视线无遮挡,看到的景观效果更好,而且高处的湿度小,不易潮湿,远离汽车尾气尘埃,空气质量优良,同时通风条件更好,受干扰程度小。
超高层住宅土地利用率高,能够承载更多的居家。
★超高层建筑由于其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投资十分庞大。
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机电工程师都提出新课题。
相对高层住宅而言,超高层住宅设计复杂,对项目设计及管理水平要求严格,因此设计、工程顾问及监理费用可能增加;超高建筑物中每隔一定距离须加设避难层,以可使用面积计,成本会较高;★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和维护要耗费大量财富。
成本、能源的角度审视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设计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对消防、防震、防风的指标要求很高,对例如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选择格外严格,同时由于高处的湿度、风力影响,对建筑结构构造方面也有特殊要求,由于这些特殊要求和设计,使整个建筑成本约增加1/4左右。
因其体量高大、荷载强度高、地基处理及建筑成本高、电梯垂直爬升的耗能及运转成本也大。
还有的专家指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寿命一般在100年以上,而其内部的许多设备系统寿命仅为十几年,维修、更换的难度很大,成本过高。
有学者还指出,因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消耗性产品,日子长了会有磨损,钢筋混凝土也会逐步丧失其强度,其维修、保养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维护诸多方面与众不同之处,点点滴滴都要认真对待。
超高层建筑绝不是普通建筑的拉伸或简单叠加。
在一般建筑物中的一般问题,到了超高层建筑中都成了特殊问题,需要特别关切和处理。
▲侧向风影响高层、超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对建筑物影响多大?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m处,如风速为5m/s,那么在90m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m/s。
若高达300-400m,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m/s以上时,摩天大楼产生的晃动将十分剧烈。
对大楼的这种晃动,首先要考虑它对电梯的影响,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
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一定尺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
▲烟囱效应冬天,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由于低层(特别是一层大堂)和地下室的冷空气窜入电梯井,经烟囱效应形成强大气流,造成电梯关不上门。
而且会将底层的一些气味带到高层,如厨房的气味、油烟味等,此时如在底层或地下室有电焊操作或燃气泄漏就可能将火源随气流带到高层,极端危险。
同时,由于电梯轿厢与井壁间的缝隙很小,在电梯移动时,气流的摩擦会产生啸叫,这种现象在金茂大厦也有出现。
据对于超高层建筑设计极有经验的美国SOM 设计事务所说,这是个国际性难题,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消防安全问题超高层建筑存在诸多火灾事故隐患。
建筑装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材料,建筑内部还分布着大量电线电缆,一旦火灾形成,火势会非常迅猛,电梯井和管道井就像一个个大烟囱,火借风势,蔓延很快。
此外,超高层建筑中普遍使用的钢结构体系耐火性较差,在700℃度的高温下,其承重性能就会大大降低,导致楼体坍塌。
同时,超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疏散也会比较困难。
▲其他管理维护问题一些超高层大楼都曾出现过断电、跑水等事故。
从管理上看除了做好预案,防止事故发生和做好备用系统以外,一旦事故出现,如何抢救,是否有一位掌握全局、了解本系统一切细枝末节的人十分重要。
上海金茂大厦的管理层就曾对没有一位掌握该建筑14000多个阀门的人感到十分遗憾。
擦玻璃也成了管理这些庞然大物的一个麻烦。
金茂大厦的幕墙有,1O.8万平方米,据说两架擦窗机连续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而且,由于建筑外形凹凸起伏太大,檐部又挑出很多,有的地方达3m以上,擦玻璃相当困难。
●结论:虽然超高层住宅建筑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但是通过国内外近些年对超高层建筑的开发研究实践,在建设开发上,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故而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更多需要思考的是技术难点的优化解决方案及市场导向的相关方面。
◆部分开发环节技术难点的研究与思考▲成本核算相对高层住宅而言,超高层住宅设计复杂,对项目设计及管理水平要求严格,因此设计、工程顾问及监理费用可能增加;超高建筑物中每隔一定距离须加设避难层,以可使用面积计,成本会较高;配套设施建设费或会因建筑物层数不同而收费基准有异。
超高层住宅造价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项目整体设计与建筑标准;基础及结构;屋面及外立面;机电。
根据表示,假设开发商开发一座30层的毛坯房一般造价约2,200元/平方米,如设计转为50层超高建筑,经过下列简单测算,其额外造价约:330-545元/平方米,造价增幅约为15%-24%。
●结论:成本的增加势必使得开发物业销售价格上扬,同时也使得项目开发获取得利润率降低,所以,在开发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可控的情况下,缩短超高层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周期是保证利润率的一个关键。
▲结构系统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七十年代以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建筑功能以及高度和层数等要求,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在工程中逐渐采用。
九十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为适应结构体系的多样化,结构材料向多样性发展,八十年代以前高层建筑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