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二)

右图中的“鱼”是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

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1、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

标分别乘-1,纵坐标不变,依次写

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

观察变化。

2、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

标不变,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3、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乘-1,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总结规律

1、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3、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练习:

1、在第一象限里有一只“蝴蝶”,请设法在第二象

限里作出一只和它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蝴蝶,你

可能有哪些做法?

方法一:平移法

(1)按顺序先写出原图各点坐标

(2)再将图形向(方向)平移个单位写出

顶点坐标

(3)作图

方法二:对称法

(1)将图形沿轴对称可将图形变化到第二象

限,即坐标(横或纵)乘以,写出对称后

顶点坐标

(2)作图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确定平面内某一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个数据.

2.点A的横坐标是4,纵坐标是-3,点A的坐标记作_______.

3.点A(3,-4)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x轴的距离为_____,到原点距离为_____.

4.与点A(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

5.已知点A(a,-2)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点C的坐标为(4,-3),若将点C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点C坐标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横坐标相等

B.纵坐标相等

C.横坐标和纵坐标都相等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3,2)向下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A.(1,2)

B.(3,0)

C.(3,-4)

D.(-3,4)

3.下列关于A、B两点的说法中,

(1)如果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

(2)如果点A与点B的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

(3)如果点A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

(4)如果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

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是沈阳市地图简图的一部分,图中“故宫”、

“鼓楼”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D7,E6

B.D6,E7

C.E7,D6

D.E6,D7

5.如果一个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而纵坐标分

别都变化为原来的,那么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形状不变,图形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B.形状不变,图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C.整个图形被横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D.整个图形被纵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6.在海战中,欲确定每艘战舰的位置,需要知道每艘战舰对我方潜艇的( )

A.距离

B.方位角

C.方位角和距离

D.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16分,共36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2,6),(4,6),(4,8),(2,8);(2)(3,3),(3,6);

(3)(3,5),(1,6); (4)(3,5),(5,6);(5)(3,3),(2,0);(6)(3,3),(4,0).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象什么?

2.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与x轴、y轴的距离都等于4的点,并写出这些点之间的对称关系.

3.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90°,BC长为6.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2)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3)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将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4)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意思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嗟来之食机杼稽废时日懿德2.了解文学常识知识。(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古人探求自然,大胆质疑和务实的精神。2.启发学生注重品德的修养,要洁身自爱。(四)美育渗透点1.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2.《乐羊子妻》中所体现的乐羊子妻的廉洁正其与才识过人的质朴美、人格美。二.学法引导1.这两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可以先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学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课堂

交流;教师也可将教参提供的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嗟来之食、跪、感其言”等词语的意思。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可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四.课时安排l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朗读磁带及录音机。2.投影仪及作者作品介绍胶片。3.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打印材料。4.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卡片,课堂交流。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3.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七.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留给我们许多文化遗产,为了继承、发扬这些古代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就要求同学们学好文言知识。今天我们所读的文言短文即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典范之作。好,下面我就先来考考大家: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复杂的科学知识,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样看

变化的鱼(一)教学设计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一)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刘占权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深切感受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二) 右图中的“鱼”是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 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1、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 标分别乘-1,纵坐标不变,依次写 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 观察变化。 2、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 标不变,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 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3、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乘-1,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总结规律 1、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3、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练习: 1、在第一象限里有一只“蝴蝶”,请设法在第二象 限里作出一只和它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蝴蝶,你 可能有哪些做法? 方法一:平移法 (1)按顺序先写出原图各点坐标 (2)再将图形向(方向)平移个单位写出 顶点坐标 (3)作图 方法二:对称法 (1)将图形沿轴对称可将图形变化到第二象 限,即坐标(横或纵)乘以,写出对称后 顶点坐标 (2)作图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确定平面内某一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个数据. 2.点A的横坐标是4,纵坐标是-3,点A的坐标记作_______. 3.点A(3,-4)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x轴的距离为_____,到原点距离为_____. 4.与点A(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 5.已知点A(a,-2)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点C的坐标为(4,-3),若将点C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点C坐标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横坐标相等 B.纵坐标相等 C.横坐标和纵坐标都相等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3,2)向下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A.(1,2) B.(3,0) C.(3,-4) D.(-3,4) 3.下列关于A、B两点的说法中, (1)如果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 (2)如果点A与点B的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 (3)如果点A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 (4)如果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 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是沈阳市地图简图的一部分,图中“故宫”、 “鼓楼”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D7,E6 B.D6,E7 C.E7,D6 D.E6,D7 5.如果一个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而纵坐标分 别都变化为原来的,那么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形状不变,图形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B.形状不变,图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C.整个图形被横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D.整个图形被纵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6.在海战中,欲确定每艘战舰的位置,需要知道每艘战舰对我方潜艇的( ) A.距离 B.方位角 C.方位角和距离 D.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16分,共36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2,6),(4,6),(4,8),(2,8);(2)(3,3),(3,6); (3)(3,5),(1,6); (4)(3,5),(5,6);(5)(3,3),(2,0);(6)(3,3),(4,0).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象什么? 2.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与x轴、y轴的距离都等于4的点,并写出这些点之间的对称关系. 3.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90°,BC长为6.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2)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3)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将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4)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罗福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反射的理解. 2.反射弧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它们的分工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大脑控制高级的生命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师:脊髓有怎样的作用? 生:反射和传导。 (二)、新课引入 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练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实验。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双手背后。教师站在这个同学的后面,拿出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要让前面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这根牙签去扎这位同学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 问题:当教师用牙签扎他的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 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三)、新课讲授 1.那么什么叫做反射呢?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反射活动。手遇到烫的东西都会回缩,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都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都会立刻排尿,受到寒冷都会打哆嗦,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学生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读书有径。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 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5.《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论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目标导学二:分析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谈读书》:(1)运用比喻论证。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运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案

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设计: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清池中学王冬梅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的发生入手,教师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重视概念的产生和思维获得的过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学好本节的基础。本节通过对膝条反射实验的分析,明确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再以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为例,分析、归纳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定义和特点,并总结了形成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特别说明了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另外,本节还突出了对过程的分析、对特征的归纳,以及对规律的概括总结,即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难点: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措施: (1)、通过反射弧图学习反射弧的组成,重点讲解感受器和效应器;通过动画演示膝条反射以及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通过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图片学习条件反射的建立。 (2)、每一个知识点探究完了以后,后面紧跟相关应用题目进行巩固。 (3)、通过不同的缩手反射实验引入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4)、加入实验和比赛,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反射的概念并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4)、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2、能力目标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两小儿辩日》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愿意学习带有神话色彩的文章,哪怕是文言文也兴趣盎然。《夸父逐日》学生并不陌生,故事很熟悉,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两小儿辩日》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本次学习我没有把字词句解释、翻译放在首位,而是注重让学生去探究理解。并结合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多角度理解短文的内涵

2、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背诵巩固。 1 /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案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文词语。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短文的内涵。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小组间竞赛。班内展示交流。故事讲述。课本剧表演。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夸父追赶太阳的神话,这节课,我们还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十三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例如: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课本70页和课文71页,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 ------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1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理解两篇文章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观点;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揣摩体会语言风格;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读书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学习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 二、难点:学习体会本文十分简练的论述语言。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巧设问题,对话讨论。 【课前准备】 作者资料,课件,学生做好预习,圈点勾画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谈读书》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生一大要事,亦为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两篇谈论读书的文章。 2、出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谈读书》 (一)师生交流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资料 交流后出示: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 (三)交流读书名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五)口味句段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变化的鱼教案

[变化的鱼教案] 变化的鱼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三.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 五.教具准备 坐标纸若干张.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5.3.1 a);

第二张:例题(记作§5.3.1 b); 第三张:练习(记作§5.3.1 c). 六.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检验一下大家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请你们准备好坐标纸,并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坐标是(0,0),(5,4),(3,0),(5,1),(5,-1),(3,0),(4,-2),(0,0). 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是否相同呢? [生]相同. [师]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像鱼. [师]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了,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即鱼的变化,下面我们具体来看怎样就能发生变化. 1.例题讲解 投影片(§5.3.1 a) [例1]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

《变化的鱼》教学设计

《变化的鱼》教学设计 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蒲晓波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深切感受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对称)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2探究新知;○3合作交流;○4拓展提高;○5活动升华;○6课外探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教案

16短文两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教案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

变化的鱼(宋维新)

变化的鱼 青海省平安县第二中学宋维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变化的鱼》是八年级上第五章的最后一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坐标变化和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如平移,轴对称,伸长,放大、压缩等)的探索过程,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几何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使数学内容具有深刻性,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学习本节后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作用,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后面学习函数起到铺垫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函数图象时,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坐标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变化关系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基本知识,训练有关图形的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教学重点:感受图形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关系。 4、教学难点:探索在同一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法设计 第一、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孕育教学过程,在整体设计中采用“问题情境—探索交流—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学。 第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通过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学习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出变化规律。 2、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重点 1、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难点 体会极坐标和直角坐标思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导入、探究新知、即时练习、小结、达标检测、作业)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在平面内,两条____________且有公共_________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 3、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二、新知检索: 1、在方格纸上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 (3,0),(4,-2),(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观察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典例分析 例1、 (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减2呢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减2呢 例2、(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2倍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2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四、题组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0,0),(2,4),(2,0),(4,4)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1)这四个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成原来的1/2,将所得的四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中班音乐《三条鱼》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三条鱼》教案模板范文.docx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鱼由少变多的情绪的变化,由孤单到和其它小鱼成为好朋 友的愉快的情绪,在歌唱的基础上能够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2、能够大胆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鱼不同的情绪变化,并能合着音乐节 奏做动作。 3、享受游戏情景所带来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幼儿熟悉歌曲《三条鱼》的背景下。 2、条鱼的头饰若干。 3、《三条鱼》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乐) 1、听音乐《三条鱼》 2、回忆复习小朋友们,你们都还记得这首歌吗?(幼儿回答后一起唱)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做一做那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小鱼怎么了吗? ⑴、教师戴上鱼的头饰饰演小鱼,一边做鱼游行动,一边用迟钝的速率读出"一条鱼,水里游,孤孤独单在发愁",并随同孤单、伤心的心情。 提问:有几条鱼呀?在哪里游呢?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 ⑵、引导幼儿评论辩论:这条鱼怎么了? 幼儿:它在发愁,它想妈妈了。(请幼儿上台做一下伤心、孤单的动作) ⑶、我们应当如何帮助它? 幼儿:帮它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找朋友和它一起玩) ⑷、找朋友教师师将小鱼头饰拿下,放在黑板上,请出另一条鱼:"太好了,有条小鱼乐意和它做朋友了。两条小鱼碰在一路,会做些什么呢?" ①、请幼儿勇敢想象两条鱼在一起的景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心情 来表示。 幼儿:手拉手、握握手、抱抱(引导幼儿做两个朋友在一起玩耍时的一些 动作)。 ②、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用中速读出"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头",并随同表现出开心的心情。 提问:刚才两条小鱼都在做什么事情呀? 幼儿:摇摇尾巴点头。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动作,边学边做。 提问:另一条小鱼看到两条鱼这么快乐,也来和他们做朋友了。三条小鱼 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③、请幼儿想象三条鱼在一起玩耍的景象,鼓励幼儿勇敢地用符合的行动、心情来表示。 ④、教师和两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行动,一边用较快的速率唱出"三条鱼,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 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出反射弧的传导途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flash导入课题 过渡: 二、反射 过渡: 三、反射弧

过渡: 四、小结 五、测试 六、作业 大家好,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观看一个三国时曹操的故事。(放映flash)士兵们听到曹操说前方有梅林,是依靠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功能作出这些奇妙的反应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板书课题: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大家知道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教材的“膝跳反射”实验为例,了解反射现象。 实物投影导学案:(1)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方法步骤: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 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 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观察小腿的反应。 放映—膝跳反射录像,组织学生实验 放映—展示膝跳反射的成功关键;

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你能不能让小腿不突然跳起呢? 放映—实验尝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实物投影导学案:根据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体会,思考:这一反射活动,是人体通过哪个系统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活动? 板书:反射:动物(人)( ) 的反应。 实物投影导学案:(3)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教师点拨:打(力做的刺激)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对刺激做出了相应反应了,才是反

各种各样的鱼美术教案.doc

各种各样的鱼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 本月我班主题是《动物世界》,幼儿对小动物们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在分主题“不同的衣裳”的学习中,幼儿发现动物身上的颜色和斑纹,都是保护它们自己的武器。而在这些众多的动物中,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鱼,产生浓厚的兴趣。鱼类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各种各样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单纯用水彩笔、水粉、油画棒色块的对比,涂色是很难充分表现出来。而线描画这一形式,对大班孩子的画画有很大的质的提高,尤其对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对画画兴趣都很浓厚。 本次活动正是抓住幼儿感兴趣、喜爱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细致观察、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自由进行创作发挥,并把单纯的班级环境布置与课堂与主题衔接,让幼儿参与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并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运用点、线、形来装饰鱼和表现鱼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点、线、形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录像 2、教室墙壁内一侧墙壁作为海底世界背景图,并在墙上贴好塑料袋垃圾,牛奶瓶、水草、珊瑚、石头、哭泣的鱼妈妈。 3、投影机、下载各种鱼的照片 4、白纸、剪好的各色“心”卡片,幼儿水彩笔、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5、各种点、线、面的范例,教师画好的鱼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录像《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2)幼儿观看录像《海底世界》,提出要求:看看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3)通过投影,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鱼宝宝,它还有好多可爱的朋友,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