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语文中考复习文言实词150字
- 格式:pdf
- 大小:509.52 KB
- 文档页数:27
(一)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
还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
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属说素汤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
志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145个文言实词中新增加的10个实词持达尔苟若数徒委谢卑。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总结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45遽①急速是方啮也,而遽死耶?②就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6决①解决舍问,其奚决焉?②判定孔子不能决也③一定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47类①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②类似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③像佛印绝类弥勒48临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面对着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将要临行,诸僧进曰49虑①考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②思想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担心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50论①议论曹刿论战②观点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
上海则在2019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
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情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位置,得分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初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制约了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半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和成语故事等。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
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
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
仔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7题(试卷题号,下同)解释加点的词语,命题者选择了“徙”、“去”两个实词要求解释它们各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8题解释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关键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上,其前提也同样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
由此可见积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关键所在。
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班级姓名(2019年5月2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皆被.绮绣(通“披”,穿)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毕.力平险(用尽)群响毕.绝(全部)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轻视)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束手无策.(计谋)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大道.之行也(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尔等..若等..(你们)恐前后受其敌.(攻击)人皆吊.之(慰问)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文言文实词整理文言文重要实词整理凡.三往(总共)尚能饭否.(fǒu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吗”)陟罚臧否.(恶、坏pǐ)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更.上一层楼(再、又)苟.富贵,勿相忘(如果)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固.以怪之矣(本来)汝心之固.(顽固,固执)君子固.穷(安守,固守)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故意)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公问其故.(原因)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忧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大王加.惠(给予)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弗敢加.也(虚报)立有间.(jiān一会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遂与外人间.隔(间隔)又何间.焉(参与)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见.往事耳(了解)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率领)公将.战(将要)出郭相扶将.(搀扶)居.十日(过了)不可久居.(停留)举.大计亦死(发动)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举.国欢庆(全)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具.答之(详细的)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群响毕绝.(停止,消失)日出而林霏开.(散开)连月不开.(放晴)苦.其心志(使……受苦)何苦.而不平(愁)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快乐)钟鼓乐.之(使……快乐)绝类.弥勒(类似)世隶.耕(属于)隶.而从者(跟着)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先生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来到)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赏赐百千强.(有余)不可强.以仕(勉强)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一狼径去.(走开,离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少.时(shǎo一会儿)宾客意少.舒(稍微)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出,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高处不胜.寒(忍受,能承受)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使.于秦(出使)使子为使.(使者)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抱而适.市(往,去)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身体不适.(舒适)扶苏以数.谏故(shuò屡次)心愿已遂.(完成)遂.逐齐师(就,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竟,终于)所以..动心忍性(用来……的)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掌握)政通.人和(顺利,顺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图谋)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免冠徒.跣(光着)谓.为信然(说)太守谓.谁(是)予谓.莲(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余闻.之也久(听说)闻.于寡人之耳者(使……听见)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如此其贤.(有才能)贤.者能勿丧耳(贤明)长跪而谢.之曰(道歉)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谓为信.然(确实)杂然相许.(赞成)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高可二黍许.(左右,大约)寻.病终(不久)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惧有伏焉.(在那里)船背稍夷.(平坦)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留给,给予)得遗.金一块(丢失的)以光先帝遗.德(留下的)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寒暑易.节(交换)易.以百金(交易,买)及郡下,诣.太守(去,到,拜访)曾益.其所不能(提高)益.慕圣贤之道(更加)意.少舒(心情)意.暇甚(神情)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曾不盈.寸(满)琴瑟友.之(友爱,亲近)再.而衰(第二次)日再.食(两次)野芳发.而幽香(开放)得.之心而寓之酒(领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够,可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去国.怀乡(国都)云归.而岩穴暝(聚集)吾谁与归.(归依,一道)将军身.被坚执锐(亲自,自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与“不”连用,连……都)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曾.不盈寸(尚,还)知而不争.(谏诤)寡助之至.(极点)礼愈至.(周到)博闻强志.(记)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投诸.渤海之尾(“之于”)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位、众位)信义著.于四海(显露)常著.文章以自娱(写作)著.我旧时裳(同“着”穿)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以中有足.乐者(足以)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卒.买鱼烹食(士兵)卒.之为众人(最终)卒.于任上(死亡,结束)满坐.寂然(通“座”,座位)何坐.?坐.盗(犯------罪)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富贵(如果)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比.至陈(等到)次(编次,驻扎)一狼径去.(离开)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恶.能无纪(怎么)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通“熟”,仔细地)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补充:。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4)31.故(gù)(1)名词。
①原因,缘故。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旧的(知识)。
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
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3)副词。
特意,特地。
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连词。
所以,所以。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32.顾(gù)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
如:顾野有麦场(《狼》)②转过头看。
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③探望,拜访。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33.固(gù)(1)动词。
巩固,稳固。
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形容词。
顽固,闭塞。
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3)副词。
本来,原来。
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4.观(guān)(1)名词。
景观。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动词。
①阅读。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②观看,欣赏。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35.归(guī)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②归依。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③归聚,归到一处。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36.好(hǎo)(1)动词。
读hào,喜爱。
如: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2)形容词。
①美好的。
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②友好。
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能够,以便。
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7.恨(hèn)(1)名词。
①怨恨。
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②仇恨,伤痛。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2)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