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目标感知】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重、难点预设】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导学】知识点一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阅读教材P35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国籍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写成了《昆虫记》弗里施廷伯根劳伦斯知识点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阅读教材P36—-P37,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材上有的可以直接标注)1.什么是观察法?什么是实验法?2.观察法和实验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观察法实验法【问题训练】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 B。
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
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B。
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
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 D。
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下列有关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的判断,错误的是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4.科学家为了了解家燕的育雏行为,在它育雏期间,在它的窝旁安放了一台录像机,记录家燕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5。
下列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B.用望远镜观察乌鸦在繁殖季节的活动,并如实记录C.动物园通过闭路电视研究熊猫生育幼崽的过程D.用超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知识梳理】【问题生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2。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能力目标:学会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教学过程:(板书: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观察法多媒体展示材料: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1、本片中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或观察,老师进行点拨,观察比看更要有计划,有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科学家是否改变了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条件?对动物的生活及行为施加了影响吗?(没有)那么科学家对动物的行为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观察的方法(板书:观察法)请同学们阅读P35法布尔对昆虫研究,并完成自主学习一,然后请同学回答。
(要求学生回答出观察法都具有的不施加的影响措施,不改变了被研究对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纠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于摄影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利进一步观察研究。
(观看视频,学会用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二、实验法多媒体展示材料: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同学们对小鸟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的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视频提供的信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开始见到纸片的反应是属于什么行为?(乱跳,本能防御行为)2、小鸟最后不害怕了,这叫做____。
为什么?(习惯化学习行为。
当同一种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3、影片中B叫试验的________组(对照组)那么同学们对小鸟习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的视频主要采用了实验法(板书:实验法)请同学们阅读P35“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并完成自主学习二,然后请同学回答这三个研究分别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出实验法都具有的根据实验目的人为施加的影响措施,改变了被研究对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纠错)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些案例,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观察法和实验法,那么观察法和实验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同学们阅读P36后相互讨论后完成交流讨论。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课型:新授课主备:jpfs2011 审核: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观察法实验法【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调拨试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间)活动。
(3)、以上试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后记:【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1、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
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
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
①纵览教材。
看本节内容。
看文字、看插图,看“动动脑”提出的问题。
迅速浏览一下本节内容。
②提出问题。
浏览“动物行为的概念”,认真琢磨自己是否同意书中介绍的概念,有什么问题;浏览观察法和实验法,试想自己是否可以按照该方法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能否对家禽、家畜、宠物或昆虫做类似的实验。
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阅读、背诵和复习。
带着问题慢而透彻地读课文;记黑体字,能复诵动物行为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观察法和实验法;利用课上时间及时复习。
3、组织小组讨论:①在自己阅读本课时提出了哪些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并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②讨论“动动脑”提出的问题。
③制订一个就近观察动物(学校或住家附近可以找到的动物,如家禽、家畜、昆虫等)行为的计划,设计记录表。
课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和交流。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我们可用看到分布在地球上不同环境的生物,其行为多种多样,那么,这些动物的行为,是科学家如何去研究得到答案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先请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观察法(多媒体展示狮子捕食猎豹的视频)问:对于异常凶猛的狮子,科学家是如何得到这个短片的,如果换做同学们去做,你应该如何操作?(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归纳起来,(1)将自己伪装好,隐藏起来实地拍摄,(2)把摄像头做成像石头的形状安置在狮子经常出没的地方,通过摄像机来记录狮子的行为。
问:(1)研究这个行为时,科学家是不是把狮子抓回来在动物园观察?——没有,是野外自然状态的实地观察。
(2)在野外观察时,观察者是否有干扰狮子捕食的动作?——否。
不影响,不干扰。
(3)在这个行为的研究中,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或目的?——为了观察、记录狮子的行为。
像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其要点就是只观察记录,不影响,不干扰。
(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展示学生答案并点评:观察法都具有对动物不施加影响这一个特点。
)(板书小结)过渡:同学们对观察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听下面这段材料,小野雁经过母雁孵化,出壳不久后就可以离巢,跟着母雁一起学习游泳,捕食等本领。
科学家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到野雁具有学习行为。
请问:科学家研究获得这种行为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我们把母雁移走,小野雁又会跟谁学习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劳伦斯(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经常与鸭、鹅、狗、猴为伍,会多种“动物的语言”,获得过诺贝尔奖)带这这个问题通过实验得到了答案,最后的结果如图所示。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动物行为的特征,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
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启发学生加以比较后归纳总结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突破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主要介绍四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这些基本研究方法。
因此,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摘选了两首古诗,一是针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学科整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案例,逐一分析,加以比较,得出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的难点。
我安排了两段录像(“蚕的蜕皮行为”的研究和“小鸟习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学生通过对比区分,很快领悟观察法与实验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再通过课本34页、35页的小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法与实验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影视录像。
二、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多媒体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图片)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引导)3、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阅读小资料,分析讨论)教学步骤四、巩固练习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和。
2、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像机偷拍鹿群生活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将其中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教学流程]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
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研究,终于写就《昆虫记》一书。
他在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繁殖等。
如开篇的“屎壳郎推粪球”,讲得极为详细,包括了那些食粪虫如何制作、滚动和食用粪球等;在描写两只圣甲虫如何争夺一只粪球时,情节也非常复杂。
【例1-1】 法布尔用观察法观察动物的行为时所采用的条件是( )A .进行一定的实验对照和比较B .野外的自然状态C .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D .对所观察的动物施加一定的外界影响 解析: A ×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观察法,具体过程是让动物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B √C ×D ×答案:B(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弗里施是奥地利动物学家,是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他在对动物感觉器官的研究上很有成就。
用实验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
(3)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廷伯根是英籍荷兰动物学家,是研究海鸟行为的科学家。
他发现银鸥幼雏在饥饿时,就会去啄亲鸟的喙,触发亲鸟反吐食物,饲养幼鸟。
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
【例1-2】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蜜蜂是色盲,只能辨别物体形状B .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C .蜜蜂只能辨别黑白两种颜色D .蜜蜂只能识别鲜艳的颜色解析:A ×弗里施通过实验证明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 B √ C ×D ×答案:B(4)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劳伦兹(K.Lorenz,1903—1989)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刚孵化出来的雏鸭或野雁就能够行走,离开巢时总是追随自己的母亲走,此后再也不会跟随其他的动物了。
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三、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
积极思维,抢
板书设计: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反思: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
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知识结构1.动物行为的概念;2.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1.人猿泰山的故事:一对带着幼子的夫妇遭遇海难,他们奋力划着救生艇来到茂密的非洲原始森林。
夫妻俩在树上筑起树屋当作临时住所,一天却不幸惨遭花豹突袭,双双丧生。
与此同时,母猩猩卡娜正因为失去了小猩猩而悲啼不已,听到远处传来婴孩哭声,她循着找去发现一个人类宝宝。
在母爱的驱使下,卡娜收养了这个后来被称作“泰山”的婴孩,把他带回了森林中的家。
用自己的奶喂养小泰山。
长大后的泰山在经历了许多奇特的景遇后,最终回到了人类社会2.对比图片:山雀喂鱼3.多媒体图片展示(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时间:15分钟)动物行为研究示例:1.学生看书,教师点拨实验1:(1)取涡虫(2)作标记(3)水平放置,记录(4)遮光处理,记录实验2:(1)光照刺激看反应(2)电刺激看反应(3)光紧接着电击反复100次(4)101次只有光2.学生活动讨论:(1)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2)实验中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3)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4)实验2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
4.点拨: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
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
(三)结合实验,自主总结(时间:10分钟)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生看书,思考:(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举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等2.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学生看书,思考:(1)动物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三、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外延伸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
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
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属于什么研究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
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属于什么研究方
法?
小组合作探
究,得出小组
结论,向全班
同学作汇报。
通过学习,
学生能很
认识了解
到研究动
物的主要
方法:观察
法和实验
法。
本课小结
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
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
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学生谈体会,
提出自己困惑
的问题,讨论
交流。
有助于对
所学知识
的理解记
忆,又培养
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
能力,促进
学生身心
的全面健
康发展。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
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积极思维,抢
答题。
了解学生
在课堂上
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
利于巩固
新知。
5分钟检测题
及时得到
学生的信
息反馈
板书设计: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反思: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
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