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
纬度
海陆
二、气候
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
共同特征:湿热
三、农业
水稻气候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依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开展观。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拟法等(教学打算)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了解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答复后,教师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1、学生观看视频。
2、教师引导进入正题。
二、学导达标〔25分钟〕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了解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3活动1。
〔2〕东南亚包含哪几局部?〔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之间。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P23活动2。
1、学生依据教材内容2、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活动一:读图7、19,图7、20和图7、21。
答复以下问题1、东南亚包含哪几局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2、东南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1〕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纬度位置:〔23ºN—10ºS〕〔3〕东南南亚主要包含哪些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的内陆国是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是临海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是岛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
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
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
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读图7.20和图7.24,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
(3)找出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濒临南海的国家。
2.阅读材料和图7.21,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水深25-150米,可以通过载重25万吨的巨轮。
马六甲海峡的通航历史达两千多年,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有专家预测,一旦马六甲海峡关闭,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运输将受到影响。
探究二:探究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图甲)及“A、B两地气候图”(图乙),完成下列活动。
图甲图乙(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2)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对农业的影响?(3)东南亚是世界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探究三: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点,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2)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附近的及所在国家。
将查找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1)说出一两个位于河流沿岸的我国大城市的名称。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有利条件: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 ;C. 。
弊端:A.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B. ;C. 。
探究四: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地的优势条件。
近些年来,许多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了东南亚。
搜集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人们选择东南亚游的理由。
Just say three things to people, don't throw all your heart away.(页眉可删)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教学课题:东南亚第一节三、教材分析: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节课的教案。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请学生举手回答)生: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教授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师: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
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5.农业生产: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
和焦麻产地,有‘世界油王’之称得为油棕。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
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
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6.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
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东南亚居民大多是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一定比重。
中国人旅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华人。
保留中国国籍的称华侨。
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
7.2 东南亚【教材解析】我所讲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东南亚》,本章节注重国家地理的学习,对学生了解世界国家地理分布和自然特征有重要意义,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地理和相关资料说明一个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的方法。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特点的方法.3、学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一、重点“十字路口”位置、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难点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分析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情学法】初一的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基础弱,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
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灵活教学,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意义.【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地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复习: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的工业发展和文化,那么请同学回答一下日本的工业分布?学生: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老师:日本的工业发展对外依赖性强,商品对外出口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日本的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的生产率高,国内市场需求小,开拓国外市场是重要的举措.对外出售商品是经济发展必要的,所以商品率高。
老师:日本的文化有什么特征呢?学生:日本文化具有浓郁的大和民族文化,又有强烈的西方文化。
导入新课:老师:说到芭提雅、巴厘岛和马六甲这些地方,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地方呢?也许有同学不熟悉,那么马来西亚呢?曼谷哪?学生:东南亚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这一章节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学生:地理位置与组成部分、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和热带旅游胜地。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设置是学生在学习亚洲和日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区的了解,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南亚和俄罗斯积累知识基础和加强学法培养。
本节课在本册书的知识结构上有过渡和基础的作用,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教材在设置上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本节内容充分利用地图从多角度综合详细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图文并茂,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本节在详细描述东南亚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风光旅游资源农业及居民做了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X围。
2. 掌握东南亚的组成、主要的河流以及地形特征。
3. 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2.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媒体与学具多媒体、地理图册、板图、填充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的风光视频。
二、新课教学(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X围,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国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P22图7.19、图7.20。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东南亚的地理位置、X 围,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等。
1. 通过读图教师指导学生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明确东南亚的X围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东南亚X围图说出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记住中南半岛的名称和马来群岛的主要组成岛屿。
7.2东南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2、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重点和难点: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东南亚地图
教学新课:
[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2.提出问题: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讲评,得出结论。
(1)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2)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3)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的特点是: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请同学回顾复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诗略)。
4.提出问题:继续读图7.28“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思考:
(1)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为什么?
5.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
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
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2)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如下表所示的几个东南亚大城市:
城市名称附近大河名称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红河越南
金边湄公河柬埔寨
万象湄公河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缅甸
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如我国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宜宾、上海等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6.承接过渡: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板书: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7.学生朗读:阅读材料“外籍华人与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了解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应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
8.课件展示:图7.29“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和“吉隆坡唐人街”等相关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9.课件展示:图7.3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特别是近些年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
在我国,“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热带旅游胜地
练习:
1.图中甲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地表崎岖,平原较少
B.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地形复杂,巾高周低
2.该半岛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 )
①水流湍急,水能丰富②地势平坦③水源充足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⑧ C.②③ D.②③④
3.柬埔寨著名的古代建筑是( )
A.吴哥窟 B.泰姬陵
C.冬宫 D.佛光宝塔
4.关于东南亚华人、华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祖籍多属中国的福建和台湾
C.华人占马来西亚居民一半以上
D.大部分仍保留有中国国籍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