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半椎体畸形哪些半椎体需要切除?
- 格式:pptx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19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程富礼张庆玉宋相建景小博【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同定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nI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作者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或椎板钩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因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n患儿3l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术后支具固定4~6个月。
术前站市位x线片显示单个半椎体28例,2个以卜3例;半椎体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21例,腰段6例;C obb’s角侧凸平均420(360~640),后凸390(310~58。
)。
结果经平均2.8年(6个月至4年)随访,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f f{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现象,采取更换固定上或下一椎体处理。
术后冠状面矫正18o一370,平均矫正25。
,平均矫正率69.4%;矢状面矫正160~38。
,平均矫正24.5。
,平均矫正率62.8%。
未出现矫正度丢失或“曲轴现象”。
结论对小年龄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进行早期后路切除并短节段内同定,不仅可以矫正和控制脊柱畸形的发展,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和运动节段,疗效可靠。
【关键词】脊柱侧凸,先天性;内l司定器;治疗脊柱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因半椎体本身具有生长结构,故有导致脊柱侧凸或侧后凸畸形发展的潜在影响,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半椎体的种类和部位。
早期有效的治疗干预对阻止畸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守治疗如穿戴支具往往收效甚微,手术方法的介入已成必然…引。
本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或侧后凸患儿31例,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
术前均拍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常规M R检查了解椎管和脊髓有无畸形,C T检查确定半椎体位置。
先天性脊柱侧弯一、诊疗规范(一)概述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 CS)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
临床定义为由椎体结构异常导致的脊柱侧方弯曲超过10°。
先天性脊柱侧弯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系统畸形包括心脏、肾脏、脊髓、食管、肛门等共存,或与其他先天性异常导致的器官缺陷综合征伴发,如脊柱肋骨发育不全、Alagille综合征、Klipp el-Feil综合征、V ACTERL综合征等。
新生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相关症状会逐渐明显并不断加重。
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发病时间、侧弯部位及畸形类型等。
大部分病例会持续进展,造成严重外观畸形及多个脏器功能受损。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CS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约为(0.5~1)/1000。
目前认为以散发较为多见,但也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有学者报道家族遗传倾向者可占3%。
此外,CS患者同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同胞神经管缺陷的概率约在4%。
目前最大的CS流行病学调查来自Wynne-Davi es,该研究对337名CS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析,发现多发椎体异常的患者同胞出现类似表型的概率为2%~3%,而没有单一椎体异常的同胞。
这些发现提示遗传因素在C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Giampietro等根据人鼠共线性分析,推荐了PAX1.WNT3A、DLL3.SCL35A3.T(B rachyury)和TBX6作为研究散发CS的候选基因。
近年来,最大宗揭示CS遗传学病因的证据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领导的“系统解析脊柱侧弯及相关合并症(Deciphering Disorders Involvi ng Scoliosis&Comorbidities,DISCO)国际协作组,研究者发现TBX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解释汉族人群约10%的CS发病,该遗传致病模式随后得到来自美、日、法的多人种队列验证及转基因小鼠验证。
胎儿半椎体畸形超声表现赵策瑶;龙莎;吴燕华;端学军;黄毅斌【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并与引产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研究对象中半椎体畸形3例发生在胸椎,12例发生在腰椎,2例发生在骶尾部,2例胸段和腰段同时发生;矢状面显示脊柱前排排列整齐,后排椎体形态失常,椎间隙变宽,继发脊柱自然曲度变化,冠状切面显示病变椎体呈楔形或三角形,排列不整齐,脊柱侧弯或成角.横切面显示椎体一侧骨化中心缺失或椎体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三维超声模式下更直观显示病变.结论产前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半椎体畸形,观察其形态、部位,脊柱有无侧弯或成角,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7【总页数】4页(P164-167)【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柱;半椎体畸形【作者】赵策瑶;龙莎;吴燕华;端学军;黄毅斌【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半椎体畸形属于相对少见的类型,可单发或多发,常引起脊柱侧弯、同时容易伴随其他椎体畸形,导致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脊柱侧弯前凸或后凸以及胸腔、腹腔畸形的出现,既往研究显示活产婴儿中该病的发生率达0.1%左右[1],往往是出生后出现脊柱侧弯而经X线检查确诊,对优生优育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严峻挑战。
因此,孕早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诊断出胎儿半椎体畸形对孕妇家庭适时作出终止妊娠决定,减少新生儿畸形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2017年诊断出的19例胎儿半椎体畸形声像图的特征,通过比较胎儿半椎体畸形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诊断结果,旨在探究胎儿半椎体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水平,探讨其在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综述・半椎体畸形手术治疗林芳琪张保焜徐建广摘要半椎体畸形由先天性脊柱发育不全所致,是造成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最常见原因。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关节细胞发育或生长方向异常均会引起半椎体畸形。
随着个体生长发育,大多数半椎体会产生楔形畸形,而这一畸形会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在脊柱生长过程中进一步加重,对脊柱外观及生理功能产生很大影响。
由于半椎体畸形自然预后较差,保守治疗往往无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矫正半椎体畸形的主流治疗方式为早期进行有效的截骨术。
该文就半椎体畸形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半椎体畸形;截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全椎体切除;脊柱去松质骨截骨DOI:10.3969/j.issn.1673-7083.2021.01.004半椎体畸形由遗传和致畸因素引起,通常会引起脊柱不对称生长,进而导致畸形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脊柱侧弯E。
半椎体畸形发生及进展程度与其节段、畸形类型及所在位置相关。
半椎体畸形的自然进展难以预估,预后往往较差,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畸形。
Furdock等2对305例半椎体畸形患者进行分析,发现54%患有心脏畸形,39%发生泌尿生殖系统异常,43%出现脊柱内畸形。
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肋骨异常,则脊柱内畸形发生率要高于单纯半椎体畸形患者3。
半椎体畸形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预防和控制畸形进展,因为一旦畸形开始发生,将持续到生长期结束,进而导致严重僵硬且难以治疗的畸形。
然而,对于骨骼发育未成熟的半椎体畸形患儿,保守治疗(如牵引、支具治疗等)的效果仍存在争议⑷。
目前及时的手术干预是半椎体畸形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策略,选择适当的截骨术对半椎体畸形患者脊柱稳定至关重要。
半椎体畸形手术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善外在形象,而且是为了获得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从而防止畸形进展,并尽可能减轻相关症状。
1截骨术传统的截骨术如Smith-Petersen截骨术(SPO)以脊柱后柱截骨为主,主要针对脊柱矢状面畸形,对前柱截骨较少,矫形效果相对有限5。
胎儿椎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覃罗好;梁玉玲;高素芳;刘美娟;孙江连【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儿椎体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茶山医院与东莞市石碣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产后或引产X线确诊的21例胎儿椎体畸形为研究对象,将相关二维及三维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1例胎儿椎体畸形中,半椎体畸形14例,蝴蝶椎畸形5例,半椎体并蝴蝶椎畸形2例,其中单发椎体畸形7例,多发椎体畸形14例,单纯椎体畸形10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1例.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共有39个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27个,蝴蝶椎12个,产前二维超声检出35个(90.48%),二维与三维超声联合检出39个(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2,P<0.05).结论胎儿椎体畸形的产前三维超声检查是二维超声检查进行有效的补充,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能提高对椎体畸形及其伴发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减低严重椎体畸形人口的出生率.【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51)003【总页数】3页(P262-264)【关键词】胎儿椎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价值【作者】覃罗好;梁玉玲;高素芳;刘美娟;孙江连【作者单位】东莞市茶山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380;东莞市石碣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523290;东莞市茶山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380;东莞市茶山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380;东莞市茶山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椎体畸形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畸形发育疾病,特别是半椎体畸形,目前数据统计活产胎儿的发生率仅为 0.05%~0.10%[1]。
由于椎体以及两侧的的椎弓而形成3个骨化中心,骨化中心障碍造成半椎体、蝴蝶形椎体及闭锁椎体等畸形[2],同时由于病变的椎体只有部分的结构发育正常且骨化,容易造成脊柱侧弯、前凸或后凸等畸形,这是造成椎体先天畸形的主要因素[3]。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疾病简介:脊柱侧弯 (Scoliosis)又名脊柱侧凸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的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的发展。
分类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畸形。
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和后凸畸形。
根据脊柱畸形的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是其常见原因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 腰段。
临床表现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和腹腔容量的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等; 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的表现。
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 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的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病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是和基因和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形态学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的椎弓根,发育正常的椎板和关节突。
分类从发病时间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少年和成年四种。
婴幼儿是指发病在 0-3 岁,少年是指发病年龄在4-10 岁,通常是在青春期前; 青少年发病年龄在10岁 - 骨骺闭合的青春期,是成年前脊柱侧凸最常见类型,; 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青少年期间形成的脊柱侧凸,由于没有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了一定治疗,但是畸形没有明显改善,进入成年期有进一步进展的侧凸 [1] 。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椎管内肿瘤是一种神经系统高发性疾病,多以髓外硬膜下肿瘤特征表现,占中枢神经肿瘤性疾病10%以上,其中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是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以神经痛、运动及感知障碍等为主,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负担。
髓外硬膜下肿瘤是脊柱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大约占椎管内肿瘤的一半以上,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多见。
脊髓压迫症是这一类肿瘤的典型表现,患者常因首发症状为根痛前来就诊,查体可发现感觉运动障碍。
其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充分解除压迫,尽可能全切,避免复发。
椎管内肿瘤的药物保守治疗目前尚不能取得理想成效,手术治疗是主要临床选择, 其中全椎板手术应用较多,但此治疗方式手术损伤较大,尤其对脊柱结构影响严重,对脊柱后柱解剖完整性、脊柱局部瘢痕粘连以及脊柱稳定性等都极为不利,远期疗效评价不高。
手术过程患者行全身麻醉, 取俯卧位, 让患者的头部过度屈伸并固定好, 用C 形臂X线机的监视镜来定位肿瘤, 取肿瘤后正中纵向切口, 切口边缘与肿瘤直径相差<1.5 cm, 将皮肤、棘突、棘下组织依次切开, 然后借助于椎板牵开器分开椎旁肌, 选用铣刀或椎板咬骨钳将黄韧带以及半椎板除去, 于显微镜下将硬脊膜和蛛网膜纵行切开, 在进行囊内切除减压之后, 将肿瘤和神经脊髓的粘连分离, 在将肿瘤完整切除之后进行彻底止血, 将硬脊膜严密缝合, 最后缝合切口。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特点近年来髓外硬膜下肿瘤手术的重点倾向于全切肿瘤,最大限度地减少脊髓损伤,保护和恢复神经功能,维护脊柱稳定性。
与全椎板入路相比,半椎板切除入路对椎体骨结构的创伤小,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随着临床显微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半椎板入路具有快速、创伤小、安全可靠性高,且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显著提高了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水平。
显微镜下剥离肿瘤时,应严格按照包膜与蛛网膜面之间的蛛网膜间隙进行分离,完整将肿瘤切除或分块肿瘤完全切除,镜下止血确切,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减少神经脊髓副损伤。
半椎体畸形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半椎体畸形的治疗方法,治疗半椎体畸形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半椎体畸形应该吃什么药。
*半椎体畸形怎么治疗?*一、西医视畸形的特点与其所引起的脊柱发育异常的程度不同可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1、严重脊柱侧凸(伴或不伴旋转)畸形者应按脊柱侧凸行手术治疗。
2、严重驼背畸形已定型且影响基本生活者可行截骨术治疗。
3、青少年病例为避免或减缓脊柱畸形的发生与发展,可对脊柱的凸侧1~数节先行植骨融合术,以中止该节段的生长。
但为避免矫枉过正,开始时不宜融合过多,且需密切观察。
其他治疗:4、轻度畸形者可辅以支架,并加强背部肌肉锻炼。
5、注意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脊柱畸形严重者,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应综合治疗。
*二、中医针灸治疗:取穴大杼、风池、悬钟、阳陵泉、足三里、病灶处夹脊,毫针刺,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选其中4穴,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左右两侧交替使用,夹脊穴针后加艾条悬灸,局部潮红为度。
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第2疗程,间日针灸1次,针灸法同上。
第3疗程用埋线法,局部用利多卡因麻醉,每穴埋入羊肠线1~?1.5cm,风池、大杼、夹脊穴刺入不宜过深,风池对鼻尖方向刺,大杼及夹脊穴针尖向脊椎刺,术后用创可贴敷盖,7日内勿洗澡以防感染,每10日治疗1次,以后逐步增加到15~30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年。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半椎体畸形怎么治疗,半椎体畸形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半椎体畸形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半椎体畸形”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ﻩ疾病简介:脊柱侧弯(Scoliosis)又名脊柱侧凸就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得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得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就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得发展。
分类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与腰椎畸形。
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与后凸畸形。
根据脊柱畸形得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就是其常见原因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临床表现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得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与腹腔容量得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得损害等;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得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得表现。
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得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病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就是与基因与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得原因。
形态学就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得椎弓根,发育正常得椎板与关节突。
分类从发病时间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少年与成年四种。
婴幼儿就是指发病在0—3岁,少年就是指发病年龄在4-10岁,通常就是在青春期前;青少年发病年龄在10岁-骨骺闭合得青春期,就是成年前脊柱侧凸最常见类型,;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就是指青少年期间形成得脊柱侧凸,由于没有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了一定治疗,但就是畸形没有明显改善,进入成年期有进一步进展得侧凸[1]、临床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剃刀背”,某些患者还会发现双侧肩关节不平衡与骨盆不平衡。
脊柱侧弯治疗指南疾病简介:脊柱侧弯(Scoliosis)又名脊柱侧凸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严重者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截瘫,重度侧凸需手术矫形,轻度侧凸通过指导下的体疗,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特别是支具治疗可以防止或减少畸形的发展。
分类脊柱畸形根据位置可以分为颈椎,胸椎和腰椎畸形。
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前凸,侧凸和后凸畸形。
根据脊柱畸形的原因考虑,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型,间质性,创伤性等原因。
对于侧凸来说,特发性是其常见原因冠状位畸形,将其畸形位置分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临床表现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和腹腔容量的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等;同时对于脊柱骨结构本身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伴发脑脊膜膨出,隐形脊柱裂等神经发育异常的表现。
此外,先天性脊柱侧凸还可能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气管-食管瘘,多囊肾等多脏器异常的表现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病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从病因学上来讲,并不十分明确,但是和基因和遗传具有一定关系,此外还存在椎旁肌肉本身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形态学是指椎体本身没有结构异常,椎体分隔正常,拥有对称的椎弓根,发育正常的椎板和关节突。
分类从发病时间上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少年和成年四种。
婴幼儿是指发病在0-3岁,少年是指发病年龄在4-10岁,通常是在青春期前;青少年发病年龄在10岁-骨骺闭合的青春期,是成年前脊柱侧凸最常见类型,;而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青少年期间形成的脊柱侧凸,由于没有进行治疗,或者进行了一定治疗,但是畸形没有明显改善,进入成年期有进一步进展的侧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