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市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image.png各市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属高中阶段学校,有关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粤教基函〔2023〕3号)精神,我们制订了《广东省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一)提高认识。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注度高,政策性强。
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强工作统筹谋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发展素质教育,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选拔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落实责任。
各市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各级招生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本辖区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对考试招生重大事项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招生、督导等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招生工作部署,制订招生工作具体方案,加强考试招生录取管理,将国家和省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纳入办学质量评价,强化绩效考核。
各市应于5月20日前将招生工作的政策文件以及每年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将招生工作总结分别报省教育厅基信处、职终处、省教育考试院考试招生二处。
2024年起中山实行新中考方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我市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
2022年拟在我市升读高中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均要参加我市中考。
(一)报名1.报名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报名参加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1)具有我市初中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2)具有我市户籍在外市就读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3)具有我市户籍的往届毕业生。
(4)在我市初中学校毕业,经审核符合本市户籍生待遇政策的往届毕业生,本市户籍生待遇对象包括中山市紧缺适用人才子女、海外华人华侨的适龄子女、华侨学生、台胞的适龄子女。
2.报名安排按照《关于做好我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等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招考〔2021〕44号)执行,由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负责实施。
考生修改户籍信息须在5月20日前完成。
(二)考试科目设置和计分办法1.考试科目设置2022年我市中考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分为录取计分科目、等级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
2.科目分值及呈现方式各科目考试成绩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分值,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
其中,语文(满分120分)、数学(满分120分)、英语(满分120分,含听说考试30分)、物理(满分100分)、化学(满分100分)、道德与法治(满分100分)、历史(满分100分)、生物学(满分100分)、地理(满分10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50分)等科目均以分数和等级同时呈现。
文化科目(含单科和总分)的等级划定,以全市考生为总体样本,具体分为A+、A、B+、B、C五个等级,等级设定比例为A+(10%以内)、A(25%)、B+(25%)、B(20%)、C(20%以下)。
体育与健康以分数划定等级,具体分为四个等级:A(50-46分)、B+(45-40分)、B(39-20分)、C(20分以下)。
2020年广东深圳异地中考新政策解读从2016至2018年,深圳中考政策政策调整为: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在深圳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连续3年以上持有深圳有效居住证,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其随迁子女符合深圳义务教育就读条件并在深圳具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可按照当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所列户籍类型,报考相应的公办普高、民办普高和中职学校。
具有深圳3年完整初中学籍但不符合上述其他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深圳参加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也可以在深圳参加中考,但仅限于参加民办普高自主招生,或回户籍地申请就读高中。
2019年后,将根据深圳市高中阶段学校学位供给和随迁子女在本市参加中考需求等情况,按照供需基本平衡的原则,可适当调整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年限、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年限、随迁子女连续就学年限等要求。
具体政策另行制定并公布。
深圳市招考办主任熊开明介绍,目前符合“1+5”文件要求的非深户初中毕业生,可以参加中考。
他们可通过择校计划或者部分正取生计划,进入公办普高。
而报考民办普高和职业高中,则与深户学生无异。
“1+5”文件要求,涉及适龄儿童父母的居住证、暂住证;购房、住房证明;社保以及计划生育证明等。
据熊开明介绍,2016至2018年的政策,并不是另外增加条件,只是对年限做了明确。
不符合“1+5”文件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中职学校或者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这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严格执行“1+5”文件,民办学校参照执行的政策也是一致的。
许多人提及深圳城市的承载能力,认为如果不加条件限制,深圳的学位供给必然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
但既然政府设置了一定的“异地中考”门槛,就要做好宣传,取得非深户家长的理解。
观点家长:政策仍“内外有别”对于政策的制定,深户与非深户家长立场完全不同。
两名深户学生家长提出两个意见:一个是“异地中考”后,深户学生在高中录取时是否有优惠;另一个是中考、中招的学生迅速增加后,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会不会受影响。
2019年广州中考分数段统计表一、概述2019年广州市中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各校各区学生考试成绩也都得到了统计。
为了全面了解广州市中考的整体情况,我们特别对2019年广州中考的分数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整理成以下表格,以便广大家长和学生了解今年中考的整体情况。
二、广州市2019年中考分数段统计表1. 广州市2019年中考总体情况2019年广州市中考考生总人数:XX人广州市2019年中考平均分:XX分广州市2019年中考最高分:XX分广州市2019年中考最低分:XX分2. 广州市2019年中考各科分数段统计语文科目:100分及以上:XX人90-99分:XX人80-89分:XX人70-79分:XX人60-69分:XX人60分以下:XX人数学科目:100分及以上:XX人90-99分:XX人80-89分:XX人70-79分:XX人60-69分:XX人60分以下:XX人英语科目:100分及以上:XX人90-99分:XX人80-89分:XX人70-79分:XX人60-69分:XX人60分以下:XX人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科目的分数段统计与以上相似。
3. 广州市2019年中考不同学校的分数段对比不同高中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也各有千秋,我们对广州市各重点中学的分数段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学校的分数段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也反映了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
4. 广州市2019年中考不同区域的分数段对比广州市分布着众多学区,对不同区域的中考分数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区域的中考分数段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也与各区的教育资源和学生整体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5. 广州市2019年中考总体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广州市2019年中考整体分数段情况,也可以对不同学校和不同区域的分数段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对广州市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结语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对广州市2019年中考的分数段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
本研究通过对这些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首先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学籍管理、资助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随后本研究从政策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包括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政策执行的效果等方面。
在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现行政策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这些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推动跨部门协作,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等。
本研究通过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旨在为相关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更好地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随迁子女。
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为了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成为了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评估研究有助于揭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发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区,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改进的方向。
广东省教育厅文件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粤教考函〔2017〕41号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局(委)、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46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精神,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37号,以下简称《省政府通知》)要求,现就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是随迁子女大省,进城务工人员规模大、随迁子女考生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权利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出发,严格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通知》及《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教考〔2013〕7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职责分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扎实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确保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落到实处。
二、认真做好随迁子女高考报名资格审核工作(一)部门职责。
随迁子女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按《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1:2019年大亚湾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积分办法为更好地解决大亚湾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分制入学的招生管理,根据XX市《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惠府办〔2012〕49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市参加中考工作的通知》(惠府办〔2013〕43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粤教基〔2014〕24号)和《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的通知》(惠市教基〔2015〕11号)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外来务工人员6-18周岁的随迁子女,其父或母或法定监护人须在大亚湾区生活。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及本人为非大亚湾区户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有香港、澳门、台湾身份证以及外国国籍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XX市教育局《关于境外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管理暂行办法》(惠市教〔2014〕146号)执行。
第三条符合申请资格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向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大亚湾区居住地相应学校提出申请(具体学区范围以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为准),通过积分制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第四条申请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必须年满6周岁,即2013年8月31日前(含)出生,且没有入学记录;申请入读七年级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必须是小学应届毕业生。
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能申请留级重读。
已在大亚湾区义务教育公办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读至小学毕业;小学毕业后入读公办初中,需重新申请。
第五条本办法以申请人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一方在大亚湾居住年限、参保年限、投资经营情况、购房情况、志愿服务、政府嘉奖等方面情况作为计算积分的主要依据。
计划区域最低分数1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公办全市7053612广东实验中学公办全市71511413广东广雅中学公办全市70517714广州市执信中学公办全市69920715广州市第二中学公办全市7053216广州市第六中学公办全市6871417广东华侨中学公办全市61627238广州市协和中学公办全市61631829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公办全市69084110广州市铁一中学(越秀校区)公办全市686288211广州市铁一中学(番禺校区)公办全市686279212广州市第一中学公办全市616221413广州市第四中学公办全市616290314广州市南海中学公办全市616267215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公办全市616199416广州市真光中学(校本部)公办全市639196117广州市真光中学(汾水校区)公办全市620279418广州市第三中学公办全市616189319广州市第七中学公办全市686251320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本部)公办全市672270121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水荫校区)公办全市6202422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公办全市616157423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原21中)公办全市616283324广州市培正中学公办全市654313124广州市育才中学公办全市61672226广州市第五中学公办全市652153127广州市南武中学公办全市649276128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本部)公办全市617228429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金碧校区)公办全市617262330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公办全市616187431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公办全市6162432广州中学公办全市6819133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公办全市61643434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公办全市616192235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公办全市616136436广州市天河中学公办全市640234137广州市东圃中学公办全市61720842019年广州市中考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提前批统一计划录取工作于7月15日进行,现一、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末位考生志愿序号号学校名称录取类别户籍生38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公办全市686202239广州市培英中学公办全市62427140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公办全市616301441广州大同中学公办全市616177442广州市白云中学公办全市616200443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公办全市__44广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公办全市616294445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公办全市61894246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公办全市616309447广东仲元中学公办全市676306148广东番禺中学公办全市645119149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公办全市617174250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公办全市616325451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公办全市626227452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公办全市61686453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原石碁三中)公办全市617306354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公办全市616185455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公办全市64266156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公办全市616271357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公办全市616300458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公办全市630352459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公办全市620130460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公办全市616254461广州市玉岩中学公办全市651212162广州科学城中学公办全市616196463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公办全市631144164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公办全市616320465广州增城区第一中学公办全市616186266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公办全市__67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公办全市616278468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公办全市616303469广州市从化区第六中学公办全市6181954说明:计划区域序号最低分数学校名称录取类别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末位考生志愿序号2.“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是指向该校投档考生最低分数的同分最大排位序号。
广州小升初外地户口可选择的四大途径途径一、参加民校考试民校基本上都是不限制户籍的,所以参加民校的考试是外地户口入读初中一个比较便捷的途径,但是民校是选拔性的考试,虽然是不受限制,但是要参加民办学校的择校考试,才能被录取。
换而言之,想要参加民校考试的学生一定要有一个不错的成绩,考上之后还要缴纳学费,按照目前民校收费情况,广州民校的学费一般在2万/年左右途径二、公办学校择校考大部分公办学校对户籍都是有要求的,但是有部分非热门的公办学校同样会通招外地户口的借读生的。
为了保证生源的质量,这些学校每年都会出一套入学考试,像天河某中学每年的入学考也是涉及语数英三科,学生要通过考试后才能入读。
当然这些借读是要交一定的赞助费,一般在4~5万。
不同学校不同收费标准,大家可以咨询学校或者同校的家长。
途径三、读二三流的民校目前广州有很多外来工子弟学校,属于民办类,师资一般,但入学要求比较低,收费也不高。
如果实在想留存广州读这是最后一条选择,把握较大,只要不怕远,不怕教学质量应该能入读,实际上这类学校也有很不错的学生,每年这类民校中中考成绩很优秀的都有很多个案。
途径四、找关系开条子这一条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实际上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是通过开条子入读各类学校的,如果你有方面的关系那上初中也不是问题。
以上四大途径就是目前广州外地户口学生留下在广州上初中的常见出路。
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
广州取消公办高中择校外地升初生何去何从8月初,广州市副王东在一场发布会上确认广州明年将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这意味着择校生成为历史已是板上钉钉。
来自茂名的赵女士听说这一消息后异常紧张。
两年前听说非广州户口考生可以通过择校进入广州的公办高中读书,她将孩子从茂名接到广州一所知名民办学校读书。
每年光学费就两万多元。
按孩子现在的成绩,可以考上执信、广雅这样的名校。
如果取消择校,孩子只能回到老家读书。
“如果回到老家参加中考,当地的考法和广州不同,连教材也不一样,估计孩子还得复读一年。
广州中学2019年中考自主招生简章广州中学2019年中考自主招生简章发布了,报名时间:5月16日8:00—19日17:00。
具体详情如下所示:按照《广州市教育局关于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学校试行自主招生的通知》(穗教招考〔2019〕1号),经批准我校2019年试行自主招生工作简章如下:一、招生计划、范围我校2019年自主招生计划为52人,其中招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不超过本校自主招生计划的8%。
我校面向天河区进行自主招生。
二、报名条件具有广州市户籍(含政策性照顾学生)和天河区学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或符合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天河区初中应届毕业生,或具有天河区户籍的返穗初中应届毕业生。
认同我校的办学理念,在初中阶段综合素质优秀,学科特长突出,具有创新潜质,具有出色的学术潜质和思维品质,具有远大志向和社会责任感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三、综合能力考核办法广州中学自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首先根据广州中学自主招生选拔标准和申报学生的综合材料确定参加面谈的学生,人数为260人。
最后进行自主能力、学习能力、人格特质、思维品质多方面评估,择优录取。
(一)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内容:1.人文素养、科学素养;2.小组面谈、活动体验。
(二)综合能力考核地点:广州中学五山校区(天河区贤韵街5号)(三)综合能力考核时间:2019年6月29日四、报考流程1.5月16日8:00—19日17:00,学生在中考服务平台网上报名;2.5月22日前,确定考核名单;3.5月23—29日,在广州招考网与广州中学官网上公示参加综合能力考核考生名单;4.6月1—5日,考生在中考服务平台填报自主招生志愿;5.6月24-26日,考生到广州中学五山校区教务处(天河区贤韵街5号)领取自主招生准考证;6.6月29日,考生在广州中学五山校区参加综合能力考核,具体考务安排另行通知;7.7月3日前,学校在中考服务平台录入综合能力考核结果;8.7月4—10日,在广州招考网与广州中学官网上公示预录取资格名单;9.7月14日,自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线为提前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摘要:天津高考学习信息网为大家带来异地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政策: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帮助大家及时更新异地高考政策相关资讯,了解异地高考相关资讯。
更多异地高考政策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高考政策专栏。
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近期,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启2019高考报名以来,我们在新浪高考家长群收到各地家长的提问:随迁子女希望在上学的城市参加高考,应该办哪些手续?为解决考生家长关于异地高考的困惑,新浪教育整理了全国各省份异地高考政策,以供参考。
在我国,不同省份对异地高考报考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必须满足一定的高中学籍年限,且考生家长需有稳定的住所(含租赁)、稳定的工作且在一定时间内上缴社会保险。
北京在北京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须符合:1、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居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3、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已满6年(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是连续,不含补缴)。
4、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只要符合上述4个条件,随迁子女就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随迁子女考生必须通过申请条件审核并参加高考报名后,才可以参加2019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未提出申请、未通过申请条件审核或未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不能参加在京高职考试招生。
上海1、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的同住子女,且在本市参加中考或父母一方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3年,同时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2、为《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持证人的同住子女,且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3、父母双方或一方现属上海市常住户籍,考生本人持《上海市居住证》,且考生须是参加本市中考并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2018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政策
摘要:
一、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政策概述
二、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
三、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
四、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招生计划及比例
五、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政策概述
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政策是针对具有广州市户籍或学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制定的一项招生政策。
根据政策规定,这些学生可以报名参加普通高中自主招生,通过考核后可以直接获得高中学籍,无需参加中考统一招生录取。
二、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学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具有广州市户籍或学籍;为初中应届毕业生。
此外,报考公办普通高中的学生,须具有广州市户籍(含政策性照顾学生),或符合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报考公办普通高中的条件。
三、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
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报名和资格审核,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审核后可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第二阶段是考试和录取,学生需要参加由各普通高中学校组织的自主
招生考试,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高中学籍,无需参加中考统一招生录取。
四、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招生计划及比例
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招生计划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10%。
各普通高中学校会在招生计划中明确自主招生名额,并在报名时公布。
此外,每个学生最多可填报2 所普通高中学校。
五、广州市中考自主招生的注意事项
符合自主招生报名条件的学生应把握机会,大胆填报心仪的学校。
若填报了自主招生但没有被录取,依然可以参加第一批次后续志愿及后续批次学校的投档录取。
广东韶关中考改革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关指示精神,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为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坚持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综合评价、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坚持科学规范。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学、考、招有机结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考改”促“课改”,以“课改”推“考改”。
(四)坚持稳步推进。
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以“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分步实施、不断深化”为原则,确保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三、工作目标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的部署和要求,从2017年起,有序、科学、规范地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机制,实现“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广州2019中考志愿攻略及建议,深圳公布中考自主招生,特长生计划!中考志愿和政策信息一定是家长和学生门最想知道的问题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广州2019中考志愿攻略及建议,深圳公布中考自主招生,特长生计划!广州2019中考志愿攻略及建议!!如果说孩子的“战斗”在考场,家长的“战场”就是填报志愿。
如何不浪费孩子辛辛苦苦考的每一分,精准入读自身水平范围内最优秀的学校?金羊网记者采访多位中考专家,为家长倾力打造这份“中考志愿填报攻略”,请收好。
战略:变化及应对■自主招生:省市属和区级高中搭配增加机会今年广州22所高中试水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10%。
每位考生最多可填报2所高中学校进行报名,学校按不超过自主招生计划5倍的人数确定参加考核的学生名单。
进入考核名单的考生填报1所学校参加综合能力考核。
广州教育专家表示,省市属高中面向全市范围招生,学位优质但竞争异常激烈,建议考生在报名时选择一所省市属高中再另外选择一所区属高中,以增加录取机会。
同时,密切关注5月20日学校确定的考核名单结果,这也是自主招生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进入考核名单则意味着直接失去自招的机会。
■指标到校: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较多今年指标分配比例从30%提高到50%;指标到校的学校从公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扩大到公办的市示范性高中。
对于所有符合指标生报考资格的考生而言,这个批次显得尤为重要。
指标批次实际是将每所初中学校作为独立的招生区域进行生源的招录,其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较多。
考生首先要对自身的校内排名情况有所了解;其次要检索近几年招生高中针对送生初中的录取分数情况,进而判断高中热门程度来进行合理的志愿填报。
■随迁子女:预计录取分数较去年提升今年广州中考放宽了随迁子女报考公办的条件,由原来的“四个三”改为“两个有”。
2019年申报“两个有”考生人数为23920人,2018年申报“四个三”为17384人,申报人数增加。
异地学生在广州参加中考有哪些条件限制异地学生在广州参加中考有哪些条件限制中考是检验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它是初中毕业证书发放的必要条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异地学生在广州参加中考有哪些条件限制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异地学生在广州参加中考的条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非广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毕业学校所在区属公办普通高中:1、具有广州市三年初中完整学籍2、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广州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
广州异地中考随迁子女资格申报审核指南报考资格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非广州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毕业学校所在区属公办普通高中:1、具有广州市三年初中完整学籍2、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广州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居住证办理指南注:符合条件的'政策性照顾学生,视作户籍生,具体报考范围同学籍所在区的户籍生,具体条件和申报办法以报名通知文件为准。
资格申报(一)申报系统(二)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2020年中考报名前(2020年3月)考生:1、在采集身份信息时须向学校提交本人及父亲和母亲的户口本、身份证以供核验。
2、考生可登录中考服务平台的个人信箱查询预审核结果,不符合条件的应尽快补充材料。
学校:1、各初中学校应按照《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登录“中考服务平台”,完成随迁子女及其父母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工作。
2、如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的身份证信息与学籍系统登记的信息不一致的、或参与审核的随迁子女监护人不是其父母的,由学校审核相关材料原件(如《出生医学证明》、监护人变更的法院判决书等),并上传原件的扫描电子版,经区招考办(基教科)复核通过后,监护人方具备参与审核的资格。
(三)网上申报申报时间:2020年5月中考报名期间随迁子女在中考报名期间登录中考服务平台,按系统指引,依次完成:1、核对基本信息随迁子女须认真核对本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户籍所在地、学籍,以及父母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发现有误的,应及时联系学校更正。
2019年广州市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实施方案
报考条件和实施办法
(一)报考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条件
凡是具有我市初中学校学籍的毕业生均可报考我市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中职学校、技工学校,下同)。
(二)报考公办普通高中的条件
1.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在我市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以下同)并持有在广州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累计三年以上的来穗人员,其随迁子女在我市具有初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的(即同时符合“四个三”条件的随迁子女),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毕业学校所在区属公办普通高中。
具体条件为:
(1)具有合法稳定职业的证明:随迁子女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在我市范围内(含在我市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和住所地在我市的用人单位等,下同)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满三年;或在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从事合法个体经营或其它商业活动满三年以上。
(2)具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随迁子女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在我市拥有自有住房的(须提供房地产证明、购房协议、宅基地证明、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等之一);或在我市有合法租赁住房并到有关房地产租赁管理部门登记满三年的(须提供在有效期内且已在市(或区)房屋租赁管理部门、房屋所在地街道(镇)出租屋管理中心及其他授权办理备案机构办理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满三年);或在我市服务单位提供住所居住满三年的。
(3)具有购买社会保险的证明:随迁子女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按国家规定在我市范围内参加社会保险(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下同)并缴费累计满三年。
(4)随迁子女在我市具有初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的相关证明。
2.其他条件。
跟随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在我市入户的随迁子女,以及经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实的政策性照顾借读生,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区毕业生相同。
2招生计划
根据我市公办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公办普通高中招收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不超过学校所在批次招生计划的8%。
3录取实施办法
1.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市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纳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范畴,在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限额内,遵循“志愿优先”原则分批次择优投档录取。
2.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收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本区招收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
3.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我市户籍考生、政策性照顾学生和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同时投档。
4.仅有一个批次招生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进行投档录取,若户籍生招生计划或随迁子女招生计划未完成,则对空余学位统一安排补录。
5.有两个批次招生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若第一个批次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其剩余招生计划并入后一批次进行投档录取,规则同前。
6.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因未录满招生计划或因学生未按规定时间到校注册而留有空余学位,需进行补录的,统一安排征集志愿,在招生学校原录取最低分数线上进行投档。
补录时,不再区分户籍生或符合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