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上品德与社会课件-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科版1
- 格式:ppt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15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一、引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件以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本课件的教学目标包括:1、帮助学生掌握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件涵盖了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1、社会生活与规则:通过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制度,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2、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通过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安全与自我保护:通过模拟演练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4、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5、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通过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方法包括: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互动式教学:设置问题、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课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3、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我认知;4、教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入乡随俗》说课稿 一、准确定位,说教材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里的第三个活动主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单元体现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有三个主题“这一方水土”“我们在这里生活”“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区域间地形、气候、物产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民俗,帮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本单元打算用9课时教学(详见《单元计划表》)。
而《同一个名字叫中国》这个活动主题下分设“入乡随俗”“西部放歌”两个课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单元课时中第8课时的教学《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入乡随俗》。
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做到入乡随俗。
二、了解学生,说学情 我校地处龙泉驿边远农村。
针对本课教学,我在五年级二班48位学生中做了调查。
从获得信息的渠道看:他们当中80%的学生仅限于教学书籍,10%的学生能查阅课外书,10%的学生能通过家里的电脑上网。
可见,他们的知识面很窄,见的世面也很少。
从整理资料的能力来看:全体学生都愿意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其中70%的学生能抓住资料要点进行归类。
可见,他们已初具整理资料的能力,但对资料的筛选归类还需教师的指导。
从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虽然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对祖国概貌有了解,但他们学习地理的经验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很缺乏。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 (一)我区“育人为本,特色发展”顶层设计理念提出了要在学科教育中落实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三大任务。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西部放歌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
2、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东西方合作交流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大举措。
3、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能理解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
2、能够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1、欣赏歌曲《西部放歌》,说说对歌词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2、同学们,你们了解西部吗?谁能把你知道的西部情况说说?3、说说我们的家乡在东部还是西部,联系实际谈谈家乡有什么特产和资源,需要什么帮助。
4、小小辩论会:西部是“荒、远、边、穷”还是“大、财、宝、美”?正方:西部是“荒、远、边、穷”反方:西部是“大、财、宝、美”正反两方根据课前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辩论,老师做主持。
5、结语: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彼此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发展。
如今西部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南北方的交流也正在蓬勃发展。
二、讨论交流1、西部大开发可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促进西部发展,畅想明日的大西部,说一说它将来的样子。
2、你知道哪些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事例?它们给地区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3、东西部的小朋友手拉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三、小结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有着差异,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建设西部。
我们长大后,想不想去把那里建设得更好?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
长大后,成为祖国最需要的人。
四、作业1、学唱歌曲《西部放歌》。
2、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展评。
3、采访家乡的外地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他们谈谈在外生活的感受;寻找在外地的家乡人的故事。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课设计—入乡随俗教课目的1、理解和尊敬不一样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
2、领会祖国不一样的地域间沟通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3、关怀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教课重难点1、理解和尊敬不一样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
2、领会祖国不一样的地域间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课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授课前老师请大家赏识一段音乐,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音乐片段。
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出是唱哪个地方的吗?有什么民俗习惯,我们国家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特定的民俗习惯,我们都要尊敬他的习惯,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就是这节课要我们要共同商讨的问题。
二、阶段性小结: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尊敬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假如我们不尊敬他们的习惯,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惹起争端。
其实我们不只在风俗上要尊敬他们,在语言上跟要尊敬他们,谁能谈谈不一样的地域他们在语言上要什么特点。
让学生各抒己见。
采集资料:上海称我为阿拉,称你为侬,湖南人说吃饭是 qia 饭,四川人称儿童为娃子,陕北称我为e。
认识语言习惯重不重要,老师谈笑话。
阶段小结:因此说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语言特点,特别是此刻国家鼓舞大学生到西部去增援西部开发,假如你不认识他人的民俗习惯,有时会闹笑话,严重时就会惹起争端。
指引出板书:认识三、出示韩红到拉萨演出因为任意搁置观众献的哈达,受到大家的反抗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没有,请大家讲讲。
指引出板书:尊敬四、每个地域的民族不只有自己的民俗习惯,语言特点,地质地貌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够看书。
指引学生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知道只有认识地质特点才能更好的展开工作,简单认识山区的、梯田的、平原的耕作有不一样。
五、总结经过看图,我们都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共有56个民族,我们只有密切团结,互相帮助才能更强盛。
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枝花》,是呀,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名字的家中国(板书:共同的名字中国)。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同一个名字叫中国_科教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一项差不多国策。
2、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东西方合作交流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大举措。
3、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能明白得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一项差不多国策。
2、能够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
教学过程一、爱好导入1、观赏歌曲《西部放歌》,说说对歌词的明白得,谈谈自己的看法。
2、同学们,你们了解西部吗?谁能把你明白的西部情形说说?3、说说我们的家乡在东部依旧西部,联系实际谈谈家乡有什么特产和资源,需要什么关心。
4、小小辩论会:西部是“荒、远、边、穷”依旧“大、财、宝、美”?正方:西部是“荒、远、边、穷”反方:西部是“大、财、宝、美”正反两方依照课前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预备辩论,老师做主持。
5、结语: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彼此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展。
现在西部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南北方的交流也正在蓬勃进展。
二、讨论交流1、西部大开发可能带来哪些好处,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促进西部进展,畅想明日的大西部,说一说它今后的模样。
2、你明白哪些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事例?它们给地区的进展带来哪些好处?3、东西部的小朋友手拉手,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三、小结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有着差异,需要大量的人才去建设西部。
我们长大后,想不想去把那儿建设得更好?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
长大后,成为祖国最需要的人。
四、作业1、学唱歌曲《西部放歌》。
2、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展评。
3、采访家乡的外地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专门之处,请他们谈谈在外生活的感受;查找在外地的家乡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