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家电产品遭受反倾销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家电产品遭受反倾销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家电产品遭受反倾销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家电产品遭受反倾销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家电产品遭受反倾销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的上升,受到反倾销调查和针对性的

措施也日益突出,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外对华反

倾销的现状及特点,明确其原因,提出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关键词:家电产业反倾销倾销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lectrical appliances product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share rise, the counter-dumping investigation and the pointed measure which receiv es day by day

is also prominent ,clearly recognize overseas to our country product counter-dumpi ng indictment

reason, and tak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has become Our country Enter prise further to

open up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urgent matter.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 ysis overseas to

Chinese counter-dump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is clear about its r eason,proposes

should to the counter-dumping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Family electrical industry;counter-dumping;dumping 引言

作为 WTO 体系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产生已经有 200 多年的历史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世界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和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反倾销摩擦愈演愈烈。中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对外贸易取得

了迅猛发展。但同时,外国多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件也迅速增加,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

要目标,出口贸易面临严重威胁,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其他特征和原因,一边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倾销与反倾销

1.1 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倾销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口商在国市场具有一定的

垄断地位,而国际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本国国;二是存在地理或关税上的壁垒,

使得倾销到国外的商品不再低价流入国市场。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

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口国自身经济的

成长和发展。

了解倾销的概念之后,顾名思义反倾销就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

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最终的反倾销措施就是

对倾销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关税水平。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

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

根据 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需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

对进口国国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 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产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

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

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

工业,甚至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市场。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相关产业的合法手段,中国赞

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破坏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

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

和歧视性政策的手段。现在,确实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

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并采取相关反倾销措施,给贸易出口

国造成不应当的损失,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摩擦和

动荡。

1.2 反倾销相关规定

最早的可称作世界上第一部反倾销立法是 1904 年的加拿大反倾销法,该法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只要认定外国商品在加拿大市场上作差价销售,就构成倾销;二是认定倾销后,即可

征特别关税,不需证明对本国同业有损伤,所以它是“自动适用”的。比较起来,第二个作此

立法的美国则走了一段弯路。美国 1916 年的立法所规定的。是前述用低价撵走为争者以支配市场的行为,并可对之定罪作刑事处理。后因行不通而被 1921 年反倾销法取代, 出现了“对本国企业造成损伤”的第二层标准。

到了本世纪 30 年代,欧美各贸易大国都相继有了容小异的反倾销法。立法的主

要根据是'倾销有害论”。这点在 1927 年国际联盟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的《最后报告》里写得十分清楚:“会议认为,倾销问题对于那些采取自由关税政策的各国特别重要,并强调

了如下事实:消费者虽可因倾销在价格上得到某些暂时好处,但毫无疑问,倾销造成了生产与

贸易的不稳定状态,因此它所形成的有害影响比起廉价进口品带来的好处,是十分不上算的。会议认为,必须把倾销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此目的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以便在世界围确立

生产与贸易的稳定条件。不难看出,这完全是从进口国角度说话的。但是,到了 1933 年国际

联盟“世界经济会议”上,代替出口国说话的声音就占了上风,它们的主要忧虑是限制或阻碍

贸易渠道,被用作保护主义的手段。

1946-1947 年拟定的哈瓦那宪章和关贸总协定反倾销条款,正是在这两种声音和对立观点争论中妥协产生的。·GATT 第 6 条虽直接地从美国反倾销法抄来,但却经过用出口国观

点加以限制,最后成文的。这个第 6 条的反对倾销的原则性和条文措词的含糊性,都为后来按

国际贸易发展情况作不同解释,留下了余地。迄今,GATT 第 6 条仍是 WTO 反倾销规则的纲。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句话。第一句:缔约各方承认,用倾销方式把一国产品以低于该产品正常价

值销入另一国商业领域,凡对一个缔约方境已有行业造成或威胁造成重要损伤,或者大大妨

碍一国国行业建立者,应予谴责。第二句:为抵消或制止倾销,一个缔约方得对倾销产品征

收不超过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

2我国家电行业生产和出口现状

2.1 整体规模

由于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在外贸管理中采取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出口登记制,给企业松

了绑,更多的企业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推动了家电商品的出口。入世后,我国家用

电器出品企业增加了 9 巧家,其中个体企业数量增加近两倍,出口超过 1 千万美元的企业多达150 多家,出口金额 70 多亿美元,占全家电出口总额的 75.21%%,其中有巧家企业出口突破 1 亿美元大关。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形成了以海尔、格力、美的、春兰、小天鹅、格兰仕、科

龙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设计、制造、销售体系,年产值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的生产

企业集团。随着外国资本加大、加快在华投资的力度,一批外国跨国家电企业积极在华投资

建厂生产家电产品,如伊莱克斯、飞利浦、GE、松下、夏普、三星、飞达仕等企业在华建

造生产基地。我国的家电生产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具备了参与国际市

场的竞争能力。

我国家用电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两个三角洲和一个半岛,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和胶东半岛的。在的、等地,也形成了一定的家电生产规模。另外,在、

等省、市也分布着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省是我国家电生产大省,主要家电生产企业

又聚集在和市市号称“家电之乡”,拥有很多家电生产巨头。主要产品有电冰

箱、空调器、微波炉、吸尘器、电风扇、和各类小家电产品。品种多,生产能力大。市

主要以外外资企业生产的小家电商品为主,投资商以台商为主,江、浙一带除生产洗衣机

外,大部分产品是小家电商品,主要以、余的吸尘器、、慈溪、温洲等地的电热水

杯、电熨斗、电动剃须刀、治炉等小家电为主。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

电大型生产企业,与两个三角洲形成鼎足之势,特别是海尔已成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2.2 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

我国制造的家电用电器商品有三十多个大类,上千个品种。主要品种是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风扇、洗碗机、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多用

食品机以及美容器具、健身器具、厨房器具等。自从我国家电电器出口以来,电风扇始终在

家电商品出口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彩电、空调器、电冰箱、微波炉、吸尘器等技术含量

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档家用电器商品出口高速增长,成为家电出口的大宗商品,其中,空调器

等四种商品出口金额为 37.95 亿美元,占家用电器出口总额的 42.36%,这不仅代表了我国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有了很大突破,也是我国家电出口的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我国小家电商品

制造设计、工装、工艺、模具、款式、材料、包装等各个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出口额大幅

提高,如,2004 年,电烤面包机出口额为 5.01 亿美元,电咖啡壶出口为 4.34 亿美元,多用食品加工机出口为 3.26 亿美元,电熨斗出口为 2.82 亿美元,电饭锅出口为 1.12 亿美元,电吹风出口为1,46 亿美元,其他电锅出口为 3.74 亿美元,电动剃须刀出口为 1.03 亿美元,我国的家用电器商品出口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3发展趋势

由于家电商品出口结构的调整,随着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高档耐用家电商品出口逐

年增加,使低档家电商品在逐步减少,出口经营单位也在发生变化。大家电商品由于货值较高,需要有较大的资金和完整配套的售后服务。因此,生产企业自营比例在逐渐增多,外贸公司在逐

渐减少。经营者的变化带来销售经营的思想的变化。以前外贸公司什么都可以经营,因此用

不着花钱创品牌,只要能创汇完成任务,就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生产企业销售经营的是本企

业生产的产品,他们只有让市场认同自己的产品,才可以获得利润,长期经营,否则别无他路。

因此生产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会千方百计培养市场、宣传品牌,将出口创汇与出口创牌结合

起来,最后在国际市场创出我国的家电出口名牌。

3国外对我国家电产业反倾销的现状

3.1国外对我国家电产业反倾销的原因

国外如此频繁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给我国对外贸易,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消

极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认真分析其成因,为应对这些反倾销调查做好准备。我

国家电产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的,也有国的。

国际上,由于贸易保护再度兴起,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及许多国家对我国“非市场

经济地位”的歧视对待都极易导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美国、欧盟是家电的传统主产区,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家电作为传统产业在这些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在下不断降。

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家电产品,其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所以中国家电产品遭到欧美反倾销

制裁是在意料中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欧美对我国彩电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拉美的墨西哥、

巴西、阿根廷,东盟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是家电新兴产区。这些发展中国家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为了在全球产业链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同中国争夺发达国家市

场份额时,必然会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反倾销限制中国家电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典型的例

子是土耳其对中国空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国正面临家电业传统主产区的发达国家和家

电新兴产区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制裁,与次同时像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样的小国也加入

了对中国家电反倾销的大军中。

在国方面,家电企业的国际市场发展策略上的种种失误,以及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缺

乏积极应诉意识等也致使我国家电企业容易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原因。由于我国出口家电技

术含量不高、质量档次低,大多数家电企业的出口战略是“粗放型”的。这一层次的产品竞

争对手很多,涉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企业发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由此产生的矛盾比

较尖锐,很容易遭到别国的反倾销制裁。

3.2 国外实行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

1、严重削弱我国家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减少家电产品的出口市场。

我国出口家电的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价格,如果家电产品遭反倾销,将会被征收高额

的反倾销税,实际上提高了出口企业的成本。例如在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中,对长虹、TCL、康佳、夏华征收的反倾销税分别是:26.37%、21.25%、9.69%、5.22%。很显然价格优势的削弱,将会使一部分企业不得不退出已进入的国际市场。

2、影响外商对家电企业的投资信心

影响外商对家电企业的投资信心,不利于家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外商投资于中国的家电

企业,一方面是朝着中国巨大家电市场而来,一方面是想通过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占

领其他国家的市场。但近年来,由于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指控,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也逐渐失

去了海外市场份额。这势必危及外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其对华投资信心。众所周知

外商投资能为中国家电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这些正是中国家电企业所缺乏的。反倾销在影响外商投资时也势必会影响中国家电业的发展。

3、影响中国家电产品的整体形象

影响中国家电产品的整体形象。大国对我国家电产品反倾销时,家电企业失去的可能

是庞大的国际市场,可能还在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增强,但如果象特立尼达和

多巴哥这样一个仅有 130 万人口,消费水平极低的小国也来反倾销时,中国家电产品给世人留下的可能只是价低、质劣的印象了。

4我国应对外国反倾销的措施

4.1 从企业方面叙述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1、要提升自有品牌,加强技术研发目前我国家电企业大多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他们的品牌(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当有限。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为

了迅速开拓国际市场,他们不得不采用唯一的法宝---价格战,而低价往往又是国外发起反

倾销的罪魁祸首。所以从长远看,中国家电业要改变长期被别人反倾销的命运,最根本的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分析概述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分析概述 一、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概况 (一)立法进程 从广义上讲,我国的反倾销立法肇始于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该法开创了对倾销到我国的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的立法先河。但是该法是我国调整对外贸易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其中只有第30条和32条就倾销和反倾销做出了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则是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下称《条例》)。我国《条例》的制定主要参照了1994年GATT《反倾销协定》,但由于时间仓促、缺乏实践经验等条件的限制,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条例》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和漏洞,在立法层次、反倾销的实体和程序方面均有明显的缺憾。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充分反映“公开”或“透明度”原则,2001年11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简称新《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同时,《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废止。这标志着我国自1997年建立的反倾销法律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后,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等机关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使有关规则更加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立法动机 我国《条例》开宗明义指出:“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就政治目的分析,保护国内产业是反倾销立法的实质所在。尽管新《条例》将“保护国内产业”作为其立法宗旨之一已经删除,但究其实质而言,保护国内产业的最终目的依然存在。之所以在总则中删除“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是由于《1994GATT》、《反倾销守则》、《反倾销协议》等均未明确将保护国内产业作为其立法宗旨予以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仅是国外对华反倾销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相伴相生,外国厂商为了夺取中国市场份额,利用倾销手段对我国出口的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倾销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极大的损害。而中国在遭受外国反倾销的同时,因为 1 同时施行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国内没有反倾销法规,对国外的倾销却完全没有防御能力。 《条例》的颁布使中国企业能够对外国的倾销主动起诉,同时它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威慑手段,为我国政府抑制对中国商品歧视性的反倾销有重大意义,通过该种对抗性反倾销措施的采用,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频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反倾销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2016 中国数字会务行业报告

2016 数字会务趋势 D i g i t a l E v e n t T r e n d s

前言 31会议,公司成立5年有余,2015年年初,结合2013-2014年的数据,发布了2015年的《2015年数字会务趋势》。 2016年,31会议结合自身的运营数据为样本的分析(简称:31会议分析)、《2014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特发此《2016年数字会务趋势》报告。以期对会议行业同仁带来帮助。因原始样本数据局限,本文中还有很多缺憾。望读者海涵。 有意合作撰写2017年的数字会务趋势分析的同仁,可以联系我们。 31会议运营部 2016年1月

目录 01:会议产业相关数据02:数字会务发展趋势03:关于31会议

会议产业相关数据

400,000 800,000 1,300,000 0200,000400,000 600,000800,0001,000,000 1,200,000 1,40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e 通过数字会议平台发布会议资讯场次 5,000,000 10,000,000 14,000,000 02,000,000 4,000,0006,000,000 8,000,00010,000,000 12,000,00014,000,00016,00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e 使用数字会议工具参会人次 100000 190000 300000 50000100000150000 200000 250000300000350000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e 使用数字会议工具的主办方 启用在线注册报名的机构、会议、参会人增长了100% 2015年通过平台发布会议资讯的80多万场,同比增长100% 2015年通过数字会议工具参会人次近1000万人,同比增长100% 2015年通过数字会议工具举办会议的主办方近19万家,同比增长90%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最新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精品

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加入WTO以来,受外国进口产品冲击,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逐年 增加,反倾销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涉及行业和产品范围日趋扩大,企业自身反 倾销意识逐步提高。虽然中国进口反倾销有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反倾销行业过于集中,征收反倾销税 率较低,调查期限不灵活,反倾销措施与外资政策重点冲突,国内从事反倾销 专业人才缺乏,等等。中国政府应及早建立反倾销措施与产业战略和外资政策 配合的经济战略组合,完善反倾销立法对调查期和税率的规定,扩大中国反倾 销机构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进口反倾销;反倾销调查;经济学;中国现状 一、中国进口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一)对外进口反倾销立案数量及发展趋势。自1997年颁布反倾销反补贴条 例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案件已达43起。每年立案数从1997年至2005年底分别为1、1、3、1、6、9、6、8、7起。2006年2月6日,中国对原 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成为今年中国对外进口反倾 销第一案。加入WTO前,中国每年对外反倾销调查立案极少,四年间共立案6 起。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反倾销调查立案数开始增加,从加入WTO至今中国 已立案36起,占对外进口反倾销案件总数的84%,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的逐 步增多,表明加入WT0后受国外进口产品冲击,中国运用世贸规则维护产业安 全及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权益能力大大增强。与同时期中国遭遇外国反 倾销比较,自欧共体对中国提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至今,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 发生了640余宗涉及中国出门产品反倾销案。截至2002年4月1日,中国遭遇 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493起,而对外反倾销调查仅18起,但2002年1月至4 月,共有七个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11起,而中国对外进口 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6起。从493:18到11:6说明中同政府和企业正在 由被动局面转向主动进攻,原本在这一领域“缺位”的政府正在迅速“补 位”。据统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是世界上对外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平均 每年立案32至35起,与其相比,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 展,但仍有差距。 (二)对外反倾销涉及的国别及地区分析。从1997年至2005年底的43起反 倾销调查案件中,韩国涉案最多,高达26起,约占61%;日本排名第二,共 25起,占56%;第三位是美国,涉案22起,约占52%。俄罗斯、欧盟各8 起,台湾地区7起,德国5起,荷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各3起,法国、新加 坡、英国、泰国各2起,马来西亚、比利时、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加拿大、 墨西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伊朗、南非、芬兰、沙特阿拉伯各1起。从中 国反倾销涉及的国别看,工业发达国家占首位,其中,韩国涉案次数高居榜 首,这主要与中韩两国贸易相对地位和产业结构有关。一是两国地域邻近,双 方贸易往来便利,且中国市场亚洲市场份额较大,为韩国产品主要销售地,因 而中韩两国贸易频繁;二是,韩国对外贸易顺差很大,这除了与韩国国内市场 对进口商品的抵制之外,与其依赖本国产业优势刺激海外市场需求,对外采用

《2016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2016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按主办单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会议、社团会议、政府会议、事业单位会议四类”。虽然最近业界也有一些反映,认为许多会议不属于以上四类会议,例如同学或同乡的联谊会议等。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主要的会议市场的构成,仍是以这四大会议主办机构为主体,因此2015年仍以此为标准进行统计。2015年的19,063个会议统计样本中,企业会议、事业单位会议、政府会议和社团会议的数量及市场份额,参见表1-1-1和图1-1-1所示。2015年我国会议的市场份额延续了前五年的态势,企业会议一花独大,市场份额高达72.0%。事业单位的会议市场所份额例为10.4%,仍排名第二;而社团会议以10.0%的份额排名第三。政府会议的市场份额仅为7.5%,虽仍然排行第四,但仅比2014年减少了0.2%。 表1-1-1 按主办单位分类2015年的会议数量及市场份额的比例 图1-1-1 2015年按主办单位分类市场份额的比例

图1-1-3 按会议规模分类2015年的比例 表1-1-4 按会议规模分类六年的统计 图1-1-4 按会议规模分类六年的统计

1.3 按会议学科分类的统计 2015年按会议学科分类的统计,如表1-1-5和图1-1-5所示。我国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人文与社会科学”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因此该学科领域中的会议数量也特别多,比例占到统计样本的78.1%,而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这四类会议的总和才占到会议总量的21.9%。 表1-1-5 按会议学科分类2015年的会议数量及比例 图1-1-5 按会议学科分类2015年的比例

2017-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2017-2018年家电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出版

1 2017Q2 业绩表现整体良好,白电环比加速 (9) 1.1 Q2 白电增速同比、环比均提升明显 (9) 1.2 良好的行业格局下,消化大部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11) 1.3 人民币升值带来汇兑损失较多,影响出口企业业绩 (15) 1.4 房地产销售增速逐渐放缓 (16) 2 白电:空调景气度高,带动 Q2 业绩加速增长 (17) 3 黑电:面板价格稳中有降,盈利能力略有改善 (22) 4 厨电:龙头保持快速增长 (25) 5 小家电:消费升级空间大,增长可持续性强 (28) 6 上游配件:受益白电和出口复苏,维持良好增长 (31) 7 风险提示 (33)

图1:2017Q2家电行业收入增速38%(亿元,%) (10) 图2:2017Q2家电行业利润增速29%(亿元,%) (10) 图3:2017Q2白电收入增速环比加快 (11) 图4:2017Q2白电利润增速最快,环比大幅提升 (11) 图5:2016H2、2017Q2主要大宗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12) 图6:终端零售均价:2016Q4开始白电提价幅度加大,尤其冰箱 (13) 图7:终端零售均价:小家电维持较快的提价幅度 (13) 图8:成本压力下,家电行业连续四个季度毛利率下降 (13) 图9: 2017Q2家电行业净利率同比降0.5pct,环比升1.2pct (14) 图10:2017Q2白电、厨电毛利率同比下降3.5pct (14) 图11:2017Q2白电、厨电净利率同比下降1-2pct (14) 图12:2017年5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明显升值 (15) 图13: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速转负:一二线房地产销售趋弱 (17) 图14: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下滑:一二线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17 图15: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累计同比情况:今年以来三四线房地产销售情况良好 (17) 图16:白电行业分季度的收入及增速(亿元,%) (18) 图17:白电行业分季度的利润及增速(亿元,%) (18) 图18:2017Q1&Q2白电企业收入同比增速 (19) 图19:2017Q1&Q2白电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速 (19) 图20:2017Q1&Q2白电企业毛利率 (19) 图21:2017Q1&Q2白电企业净利率 (20) 图22:空调内销大幅增长(单位:万台) (20) 图23:空调外销增长良好(单位:万台) (20) 图24:冰箱内销有所下滑(单位:万台) (21) 图25:冰箱外销保持较高增长(单位:万台) (21) 图26:洗衣机内销稳定增长(单位:万台) (21) 图27:洗衣机外销稳定增长(单位:万台) (22)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中国的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反倾销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XXXX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级一班XXX 指导教师XXX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期发展的同时,国际反倾销浪潮也给我国外贸出口前景投下了阴影。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屡受反倾销之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大,中国正成为最大的贸易输出国。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阻碍。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认真、积极、科学地展开反倾销工作,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促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二、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的概念 (1)倾销的概念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是与政府对出口的建立制度相联系的。 (2)倾销的目的 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垄断整个市场的目的。倾销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WTO所禁止,因此反倾销也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扶持本国企业强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3)构成要素 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③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反倾销的概念 (1)反倾销的概念 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同产业的而利益免受损害,为了有效遏制出口商向进口国倾销其产品的行为,进口国针对出口商的倾销产品而采取的措施。反倾销是一种政府行为,是贸易救济,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同产品不遭受倾销行为而引起的损害以达到维护本国相同产业的目的。 (2)反倾销的作用 ①反倾销有时在一些国家被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加以利用。 ②反倾销作为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合法手段,与其他同样被认可的反补贴法、反托拉斯法、保障条款等相比较,有着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作用。 ③从1948年GATT文本生效开始,世界各国针对出口产品的倾销行为都采取反倾销措施已被现行国际贸易制度确认为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很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均以1979年《守则》为依据先后修改或制定了反倾销国内法,同时各个成员国在他们之间因反倾销法律实践而引发的国际贸易争议也争相引用这些规定作为主张各自权利的依据。 三、中国反倾销现状以及原因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一直受到反倾销的困扰,出口贸易面临严重威胁,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5%猛增至目前的20%以上,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尤其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对反倾销活动甚嚣尘上,全球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约450起,涉及金额高达百亿美元。 1、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根据世贸组织的资料统计,在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间,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434起,占全世界总立案数2743起的15.82%,排在世界首位,高出第二名212起的韩国一倍。而2009年截止到8月份,中国已受到欧盟、秘鲁、泰国、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采取的共计多达19次的反倾销措施。截至2014年1月10日,商务部已连发了14次预警提醒,涉及多个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当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达10宗,占比超过7成,还涉及哥伦比亚、泰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国。2009年10月24日,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

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

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 中国反倾销统计及分析周灏(武汉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反倾销是世界许多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本文通过对WTO 的统计数据和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以及我国对国外的反倾销两个方面的若干特点。关键词:中国;反倾销;统计;特点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2154(2006)07 - 0057 - 05 收稿日期:2005 - 12 - 02 作者简介:周灏(1972 - ),男,四川乐山人,武汉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一、引言反倾销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用于保护国内市场和厂商的做法,该做法已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国和地区对反倾销已越来越重视,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深入。根据统计,自1948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实施至今,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反倾销案件有5000 多起,而1990 年以后的十几年,反倾销案件发生异常频繁,比过去41 年都多。1995 年以后WTO 每半年就会公布一次半年度的反倾销统计数据,2005 年5 月19 日,世贸组织反倾销措施委员会公布了2004 年7 月 1 日到12 月31 日的全球反倾销案件最新统计数据。根据WTO 的1995 年 1 月 1 日至2004 年12 月31 日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后的统计结果显示,从1995 年至2004 年,全球共有41 个WTO 成员发起了2646 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38 个成员实施了1656 起最终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已对全球的经济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国外对华反倾销统计与分析在世界反倾销中,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就是中国。下面是根据WTO 的反倾销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后得到的中国遭受的反倾销的统计一览表。表1 中国大陆遭受的反倾销及占世界比重(1995 年—2004 年)年份世界反倾销调查数中国遭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数占世界比重(%)世界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数中国被实施的最终反倾销措施数占世界比重(%)1995 157 20 12 . 7 119 26 21 . 8 1996 224 43 19 . 2 90 16 17 . 8 1997 243 33 13 . 6 124 33 26 . 6 1998 256 28 10 . 9 160 24 15 . 0 1999 355 40 11 . 3 184 20 10 . 9 2000 294 43 14 . 6 232 29 12 . 5 2001 364 53 14 . 6 166 30 18 . 1 2002 310 51 16 . 5 212 37 17 . 5 2003 234 53 22 . 6 221 40 18 . 1 2004 209 47 22 . 5 148 42 28 . 4 总计2646 411 15 . 5 1656 297 17 . 9 资料来源:WTO AD Initiation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 / 01 / 95 To:31 / 12 / 04 WTO AD Measure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 / 01 / 95 To:31 / 12 / 04 第7 期总第177 期商业经济与管理No. 7 Vol . 177 2006 年7 月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Jul . 2006 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成员中,中国名列第1,从1995 年至2004 年共遭受411 起反倾销调查,比排在第2 位的韩国遭受的207 起几乎高出1 倍,比第 3 位的美国的152 起高出1 . 7 倍。被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成员中,中国仍然名列第1,从1995 年至2004 年被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297 起,比排在第2 位的韩国的118 起高出1 . 5 倍,比第3 位的美国高出2 . 3 倍。而且在WTO 公布的2004 年下半年的反倾销报告中讲到:“中国仍然遭受2004 年下半年遭受到25 起”“从中国出口的商品仍然遭受到最频繁的最终反倾销措施,实施91 起反倾销措施中有25 起是针对中国的。” 从1995 年至2004 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呈现如下特点:(一)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占世界的比重近几年呈上升的趋势图 1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占世界的比重资料来源:WTO AD Initiation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 / 01 / 95 To:31 / 12 / 04 WTO AD Measures:By Exporting Country From:01 / 01 / 95 To:31 / 12 / 04 我国从1996 年起就成了全世界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995 年至2004 年,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同期世界反倾销立案调查总量的15 . 5%,而且图1 显示从1998 年开始,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占世界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上升,2004 年为22 . 5%。1995 年至2004 年,中国被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占全世界的17 . 9%;从1999 年开始中国被实施的最终反倾销措施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上升,2004 年达到28 . 4%。而在2003 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仅为5 . 9% ①,可见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数量占世界比重

家电行业网络营销分析报告doc

家电行业网络营销分析报告一、家电行业企业网络营销开展情况分析 1、市场概况

(资料来源:帕勒咨询) 家电企业的规模分析。2003年,中国家电业获得了历史性的高增长。单就产量而言,中国的电冰箱与洗衣机已经达到全球30%的比重;空调器、微波炉的比重已经达到70%;电风扇等小家用电器所占的比重更高。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我国家电业的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达到125.7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42%。其中空调器出口1644万台,同比增长了一倍;微

波炉出口2974万台,同比增长了46%。而实际上,我国很多种家电产品的出口量都达到或接近全球出口比重的50%。 跨国公司的扩张与民营资本的崛起继续改写着中国家电业的版图。市场竞争主体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比重将继续增加,而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比重将日趋缩小。 家电企业的地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电业的产业整合不断体现出资本的力量。兼并与重组将继续改变产业布局与竞争格局,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更为狭窄。以空调器业为例,2003年中小企业在产销量中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与环渤海三个主要家电产区。 2、家电行业用网状况 家电企业网站的总体状况: 目前在网上可以查看到的家电企业网站共有3131家(截止2004年7月),其中大型家电企业基本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在3131个网站中有45%是整机企业,40%是配件企业,8%信息服务商,7%是贸易公司。 家电企业网站的客户定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半的企业是把消费者作为网站的目标客户,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网站没有准确的定位,也就是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都无法在网站上得到准确的服务。

中国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定稿

中国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1) 数据基本介绍 (2)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 研究对象的联合分布特征 (13)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21) 研究对象变量间的回归关系 (22) 总结与建议 (23)

前言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拥有世界上第三的国土面积和世界第一的人口数,听起来好像很自豪,可是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很小,我国人均占地却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住房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理性、系统地审视当前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状况和我国住房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了解现在中国现有住房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系统的了解住房需求和满意程度、合理的进行地产开发、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模式、稳定市场、使中国可以快速平稳的进行产业转型。 本次调研的涉及内容广泛,随机对某市区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该地区的住户基本信息、还有目前该地的居民的居住状况、文化程度、从业状况、家庭收入、居民未来购房需求等,期望可以全面、准确地反应被调查者的居住现状和未来房屋的需求。在进行报告分析时,同样对住户的基本信息做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分别就该地区居民目前的居住状况和未来购房需求两大块进行分析,这两部分以现住面积和计划面积为主要分析的因素,研究其他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该区住房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描述分析、探索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一系列的分析,期望可以对该地区住户的现有住房状况和住房的未来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就对二者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调研分析中得到的一些现存问题,提出比较合理化的建议。本次调查的主

中国受反倾销调查的数量趋势分析

中国受反倾销调查的数量趋势分析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六条的规定,倾销是指一成员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出口到另一成员。如果这种倾销对进口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进口成员建立相关产业,进口成员为抵制这种倾销,可以对倾销产品征收数额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倾销。 反倾销调查一直是各国保护国内市场的杀手锏,各国反倾销措施的使用频率也一直远远高于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其他的贸易保护手段。而中国自从在1996年成为世界上头号受反倾销调查的目标国以来,已经连续12年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这种情况对中国外贸事业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根据我国出口产品每年所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可以按年份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域,即:低位浮动时期;中位浮动时期;震荡走高时期;高位浮动时期;稳定回落时期。 低位浮动时期,从1979年欧盟对中国提起涉案产品为糖精及其盐类的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到1991年为止。其间13年时间内共受到反倾销调查106次,年均约8件。并且在前10年的时间内每年受到的的反倾销调查基本都少于10次,只是在1990,1991 两年间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这一时期中国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开放程度有限,出口贸易总量小,如1979年的出口额仅为136.6亿美元,出口额最高的1991年也不过719.1亿美元。而且产品种类少,结构单调,质量也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难以对进口国的相关行业造成冲击,所以每年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自然也比较有限。 中位浮动时期,从1992年开始,到2000年为止。其间9年时间内共受到反倾销调查305次,年均约34件,远远高于前一阶段的水平。这一时期中国出口产品每年受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基本上都在30件到40件之间。这个时期中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附加值较低的低端产品为主,从国际分工的理论来看,中国的产品

家用电器分析报告

目录 初步结论 (1) I家用电器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3) 一、家用电器行业概述 (3) 二、国际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13) II从家用电器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27) 一、从家用电器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27) 二、从家用电器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51) 三、从家用电器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54) 四、从家用电器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56) III从家用电器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57) 一、从家用电器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57) 二、从家用电器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58) 三、从家用电器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59) 四、从家用电器行业发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行业潜力)看信贷特点 (61) 五、从家用电器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2) 六、从家用电器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62) 七、从家用电器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63) 八、从家用电器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63)

IV从家用电器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65) 一、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65) 二、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65) V从家用电器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 (67) 一、从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 (67) 二、从主要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 (80) 三、从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99) VI从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101) 一、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投融资变化状况看信贷特点 (101) 二、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外资进入状况看信贷特点 (103) 三、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兼并重组情况看信贷特点 (110) VII从家用电器行业3~10年发展趋势看信贷特点 (122) 一、对家用电器行业的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122) 二、对家用电器行业供给因素预测分析 (124) VIII从家用电器行业子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127) 一、家用电器行业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27) 二、从家用电器行业子行业波士顿矩阵分析看信贷特点 (143) 三、从家用电器行业子行业财务数据及财务能力汇总分析看信贷特

我国家电行业分析报告

引言 (3) 第1章我国家电行业现状 (3) 第2章家电业常用的销售模式 (8) 2.1 区域多家代理制模式 (8) 2.2 区域总代理制模式 (11) 2.3 直供分销模式 (13) 第3章国美、苏宁经营策略分析 (17) 3.1 国美主要经营策略 (17) 3.1.1 立足北京,发展全国性家电连锁网络 (17) 3.1.2 “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 (18) 3.1.3 国美的本地化扩张模式 (19) 3.1.4 与知名家电生产厂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 3.1.5 国美家电轰炸机进军因特网 (20) 3.1.6 大规模地广告促销 (21) 3.1.7 完美的售后服务体系 (21) 3.1.8 尝试以销定产模式 (22) 3.2 苏宁经营策略 (23) 3.2.1 迅速扩张 (23) 3.2.2 因地制宜 (24) 3.2.3 重在管理 (24) 3.2.4 苏宁的优势体现 (25) 3.2.5 华凌、苏宁联手打天下 (25) 3.2.6 苏宁两头扩张 (26)

3.3 国美、苏宁比较 (27) 第4章国美、苏宁对家电业的影响 (30) 4.1 国美、苏宁等电器集团的规模化发展顺应了家电业销售专卖化的 趋势 (30) 4.2 苏宁国美等家电流通业巨头纷纷与制造业厂商签订“战略合作条 约”,制造业和流通业形成有分化的分工协作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4) 第5章从国美、苏宁看量贩店未来的发展 (38) 5.1 与上游厂商的互动关系 (38)

引言 立春的北京仍然寒冷。在刘家窑,苏宁电器集团在北京新开张的店里只有寥寥几个顾客,尽管天花板上成簇的气球还在洋溢着新春的喜庆,可因为人少,它还是显得冷冷清清,完全没有1月18日开业那天的火爆气氛。者与苏宁在南方的盛况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它的对手国美吗?我们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第1章我国家电行业现状 分析国美、苏宁我们就不能不谈谈现在我国家电业的现状。这是国美、苏宁的生存的基础,也是他们出现的原因。 抛开纷繁热闹的面纱,家电业在竞争中经受市场的优胜劣汰,面对3000亿元规模的家电市场,不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都不敢懈怠。在此我们来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现状。 毋庸质疑,中国有着巨大的家电产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主要耐用家电的认知已从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的三大件,发展到追求舒适化、健康化、个性化、信息化。总体来看,家电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对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要求多样化上。家电市场已经

中国犯罪现状分析报告

一、犯罪率 (1)从1988年起刑事立案率持续大幅度上升,到1991年达到最高值,这期间每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是:23.29件/10万人(1987年~1988年)、104.08件/10万人(1988年~1989年)、19.41件/10万人(1989年~1990年)、8.81件/10万人(1990年~1991年)。其中1988年至1989年的增长幅度最大,这主要是过去各地都存在刑事案件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1989年各级公安机关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1989年的刑事案件也确实增加了,据一些地方调查,实际发案数1989年比1988年大约上升 (2)似乎1992年刑事立案率有一个明显的回落,此后直至1997年刑事立案率基本上波动不大。其实,1992年立案率下降是由于公安部门修订了盗窃案刑事立案标准:将原来的盗窃数额价值人民币城市80元、农村40元即要刑事立案,修订为1992年以后的盗窃数额价值人民币一般地区300元~500元、少数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可为600元即要刑事立案。而盗窃案件通常占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总数的76%左右。因此,1992年刑事立案率总体数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好转。实际上,在1992年,未受盗窃案立案标准提升的影响并对公众安全感影响较大的杀人、强奸、抢劫三类案件的立案率,除强奸案稍有下降以外(由4.46件/10万人略降到4.36件/10万人),杀人案、抢劫案均有一定的增长(杀人案由2.06件/10万人增加到2.11件/10万人,抢劫案由9.32件/10万人增加到10.96件/10万人),这三类案件立案率的平均值也比上年的高(由5.28件/10万人增加到5.81件/10万人)。可以预见,倘若1992年盗窃案的立案标准不作较大幅度调整的话,那么起码1991年与1992年之间的立案率不会形成很大的落差,1988年至1997年之间的立案率应当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态势,即立案率居高不下。这10年间除强奸案立案率的增减在波动中保持相对平稳外(由1988年的3.19件/10万人略增到1997年的3.38件/10万人),杀人案与抢劫案的立案率均呈增长的态势,其中杀人案的立案率1997年比1988年增加了0.45倍(由1988年的1.49件/10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2.16件/10万人),抢劫案的立案率1997年比1988年增加了2.46倍(由1988年的3.40件/10万人显增到1997年的11.75件/10万人)。 (3)1998年刑事立案率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1997年的133.98件/10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164.68件/10万人。 改革开放后,犯罪率趋于增长、波动,尤其是近10年(从1988年起)犯罪率大幅度增长,并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犯罪”黑数“.显然,这种增长的幅度以及犯罪率的绝对值已创中国内地1949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代中国社会犯罪率的明显增长,这是一个需要深刻解析的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犯罪现状

中国的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反倾销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XXXX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级一班XXX 指导教师XXX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期发展的同时,国际反倾销浪潮也给我国外贸出口前景投下了阴影。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屡受反倾销之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大,中国正成为最大的贸易输出国。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阻碍。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认真、积极、科学地展开反倾销工作,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促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二、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的概念 (1)倾销的概念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是与政府对出口的建立制度相联系的。 (2)倾销的目的 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垄断整个市场的目的。倾销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WTO所禁止,因此反倾销也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扶持本国企业强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3)构成要素 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③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反倾销的概念

我国产品近年来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产品近年来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产品近年来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愈强,各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倾向也随之愈强,反倾销就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贸易保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几近白热化、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中国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次数居于世界首位,这对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以寻求对策来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调查原因 一、倾销和反倾销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反倾销则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

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反倾销措施包括临时措施、价格承诺和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最主要的是一种反倾销措施,它是在反倾销调查当局在最终裁定中作出肯定性的倾销和损害存在的结论时所征收的税项。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对中国反倾销现状分析 《反倾销协议》本意是为了防止部分国家滥用自由贸易原则而对他国造成损害。但是,有些国家却利用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制止他国产品进入本国,阻碍自由贸易。外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而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种类也集中,而且影响较为恶劣,具体表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