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探索海底世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海底世界教案(优秀7篇)海底世界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不同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征。
2、在感知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遮挡的方法表现丰富的海底生物,能把握生物的外形特征和大小比例。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环境创设:海底世界图片若干,不同海底生物的图片若干,海底背景图。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表现出不同外形的海底生物。
活动难点:运用遮挡的方式来表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们去过海洋水族馆吗?看到了什么海底的生物啊?请幼儿交流自己看到的各种海底生物。
2、小结:在海底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鱼,还有海马、海星、珊瑚、海草等生物。
二、感受海底世界1、呈现海底世界的图片,请幼儿观察,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生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动物们在水里游来游去感觉怎么样呢?2、游海底世界:呈现海底背景图,与幼儿一起游玩海底世界,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大小、颜色、形状都不同的生物,并发生了不同的故事(如遇到鲨鱼躲在海草后面,遇到小鱼和他们一起玩耍等。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呈现不同海底生物的图片,构成海底世界图,并将遮挡蕴含其中。
三、幼儿表现1、要求:将海底生物的外形表现出来,能表现遮挡,注意构图的美。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四、讲评说说谁的画得好,哪里画得好?为什么?海底世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花纹,并能画出各式各样的鱼;2、认识涂色的表现形式3、完成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的画作。
教学难点:画出鱼的形状和涂色的方法。
教学设计: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1、情景体验法2、激励评价法等进行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看图片,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题《海底世界》2、播放卡通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二)、鱼的结构播放几组图片,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提问总结出:一条完整的鱼是由头、躯干、尾、鳍四个大部位组成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探索海底世界教案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学生仔细观赏。
2、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板书课题)(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明确任务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2、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4、读后交流。
(1)人们潜海用的工具;(3)海底的美丽景色。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大海是美丽而神秘的,它深不可测,可自古以来,人们对探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人类是怎样来探索海底世界的呢?2、汇报交流。
(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看出人们渴望探究海底世界。
)(二)学习第二部分(3自然段)。
走进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我们会看见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海洋生物。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了解海洋生物。
(板书:海洋生物)2、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观赏海洋生物。
3、深入认识海洋生物。
(1)抓住生物特点,认识海洋生物。
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们喜欢这些海洋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②作者在描写这些海洋生物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再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4)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各种各样)(5)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
探索海底世界的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生态学知识,掌握海洋有关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了解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学习如何维护海洋环境的健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二、教学内容:1.初探海底世界(1)观察海底生态环境:使用海底摄像机等科技设备,观察海底生态环境,了解海底生态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2)海洋生物认识: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识别和分辨海洋生物,有助于学生掌握海洋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探寻海底宝藏(1)利用潜水器(特别是遥控潜水器)等科技设备,探索海底中的珊瑚礁、鱼群、贝类等海洋资源,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价值等相关知识。
(2)让学生对荒废物品进行分类回收,调查整理海洋垃圾的种类、来源、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和减少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模拟探险:模拟探险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探险的刺激感和快乐感,提高学生的勇气和探索乐趣。
三、教学方法:1.实验演示法2.课件演示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4.行动研究法5.角色扮演法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学生观察海底生态环境1.介绍海底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究海底生态环境的特点。
2.利用海底摄像机等科技设备,带领学生观察海底生态环境,并回答相关问题。
3.分析观察结果,概括归纳海底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第二步:让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1.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能识别和分辨海洋生物。
2.利用激光笔指引,带领学生探索海洋生物,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等方式,掌握生物样性的基本知识。
第三步:实践探险模拟活动1.模拟真实探险活动,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探险的刺激感和快乐感。
2.让学生扮演探险家角色,团队配合,共同解决探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调查整理海洋垃圾的种类、来源、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及减少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措施1.组织学生对海洋垃圾的种类、来源、对海洋环境的危害及减少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措施进行调查,并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调查成果。
海底世界教案优秀6篇篇一:海底世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找出这段的中心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怀物产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1、设计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收集有关海底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这是什么声音?(浪花拍打的声音)2、海底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播放多媒体:海底镜头)你看,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再大的风浪,也只能……(引说)二、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过渡: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你从哪儿知道的?2、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3、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说(除了书上的也可以说)出示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多么美妙的声音呀,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引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三、研读课文3-5自然段1、多么奇异的海底世界呀,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3-5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把你读明白的说给同学听。
3、你最想先了解什么?(动物)大家都想了解动物,好,我们就去动物王国。
打开课本,认真读读第3小节,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有兴趣的动物?(1)你看到的有趣的动物先说给同学听听,它们有趣在哪儿?(2)集体交流:说说你喜爱的海底动物,想想怎么说,也让大家喜爱。
我喜欢海参。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从同学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假如你的手做海参,想想看海参会怎样爬行?做做动作。
多么奇怪的活动方式呀,我们一起来试试。
靠肌肉伸缩爬行的,你还见过什么小动物?能把海参有趣的活动特点读出来吗?我对梭子鱼感兴趣。
海底世界教案(通用15篇)海底世界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窃窃私语”造句3.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4.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进入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海底世界看个究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几个词来说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奇异”你是怎么理解的?奇特、新奇、和普通的不一样二、精读课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步入海底世界吧,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的?1.生自读课文2—5自然段2.生自学汇报1)点名读第2自然段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小声的说话)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提醒使用场合:不适合大声说话的地方、不想让别人听到偷偷地藏着说、小秘密)海底的动物们呀就和你们一样,也经常这样窃窃私语,那我现在给你们每人发一个水中听音器,去听听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那些声音?大屏幕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还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小牛一样哞哞,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有的还好象在唱歌…)你们说得真好,海底就有可能发出你们所说的这些声音,但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表示。
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象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呀。
朗读第2自然段。
那你们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这些声音的有趣,读出你们对这些小动物的喜爱。
2)生读第3自然段默读这一段,用笔画出这一段些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你觉得那个动物活动最奇异?奇异在哪?生举手交流分析描写四种动物活动的说明方法(板书: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更喜欢那句,为什么?大屏幕出示:梭子鱼游的很快。
《海底世界》教案《海底世界》教案 15篇《海底世界》教案 1活动准备图谱一张,磁带、录音机。
录有水草和小鱼游戏的录像带一盘。
(1)观看录像,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姿态表现水草。
(2)玩过“小鱼和水草”的游戏,掌握游戏规则,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
活动目标能运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与同伴交流,体会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能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表现水草生长,用手臂不同方位表现小鱼的游动。
初步熟悉“水族馆”乐曲旋律,感受A段乐曲的优美流畅和B段乐曲的'纤巧轻快。
活动过程1、听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感受A段乐曲的优美流畅和B段乐曲的纤巧轻快,能分辨水草生长和小鱼游动、探望的音乐。
2、分段欣赏音乐,听听做做,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分解练习动作。
(1)小草慢慢长大,动作舒缓优美,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2)用不同方位的手臂动作表现小鱼,启发幼儿对水草点头、抚摩水草来表达情感。
(3)小鱼告别水草。
3、分角色完整地跟随音乐游戏。
《海底世界》教案 2一、教学目的: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2、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教学难点是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三、教学模式:1、主体模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辅助模式:课后练习1、2、3。
四、教学用具:电脑课件。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要让学生确实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除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以外,还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直观条件,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美。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可采用谈话、激趣、演示、活动、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
探秘海底世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探秘海底世界的相关知识;2.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我们要探索的海底世界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惊奇的世界。
本课将围绕着海洋的生物、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瞥见海底生物的美丽与奇妙,了解海洋的构成和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海底世界,根据学生的想象,询问他们期待在海底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说出自己心中最想了解的海底奇妙事物。
教师过程中,梳理学生的语言表达,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对海洋的想象和思考开展更深刻的讨论。
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探索海底的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移步海底,看到海洋中那些属于海洋的物种和景象。
视频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梳理出视频中有哪些海洋生物,它们生长的环境和特点。
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出示一篇介绍海底生物生长环境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
文章一如既往地介绍了海底的奇妙环境和丰富的生命,让学生体会到海洋的神奇和美丽。
3. 写作与创新(6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有一天,我们在海底探索之后,给海底里的生灵写了一封信。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信,向海底生物们表达我们人类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一些具体的内容,如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我们对海洋生物的研究等。
有些学生可能会有写不出来的困扰,教师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体验分享给班级,按照一个固定的布局,在一张A3纸上输出一篇联合全班完成的作文。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参与和分享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总结(10分钟)在课程末尾,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
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予鼓励和赞美,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思路。
同时,教师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希望:希望他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探索海底世界,也可以感受到每一个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并为人类更好地保护地球而努力。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2)学会观察和描述海底生物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海底生物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海底生物的特点。
难点:对海底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海底生物的图片、视频和资料;2. 学生准备:携带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海底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底世界;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海底生物的图片,记录下各自观察到的特点;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海底生物的共同特点和生活习性;4.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绘制海底生物的生态图;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1. 观察海底生物的视频,深入了解海底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海底生物图片,评价学生的观察细致程度和描述能力;2. 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学生的反思总结,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物馆,增加对海底生物的直观认识;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 引导学生进行海底生物模型制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九、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包括导入(5分钟)、探究活动(10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实践活动(10分钟)、总结与反思(5分钟)和作业布置(5分钟)。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海底生态系统的构成3. 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4. 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5. 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海底生物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播放:观看关于海底世界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海底世界。
3. 分组讨论:分组探讨海底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底生物的多样性。
2. 讲解:介绍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解释海底生态系统的构成。
3.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海底世界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海底生物的生活环境。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海底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机制,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案例分析:介绍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海洋生物考察或海滩清洁,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生态环境。
2. 邀请海洋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海底世界的研究成果和保护经验。
3. 开展海洋生物手工制作或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对海底世界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海底世界图片素材库2. 海底世界纪录片视频3. 海洋生物分类和特点资料4. 人类探索海底世界案例分析5. 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宣传材料八、教学安全1. 确保户外活动安全,如有必要,配备专业导游或教练。
小学语文探索海底世界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展示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神秘。
2. 引导学生思考海底世界中有哪些生物和景象。
教学活动:1. 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海底世界。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海底世界的看法和问题。
3.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认识海底生物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海底生物。
2. 学生能够了解海底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内容:1. 介绍海底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底生物,如鱼类、贝类、珊瑚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海底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
2. 教师介绍海底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讲解,学习认识常见的海底生物。
第三章:探索海底景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海底的景象和环境。
2. 学生能够描述海底的美丽和神秘。
教学内容:1. 介绍海底的景象和环境,如海底山脉、海底洞穴等。
2. 描述海底的美丽和神秘,如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成群结队的鱼群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海底景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底景象的形成和变化。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讲解,学习描述海底的美丽和神秘。
第四章:海底世界的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海底世界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海底世界的建议。
教学内容:1. 介绍海底世界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如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2. 讨论保护海底世界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底世界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保护海底世界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并强调保护海底世界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能够提出拓展性问题,进一步探索海底世界。
探索海底世界(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潜水工具,介绍了海底美景和海底生物。
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让读者认识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海洋生物繁多的世界。
设计理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从中学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索海底世界凭借的工具,了解奇异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鲸、猾、伺”等7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学生仔细观赏。
2.同学们,浩瀚的大海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你们想知道神秘的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去探索美丽奇异的海底世界!(板书课题)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认识的字。
2.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自由读文前提示,读后交流,提示告诉了我们学习本文要了解哪些内容?
3.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看文章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4.读后交流。
(1.)人们潜海用的工具;(2.)海底的生物;(3)海底的美丽景色。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前提示,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人类是借助哪些工具探索海底世界的?
大海是美丽而神秘的,它深不可测,可自古以来,人们对探海就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人类是怎样来探索海底世界的呢?
1.小组内自学第一部分(1.、
2.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最初、后来、近代的潜水工具都有哪些?(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
(2.)从这些潜水工具的研究过程中,你能看出什么?(看出人们渴望探究海底世界。
)
(二)学习第二部分(3自然段)。
走进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我们会看见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海洋生物。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了解海洋生物。
(板书:海洋生物)
2.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观赏海洋生物。
3.深入认识海洋生物。
(1)抓住生物特点,认识海洋生物。
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们喜欢这些海洋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②作者在描写这些海洋生物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再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纤细、庞大、高贵、婆娑、伺机、狡猾、笨重、慢条斯理”等词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4)排比句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生物的丰富,这么多的海洋生物能用什么样的词来概括?(各种各样)
(5)作者先告诉我们海底生物的品种多之后,举例说明有哪些,这样写就是总分的写法。
下面老师读总起的句子,同学们读分述的句子,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海洋生物的特点。
[抓住描写海洋生物特点的词语,可将各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在读出形的同时也能读出情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4自然段)。
丰富的海洋生物给海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海底的迷人景色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
(出示课件:海底世界美景,板书:海底美景)
1.学生自由读文。
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海底世界的五彩缤纷和绮丽神奇的?
2.学生汇报交流。
(珊瑚和鱼群)
3.再读课文,填空。
珊瑚的颜色(),形状(),把海底点缀得像();鱼群穿梭(),上下(),变幻(),蔚为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说一说你还见过海底哪些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层次阅读。
通过读一读,赏一赏;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填一填等方式加深对海底景色的印象,让学生品尝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饱览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欣赏了美丽的珊瑚和鱼群,让我们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热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
2.课文用两个问句总结全文,会给我们留下怎么样的思考?
四、合作识字,自主积累
1.组内交流、合作识字。
2.认读生字卡。
3.摘记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五、总结延伸,鼓励读书
海底世界是神秘的、诱人的,这节课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你们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底世界,大家课后可以找《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两本书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探索海底世界
探索潜水工具面罩、氧气袋等
水肺
潜水器
海底世界海洋生物
海底景色()的世界
[开放式的板书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填写海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学习全篇课文的一个个性化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