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手术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肝胆外科常规手术记录大全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1.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铺无菌巾。
2.沿脐下切开皮肤1.2cm,开放式进腹,置入1cm Trocar,建立CO2气腹,设定腹内压13mmHg。
改体位为头高脚低位及左侧卧位各约30度。
剑突下置入1cm Trocar,右肋缘下于腋前线上置0.5cm Trocar,分别置入腹腔镜及相应器械。
镜下探查:腹腔网膜组织与肝脏、胆囊粘连,网膜组织包裹胆囊,胆囊大小约12×6×4cm,充血肿胀,胆囊壁厚约1.0cm,内有结石一枚,大小约1.5×1.5×1cm。
肝脏大小、形态、质地正常,胃小弯等均未发现异常。
胆总管无扩张。
术中诊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超声刀逐步游离粘连的大网膜。
分别游离暴露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cm处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胆囊管,胆囊管胆囊侧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予两者之间剪断胆囊管。
超声刀顺逆结合自胆囊床分离胆囊,胆囊床创面用电凝彻底止血。
反复冲洗术野干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
留置肝下引流管一条,从腋前线Trocar孔引出并固定。
所切除胆囊装入标本袋后自脐部穿刺孔取出,排除气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口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各切口。
4.术程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出血约ml,术后患者血压/ mmHg,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
切除胆囊及结石向患者家属展示后送病检。
二、胆肠吻合术开腹:修整肝管断端,留作吻合口。
在Treitz韧带下15cm空肠分离钳分开系膜,超声刀切开系膜,直线闭合切割器切断空肠。
丝线连续缝合空肠断端加固。
超声刀游离肠系膜使空肠远侧断端可轻松提至肝门下方。
注意保护空肠血供。
在距空肠远侧断端3cm处,对系膜缘切开空肠,直径约1cm。
可吸收薇乔线间断缝合肝管断端和空肠对系膜缘切开处,用“降落伞”法间断缝合。
胃肠外科常见胃肠道手术记录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 operation)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肿瘤经腹未能触及。
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3cm,可推动,上缘未及.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
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
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 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结扎.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
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
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
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
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
手术操作记录手术日期:YYYY年MM月DD日手术医生:XXX助理医生:XXX手术室护士:XXX手术类型:XXX手术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术前,患者被告知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手术过程:1. 麻醉阶段:手术开始后,患者被导入手术室,在负责麻醉的麻醉师的监督下,开始进行麻醉操作。
经过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程序后,患者进入手术状态。
2. 切口:根据手术需要,在确保手术区域消毒的前提下,医生根据手术方案进行必要的皮肤切口。
在切口过程中,注意避免伤及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
3. 手术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医生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与助理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要准确、轻柔,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
4. 出血控制:对于大出血风险较高的手术,医生要做好血液止血的准备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血量超出预期或无法控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夹夹闭等。
5. 感染预防: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场所的洁净。
使用无菌巾包裹手术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术结束:手术操作完成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并给予适当的敷料。
患者被送往恢复室进行观察与护理,直到麻醉药物的作用完全消失,患者恢复意识后,可以安全离开手术室。
手术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感染、出血、器械损坏等。
如果出现并发症,医生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做好疼痛管理和抗感染等工作。
总结:手术操作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技术活,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合理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胃癌术后诊断:全胃切除术后状态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经过1.麻醉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在脐下约3cm处做一弧形切口,长约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切口靠大网膜侧切开腹膜进腹。
3.在乙状结肠后剪开侧腹膜进腹腔。
术中发现病变处近左侧动脉韧带根部,局部侵及胰腺,不能保留脾脏。
4.切除脾脏后,充分分离结肠、胃结肠韧带、胰腺左侧、肝胃韧带及小网膜囊,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
5.在幽门下切断十二指肠球部,残端浆膜与胰腺前包膜固定,预防术后肠梗阻。
6.术中发现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前叶间有较多淋巴结肿大,与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一同切除。
7.在十二指肠水平部离断幽门至近端4cm处。
沿肝动脉右侧切除左膈下血管前脂肪结缔组织。
8.分离胰腺前包膜,沿胰腺前包膜切除胰腺被膜,胰腺被膜切除后,胰腺头部被膜下有一厚纤维包块呈中度粘连难以分离,因已达“第二野”,此时暂停分离。
9.分离胃大弯侧及胃结肠韧带,将胃大弯侧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并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前叶。
10.分离胃胰皱襞,将胃胰皱襞与胰腺头部包膜分离,并切除部分胃胰皱襞,胃胰皱襞分离时出血较多。
11.分离胃左血管及分支,将胃左血管及分支全部切断结扎。
12.分离胃小弯侧及小网膜囊,将小弯侧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并切除部分小网膜囊。
13.将大弯侧及远端横结肠系膜前叶剪开后向左侧翻开至左侧腹膜外暴露左结肠动脉和胰体尾部及脾脏等器官;左侧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器械副手或体位助手常规切除三钳旁两侧叶片吻合袋供两侧隔离依据乳腺实质帮助移切开放肤各置于腹腔组织种植生发器袋内两侧供植皮用。
脾切除术的过程:1.初步麻醉:氯氨酮5ml/只,静脉给药初步麻醉。
2.固定:绳子绕过犬齿使其狗嘴部不能张开,采取仰卧位四肢展开固定于手术上。
3.备皮:用弯剪刀在狗狗左腹股沟区备皮10c m×10c m面积,在狗狗上至剑突上5cm下至下至脐下5cm备皮。
4.术中麻醉:配置浓度为20%乌拉坦注射液500ml备用;左后肢腹股沟区备皮常规消毒,寻找出左后肢股静脉大概位置,沿股静脉走行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切口长度3cm,游离出股静脉2cm,取30cm长4号线对折后由止血钳穿带过血管下,剪断丝线,一条丝线远心端结扎血管,另一条丝线备用,用眼科剪刀在股静脉表明进行“T”字造口,再插入麻醉药管,并用另一条丝线固定已插入药管,乌拉坦注射液中速滴入。
采用连续缝合方法先缝合深筋膜,再采用单纯缝合方式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
5.消毒与铺单:在将手术的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先铺小单再中单最后铺大单,围成暴露手术区域20cm×3cm。
6.手术过程:在前正中线偏右1cm做长15cm纵行切口,上至剑突下,下至脐上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钝性分离腹直肌,打开腹膜,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决定行脾切除术。
7.确定肝脾位置后,用手探入腹腔轻轻托起脾脏,下端用温水纱布填塞。
充分显露脾蒂。
结扎并切断胃短血管后小心分离脾蒂,剪开结扎脾的韧带,显露脾动静脉。
用7号线在脾的动静脉处分别进行双重结扎,再切断脾动脉和脾静脉。
8.切断脾蒂后,全齿血管钳钳夹切断脾膈韧带,完全游离脾脏,移走脾脏。
腹腔内反复冲洗,手术野彻底止血,再次检查腹腔内其他脏器未见损伤后逐层关闭腹腔。
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先缝腹直肌层,再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9.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狗狗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一、引言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和脾脏相关疾病。
该手术具有操作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的详细记录入手,深入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手术。
二、手术记录1. 病历概况病人X,男,45岁,主因胰腺癌痛,入院查体发现脾脏也有病变,故推荐进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腹部CT等。
3. 手术进行(1)体位:采取仰卧位,(2)麻醉:全麻下行手术(3)手术切口:在腹部作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
(4)操作步骤:先行脾切除术,随后进行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操作顺利,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得到保护。
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天拔除胃管,术后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等。
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深入解析1.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脾脏疾病,如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脾囊肿等。
(2)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于该手术。
2.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精准:腹腔镜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操作。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腹腔内器官损伤等。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总结回顾本文深入解析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记录,分析了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处理情况,结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全面评估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脾切除术手术步骤简介】1.体位:平卧位,左腰部垫高。
2.切口:脾脏肿大不显著时,常采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操作方便,并可向上延长,充分显露常有粘连的脾上极。
当脾较大或估计粘连较重时,可采用左上腹L形切口或在上述切口的基础上补充作横切口,以更好的显露脾脏。
亦有的作左肋下斜切口或上腹横切口。
3.检查:择期手术进入腹腔后,需检查的项目有:①肝:大部分脾切除是用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故应常规检查肝。
如肝已萎缩,属晚期病变,就应尽量减少手术操作,减轻病人的负担。
必要时切取肝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
②脾:主要了解脾脏的大小和周围(尤其是与膈肌)粘连的情况,有助于防止分离粘连时出血。
此外尚需了解副脾的位置和数目。
③腹部其他情况:如腹水的多少,胆道及胰腺有无病变等。
④测定门静脉压力。
4.结扎脾动脉:对于脾脏较大者,应结扎脾动脉,使脾缩小,便于操作,减少血液的丢失,使脾内大量的血液流入循环血内,成为最好的自体输血。
操作时,先切开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一一结扎韧带中的血管,进入小网膜腔,显露出胰体、尾部。
在胰上缘触到搏动的脾动脉,并在胰体、尾交界处选一脾动脉隆起部分,切开后腹膜,用直角钳仔细分离出脾动脉,并绕以粗丝线结扎。
结扎脾动脉时须扎两道(两道相距0.5cm左右),结扎不要过紧,以能闭合管腔为度,以免撕裂动脉壁;但也不能太松,以免起不到阻断血流的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尽量避免损伤其下方平行的脾静脉。
5.分离脾脏:当脾动脉血流阻断后,将脾稍加按摩即可迅速缩小50%以上,一般不必再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
先将脾向上推开,结扎、剪断附着在脾下极的脾结肠韧带。
再将脾拉向内侧,剪开、结扎脾肾韧带。
此时脾已大部分离,即可用右手伸入脾上极的后方,抓住脾脏向下内方柔缓牵拉旋转,将其轻轻托出;另一只手可协助托绌上极。
脾膈韧带处的膜状粘连可被钝性分离,如粘连带较粗时,应用止血钳钳夹、切断并结扎,即可将脾托出。
在处理胃脾韧带上部和脾膈韧带时,最好在直视下进行,否则常易损伤胃大弯部组织或撕破胃短血管,招致出血。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术后诊断: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了开腹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脾脏进行了切除。
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医生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腹部检查,并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
随后,医生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切口,并仔细分离了脾脏周围的粘连组织。
接着,医生对脾脏进行了切除,并对手术区域进行了仔细的止血和清理。
最后,医生将切除的脾脏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定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身
体的恢复。
2.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专业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况。
4.如果患者出现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
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3mmHg气腹;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岀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査腹腔,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另两个套管针穿刺,右侧一个置抓钳,抓住胆囊,剑突下置各种手术操作器械;5、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头侧,胆囊颈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其远端胆囊管以两个hemolock夹夹闭分离;6、再于胆囊管近端再上一个可吸收hemolock夹,在远、近端之间切断胆囊管;7、游离胆囊动脉,近端上一个可吸收hemolock夹,远端用电凝切断胆囊动脉;8、以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放置右上腹引流管一根,放置透明质酸钠1支防术后粘连;9、取出胆囊,缝合切口;10、手术经过顺利,出血量约10mL,术中病人血压正常,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麻醉清醒后送病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胆囊送病理检查。
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术中见大网膜上移至右上腹,粘连包裹胆囊,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与胆囊间多处粘连,肝脏呈脂肪肝外观,胆囊轻度肿大,约10cm×5cm 大小,胆囊壁轻度水肿炎症,剖分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有多枚大小不一结石及胆汁,胆囊粘膜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胆囊三角关系欠清晰,胆总管无扩张。
胆囊内胆汁送培养。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3mmHg气腹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剌,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胃部手术常见手术方式胃大部分切除:毕1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毕2式胃大部切除术(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胃癌根治术:按癌肿部位整块切除胃的全部或大部、大、小网膜和区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1、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术后胃出血:术后24小时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毕2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一般术后3~6日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术后5~7日(有明显腹膜炎症状和体征:高热、腹痛、腹胀,肌紧张)残胃蠕动无力或称胃排空延迟:术后7~10日术后梗阻:输入段梗阻、吻合口梗阻、输出段梗阻倾倒综合征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前诊断:胃癌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术后诊断:胃癌穿孔伴胰腺、横结肠系膜、肝门侵犯,局限性腹膜炎手术方式: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肝门部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麻醉方式:插管全麻术中所见: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胃小湾侧胃角处后壁巨大溃疡性病灶,6*8cm大小,质硬,浸出浆肌层,侵犯胰腺,横结肠系膜,及肝门。
胃小弯侧,肝门部多枚肿大淋巴结。
,肝脏、胆囊、脾脏、双肾、腹壁及盆腔等未见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常规导尿,消毒铺巾。
2.取上腹部正中由剑突至脐下1cm切口。
3.逐层进腹,探查腹腔,见肝、胆、脾、腹壁及盆腔未见明显转移。
4.在横结肠上缘剪开胃结肠韧带,见胃后壁肿瘤广泛侵犯横结肠系膜。
分离胃后壁与横结肠系膜后见肿瘤侵犯胰头部,同时见肝门部多枚肿大淋巴结,难以根治切除,决定行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肝门部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
5.分离胃后壁与胰腺组织,游离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将胃网膜右动脉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分支根部离断结扎。
6.游离小网膜,在肝下缘切开小网膜,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总动脉旁淋巴结,离断胃右动脉。
7.在幽门右侧约4cm处离断十二指肠。
采用2-0Vicycle线全层连续缝合和丝线浆肌层间断缝合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
脾肿瘤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中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多囊性肿物,肿物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切开肿物,其内为粘稠的胶冻状物质,吸出约2000毫升,逐渐分离确定为脾肿瘤。
分别结扎脾动脉和脾静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直径约25厘米。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原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100毫升,麻醉满意。
脾囊肿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多囊性肿物,肿物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其下缘接近肋缘,逐渐分离确定为脾囊肿。
结扎脾动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脾脏完整切除,切除肿物直径约15厘米。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100毫升,麻醉满意。
脾囊肿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囊性肿物,直径约15-20cm,肿物表面为脾脏组织,整体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
结扎脾动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脾脏及囊肿完整切除。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50毫升,麻醉满意。
脾修补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腹腔内有不凝血约800-1000ml,肝脏正常,脾脏周围有较多血凝块,脾脏切迹处有长约2.0cm破裂口,出血已经停止。
吸尽腹腔积血,冲洗腹腔,将脾脏轻轻挽起,用干砂布蘸干脾脏破裂口周围,再用ZT医用粘涂胶将脾脏伤口粘合。
膈下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20毫升,麻醉满意。
脾切除、门腔静脉H形分流术(脾动脉结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动物外科手术记录年级:系别:班级:姓名:手术日期:2012年4月10日动物种类:雄手术名称:剖腹探查术、盲肠部分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肠切除及肠端端吻合术、脾切除术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手术开始时间:14:30 结束时间:17:30 共计:3小时麻醉药品:戊巴比妥钠方法:腹腔注射用量:15—20手术步骤如下:一、体位:仰卧位二、铺巾方法:用4块无菌巾,每块的一边双折少许,在切口每侧铺盖一块无菌巾,盖住手术切口周围。
顺序为一下二上三左四右。
然后用布巾钳将无菌巾交角处夹住,以防止移动。
再铺大单,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足端部位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30。
三、切口部位:剑突下至耻骨联合间上腹部正中切口,约10—15。
四、止血结扎皮下出血点:皮肤切开后,随即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手术者和第一助手分别钳夹对侧。
必须先用干纱布迅速吸干出血,随即迅速用止血钳对准出血点进行钳夹,钳夹组织应少,但又要能钳夹住出血点。
钳夹后用丝线结扎出血点,要求术者和第一助手协调配合。
彻底止血后,用无菌巾把切口皮缘的皮肤隔开,并用巾钳固定,以保护伤口。
五、开腹层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肌层→切开腹膜六、腹膜切开方法: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住后鞘和腹膜。
用手指检查提夹部位,确定没有内脏被钳夹时,用刀切开一小口。
然后,手术者和第一助手分别用血管钳夹住对侧腹膜边缘,将其提起,用剪刀剪开腹膜直至切口两端。
切开腹膜时,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插入腹腔,保护内脏。
七、腹膜探查次序及探查所见:腹膜、网膜、肝、胆囊、脾、胰腺、胃、小肠、回盲部。
八、检查腹腔内有无异物及出血点,清点器械和敷料的数目与手术开始前计数是否相符。
九、手术具体操作步骤:(一)剖腹探查术:1.手术前一般准备:麻醉后,将狗固定于仰卧位。
脱毛,腹部常规消毒(范围距切口15以上,消毒范围上至剑突水平上方,下至耻骨联合水平,双侧到贴床的腰部),铺巾。
2.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做上腹部正中直切口,长10—15,用75%酒精棉球消毒切口部皮肤,用纱布隔离周围皮肤,手术者和第一助手均用左手四指经隔离纱布将切口皮肤压住并向两侧绷紧,第二助手在切口头端经隔离纱布压紧,手术者右手执弓式持刀,使刀刃与皮肤垂直切开至预定的长度,要求一次切开,创缘要整齐,如一刀未能切开,可以补切,但必须原切痕切开。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板(三)右半结肠切除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取上腹正中切口,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进腹。
探查:盆腔未扪及明显肿块,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肝脏未扪及明显结节,肿块位于横结肠近肝曲,直径约2×2cm,周围肠壁偏硬,浆膜光整,予缝一针标记。
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将小肠搬出腹腔,湿盐水纱布保护,游离结肠肝曲,提起横结肠,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横结肠,离断结扎中结肠动、静脉右支,切断胃结肠韧带.切开升结肠外侧腹膜,游离升结肠,注意保护十二指肠及右侧输尿管,离断结扎右结肠动、静脉.游离回盲部及回肠末端。
将小肠按序放回腹腔,在横结肠距离肿块约15cm处分别夹大直血管钳及肠钳各一把,离断横结肠,断端清洁并以碘伏消毒.同法离断末端回肠,切除回肠末端约5cm。
横结肠、回肠末端行端端吻合(1#丝线间断缝合,1#丝线浆肌层间断加强).缝合横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的游离缘。
检查无明显出血后,蒸馏水冲洗腹腔,吻合口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
术中出血100ML,术程顺利,标本送病理,病人安返病房.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取剑突下至脐下1cm正中绕脐切口,逐层进腹。
探查发现:盆腔、腹膜、小肠和结肠系膜、肝脏均未见明显转移灶,术中未触及肿块,各站未见质硬淋巴结.考虑早期癌,遂准备行远端胃切除+D1+清扫术。
打开Kocher's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未见肝下下腔静脉、主动脉间隙肿瘤侵犯。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腹膜,清除脂肪及淋巴组织,辨认胆总管及肝动脉,结扎切断胃右动静脉,紧贴肝脏缘电刀切断肝胃韧带。
提起结肠,紧靠结肠,沿无血管区电刀切断胃结肠韧带,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直达胰腺前包膜,清除胰体前包膜。
分别于胰腺头部上缘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根部,清除其间的NO6LN,切除十二指肠前壁附带的淋巴与结缔组织。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lenic purpura术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副脾Idiopathic thrombocytoplenic purpura,accessory spleen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脾切除,副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ccessory spleen resec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朱平 Zhuping术中所见:肝脏质地可,未见硬化,胃底脾门处未见曲张静脉,脾脏常大,横结肠系膜处可见副脾一枚。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右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3cm处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
套筒针穿刺,进腹腔镜后,探察腹腔,如术中所见,直视下再作四个套筒针穿刺。
左右各两个(见图示)。
3.用扇形拉钩挡开左肝,用金属棒抬起脾脏下极,超声电刀与解剖器配合,切断脾结肠韧带,游离脾脏下极。
4.解剖器提起胃结肠韧带,用超声刀切开韧带,用抓钳将两侧提起后,紧贴胃壁用超声电刀向左切断胃结肠韧带至脾胃韧带。
解剖器提起胃壁,金属棒向上向外挡开脾脏,超声电刀切断脾胃韧带、脾膈韧带,明显血管用钛夹夹闭后切断,至脾脏上极完全游离。
5.用金属棒将脾脏下极向内向上挡开,解剖器与超声电刀配合切断脾肾韧带后,游离脾脏背面。
6.充分显露脾蒂,分离脾动脉后用钛夹夹闭。
用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切断脾蒂。
使脾脏完全游离。
解剖器提起副脾后,用超声电刀切除。
抓钳取出副脾后,放入标本袋,将游离脾脏装入标本袋后用抓钳提至腹壁处,剪刀切碎脾脏后取出。
7.冲洗腹腔,确切止血,脾窝放置200 ml J-P负压引流管后,拔除套筒,缝合切口。
8.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输血,浓缩血小板30u。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手术记录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也挺有趣的手术——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外星人发明的,但其实就是处理胰腺和脾脏的小手术。
其实这手术在医学界也是个老生常谈的事儿,不过我们今天要用轻松点的方式聊聊,让大家在了解的同时,也能乐呵乐呵。
2. 手术准备2.1. 病人准备首先,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
医生和护士们可是像打仗一样,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病人小王,是个爱笑的大男孩,手术前总是抿着嘴巴,偷偷看大家的忙碌。
他想,哎,这手术到底痛不痛呢?医生说,“小王,别担心,咱们有麻醉,醒来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个‘新’人了!”小王听了,心里多少安了些。
2.2. 检查与评估然后,检查环节可得仔细。
医生要确认小王的身体状况,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
说实话,小王当时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时而紧张,时而期待。
医生这边查一查,问一问,小王的紧张感慢慢就消散了。
最后,医生给了个大大的 thumbs up,说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刀台了。
3. 手术过程3.1. 麻醉与切口进入手术室后,小王躺在了那张手术台上,四周的灯光亮得有点刺眼。
他闭上眼睛,心里默念:“我可是勇士!”麻醉师过来,轻声告诉他,“小王,放松,数到十就能进入梦乡。
”小王心里一阵欢喜,心想,这种数数的方式真不错,简直像小孩儿睡前故事。
就这样,小王在甜蜜的麻醉中沉沉入睡。
手术开始后,医生小心翼翼地在小王的腹部做了一个切口,像是在给他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
此时手术室里,器械的叮当声、医生的低语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3.2. 处理胰腺与脾脏医生首先处理胰腺,像艺术家雕刻着自己的作品。
每一步都要精细,生怕出错。
医生用力一划,切除了胰体尾,还顺便把小王的脾脏也一起摘掉了。
这可不是随便玩的把戏,而是为了让小王的身体更健康。
听说这过程就像修理老爷车,要把坏的部件换掉,才能让车子跑得更快更顺。
4. 手术结束与恢复4.1. 清理与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开始清理和缝合。
手术记录:脾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年龄45岁,因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入院。
实验室检查显示脾功能亢进,脾肿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非均质性脾脓肿。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经左上腹肋缘下切口进行脾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仔细分离脾周韧带并结扎脾动脉,将脾脏完全游离并切除。
切除后,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止血,并放置引流管进行术后引流。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患者手术进展及反应。
手术经过:
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左上腹肋缘下切口约20cm,逐层进入腹腔。
3.探查脾脏发现脾脏明显肿大,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
用拉钩牵拉脾脏,显露并分离
脾周韧带。
4.仔细分离脾动脉,阻断脾动脉血流。
5.用手术刀将脾脏完整切除,仔细止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6.放置引流管并关闭切口。
7.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出血量少,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
2.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止血药物治疗。
3.术后第一天可进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及普食。
4.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及常见病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
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静脉充分剥离切除。
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
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缝扎各一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未见结石。
缝闭胆总管上切口。
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脾切除术手术步骤简介】
1.体位:平卧位,左腰部垫高。
2.切口:脾脏肿大不显著时,常采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操作方便,并可向上延长,充分显露常有粘连的脾上极。
当脾较大或估计粘连较重时,可采用左上腹L形切口或在上述切口的基础上补充作横切口,以更好的显露脾脏。
亦有的作左肋下斜切口或上腹横切口。
3.检查:择期手术进入腹腔后,需检查的项目有:①肝:大部分脾切除是用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故应常规检查肝。
如肝已萎缩,属晚期病变,就应尽量减少手术操作,减轻病人的负担。
必要时切取肝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
②脾:主要了解脾脏的大小和周围(尤其是与膈肌)粘连的情况,有助于防止分离粘连时出血。
此外尚需了解副脾的位置和数目。
③腹部其他情况:如腹水的多少,胆道及胰腺有无病变等。
④测定门静脉压力。
4.结扎脾动脉:对于脾脏较大者,应结扎脾动脉,使脾缩小,便于操作,减少血液的丢失,使脾内大量的血液流入循环血内,成为最好的自体输血。
操作时,先切开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一一结扎韧带中的血管,进入小网膜腔,显露出胰体、尾部。
在胰上缘触到搏动的脾动脉,并在胰体、尾交界处选一脾动脉隆起部分,切开后腹膜,用直角钳仔细分离出脾动脉,并绕以粗丝线结扎。
结扎脾动脉时须扎两道(两道相距0.5cm左右),结扎不要过紧,以能闭合管腔为度,以免撕裂动脉壁;但也不能太松,以免起不到阻断血流的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尽量避免损伤其下方平行的脾静脉。
5.分离脾脏:当脾动脉血流阻断后,将脾稍加按摩即可迅速缩小50%以上,一般不必再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
先将脾向上推开,结扎、剪断附着在脾下极的脾结肠韧带。
再将脾拉向内侧,剪开、结扎脾肾韧带。
此时脾已大部分离,即可用右手伸入脾上极的后方,抓住脾脏向下内方柔缓牵拉旋转,将其轻轻托出;另一只手可协助托绌上极。
脾膈韧带处的膜状粘连可被钝性分离,如粘连带较粗时,应用止血钳钳夹、切断并结扎,即可将脾托出。
在处理胃脾韧带上部和脾膈韧带时,最好在直视下进行,否则常易损伤胃大弯部组织或撕破胃短血管,招致出血。
6.切除脾脏:将脾托出切口外面,即刻向脾窝内堵塞大纱布垫,既利止血,又可防止脾又重新滑回腹腔。
然后清理脾蒂周围的结缔组织,将脾门动、静脉分别结扎切断(近端血管需结扎加缝扎)。
如脾较大,脾蒂较厚,则应在脾门处用3把大止血钳平行钳夹脾蒂,在远端两把钳间切断,在余下两把止血钳近端用粗丝线结扎,然后再在两把钳间缝扎一道,如血管较粗,则可将脾动、静脉分别结扎处理。
在处理脾蒂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胰尾。
将切除的脾放置在无菌漏斗上,任脾内血液自然流入含有抗凝保养液的贮血瓶中,备自体输血用。
7.止血、检查:脾切除后(特别是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后),腹膜后和脾膈韧带、脾肾韧带处,常有撕裂的曲张静脉渗血,造成术后膈下积血、继发感染和膈下脓肿,故术中出血点要一一结扎止血。
特别是在膈面和左肾上极后腹膜处,要用左手将胃向右侧推开,再用长持针器夹针间断缝合出血点。
此外,还需将胰尾部创面缝合,并用后腹膜缝合覆盖。
然后将大网膜放在左肾区和脾窝内,以建立侧支循环,还有利于结肠脾曲的复位。
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在脾切除之后,需再测一次门静脉压力,和术前对比,以估计疗效。
8.引流、缝合:由于病人肝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不佳,即使术中止血彻底,术后仍有可能发生创面渗血,甚至术后发热和膈下感染,应在脾窝处和胰尾处常规放置引流物。
一般在脾窝可放置软双腔硅胶管,胰尾处放香烟引流,均自切口旁另戳创口引出,注意引流口要宽松。
双腔管引流可酌情放置较长时间,必要时可安置负压装置,术后持续吸引,以减少膈下积血或积液的可能。
香烟引流可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如术中渗血严重,可于关腹前向脾窝内置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术后继续通过引流管注入上述抗生素2~5日,对预防膈下感染效果很好。
切口各层用丝线间断缝合。
如皮下渗血较多,可于皮下放胶皮片引流,术后24~48小时拔除。
【脾切除术的术前准备简介】
1.紧急手术:当脾破裂时须紧急手术时,应在术前准备的同时防治失血性休克,使手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施行。
严重脾破裂的病人,由于大量内出血,多伴有失血性休克,需大量快速输血,必要时可行动脉加压输血,并充足备血。
同时应注意其他脏器的多发性损伤,并给予处理。
术前应作胃肠减压,以免胃膨胀,妨碍显露。
还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当术前准备基本完成,手术器械备齐后,就应在抗休克治疗下,尽早手术止血,不应等待休克纠正。
2.择期手术:除破裂之外的慢性脾脏疾病均应行择期手术。
注意改善全身情况,多次少量输血,保护肝功能,纠正凝血功能不全,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术前应作胃肠减压,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应选择软质胃管,下管前应服少量液体石蜡,要特别留意,以防大出血。
术前还应适量备血,作好输血准备。
亦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
【脾切除术的适应证简介】
1.脾外伤:左上腹或左手肋部穿透性损伤及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脾破裂或包膜下破裂,自发性脾破裂,以及手术中损伤等,均可引起致命的大出血,须立即行脾切除术止血,挽救生命。
2.游走脾(异位脾):由于脾蒂过长,脾可过度活动而成游走脾。
甚至出现脾蒂扭转,造成脾坏死。
无论脾蒂扭转与否,均应行脾切除术。
3.脾局部感染:脾脓肿常发生在脓毒血症后,如脓肿局限在脾内,可行脾切除术,如脓肿周围炎症已波及脾脏四周,则仅能作引流术。
局限性脾结核,也可行脾切除术。
4.肿瘤: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但不论良性的(如血管瘤)或恶性的(如淋巴肉瘤)均应行脾切除术。
转移性肿瘤较多见,大多数已广泛转移不适宜手术。
5.囊肿:上皮性、内皮性和真性囊肿,非寄生虫性假性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如脾包囊虫病),均易继发感染、出血、破裂,应予切除。
6.胃体部癌、胃底贲门癌、胰体部、尾部癌、结肠脾曲部癌行根治切除术时,无论有无脾的转移,为清除脾动脉周围或脾门部淋巴结,均应行脾切除术。
特别是肿瘤与脾有粘连时,更应一并切除脾脏。
7.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者,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动脉瘤、脾动、静脉瘘及脾静脉血栓等引起充血性脾肿大者,均应行脾切除术。
8.其他脾功能亢进性疾病
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适于年轻病人,首次发作,经药物治疗半年不愈;慢性反复发作者;急性型,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出血(儿童宜在1~2周内手术)和早期妊娠的病人(4~5个月内手术)。
②先天性溶血性贫血,适于药物(激素)治疗后1个月内不见效者;长期用药发生严重副作用,无法继续用药者。
术前应行放射性51铬肝脾区测定,表明脾为红细胞主要破坏场所者则手术;如肝为红细胞主要破坏场所时,则不宜手术。
③原发性脾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④原发性全血球减少症。
⑤再生障碍性贫血,适于药物治疗无效,骨髓检查存在代偿性增生者(周围血内网织红细胞检查多次为零者不宜手术)。
⑥后天性溶血性贫血(选择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