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7.34 KB
- 文档页数:1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
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张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
术毕。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内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
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缝扎各一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
缝闭胆总管上切口。
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肝胆外科常规手术记录大全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步骤:1.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铺无菌巾。
2.沿脐下切开皮肤1.2cm,开放式进腹,置入1cm Trocar,建立CO2气腹,设定腹内压13mmHg。
改体位为头高脚低位及左侧卧位各约30度。
剑突下置入1cm Trocar,右肋缘下于腋前线上置0.5cm Trocar,分别置入腹腔镜及相应器械。
镜下探查:腹腔网膜组织与肝脏、胆囊粘连,网膜组织包裹胆囊,胆囊大小约12×6×4cm,充血肿胀,胆囊壁厚约1.0cm,内有结石一枚,大小约1.5×1.5×1cm。
肝脏大小、形态、质地正常,胃小弯等均未发现异常。
胆总管无扩张。
术中诊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遂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超声刀逐步游离粘连的大网膜。
分别游离暴露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距胆总管约0.5cm处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胆囊管,胆囊管胆囊侧用可吸收夹1枚夹闭,予两者之间剪断胆囊管。
超声刀顺逆结合自胆囊床分离胆囊,胆囊床创面用电凝彻底止血。
反复冲洗术野干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漏,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
留置肝下引流管一条,从腋前线Trocar孔引出并固定。
所切除胆囊装入标本袋后自脐部穿刺孔取出,排除气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口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关闭各切口。
4.术程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出血约ml,术后患者血压/ mmHg,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
切除胆囊及结石向患者家属展示后送病检。
二、胆肠吻合术开腹:修整肝管断端,留作吻合口。
在Treitz韧带下15cm空肠分离钳分开系膜,超声刀切开系膜,直线闭合切割器切断空肠。
丝线连续缝合空肠断端加固。
超声刀游离肠系膜使空肠远侧断端可轻松提至肝门下方。
注意保护空肠血供。
在距空肠远侧断端3cm处,对系膜缘切开空肠,直径约1cm。
可吸收薇乔线间断缝合肝管断端和空肠对系膜缘切开处,用“降落伞”法间断缝合。
手术记录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45岁,因“呕血伴黑便1天”入院。
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手术方式:
采用上腹部正中切口,行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断流术)和脾切除术。
麻醉方式:
全麻加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经过:
1.常规消毒铺巾,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打开腹膜。
2.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有大量积血,未见明显肿瘤结节。
术中证实诊断正确。
3.显露脾胃韧带,将胃结肠韧带分离并结扎胃短血管。
显露贲周血管,分离并结扎血
管,彻底断流。
4.分离脾周韧带,将脾脏完全游离。
脾脏质地正常,未见明显病变。
5.移除脾脏,检查脾蒂及周围血管无出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腹膜及各层
肌肉。
6.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少,未输血。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给予止血、补液等治疗;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4.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5.术后禁食水,胃肠减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6.待胃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流质饮食;
7.定期换药,保持伤口干燥;
8.建议术后休息2周,加强营养支持;
9.出院后按时服药,按期复查。
总结:患者行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常规治疗得当,恢复良好。
该患者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伴休克,病情严重,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挽救生命。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抗生素治疗、止血补液、生命体征监测、引流观察、饮食调整、伤口护理和定期复查等。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
解剖出旋髂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张的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
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内未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
剪开胆囊三角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总管上切口。
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送病理检查。
术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胃癌术后诊断:全胃切除术后状态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脾切除)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经过1.麻醉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在脐下约3cm处做一弧形切口,长约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切口靠大网膜侧切开腹膜进腹。
3.在乙状结肠后剪开侧腹膜进腹腔。
术中发现病变处近左侧动脉韧带根部,局部侵及胰腺,不能保留脾脏。
4.切除脾脏后,充分分离结肠、胃结肠韧带、胰腺左侧、肝胃韧带及小网膜囊,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
5.在幽门下切断十二指肠球部,残端浆膜与胰腺前包膜固定,预防术后肠梗阻。
6.术中发现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前叶间有较多淋巴结肿大,与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一同切除。
7.在十二指肠水平部离断幽门至近端4cm处。
沿肝动脉右侧切除左膈下血管前脂肪结缔组织。
8.分离胰腺前包膜,沿胰腺前包膜切除胰腺被膜,胰腺被膜切除后,胰腺头部被膜下有一厚纤维包块呈中度粘连难以分离,因已达“第二野”,此时暂停分离。
9.分离胃大弯侧及胃结肠韧带,将胃大弯侧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并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前叶。
10.分离胃胰皱襞,将胃胰皱襞与胰腺头部包膜分离,并切除部分胃胰皱襞,胃胰皱襞分离时出血较多。
11.分离胃左血管及分支,将胃左血管及分支全部切断结扎。
12.分离胃小弯侧及小网膜囊,将小弯侧与肝十二指肠韧带分离并切除部分小网膜囊。
13.将大弯侧及远端横结肠系膜前叶剪开后向左侧翻开至左侧腹膜外暴露左结肠动脉和胰体尾部及脾脏等器官;左侧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术中器械辅手双手提起可略外旋仰卧姿势拉直经口气插管伸过胸后左侧并左右对抗系索打结;器械副手或体位助手常规切除三钳旁两侧叶片吻合袋供两侧隔离依据乳腺实质帮助移切开放肤各置于腹腔组织种植生发器袋内两侧供植皮用。
脾切除术的过程:1.初步麻醉:氯氨酮5ml/只,静脉给药初步麻醉。
2.固定:绳子绕过犬齿使其狗嘴部不能张开,采取仰卧位四肢展开固定于手术上。
3.备皮:用弯剪刀在狗狗左腹股沟区备皮10c m×10c m面积,在狗狗上至剑突上5cm下至下至脐下5cm备皮。
4.术中麻醉:配置浓度为20%乌拉坦注射液500ml备用;左后肢腹股沟区备皮常规消毒,寻找出左后肢股静脉大概位置,沿股静脉走行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切口长度3cm,游离出股静脉2cm,取30cm长4号线对折后由止血钳穿带过血管下,剪断丝线,一条丝线远心端结扎血管,另一条丝线备用,用眼科剪刀在股静脉表明进行“T”字造口,再插入麻醉药管,并用另一条丝线固定已插入药管,乌拉坦注射液中速滴入。
采用连续缝合方法先缝合深筋膜,再采用单纯缝合方式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
5.消毒与铺单:在将手术的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先铺小单再中单最后铺大单,围成暴露手术区域20cm×3cm。
6.手术过程:在前正中线偏右1cm做长15cm纵行切口,上至剑突下,下至脐上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钝性分离腹直肌,打开腹膜,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决定行脾切除术。
7.确定肝脾位置后,用手探入腹腔轻轻托起脾脏,下端用温水纱布填塞。
充分显露脾蒂。
结扎并切断胃短血管后小心分离脾蒂,剪开结扎脾的韧带,显露脾动静脉。
用7号线在脾的动静脉处分别进行双重结扎,再切断脾动脉和脾静脉。
8.切断脾蒂后,全齿血管钳钳夹切断脾膈韧带,完全游离脾脏,移走脾脏。
腹腔内反复冲洗,手术野彻底止血,再次检查腹腔内其他脏器未见损伤后逐层关闭腹腔。
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先缝腹直肌层,再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9.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狗狗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一、引言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和脾脏相关疾病。
该手术具有操作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的详细记录入手,深入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手术。
二、手术记录1. 病历概况病人X,男,45岁,主因胰腺癌痛,入院查体发现脾脏也有病变,故推荐进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腹部CT等。
3. 手术进行(1)体位:采取仰卧位,(2)麻醉:全麻下行手术(3)手术切口:在腹部作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
(4)操作步骤:先行脾切除术,随后进行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操作顺利,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得到保护。
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天拔除胃管,术后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等。
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深入解析1.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脾脏疾病,如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脾囊肿等。
(2)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于该手术。
2.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精准:腹腔镜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操作。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腹腔内器官损伤等。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总结回顾本文深入解析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记录,分析了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处理情况,结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全面评估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脾切除术手术步骤简介】1.体位:平卧位,左腰部垫高。
2.切口:脾脏肿大不显著时,常采用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操作方便,并可向上延长,充分显露常有粘连的脾上极。
当脾较大或估计粘连较重时,可采用左上腹L形切口或在上述切口的基础上补充作横切口,以更好的显露脾脏。
亦有的作左肋下斜切口或上腹横切口。
3.检查:择期手术进入腹腔后,需检查的项目有:①肝:大部分脾切除是用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故应常规检查肝。
如肝已萎缩,属晚期病变,就应尽量减少手术操作,减轻病人的负担。
必要时切取肝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
②脾:主要了解脾脏的大小和周围(尤其是与膈肌)粘连的情况,有助于防止分离粘连时出血。
此外尚需了解副脾的位置和数目。
③腹部其他情况:如腹水的多少,胆道及胰腺有无病变等。
④测定门静脉压力。
4.结扎脾动脉:对于脾脏较大者,应结扎脾动脉,使脾缩小,便于操作,减少血液的丢失,使脾内大量的血液流入循环血内,成为最好的自体输血。
操作时,先切开胃结肠韧带和胃脾韧带,一一结扎韧带中的血管,进入小网膜腔,显露出胰体、尾部。
在胰上缘触到搏动的脾动脉,并在胰体、尾交界处选一脾动脉隆起部分,切开后腹膜,用直角钳仔细分离出脾动脉,并绕以粗丝线结扎。
结扎脾动脉时须扎两道(两道相距0.5cm左右),结扎不要过紧,以能闭合管腔为度,以免撕裂动脉壁;但也不能太松,以免起不到阻断血流的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尽量避免损伤其下方平行的脾静脉。
5.分离脾脏:当脾动脉血流阻断后,将脾稍加按摩即可迅速缩小50%以上,一般不必再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
先将脾向上推开,结扎、剪断附着在脾下极的脾结肠韧带。
再将脾拉向内侧,剪开、结扎脾肾韧带。
此时脾已大部分离,即可用右手伸入脾上极的后方,抓住脾脏向下内方柔缓牵拉旋转,将其轻轻托出;另一只手可协助托绌上极。
脾膈韧带处的膜状粘连可被钝性分离,如粘连带较粗时,应用止血钳钳夹、切断并结扎,即可将脾托出。
在处理胃脾韧带上部和脾膈韧带时,最好在直视下进行,否则常易损伤胃大弯部组织或撕破胃短血管,招致出血。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术后诊断:脾破裂,脾切除术。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了开腹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脾脏进行了切除。
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中,患者接受了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
手术开始前,医生首先进行了全面的腹部检查,并进行了必要的术前准备。
随后,医生在患者腹部开了一个切口,并仔细分离了脾脏周围的粘连组织。
接着,医生对脾脏进行了切除,并对手术区域进行了仔细的止血和清理。
最后,医生将切除的脾脏取出,并对手术切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定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身
体的恢复。
2.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专业检查和评估,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况。
4.如果患者出现了任何不适或并发症,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
理。
肠梗阻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
2、取左、右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切开皮肤,电刀依层次逐层进腹。
探查:腹腔有少量腹水,小肠高度扩张,积气和积液,距屈氏韧带、回盲瓣数字cm有一束带压迫空、回肠形成机械性梗阻,去除粘连束带后游离出小肠,见被压肠管明显狭窄,肠壁厚,未见明显坏死,将小肠积液挤入结肠,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
(机械性肠梗阻)取左、右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切开皮肤,电刀依层次逐层进腹。
探查:腹腔内有臭味,切口下无粘连,但回肠有两处与盆底粘连,空肠与部分回肠高度扩张,直径约数字cm,内充满液体,总量约数字ml.肝脾无异常。
锐性剥离回肠与盆底之粘连,发现一处大约在空回肠交界处,另一处距回盲部约数字cm。
分离过程中较底位粘连之回肠浆膜面有多处破损,逐决定在此处先戳孔减压.从浆膜破损处小肠切开肠壁,放入吸引器头,吸出扩张段肠管积液近数字ml.游离该段肠管系膜,切除肠管约数字cm,行手工端端吻合,浆肌层包埋。
修补空回肠交界处粘连小肠之破损浆膜.距屈氏韧带数字cm处缝荷包,戳孔向远端置入数字号导尿管一根行空肠造口,肠壁隧道包埋后经左上腹戳孔引出,固定,肠管吊置.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盆腔置乳胶引流管一根,从右下腹引出,固定。
查无活动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缝合腹壁各层,结束手术。
(粘连松解,肠腔减压、回肠部分切除吻合)取左、右侧经腹直肌切口,长约数字cm.探查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淡血性、脓性、粪样液体,量约数字ml,吸尽渗液.盆腔及小肠、结肠系膜血管周围未及转移肿大淋巴结,肝脏亦未及肿瘤转移灶.见近端小肠明显扩张,内有大量肠液及气体,表面明显红肿、充血,表面有大量脓苔附着。
升结肠、盲肠及横结肠降结肠空虚。
自回盲瓣向近端逐次锐性分离小肠粘连至近端空肠。
距屈氏韧带、回盲瓣约数字cm见约数字cm小肠被一索带绞窄,小肠已缺血坏死.距坏死小肠近、远端约数字cm小肠破损.决定行坏死小肠切除吻合.分离结扎切断小肠系膜,切除病变小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3mmHg气腹;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岀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査腹腔,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另两个套管针穿刺,右侧一个置抓钳,抓住胆囊,剑突下置各种手术操作器械;5、改头高脚低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头侧,胆囊颈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其远端胆囊管以两个hemolock夹夹闭分离;6、再于胆囊管近端再上一个可吸收hemolock夹,在远、近端之间切断胆囊管;7、游离胆囊动脉,近端上一个可吸收hemolock夹,远端用电凝切断胆囊动脉;8、以电凝钩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放置右上腹引流管一根,放置透明质酸钠1支防术后粘连;9、取出胆囊,缝合切口;10、手术经过顺利,出血量约10mL,术中病人血压正常,麻醉效果满意,病人麻醉清醒后送病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胆囊送病理检查。
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术中见大网膜上移至右上腹,粘连包裹胆囊,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与胆囊间多处粘连,肝脏呈脂肪肝外观,胆囊轻度肿大,约10cm×5cm 大小,胆囊壁轻度水肿炎症,剖分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有多枚大小不一结石及胆汁,胆囊粘膜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胆囊三角关系欠清晰,胆总管无扩张。
胆囊内胆汁送培养。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3mmHg气腹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剌,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脾肿瘤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中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多囊性肿物,肿物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切开肿物,其内为粘稠的胶冻状物质,吸出约2000毫升,逐渐分离确定为脾肿瘤。
分别结扎脾动脉和脾静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肿物完整切除,切除肿物直径约25厘米。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原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100毫升,麻醉满意。
脾囊肿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多囊性肿物,肿物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其下缘接近肋缘,逐渐分离确定为脾囊肿。
结扎脾动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脾脏完整切除,切除肿物直径约15厘米。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100毫升,麻醉满意。
脾囊肿切除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肝脏正常,左上腹有一巨大囊性肿物,直径约15-20cm,肿物表面为脾脏组织,整体与脾脏相连,不可分割。
结扎脾动脉,分别切断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将脾脏及囊肿完整切除。
冲洗术区,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50毫升,麻醉满意。
脾修补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肋缘下切口,长约20cm,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电凝止血,上保护巾。
探察见腹腔内有不凝血约800-1000ml,肝脏正常,脾脏周围有较多血凝块,脾脏切迹处有长约2.0cm破裂口,出血已经停止。
吸尽腹腔积血,冲洗腹腔,将脾脏轻轻挽起,用干砂布蘸干脾脏破裂口周围,再用ZT医用粘涂胶将脾脏伤口粘合。
膈下置胶管引流,另切口引出,关腹。
术中出血约20毫升,麻醉满意。
脾切除、门腔静脉H形分流术(脾动脉结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1。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 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
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张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
0厘米,胆总管内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
缝闭胆总管上切口.在Winslow 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切下胆囊送病理检查。
术毕。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剑突下、脐下及右侧肋弓下三处打孔。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lenic purpura术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副脾Idiopathic thrombocytoplenic purpura,accessory spleen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脾切除,副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ccessory spleen resec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朱平 Zhuping术中所见:肝脏质地可,未见硬化,胃底脾门处未见曲张静脉,脾脏常大,横结肠系膜处可见副脾一枚。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右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3cm处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
套筒针穿刺,进腹腔镜后,探察腹腔,如术中所见,直视下再作四个套筒针穿刺。
左右各两个(见图示)。
3.用扇形拉钩挡开左肝,用金属棒抬起脾脏下极,超声电刀与解剖器配合,切断脾结肠韧带,游离脾脏下极。
4.解剖器提起胃结肠韧带,用超声刀切开韧带,用抓钳将两侧提起后,紧贴胃壁用超声电刀向左切断胃结肠韧带至脾胃韧带。
解剖器提起胃壁,金属棒向上向外挡开脾脏,超声电刀切断脾胃韧带、脾膈韧带,明显血管用钛夹夹闭后切断,至脾脏上极完全游离。
5.用金属棒将脾脏下极向内向上挡开,解剖器与超声电刀配合切断脾肾韧带后,游离脾脏背面。
6.充分显露脾蒂,分离脾动脉后用钛夹夹闭。
用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切断脾蒂。
使脾脏完全游离。
解剖器提起副脾后,用超声电刀切除。
抓钳取出副脾后,放入标本袋,将游离脾脏装入标本袋后用抓钳提至腹壁处,剪刀切碎脾脏后取出。
7.冲洗腹腔,确切止血,脾窝放置200 ml J-P负压引流管后,拔除套筒,缝合切口。
8.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术中输血,浓缩血小板30u。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血管瘤切除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于左面部血管瘤周围作锯形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浅筋膜,于浅筋膜内分离,完整切除一血管瘤,约3.5×3.5X1.5cm3大小,质软,并送病理检查。
于切口四周游离皮瓣,电凝止血,无张力间断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关闭切口。
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
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颈丛麻醉完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颈前横行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游离皮瓣,沿颈前正中线切开颈白线,暴露甲状腺,左侧甲状腺下极可扪及一约2.5cmX2.0cmX2.0cm的囊性肿物,右甲状腺上极及下极均扪及一肿物,约0.5cmX0.5cmX0.5cm及1.5cmX1.0cmX1.0cm,质中,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考虑为双侧甲状腺腺瘤。
决定行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游离双侧甲状腺,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沿肿物边缘钝性、锐性交替分离肿物,完整切除肿物,检查肿物包膜完整。
用1号丝线缝合甲状腺创面,严密止血,沿切口放置橡皮引流片,逐层缝合切口。
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标本送检病理。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于颈前作一弧形切口,长约 5.5cm,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颈阔肌,于颈阔肌下游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下至胸骨切迹,向右牵拉颈前肌群,游离甲状腺外科被膜,并充分显露右甲状腺,探查下部一腺瘤,约1.5X1.0X1.0cm3大小,质中,切开甲状腺组织,分离肿瘤见包膜完整,予切除送病理检查,间断缝合甲状腺创面,同法切除左甲状腺中部一腺瘤,约0.6X0.5X0.5cm3大小,质中,包膜完整。
查无活动性出血点,置橡皮片引流1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手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
0.5%利多卡因局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成功后。
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手术记录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也挺有趣的手术——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外星人发明的,但其实就是处理胰腺和脾脏的小手术。
其实这手术在医学界也是个老生常谈的事儿,不过我们今天要用轻松点的方式聊聊,让大家在了解的同时,也能乐呵乐呵。
2. 手术准备2.1. 病人准备首先,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
医生和护士们可是像打仗一样,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病人小王,是个爱笑的大男孩,手术前总是抿着嘴巴,偷偷看大家的忙碌。
他想,哎,这手术到底痛不痛呢?医生说,“小王,别担心,咱们有麻醉,醒来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个‘新’人了!”小王听了,心里多少安了些。
2.2. 检查与评估然后,检查环节可得仔细。
医生要确认小王的身体状况,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
说实话,小王当时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时而紧张,时而期待。
医生这边查一查,问一问,小王的紧张感慢慢就消散了。
最后,医生给了个大大的 thumbs up,说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刀台了。
3. 手术过程3.1. 麻醉与切口进入手术室后,小王躺在了那张手术台上,四周的灯光亮得有点刺眼。
他闭上眼睛,心里默念:“我可是勇士!”麻醉师过来,轻声告诉他,“小王,放松,数到十就能进入梦乡。
”小王心里一阵欢喜,心想,这种数数的方式真不错,简直像小孩儿睡前故事。
就这样,小王在甜蜜的麻醉中沉沉入睡。
手术开始后,医生小心翼翼地在小王的腹部做了一个切口,像是在给他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
此时手术室里,器械的叮当声、医生的低语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3.2. 处理胰腺与脾脏医生首先处理胰腺,像艺术家雕刻着自己的作品。
每一步都要精细,生怕出错。
医生用力一划,切除了胰体尾,还顺便把小王的脾脏也一起摘掉了。
这可不是随便玩的把戏,而是为了让小王的身体更健康。
听说这过程就像修理老爷车,要把坏的部件换掉,才能让车子跑得更快更顺。
4. 手术结束与恢复4.1. 清理与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开始清理和缝合。
***医院
***HOSPITAL 手 术 记 录
姓名:*** 住院号:***
第(1)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病室[病室],床号[床号]。
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
术前诊断:1.
术中诊断: 1.
手术名称:[手术名称]
手术指导者:[手术指导者]
手术者:[手术者] 助 手:[助手]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麻醉者]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全麻下,全卧位,常规清毒术野,置巾。
取上腹部正中经左绕脐切口,长约15cm ,切开腹壁各层后入腹,见腹腔内出血量约1800ml 。
脾中极裂伤,长约3.0cm ,深约2.5cm 。
肝、胃、肠、胰腺未见明显损伤。
吸除腹腔内积血,游离、结扎、切断脾周韧带及血管,双重结扎脾蒂血管,切除脾脏。
查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左膈下置一橡皮管自左侧腹壁引出(体内长约16cm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腹。
手术经过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少,术后病人送麻醉复苏室,注意病人体温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
术者签名:[术者签名]
记录者:[记录者]
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