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调查方案设计,修复技术及工程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7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案例研究污染土壤修复的实施过程将会影响到土地今后的再利用状况,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与环境监理体系相结合,探索适宜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模式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河北某化工企业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实例,结合工程实施特点,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依据、工作目标和范围、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中环境监理要点进行了阐述,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标签: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0 引言由于关停转迁,我国现已有大量工业场地遗址,对污染严重的工业场地遗址进行技术修复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1]。
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重庆、南京、沈阳和兰州等城市都已开展了污染场地的修复工程工作,为我国污染场地的修复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但由于缺乏专业施工队伍和行之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可能致使场地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对污染物的认识造成健康危害或导致二次环境污染,对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土壤修复技术掌握不到位造成治理后污染物仍不达标等问题的发生,尽快建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管理制度迫在眉睫[2]。
环境监理越来越成为项目建设环保管理的重要手段。
实施环境监理制度,在于建立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形式,弥补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管理制度的空白,形成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链条,变被动环境管理为主动环境管理,变事后管理为全过程管理,变单一环保行政监管为行政监管和建设单位内部监管相结合[3],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污染土壤修复的实施过程将会影响到土地今后的再利用状况,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与环境监理体系相结合,既是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管理、实现绿色修复环保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科学、规范、系统的环境监理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开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河北某化工企业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实例,结合工程实施特点,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依据、工作目标和范围、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中环境监理要点进行阐述。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污染地块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切实改善污染地块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制定本污染地块整治施工方案。
二、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XX市XX污染地块整治工程2. 项目地点:XX市XX区XX街道3. 项目业主:XX市环保局4. 项目投资:XX万元5.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XX亩三、项目目标1. 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2. 恢复地块原貌,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3. 降低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四、整治方案1. 工程概况(1)工程范围:包括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污染物的治理。
(2)工程内容: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地表水修复、生态恢复等。
(3)工程工期:XX个月2. 施工方案(1)土壤修复1)调查与评估:对污染地块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污染土壤挖掘:将污染土壤进行分类,挖掘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3)污染土壤处置:采用固化/稳定化、热脱附、化学淋洗等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无害化处理。
4)土壤修复材料:选用环保型、高效、低成本的土壤修复材料。
5)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2)地下水修复1)调查与评估:对污染地块地下水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地下水抽排:采用井点降水、地面降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污染扩散。
3)地下水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氧化等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
4)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对修复后的地下水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
(3)地表水修复1)调查与评估:对污染地块地表水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等,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单位:XXX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项目名称: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委托单位:XXX公司编制单位:XXX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编制依据 (2)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1.2.2 技术导则及规范 (3)1.2.3 相关技术资料 (3)1.3 编制目的 (3)1.4 编制原则 (3)1.5 编制内容 (4)1.6 编制范围 (5)1.7 技术路线 (6)第二章场地自然概况 (8)2.1 场地地理位置 (8)2.2 自然环境概况 (9)2.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9)2.2.2 场地自然环境状况 (9)2.3 场地所在区域社会环境概况 (17)2.4 场地所在区域的敏感目标 (18)2.5 场地使用历史和场地现状 (19)2.5.1 场地历史使用情况 (19)2.5.2 场地现状 (20)2.6 场地未来规划 (21)2.7 场地地下水利用规划 (22)2.8 场地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情况 (22)第三章前期调查总结 (23)3.1 土壤情况介绍 (23)3.1.1 土壤采样情况介绍 (23)3.1.2 土壤污染特征 (23)3.1.3 场地土壤风险状况 (23)3.1.4 关注污染物及修复目标 (24)3.1.5 场地土壤修复范围 (25)3.1.6 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量 (27)3.2 地下水情况介绍 (27)3.2.1 地下水采样情况介绍 (27)3.2.2 地下水污染特征 (28)3.2.3 场地地下水风险状况 (28)3.2.4 关注污染物及修复目标值 (29)3.2.5 场地地下水修复范围 (29)3.2.6 场地地下水修复工程量 (30)第四章筛选与评估场地修复技术 (31)4.1 修复相关技术条件分析 (32)4.1.1场地用地规划 (32)4.1.2场地开发建设计划 (32)4.1.3场地污染特征 (32)4.1.4场地土层分析及岩性 (34)4.1.5场地修复施工条件 (35)4.2场地土壤常用修复技术 (35)4.2.1 苯系物及氯代有机物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简介 (35)4.2.2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简介 (43)4.3 场地地下水常用修复技术 (44)4.3.1 抽出处理技术 (44)4.3.2 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45)4.3.3 化学氧化技术 (47)4.3.4 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 (48)4.3.5 原位阻隔技术 (49)4.4 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49)4.4.1 苯系物及氯代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 (50)4.4.2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 (52)4.4.3 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53)4.4.4 修复策略确定 (54)4.4.5修复技术筛选小结 (55)4.5 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55)4.5.1 土壤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55)4.5.2 地下水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72)4.6 修复可行性技术确定 (74)第五章形成修复备选方案与方案比选 (76)5.1 形成潜在可行性的修复备选方案 (76)5.2 备选方案一 (76)5.2.1 技术路线 (76)5.2.2 工程设计 (77)5.2.3处置后土壤再利用建议 (97)5.2.4 工作量估算 (97)5.2.5 成本与周期估算 (98)5.3备选方案二 (99)5.3.1 技术路线 (99)5.3.2水泥厂的介绍 (101)5.3.3 工程设计 (104)5.3.4 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置 (111)5.3.5 基坑侧壁及坑底验收 (114)5.3.6 工作量估算 (117)5.3.7 成本与周期估算 (117)5.4 方案比选 (119)5.4.1 比选方法指标 (119)5.4.2 比选指标比较 (120)5.4.3 比选结果与方案选择 (122)第六章修复工程环境管理计划 (123)6.1场地环境敏感点及其环境保护要求 (123)6.2 环境影响分析 (124)6.2.1 大气环境影响 (124)6.2.2 水环境影响 (124)6.2.3 噪声环境影响 (124)6.2.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 (124)6.2.5 地下水环境影响 (124)6.3 环境保护措施和二次污染防范 (124)6.3.1 土壤二次污染的防治 (125)6.3.2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的防治 (125)6.3.3 地表水污染的防治 (129)6.3.4 地下水污染防治 (130)6.3.5 噪声污染防治 (131)6.3.6 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 (131)6.4 环境影响监测 (131)6.4.1 大气污染监测 (132)6.4.2 废水回用监测 (135)6.4.2 地下水监测 (136)6.4.3 噪声监测 (139)6.5 环境应急预案 (139)6.5.1 总则 (139)6.5.2 适用范围 (140)6.5.3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 (140)6.5.4 应急流程 (141)6.5.5 危险事故分析 (141)6.5.6 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41)6.5.7 修复处置现场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42)6.6.8 人员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42)6.6.9 劳动保护和个人防护 (143)6.6.10 消防应急预案 (150)6.6.11 应急装备 (151)6.7 雨季(台风)施工措施 (151)第七章环境监理与工程验收 (153)7.1 环境监理 (153)7.1.1 工作程序 (153)7.1.2 工作内容 (155)7.1.3 工作要点 (155)7.1.4 工作方法 (157)7.1.5 工作制度 (158)7.1.6 能力要求 (159)7.2 施工场地环境监控 (160)7.3 治理过程环保监理 (162)7.4 项目后期环境监测与评估 (163)7.5 项目验收 (163)7.5.1 验收内容 (163)7.5.2 验收程序 (164)7.5.3 验收时间段和范围 (165)7.5.4 验收项目和标准 (165)7.5.5 采样点布设 (166)7.5.6地下水长期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篇一: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1. 技术路线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场地环境调查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
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
本阶段调查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展开。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图1 场地环境调查的工作内容与程序风险评估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工作内容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以及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计算。
第34卷第1期2021年2月污染防治技术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Vol.34,No.1Feb2021江阴某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项目工程案例刘海(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5)摘要:通过对江阴某地块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与修复项目的工程实施过程介绍,重点针对柔性垂直/水平阻隔技术、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风险管控项目应用中的技术原理、施工流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可为后续采用柔性垂直阻隔技术的风险管控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控;地下水处理;柔性垂直防渗墙;不透水层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Engineering case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isk control andrestoration project in a plot in JiangyinLIU Hai(Jiangs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Ltd,Nanjing,Jiangsu210005,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isk manaaement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in a certain plot in Jiangyin,focusing on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flexible verticalhorizontal barrier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water treatmeni oxipation technology P the applic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and groundwateo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jects,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c foo subsequent risk manaaement and control projects using flexible verticd barrier technolog]-Key words:risk control;groundwater treatnient;flexible verticcl cut-off wall;irnpervious layer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伴随着工程实施逐步向成熟、可靠的方向发展,国内已有多个成功实施的案例。
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单位:XXX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项目名称:XXX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方案委托单位:XXX公司编制单位:XXX公司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编制依据 (1)1.2.1 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1)1.2.2 技术导则及规范 (2)1.2.3 相关技术资料 (3)1.3 编制目的 (3)1.4 编制原则 (3)1.5 编制内容 (4)1.6 编制范围 (5)1.7 技术路线 (5)第二章场地自然概况 (7)2.1 场地地理位置 (7)2.2 自然环境概况 (8)2.2.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8)2.2.2 场地自然环境状况 (9)2.3 场地所在区域社会环境概况 (17)2.4 场地所在区域的敏感目标 (18)2.5 场地使用历史和场地现状 (19)2.5.1 场地历史使用情况 (19)2.5.2 场地现状 (21)2.6 场地未来规划 (22)2.7 场地地下水利用规划 (22)2.8 场地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情况 (23)第三章前期调查总结 (24)3.1 土壤情况介绍 (24)3.1.1 土壤采样情况介绍 (24)3.1.2 土壤污染特征 (24)3.1.3 场地土壤风险状况 (24)3.1.4 关注污染物及修复目标 (25)3.1.5 场地土壤修复范围 (26)3.1.6 场地土壤修复工程量 (29)3.2 地下水情况介绍 (30)3.2.1 地下水采样情况介绍 (30)3.2.2 地下水污染特征 (30)3.2.3 场地地下水风险状况 (31)3.2.4 关注污染物及修复目标值 (31)3.2.5 场地地下水修复范围 (32)3.2.6 场地地下水修复工程量 (33)第四章筛选与评估场地修复技术 (34)4.1 修复相关技术条件分析 (34)4.1.1场地用地规划 (34)4.1.2场地开发建设计划 (35)4.1.3场地污染特征 (35)4.1.4场地土层分析及岩性 (37)4.1.5场地修复施工条件 (37)4.2场地土壤常用修复技术 (38)4.2.1 苯系物及氯代有机物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简介 (38)4.2.2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简介 (45)4.3 场地地下水常用修复技术 (45)4.3.1 抽出处理技术 (45)4.3.2 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47)4.3.3 化学氧化技术 (48)4.3.4 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 (49)4.3.5 原位阻隔技术 (50)4.4 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51)4.4.1 苯系物及氯代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 (51)4.4.2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筛选 (54)4.4.3 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 (56)4.4.4 修复策略确定 (58)4.4.5修复技术筛选小结 (59)4.5 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59)4.5.1 土壤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59)4.5.2 地下水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 (83)4.6 修复可行性技术确定 (86)第五章形成修复备选方案与方案比选 (87)5.1 形成潜在可行性的修复备选方案 (87)5.2 备选方案一 (87)5.2.1 技术路线 (87)5.2.2 工程设计 (88)5.2.3处置后土壤再利用建议 (108)5.2.4 工作量估算 (108)5.2.5 成本与周期估算 (109)5.3备选方案二 (111)5.3.1 技术路线 (111)5.3.2水泥厂的介绍 (113)5.3.3 工程设计 (116)5.3.4 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置 (123)5.3.5 基坑侧壁及坑底验收 (126)5.3.6 工作量估算 (129)5.3.7 成本与周期估算 (130)5.4 方案比选 (131)5.4.1 比选方法指标 (131)5.4.2 比选指标比较 (133)5.4.3 比选结果与方案选择 (135)第六章修复工程环境管理计划 (136)6.1场地环境敏感点及其环境保护要求 (136)6.2 环境影响分析 (137)6.2.1 大气环境影响 (137)6.2.2 水环境影响 (137)6.2.3 噪声环境影响 (137)6.2.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 (137)6.2.5 地下水环境影响 (137)6.3 环境保护措施和二次污染防范 (138)6.3.1 土壤二次污染的防治 (138)6.3.2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的防治 (138)6.3.3 地表水污染的防治 (142)6.3.4 地下水污染防治 (143)6.3.5 噪声污染防治 (144)6.3.6 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 (144)6.4 环境影响监测 (144)6.4.1 大气污染监测 (145)6.4.2 废水回用监测 (148)6.4.2 地下水监测 (149)6.4.3 噪声监测 (152)6.5 环境应急预案 (153)6.5.1 总则 (153)6.5.2 适用范围 (153)6.5.3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 (153)6.5.4 应急流程 (154)6.5.5 危险事故分析 (154)6.5.6 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55)6.5.7 修复处置现场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55)6.6.8 人员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56)6.6.9 劳动保护和个人防护 (156)6.6.10 消防应急预案 (163)6.6.11 应急装备 (164)6.7 雨季(台风)施工措施 (164)第七章环境监理与工程验收 (166)7.1 环境监理 (166)7.1.1 工作程序 (166)7.1.2 工作内容 (168)7.1.3 工作要点 (168)7.1.4 工作方法 (169)7.1.5 工作制度 (170)7.1.6 能力要求 (171)7.2 施工场地环境监控 (172)7.3 治理过程环保监理 (174)7.4 项目后期环境监测与评估 (174)7.5 项目验收 (175)7.5.1 验收内容 (175)7.5.2 验收程序 (176)7.5.3 验收时间段和范围 (176)7.5.4 验收项目和标准 (177)7.5.5 采样点布设 (178)7.5.6地下水长期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案例: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详解土壤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据统计,我国受镉、铬、铅、汞、锌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 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降解和不可自然逆转等特征,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还易引发地下水污染,并通过食物链途径造成植物、动物和人体的重金属累积。
因此,土壤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篇文章中,奥科环境将为您继续介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1土壤重金属污染原因土壤重金属污染可由岩石风化、火山喷发等自然地质活动造成,但人类活动往往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中,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污水灌溉、工农业生产活动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产生来源。
特别是在矿山开采和农药化肥的施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更为复杂和严重。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尾矿中铅、锌、镉、铬、砷和锰等重金属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这些硫化物尾矿在与氧气进行接触的过程中,经过雨水浸泡等过程,其中的铅、镉、铜、锌、汞、锰等污染物可溶性离子被浸出且得到释放,进而对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化学肥料中会含有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灌溉或降雨在土壤中沉降积累。
另外一些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中也普遍会添加铜、锌等元素,畜禽食用了饲料后排出的粪便被当作肥料施用于农田中后,经过日积月累也会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大量沉积。
2土壤重金属污染常用修复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重金属控制及修复方法有固化/稳定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及淋洗技术:化学稳定化处理化学稳定化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成熟的一项重金属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实施比较容易,成本可以接受。
该法主要通过在土壤中施加改性药剂,经氧化还原反应、矿化作用和沉淀反应,将不稳定重金属形态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迁移性弱、无害或毒性较低的重金属单质或化合物,将其稳定在自然环境中,不再被雨水浸出和治污根系所吸收。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技术与修复对策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同时对人们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其中的空气污染与水环境污染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部分区域土壤环境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这不仅会对农畜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开展环保工作时,针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管理与修复也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内容。
文章介绍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对策。
标签: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修复对策引言环境监测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与后续研究工作的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在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中,现场采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现场采样技术能够得到规范化的实施,将会给后续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
在过去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因此,对现场采样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1.1定位探测为确保采样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开展采样工作之前,需要对场地内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进行了解及定位勘测。
根据需采样的样品的区别,定位探测工作分布两部分:一是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勘测,确定采样地点的地理位置及地面标高,探测了解采样地地下障碍物,避开地下井道、排污道、电缆等;二是对场地地下水环境进行探测,确定地下水水位及是否存在其他油性液体等。
在定位探测方面,国内外使用的仪器及技术相差不大,土壤环境勘测主要使用全球定位仪GPS、卷尺、金属探测仪、雷达等;地下水环境探测主要使用水位尺及油水洁面仪。
1.2土壤样品采集国内外土壤样品采集主要区别在于钻孔设备的使用上,国外土壤采集設备相对比较先进。
钻孔设备根据分为两大类:人力驱动式手动取土钻及机械动力采样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钻机逐渐被淘汰,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直推式钻机,比较先进的一款设备产自美国,土壤钻孔效率可达100m/d,根据土壤环境甚至能达到更高。
1.3地下水水样采集我国地下水水样采集技术及设备与国外相差非常大,国外的水样采集技术经过了长期深入研究,已经研制出了取样质量可靠,且使用轻便灵活的采样设备,而我国的采样设备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案例研究5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案例研究1背景石油类污染场地常见于石油开采、炼化、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原油及各类油品的泄露,典型的石油类污染场地包括:(1)油田:钻井/采油/洗井废水的超标排放与干化池、泥浆池、废液池、贮油池的渗漏、输油管线破裂、采油废弃物的堆放等。
(2)石油炼化企业:储油罐区与装卸区、原油粗/精加工区、污水处理区、管道的跑冒滴漏、生产事故造成的油品泄露等。
(3)加油站:地下储油罐及管线泄露,尤其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单层油罐泄露风险巨大。
1、污染种类及特征石油类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组分复杂,主要包括C15~C36的烷烃、烯烃、苯系物、多环芳烃、脂类等,其中美国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多达30余种。
污染物类型可分为两大类: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主要由烯烃、烷烃和苯系物组成,半挥发性有机物则主要为多环芳烃。
2、污染治理现状受工程、技术、设备、成本的综合影响,油田及石化企业污染土壤的治理一直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处置难题,油田及石化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投入资研发相关的处理技术,当前的主要处置模式颇为粗放,石化企业则出于行业本身的危险性出发,在化工工艺安全上的关注要远高于环境污染。
加油站是石化行业的下游环节,本身亦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与使用。
地下储油罐及管线的破损泄露所引起的土壤、地下水事故近年来在国内也是屡有发生。
2 \o “石油污染土壤新闻专题”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1、 \o “异位修复技术新闻专题” 异位修复技术(1)异位热脱附(E_-Situ Thermal Desorption)异位热脱附是指污染土壤开挖后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将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通过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地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去除。
热脱附技术中加热的方式有多种,如高频电流、微波、过热空气、燃烧气等。
加热温度控制在20__~800 ℃,热脱附过程中发生蒸发、蒸馏、沸腾、氧化和热解等作用,通过调节温度可以选择性的移除不同的污染物。
污染场地修复方案设计导语:地下水污染场地的规划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主要是因为地下水污染严重会对我国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的污染场地修复方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在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在地下水污染场地防治工作方面制定了许多措施,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完善。
比如,我国在《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
又比如,对于地下水的水质标准与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我国均作出了明文规定。
与此同时,对于生活污染排放及工业废水也做出了相应的标准。
除此之外,对于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在排放方面有了更高的收费准则。
上述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我国地下水污染能够得到有效防治,进一步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优化奠定良机。
防治职责不明确防止职责不明确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基于跨省界的水区域,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制定作为保证,导致职责不明。
与此同时,由于地下水污染涉及到多个行业及多个单位,从而导致各个部门出现交叉管理的现象,如此一来便大大减低了管理的有效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各方推卸责任的现象时常发生。
这些因素均对水污染场地防治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水资源开发过度在水资源开发过度的情况下,便导致地下水丧失平衡,进一步使流域环境所承载的压力大大增加,如此一来,便会使水污染现象加剧,甚至呈现进一步恶化的局面。
显然,这方面的问题会大大增加地下水污染场地防治工作的难度。
水资源破坏现象严重通过对长江及黄河等重点湖泊检测,发现很多工业废水排放及污水排放均存在严重违规情况。
并且,有学者对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发现超过50%的污水处理厂在排污方面存在不达标的情况。
如此一来,在水资源遭遇严重破坏的基础上,地下水污染场地的防治工作便受到极大的阻碍。
资金投入不充裕对于地下水污染场地的防治工作来说,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这项工作实施时间长、范围广,因此便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计方案一、场地修复技术路线根据项目招标文件要求和地块内土壤污染因子,本项目采用异位化学还原稳定化技术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结合技术对场地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污染土治理总体工作路线见下图。
土修复总体技术路线二、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方案设计1、技术简介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指向污染土壤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毒性相对较小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常见的还原剂包括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多硫化钙、二价铁、零价铁等。
2、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修复系统包括:(1)预处理系统(碎筛分铲斗、挖掘机、推土机)用于对开挖出的污染土壤进行破碎、筛分或添加土壤改良剂等。
(2)药剂混合系统(搅拌设备)污染土壤和药剂通过搅拌设备混合均匀。
(3)防渗系统:污染土暂存和处置场所要求进行硬化和布设防渗层,并配备地面废水导排沟渠。
3、技术应用基础和前期准备工程实施前,进行小试实验测试,判断修复效果是否能达到修复目标要求,并探索药剂投加比、反应时间、氧化还原电位变化、pH 变化、含水率控制等,作为技术应用可行性判断的依据。
小试实验参数指导中试扩大化试验,根据试验现象确定大规模实施的可行性,并记录工程参数,指导工程实施。
4、主要实施过程主要实施过程如下:(1)污染土壤清挖;(2)将污染土壤破碎、筛分,筛除建筑垃圾及其它杂物;(3)配比;(4)通过多次搅拌将修复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使修复药剂与目标污染物充分接触;(5)监测、调节污染土壤反应条件,直至自检结果显示目标污染物浓度满足修复目标要求;(6)通过验收的修复土壤按设计要求合理处置。
5、关键技术参数影响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修复效果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药剂投加比、土壤渗透性、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总量或土壤氧化剂耗量(SoilOxidantDemand,SOD)、pH、含水率和其它土壤地质化学条件。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分析与案例分析污染场地主要包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该区域遗留的污染物质;其界定要素为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否超过环境背景值,并对此空间或区域的人体安康及自然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层出不穷,如何选择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场地污染物的类别决定了采用的修复技术的选择。
因此,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开展系统分类,对于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选择非常必要。
针对污染场地治理,我国在场地修复管理和技术层面还相对缺陷,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发刚刚起步,且大多数属于理论研究,实际场地修复治理案例较少。
鉴于此,本文以某典型化工厂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实例,介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过程以及修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期为该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
1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种类繁多,新型的修复技术不断出现。
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开展分类,不仅有利于修复技术的识别与比较,而且有利于修复经验与修复技术的传播,也有利于在相似的污染场地上迅速开展修复活动。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定义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修复处理工程的位置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根据修复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污染源修复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根据修复原理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热处理技术、生物技术、自然衰减和其他技术等;根据修复方式可分为对污染源的处理技术和对污染源的封装技术;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运行和成本数据的充分性和可获得性,可分为成熟技术与创新技术。
下面依据修复原理对场地修复技术开展分类分析,如下表1所示。
2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筛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
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
每种修复技术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修复技术选择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衡量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找出对于特定场地最适用的技术或技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