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调查和修复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6.82 MB
- 文档页数:45
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的工业产业如采掘业、冶炼、石油、化工、皮革、金属加工等都会造成污染问题。
另外,化学品(如杀虫剂)的不当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带来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污染。
污染场地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地价值的降低,农业用地或城市用地的减少,污染场地引发的严重的责任纠纷问题,巨额的处理经费支出,等等。
这些都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场地污染有很大隐蔽性、滞后性和持久性,污染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转移,变化和移动非常缓慢(几年甚至几十年),污染只有触及受体时才可能会被发现。
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管理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形成各自的污染场地的管理模式,模式的共同之处都是经过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疑似污染场地的发现,场地的初步调查、初步筛选确定优先管理名单,场地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管理措施——修复或其他措施。
各国支持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的法律体系、技术文件体系等有所不同,但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场地受到污染后,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削减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人群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是进行污染修复和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有助于分析和比较多种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为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污染治理计划提供依据,有效地规避场地污染风险。
场地污染修复、调查、与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1.调查评估要点(一)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原则上为疑似污染地块的边界范围内。
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到地块边界以外:如地块边界附近土壤可能受到本地块污染的,需确定地块地下水污染范围的,地块周边存在环境敏感目标的(如学校、居民区等)等情形。
(二)布点要求布点是土壤环境调查的关键环节。
布点不当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布点数量应当综合考虑代表性和经济可行性原则。
鉴于具体地块的差异性,布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当主要基于专业的判断。
原则上:初步调查阶段,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
详细调查阶段,对于根据污染识别和初步调查筛选的涉嫌污染的区域,土壤采样点位数每400m2不少于1个,其他区域每1600m2不少于1个。
地下水采样点位数每6400m2不少于1个。
有以下情形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布点,如污染历史复杂或信息缺失严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等。
(三)土壤污染物的检测项目漏检污染项目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土壤中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当根据保守原则确定。
疑似污染地块内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转化或降解产物均应当考虑纳入检测范畴。
(四)水文地质和土壤理化性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关系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和分布。
需要调查:地块土层结构及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地下水水平流速及流向等。
土壤的具体理化性质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
需要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率、土壤孔隙率、渗透系数等。
(五)实验室检测原始数据管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调查评估的基础。
参与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的实验室,应当保存所有样品检测的原始数据(包括电子数据)以备检查,原则上至少保存20年。
(六)风险评估要点1.建立污染地块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内容包括污染来源、潜在受体以及暴露途径(即污染到达受体的途径)。
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污染场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工业企业场地污染展开调查和修复十分必要。
本文结合某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实例,对该场地污染的调查评估以及相应修复方案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标签: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修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工业企业搬迁、关停,这些企业腾出的场地将被用作城市建设开发。
但是,许多工业企业场地污染严重,若不妥善处理,将严重威胁到居民和环境的健康。
因此,对工业企业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样品采集与评估方法1.1调查场地概况本文研究场地为某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占地面积2500m2,主要从事纺织粘合剂生产。
该场地的平面布局和样点布置如图1所示,主要构筑物包括生产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污水处理设施和空桶堆场,现已拆除,未来场地土地利用类型将调整为商业和居住用地。
1.2场地环境污染初步分析1.2.1场地污染识别和关注区域根据现场踏勘,生产车间地面硬化破损严重,防渗措施较差,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和空桶堆场地面硬化年久失修,有明显破损裂纹,物料跑冒滴漏,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地埋式污水管网和处理装置使用多年,其下层土壤和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是关注的重点。
1.2.2场地污染物识别本研究场地主要从事粘合剂生产,使用化工原料主要是苯、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等,因此重点关注的污染物主要为苯、甲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和总石油烃。
1.2.3地层结构和水文试验本研究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0~1.2m)、黏土(1.2~5.7m)、粉质黏土(5.7~7.0m),粉砂土(7.0~10.1m),土壤颗粒以粉粒(0.075~0.005)为主,形状从松散到硬塑,密度较大,天然含水率为22.8%~23.6%。
浅层承压层地下水位埋深在-7.0m左右,流向大致呈东南向西北方向,土壤渗透系数5.221m/d,导水系数43.334m2/d,有机质含量0.256%。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场地污染往往是“看不见的污染”,一旦污染,其修复既费时间又耗费大量资金。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核心依然是污染修复。
我国土壤修复的难点在于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查和修复技术体系,重点在于场地调查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
一、场地调查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的基础,不合适的概念模型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场地调查中,较准确地确定污染源、污染扩散途径、污染物分布和受体关系,才能制定更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
现阶段我国场地污染调查阶段投入的人力和资金往往十分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修复轻调查现象。
场地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
实施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初步采样分析等。
搜集场地有关文件、历史档案、照片等资料,有助于了解场地污染的历史情况;现场踏勘目的在于核实已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污染现状,包括周边敏感点等;人员访问是为了进一步考证已有资料。
而后,制定采样计划并现场采样,分析整理监测结果,最后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和详细调查报告。
如果缺乏细致的场地调查数据,复杂场地的修复效果可能收效甚微。
目前美国场地调查先进技术包括概念模型、土壤采样统计学、地下水采样及监测井优化、三元现场决策法、基于决策的场地调查、高精度技术、环境法医学、场地修复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生物分子诊断等。
传统的调查方式是透过有限的钻孔取样或MIP来推测可能的分布情况,通过点和点之间的结果的关联来推估污染分布的范围、深度等信息;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是透过非破坏性的方式,对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层构造做量测,除了不须钻孔的特点之外,还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
这些传统的探矿方法用于场地环境调查可以实现:(1)查明工作区地下管线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基本情况;(2)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及感应电磁法可以有效的初步查清土壤污染羽,垂直分布范围及深度等信息,确定可能的高浓度污染物区域;(3)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结果能准确分辨出地表附近地层结构以及潜水面的位置;(4)利用微地震和大地电阻法可以探测深层污染的分布,如石油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等。
当前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与修复研究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当前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研究修复,包括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受监控自然修复和恢复技术、自然修复技术应用以及受监控自然修复技术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土壤;地下水;调查修复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
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全面调查研究,形成有效的修复策略,提高土地应用价值,迎合城市发展建设需求。
1.土壤和地下水场地调查土壤环境属于人类生活的重要环境场所,也是各种污染物质的聚集处,全球内超出90%污染物普遍积存于土壤当中。
而土壤环境自身便拥有一定的生物交互性,能够利用食物链和土壤颗粒漂浮等方式实施二次扩散,最终威胁到人体健康和环境发展,为此需要针对地下水和污染污染实施针对性调查研究。
深入场地环境实施现场勘察和材料收集。
其中所采集资料主要涵盖场地历史变迁、利用状况、场地环境、政府文件和周围社会、自然信息等,需要针对调查范围内各种污染源实施全面登记调查,初步了解不同工程建设中所形成的污染物,准确判断不同污染物是否会影响和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环境。
调查人员除了采集各种信息资料之外,还需要联系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准确识别现有信息资料,初步判断周围场地环境内的污染范围和污染类型。
现场勘查主要目的是标定场地面积和熟悉了解生产工艺,通过询问现场工作人员,联系现有资料信息,查看生产工艺流程,重点核查固废暂存、三废排查以及场地面积,同时准确标定边界。
最后实施现场采样检测,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后,标定边界,最后进行现场采样,确定调查范围后,联系污染状况和场地面积大小有效进行布点采样监测。
场地环境调查出来结果后,需要进行分析处理,在前期场地调查资料信息基础上,联系周围人员调查信息和现场勘察数据信息,针对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状况实施准确判定。
此外,还需针对土壤污染类型、地下水污染程度实施准确判定。
场地环境调查及修复备案流程广西诺世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三月场地环境调查及修复备案流程一、场地环境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及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一)场地环境调查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场地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委托专业单位对场地进行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
调查评估工作开始前,调查评估单位制定调查评估方案。
调查评估工作完成后,调查评估单位编制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报告,若场地存在不可接受的污染风险,则需对场地进行风险管控或修复。
(二)污染场地治理修复1.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实施修复工程实施前,场地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应当委托专业单位编制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场地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应当委托专业单位对污染场地实施修复。
修复工程开工前,实施单位应当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实施方案。
修复工程竣工后,实施单位应当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竣工报告。
2.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场地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应当委托专业单位对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进行环境监理。
修复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方案。
修复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修- 2 -复工程需要分项或分阶段实施的,应当在每个分项或分阶段工程完工后,编制分项或分阶段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工程全部完工后,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总体环境监理报告。
3.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场地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责任人应当委托第三方专业单位对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进行验收。
参与修复工作的技术方案编制、工程实施、工程环境监理等单位不能作为工程验收单位。
修复工程开工前,验收单位应当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方案。
修复工程验收完成后,验收单位应当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报告。
修复工程需要分项或分阶段实施的,应当在每个分项或分阶段工程验收完成后,编制分项或分阶段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验收报告。
工程验收全部完成后,编制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总体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