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49
压疮的护理进展压疮是长期以来医疗领域的热点难题之一,特别是在老年人、残疾人和长期卧床的患者中更为突出。
压疮是因为长时间的压迫、摩擦和剪切力所致,会引起皮肤和其下组织的缺血缺氧,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皮肤发生损伤,引发溃疡。
与此同时,由于压疮主要发生在卧床、椅子上久坐及疲劳等人群身上,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疼痛,还有恶臭,易感染等后遗症。
因此,如何对压疮进行科学的护理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压疮的护理进展及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探索。
一、压疮的护理进展1.护理标准化标准化护理是目前推行的护理方式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统一护理程序,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照护。
这种标准化护理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压疮护理中。
根据护理标准要求,护士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压疮情况,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并持续监测并调整护理方法,以便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压疮。
2.运用高科技护理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护理已向无纸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运用高科技护理手段,如定位传感器,电子皮肤,压力监测传感器等,可以实施远程监护护理和数据记录,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
3.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的一套独特的护理计划。
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身体护理、情感护理、营养护理等,以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个性化护理在压疮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组织的管理和培训好的管理和培训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因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培训体系,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使其具备丰富的压疮护理技能和严格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压疮的预防1.开展压疮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直接防范压疮的发生。
中药外敷治疗压疮护理的新进展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故又称为“压力性溃疡” 。
中药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是我国的瑰宝。
中医认为压疮是毒邪内结,瘀血,寒凝气滞造成。
由于组织受损,溃后脓水淋漓,导致气血亏虚,肝气久郁不解。
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因此,必须加强护理,减少压疮的发生。
1. 压疮中药外敷治疗压疮发生后,应根据压疮发生的部位、程度、感染.、压疮的直径、程度、组织形态、渗出液颜色及量,压疮周围皮肤或组织情况, 全身营养状态等情况进行评估,采取不同的中药外敷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1. 1古代药典《本草纲目》记载茶油有明目亮发润肠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功效,在我国传统的中药方中,常以茶油调制各种药膏、药丸。
民间常用茶油调滑石粉或斑鸠毛(烧成灰)直接搽用患处皮肤3-5次/天。
在压疮护理中可免除清疮,换药,包扎等程序,疗效满意,易被医患接受。
1.2 红油膏、生肌散:红油膏润肤止痛,防腐生肌。
生肌散敛疮长肉,止痛生肌,生肌收口。
民间常用葱汤或生艾叶,蒲公英,野菊花等草药煎淡汁冷却后冲洗或揩洗。
临床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灭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在清创后创面如有腐肉涂抹红油膏于患处1-2次/天,待创面脓净,无腐肉可改用生肌散,隔1-2天换药一次。
1. 3 经典药剂优锁具有强大而迅速的杀菌除臭作用,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同样具有保护创面,减轻疼痛,清除脓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使用时将其用纱布浸透药液后外敷患处皮肤,包扎,隔日换药,也可和庆大注射液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1.4. 新癀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在压疮护理中具有保护创面,抗菌和抑菌,止痒,生血和活血的作用。
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压疮及周围皮肤3-4cm,将新癀片药未用无菌注射用水调化后涂于患处皮肤,3-5次/天。
压疮治疗护理新进展长期以来,压疮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从早期病理生理学角度的研究,到近年力学因素的研究,发展至最新的生物学技术的研究,逐步完善了压疮形成的机制,为压疮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标签:压疮;护理;进展压疮在临床上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涉及健康照顾为一体的领域又被再次提出[1]。
本人查阅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压疮治疗护理的新进展;以期为今后压疮的研究和临床护理得以启示。
现综述如下:1 压疮治疗的进展随着压疮机制的研究,压疮的护理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对压疮治疗的观念已发生了了根本性的转变。
1.1 压疮的外治外治方法多种多样。
荆洁等[2]使用碘伏加水胶体敷料局部治疗,并结合全身治疗的综合性护理措施预防和治疗褥疮,该敷料提供了湿性的创面愈合环境愈合较快,换药时不痛,明显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细菌不能透过,减少换药次数,效果良好。
朱凌楠[3]使用调和龙血竭胶囊粉治疗III期压疮,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的进一部发生,改善了局部的血供,创面改善速度明显,同时加上全身营养的调节,使压疮很快得到愈合。
另外,涂颖[4]利用短波紫外线联合利福平治疗老年褥疮,郭冬燕[5]利用多抗甲素外用治疗老年患者褥疮,林御贞等[6]利用莪术油涂抹创面治疗褥疮, 李玲等[7]利用氟哌酸粉外敷治疗褥疮, 胡洁莹[8]利用复方II号活血酊剂治疗II期褥疮等等,均取得满意效果。
1.2 缓解压力是压疮治疗的关键,治疗中需持续减压。
目前认为应避免使用橡皮圈,因其容易引起中央组织的血流量减少,不透气并妨碍汗液蒸发,特别是圈形垫子会使中央的组织血流量减少,不益于压疮的防治。
国外现多用明胶床垫、交替压力床垫和充水床垫等,国内多用价廉的海绵垫、糜子垫、气垫、充水床垫和聚硅酮床垫等。
座垫既有分散压力也有稳固的双重性能,是防治坐位压疮的有效工具;翻身床和程控按摩床的防治效果均较理想。
1.3 湿式愈合理论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认为,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
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高秀敏(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宿州234011)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基础护理中的护理重点,近年来,有关其预防与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现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
1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国内的观点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林菊英先生研究指出,院内压疮的标准为0,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病人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入院者不准扩大【2】。
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在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3】。
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4】。
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对脊髓损伤的病人其发生率在25%~85%,且80%与死亡有关,住院老年人的发生率为10%~25%【5】。
2发生压疮的原因及危险因素2.1局部性因素目前公认为引起压疮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4】。
2.1.1 压力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联合作用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垂直性压力作用于皮肤是最重要的因素。
正常毛细血管内压是2~4Kpa,当外部压强超过4Kpa,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6.7】,局部组织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血管内压的压力压迫,就可发生压疮。
只要施加足够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压疮。
2.1.2 剪切力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另一原因,是施加于相邻物体的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5】,是由摩擦力与压力相加而成,与体位密切相关,这是我们在压疮护理中常常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剪切力作用于深层,引起组织相对位移,能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因此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
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新进展一、概念压疮即压力性溃疡,使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在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出起诉并要求赔偿的案例正日益增加。
现在卫生部在等级院评审和质量年检查中也已将压疮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将发生压疮视为未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护理的依据。
近10年来,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发病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提高和缩短压疮的治疗时间,是防治压疮的关键之处。
二、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国内大多数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有研究提出院内压疮发生的标准为0,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入压疮不准扩大。
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
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就可能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组织损耗,失去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疾病导致患者丧失感觉的部分其营养和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所以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三、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1、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性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
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长达4h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达1h也不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
这提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为患者减轻压力的必要性,仰卧位时右足跟的体压超过9.33kpa,故平卧位时除应重视头后部、骶尾部、左右肩胛部压疮的预防外,更应注意右足跟压疮的预防。
手术患者受压部位损伤发生率与手术时间及局部所受压力有关,损伤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变化和再灌注损伤。
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压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一种因长期压力或摩擦力作用于皮肤而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发展,压疮护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的护理方法和策略不断涌现。
本文旨在综述压疮护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压疮的发病机制、预防策略、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期望能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压疮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压疮护理领域的关注,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压疮预防策略的新进展近年来,压疮预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新进展不仅关注于提高护理效率,更着重于降低压疮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个性化评估与预防计划的制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对压疮风险的评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营养状况、皮肤类型和活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制定更加符合个体需求的预防计划。
这些计划可能包括定期翻身、使用减压设备、改善营养状况、加强皮肤护理等。
新型减压设备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新型减压设备如气垫床、水垫床等不断问世。
这些设备通过改变压力分布,减少局部压力峰值,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一些智能减压设备还能实时监测患者的压力分布,为护理人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建议。
预防性皮肤护理:皮肤是压疮发生的关键部位,因此预防性皮肤护理在压疮预防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的皮肤护理策略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损伤、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等。
一些新的皮肤护理产品如皮肤保护膜、皮肤修复剂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压疮预防中。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干预:压疮预防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综合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多个专业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压疮预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