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6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巧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由假山、湖泊、廊亭、花木等多个元素组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
在古代,皇帝和贵族为了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经常建造各种园林。
这些园林不仅是皇家宫殿的附属设施,也是皇帝和贵族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
古代园林的建造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古代,园林被视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主要包括“山水一体”、“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
其中,“山水一体”是指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与建筑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小中见大”是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透视手法,使小空间内的景致在观赏者的眼中具有大空间的感觉;“虚实结合”是指园林中的虚拟景观与实际景观相结合,使观赏者在园林中感受到虚幻和现实的交织。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山水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山水园林是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园林,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细的工艺,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奇妙和美丽。
皇家园林是指古代皇帝和贵族建造的园林,其规模宏大,布局精细,建筑工艺精湛。
私家园林是指古代士大夫和富商建造的园林,其规模相对较小,但布局精巧,意境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园林中的建筑、花木、水景等元素被巧妙地安排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观赏者在游览园林时,可以逐渐领略到不同层次的景致,体验到不同的美感。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也注重节奏感,通过不同的景点和景观之间的关联,使观赏者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自然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花木等元素都力求以自然的形态呈现,使观赏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 按占有者身份分 (1) 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了封 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代表: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2) 私家园林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且居住和游览合一。
园林色彩淡雅 素净,表现主人悠游林下,寄情于山水Z 中的心态。
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
2、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 北方类型 特点: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不足。
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 江南类型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尤以苏州为代表。
(3) 岭南类型特点:具冇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代表: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馀荫山房3、 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 (1) 规则式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连斯人林公园、南京屮山陵。
(2) 口然式特点:我国自冇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 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苦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徳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利用影视 资料和图 片,结合讲 授、实地考 察让学生 赏析、认识 园林的组 成耍索和构景手段。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個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
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角、天然的鸟蝉等。
5、建筑(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贯穿了多个历史时期。
下面将从六个时期,即商周时期、汉代、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
1.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的园林形式是囿和宫室。
囿是指利用自然山水林木等元素所构成的皇家园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的囿。
宫室则是指城市中的园林建筑,这一时期也有一些私人园林开始出现。
2.汉代汉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池、台、山、石等元素。
汉武帝时期,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林苑。
同时,私人园林也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开始营造自己的园林。
3.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融合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特点,佛教园林的出现加速了唐宋园林的发展。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达到了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安城的皇家园林。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繁荣起来,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营造中来。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时期,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都出现了空前的精致和优美,出现了写景园林和文人园林等新的园林形式。
宋代园林注重山水的表现,强调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宋代的皇家园林如艮岳、寿山等成为后世园林建造的典范。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在设计和意境上追求精致和优美。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时期,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蜕变,出现了山水园林和写意园林等新的形式。
元代园林以自然为主,追求简朴和自然,着重于山水的再现和意境的表达。
元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公园、琼华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同时,私家园林也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发展。
6.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时期,园林的形式和内容在宋元的基础上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出现了宫廷园林、江南园林等许多不同地域和类型的园林。
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以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美而著称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六第六讲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夏: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首先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叫比德思想。
比德,就是君子比德,这是形成于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理性主义精神影响下,人们对自然美的观照往往同人的伦理道德相联系、相比照,而形成君子比德的思想)。
自然界有很多事物,它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品质或者叫性质。
比如说梅花凌寒而开,你看漫天飞雪的冬天,别的话都凋谢了,梅花它开放了,不畏严寒。
竹子中空有节,中国人历来讲节气。
还有玉石宁碎勿折,具有这样特殊的品质,所以是追求高尚品德的人——君子,追求的一种品质,是一种学习的榜样,追求的一种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君子比德。
大家也晓得,它是起于而且形成于先秦时期。
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人做人是很有影响的。
那么我们园林里面就是比较多的突出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就是把君子比德的思想,同中国园林的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
园林里面有山水、花木这些元素。
那么造园的时候,赋予这些元素的比德的这种思想,那就是我们园林里面常用的一种手法。
第二点,跟大家讲一下山水泉石的审美特性。
我刚才说了,君子比德的思想在园林里面运用体现。
怎么体现呢,一方面就是构园要素的处理,那么构园要素里面,在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里面,山水、植物是比较重要的,是精心的去处理的。
我们学相关专业的同学,比方说建筑学、环境艺术这方面的同学,那就更应该关注这方面的东西。
我们看一下,这个山水泉石在中国人眼里,它是有灵性的,它有时候还是有生命的,它有特点的。
我们看一下,中国山石观赏形成一种观赏文化。
对于石头,如何去观赏它呢,那么中国人眼里石头它有特性,而我们通常说的观赏石头,特别是江南的湖石——太湖石,观赏它有漏、有透、有瘦,有着三种说法。
这就是李渔——清代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学家,在他的《闲情偶寄》里面就写到,石的观赏有三大特点,就是透、漏、瘦,后来有人又加了一个“皱”。
第6章古典园林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西亚园林体系强调水法,把水作为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根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公元 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建于秦始皇时期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和谐的园林形态,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之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私家园林是供皇帝嫔妃、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路、径、廊往往是曲折的,在漫步游览时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深沉含蓄的美。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以建筑和花木将池岸加以掩映,使其与周边的美景浑然一体”的理水之法叫“隔”。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植物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均衡对称的观念;西方园林重在表现人文的力量。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入转折期,官僚、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以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和岭南类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掩、隔、合三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曲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
中国古典园林概说一、园林历史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
早期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布局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园林作品。
二、园林类型与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自然园林。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对称,彰显皇家的气派和尊严。
私家园林则以小巧精致著称,注重细节和景观的层次感。
寺庙园林结合了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然园林则是以自然景观为主,注重山水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
三、园林布局与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设计强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在空间布局上,采用轴线对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等手法,使整个园林和谐统一。
在景观设计上,注重借景、隔景、收景等技巧,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山水诗画,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四、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功能和风格的不同,园林建筑可分为亭、台、楼、阁、廊等类型。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观赏的价值。
小品则是园林中的点缀物,包括石雕、石刻、砖雕等,它们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趣味性。
五、园林植物与配置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以符合四季交替、植物更新的原则。
植物配置上注重乔木、灌木、花卉、草皮的合理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同时,还讲究植物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松柏象征坚韧不拔,荷花象征清纯高洁等。
六、园林意境与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意境和感受。
通过精心设计的布局、造型和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游人在游览园林时,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还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同时,许多园林还融入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使人们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外文名:ancientChinesegarden别称:中国古典园林地区:中国特色:师法、融于、顺应、表现自然类型:皇家、私家、北方、江南等。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一、园林简介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美、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起源与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
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三)、古代园林特色1、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以及假山中的各种景象要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什么_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什么说起建筑艺术,当然不能忽略园林的造型,特别是中国的古典园林。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
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颐和园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园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使园林建筑不再仅仅是工匠的杰作,更是文人的杰作,让园林的人文风景突现了出来。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建山的佳作。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
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园林的最初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自生自育。
囿中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娱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
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①雏形期夏-春秋②发展期战国-南北朝③成熟期隋-宋④总结期元-清)古代园林的分类: ㈠按占有者身份可分为:①皇家园林、②私家园林、③寺观园林(皇家园林代表: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北京天坛)㈡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可分为:①北方园林、②江南园林、③岭南园林古代园林构成要素:、1、筑山。
2、理池。
3、植物。
4、动物。
5、建筑。
6、匾额、楹联、刻石。
古代园林造园艺术特色: ①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②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③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④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古代园林构景手段: 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七、借景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1)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2)隔。
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
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花木的选择标准:(1)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2)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3)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4)有意境:花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
(1)厅堂: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也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2)楼阁:楼是园林较高层的建筑。
一般可作房间,作藏书画,供登眺。
阁,四周开窗,每层设围廊,有挑出乎座,以便眺望观景。
(3)书房馆斋:馆可供宴客之用,与厅堂稍有区别;大型的馆,实际上是主厅堂。
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
(4)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
主要供人休憩观景。
可眺望,可观赏,可休息,可娱乐。
(5)轩: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
(6)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
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想、眺望。
水榭则要三面临水。
(7)舫: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
林常在园中造舫,大多将船的造型建筑化,在体量上模仿船头、船仓的形式,便于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也便于内部建筑空间的使用。
(8)路与廊: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9)桥:园林中的桥,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特别是南方园林和岭南类型园林,由于多湖泊河川,桥也较多。
(10)园墙: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色;比如龙墙,境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颇有气派。
园中的建筑群又都采用院落式布局,园墙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1、最初的形式为囿,周武王曾建“灵囿”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上林苑始建于秦始皇时期。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4、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
5、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1、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追求“天人合一”2、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3、力求含蓄的园林手法。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5a)1、按占有者分类(1)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色彩金碧辉煌,体型高大。
现存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特点:规模较小,假山假水,色彩淡雅素净,体型小巧玲珑,居住和游览合一。
现存的私家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绍兴的沈园等。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1)北方类型。
也称黄河类型。
也称温带园林。
园林风格粗犷,秀丽媚美略显不足、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
(2)江南类型。
也称南方类型或扬子江类型,可称亚热带园林。
园林地域范围小,淡雅朴素。
(3)岭南类型。
也称广东类型,归类于热带园林。
著名的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菀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第四节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与留园,被称为我国“四大园林”。
清代广东“四大园林”分别是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
承德避暑山庄。
1、始建于康熙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2、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
宫殿区是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苑景区包括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三部分。
3、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俗称“外八庙”北京颐和园。
1、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2、前身是“清漪园”3、1886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重建。
4、全园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为主体的生活区;由昆明湖、万寿山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的核心。
苏州拙政园。
1、始建于明正德年间2、王献臣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3、拙政园占地5.2万平方米,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
4、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苏州留园。
1、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2、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水景见长3、东部以建筑取胜,重檐叠楼,曲院回廊,并有名石冠云峰及瑞云、岫云三座石峰苏州网师园1、花园名为“渔隐”,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园便意为“渔父钓叟之园”1、面积仅5300平方米2、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扬州个园1、建于嘉庆年间2、个园小巧玲珑,以假山堆叠精巧著名3、号称“四季假山”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1、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寄畅园二建。
顺德清晖园1、建于清嘉庆年间2、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番禺余荫山房1、建于清同治年间2、余荫山房是广东“四大园林”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