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与识读组合体视图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55
I 复习提问:1、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
2、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II 引入新课:画图和读图是学习本课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培养读图能力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
画图是将空间的物体形状在平面上绘制成视图,而读图则是根据已画出的视图,运用投影规律,对物体空间形状进行分析、判断、想象的过程,读图是画图的逆过程。
III 新课讲授:任务四绘制与识读组合体三视图(三)一、读图的基本要领:1、理解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视图是由图线和线框组成的,弄清视图中线框和图线的含义对读图有很大帮助。
(注意举例讲解,图例均在图1中选取。
)(1)视图中的每个封闭线框可以是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曲面或它们相切形成的组合面)的投影,也可以是一个孔的投影。
如图1所示,主视图上的线框A、B、C是平面的投影,线框D是平面与圆柱面相切形成的组合面的投影,主、俯视图中大、小两个圆线框分别是大小两个孔的投影。
(2)视图中的每一条图线可以是面的积聚性投影,如图1中直线1和2分别是A面和E面的积聚性投影;也可以是两个面的交线的投影,如图中直线3和5分别是肋板斜面E与拱形柱体左侧面和底板上表面的交线,直线4是A面和D面交线;还可以是曲面的转向轮廓线的投影,如左视图中直线6是小圆孔圆柱面的转向轮廓线(此时不可见,画虚线)。
(3)视图中相邻的两个封闭线框,表示位置不同的两个面的投影。
如图1中B、C、D三个线框两两相邻,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出,B、C以及D的平面部分互相平行,且D在最前,B居中,C最靠后。
(4)大线框内包括的小线框,一般表示在大立体上凸出或凹下的小立体的投影。
图 1 组合体视图如图1中俯视图上的小圆线框表示凹下的孔的投影,线框E 表示凸起的肋板的投影。
2、将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读图:一个组合体通常需要几个视图才能表达清楚,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形状。
如图2所示的三组视图,他们的主视图都相同,但由于俯视图不同,表示的实际是三个不同的物体。
(a)(b)(c)图2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有时即使有两个视图相同,若视图选择不当,也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读组合体视图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组合体视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体视图的概念及其分类2.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方法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技巧4. 组合体视图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组合体视图的阅读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组合体视图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组合体视图,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组合体视图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准备组合体视图的实例图片和模型。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组合体视图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组合体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概念:介绍组合体视图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理解组合体视图的基本知识。
3. 讲解组合体视图的绘制方法:教授组合体视图的绘制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组合体视图。
4. 讲解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技巧:教授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观察和分析技巧。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组合体视图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七、作业布置1. 绘制一组组合体视图,并标注名称。
2. 分析一组组合体视图,描述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