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4
《给动物建个“家”》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给动物建个“家”》。
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动物也需要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我们可以通过建造一些简单的动物居所来帮助它们,让它们有一个安全的地方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给动物建设一个“家”。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2. 掌握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
3. 培养爱护动物的认识和珍爱动物的责任感。
三、进修重点和难点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
2. 掌握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
四、进修内容1.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2. 不同动物的居所建造方法3. 如何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五、进修过程1. 观察和讨论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例如鸟类需要栖息的地方,昆虫需要藏身的地方等。
2. 进修一些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如用纸箱制作鸟巢,用石头和树枝搭建昆虫的居所等。
3. 拓展进修,了解一些珍爱动物的方法,如不乱扔垃圾,不乱破坏动物的栖息地等。
4.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动物居所,体会珍爱动物的乐趣。
六、教室检测1. 你知道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吗?请举例说明。
2. 你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动物居所吗?请动手尝试一下。
3. 你知道如何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七、教室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物居所建造方法,并且了解了如何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
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动物,共同尽力珍爱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动物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八、作业安置1. 制作一个动物居所,并写一份体会感想。
2. 调查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需求,写一份小结报告。
3. 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写一份个人计划。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做一个爱护动物、珍爱环境的好少年。
谢谢大家!。
一年级给动物建个家教案主题:帮助动物建造家园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家园-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与活动:1. 引入:-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动物的家园,例如鸟巢、蜂窝、兔穴等。
- 提问:为什么动物需要家园?他们的家园有什么特点?2. 探索动物的家园:-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园。
可以使用图书馆的书籍、互联网或其他资源。
- 学生可以绘制或制作模型展示自己选择的动物家园。
3. 分享和讨论:-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研究的动物和家园。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提供建议。
- 鼓励学生彼此学习新知识,并相互帮助完善自己的作品。
4. 动手实践:- 小组间合作,设计并建造一个理想的动物家园。
- 鼓励学生使用可回收材料和自然材料,提倡环保意识。
5. 展示和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和建造的动物家园。
- 学生可以用图片、口头描述或展示模型的方式进行展示。
- 全班一起评价每个家园的特点和优点。
6. 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过程,总结动物家园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收获。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动物的家园。
教学资源:- 图书馆的动物书籍或科普读物- 互联网资源:图片、视频等- 可回收材料和自然材料(如纸板、树枝、树叶等)评估方式:-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学生对动物家园的描述和解释- 学生设计和建造的动物家园的创意和实用性延伸活动:- 学生可以在社区或家庭中观察和记录动物家园的情况。
-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不同动物的家园。
-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其他动物的家园,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察。
给动物建个“家”◆教学目标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2.知道动物必须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3.能够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活动;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命活动;5.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活动;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1.能够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活动;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命活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蜗牛的视频。
为学生准备:2-3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蜗牛图片,讲述: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蜗牛的身体、蜗牛的反应和蜗牛的运动。
为了更好地观察蜗牛,我们来给蜗牛建个“家”吧!二、讲授新课1.探索: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教师】组织学生回忆自己课前是在什么地方捉到蜗牛的,把捉到的蜗牛饲养在哪里,它们生活得怎么样。
【学生】回忆,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总结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图画一个蜗牛的家,呈现出蜗牛需要的环境。
(建议使用活动卡片:给蜗牛画个“家”)【学生】画简图。
2.蜗牛怎样吃菜叶【教师】准备一些处于饥饿状态的蜗牛,提供给学生观察。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蜗牛进食时嘴巴、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的爬过的痕迹等。
【学生】安静、细致地观察。
【教师】播放视频:【知识解析】蜗牛的进食。
【学生】观看视频。
了解蜗牛进食时嘴巴、触角的动作。
【教师】讲解蝈蝈的进食。
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动物的兴趣。
3.研讨:蜗牛生活需要什么,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蜗牛收起来,然后把教师的蜗牛连同蜗牛的“家”一起摆在展台上展示。
指导学生看着实物介绍蜗牛生活需要什么,在观察蜗牛进食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学生】相互交流、研讨。
【教师】【知识解析】蜗牛的家。
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特点;2.掌握设计和搭建简单的动物“家”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自然和动物。
二、教学内容1.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特点;2.动物“家”设计与搭建。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动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并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特点。
第二步:实践环节1.授课前,教师准备桶、木板、麻绳、钉子等简单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动物,了解该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特点,然后设计该动物的“家”;3.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和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使用所给材料制作动物“家”;4.各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动物“家”,教师与学生评价动物“家”是否合理、实用和美观;5.学生自评、互评,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步:总结回顾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动物“家”的设计和制作经验;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这次教学的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3.教师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设计和制作动物“家”情况,重点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特点,是否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动物“家”,以及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度;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了解学生对此次活动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请相关专家到班级,讲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公园中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3.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去动物园实地探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园托班活动教案为小动物造家教案名称:小动物造家教学时间:2天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增加幼儿对小动物家的认识和了解;3. 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裁切好的小动物家模板;2. 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棒等制作材料;3. 小地毯、小家具、花草等用于装饰小动物家的素材。
第一天活动教案:活动名称:认识小动物家活动目标:1. 通过观察和感受小动物家的形状和特点,了解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喜欢什么样的家;2.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解释他们认为不同小动物家的用途。
活动步骤:1. 老师在教室里摆放一些小动物家的模型,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由观察。
2. 让幼儿谈谈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家有什么特点,可以对着模型模仿动物的样子,或描述动物喜欢什么样的家。
3. 给幼儿展示一些小动物图片,让他们辨别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并与观察到的小动物家进行对比。
4. 引导幼儿在小组内交流,根据观察和了解,发表自己对小动物家的见解,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第二天活动教案:活动名称:制作小动物家活动目标:1. 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识,自己制作小动物家;2. 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分工和互相帮助。
活动步骤:1. 老师向幼儿介绍制作小动物家所需的材料,并展示一些简单易懂的制作方法示范。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根据观察和了解,讨论并确定自己要制作的小动物家的形状和材料。
3. 老师给幼儿发放制作材料,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制作小动物家。
4.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合作完成小动物家的制作。
5.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活动延伸:1.组织幼儿合作编写小动物家的说明书,描述他们创作的小动物家的特点和用途。
2.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动物家展览区域,让幼儿的作品展示,并鼓励其他幼儿参观、欣赏和学习。
《给动物建个“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主题本次作业的主题是“给动物建个‘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心,同时通过设计动物栖息地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适用对象本次作业设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
三、作业内容1. 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要求,让学生了解到动物们所处的环境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2. 制作动物栖息地模型: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设计并制作一个适合该动物生存的栖息地模型。
可以使用各种材料,比如纸板、纸杯、竹签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想象力。
3. 展示和分享: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心得体会。
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彼此之间的设计灵感。
四、作业要求1. 动物栖息地模型要真实逼真,尽量符合实际情况;2. 设计要创新独特,不要盲目模仿;3. 作业过程要认真思考、耐心制作,不要草率完成;4. 展示时要积极分享,展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标准1. 创意性:动物栖息地模型的设计是否新颖、独特;2. 完整性:制作的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场景,是否细致入微;3. 展示表达:学生在展示时是否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否具备分享和沟通能力。
六、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和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给予认真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家长配合鼓励家长在家里帮助学生准备材料,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在展示和分享环节提供支持和鼓励,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方案题目:《给动物建个“家”》一、设计背景: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需要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为了让学生更加关注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我们设计了这个主题为“给动物建个‘家’” 的作业。
小班建构游戏教案《小动物的家》小班建构游戏教案《小动物的家》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小班建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幼儿关注和关心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认识不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 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器具进行建构游戏。
3. 学习团队合作和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多张动物的图片。
2. 建构材料,如积木、泥土、纸板等。
3. 建构工具,如剪刀、胶水、绳子等。
4. 小动物的玩具模型。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命名各种动物。
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不同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2. 激发兴趣: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动物,讨论并绘制出这种动物的家的形状和样子。
3. 建构准备:准备好建构材料和工具,让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4. 建构游戏:让小组成员根据之前讨论绘制的动物家的形状和样子,进行建构游戏。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建构,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分享展示:当每个小组完成建构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成员介绍他们创建的动物家的特点和功能。
鼓励幼儿互相借鉴和欣赏。
6. 总结讨论: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建构过程,让他们讨论自己在建构游戏中的收获和体会。
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你觉得建构了一个完整美丽的动物家有什么乐趣?你觉得小动物生活在这样的家里会感到开心和舒适吗?7. 拓展活动:利用幼儿创造的小动物家,引导幼儿模拟小动物的生活场景,安排小动物进入自己的家玩耍,并让小组成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交流和合作。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展示和幼儿的表达,评估幼儿是否理解了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有关小动物家的概念。
小班建构游戏教案《小动物的家》精选3篇(二)主题:小班建构游戏教案《幼儿园的房子》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房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4《给动物建个“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动物建个“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知道动物们生活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动物的栖息地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小动物,对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兴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老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知道动物们生活环境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地,知道动物们生活环境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栖息地图片。
2.视频素材:制作关于动物栖息地的短视频。
3.教学道具:动物玩偶、栖息地模型等。
4.教学PPT: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图文并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栖息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动物的栖息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栖息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动物建造合适的“家”。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动物,模拟动物在栖息地的日常生活,体会动物对栖息地的需求。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并写上保护动物和环境的心得。
《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特点、应激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通过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的活动,探讨蜗牛的生存需要,既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的外形和运动,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饲养,关注动物如何生存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初步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蜗牛的“家” 中,学生可以发现蜗牛在栖息地的生命活动情况,有机会深入地观察蜗牛的进食、休息和运动,从而了解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拓展对生物更丰富的理解。
在本课,学生将主要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设计一个适宜蜗牛生存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分享关于蜗牛在“家”中的有趣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拓展学生对生物更丰富的理解。
教材中,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聚焦: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给蜗牛建一个“家”。
2.探索:(1)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怎样的?通过课堂讨论,收集学生对蜗牛栖息地的前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求,需要栖息地,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根据讨论的结果,用塑料盒、泥土、树叶等准备好的材料,为蜗牛搭建一个“家”,然后将蜗牛轻轻放入它的新“家”。
(3)观察蜗牛在新“家”里面的活动情况,重点观察蜗牛如何吃菜叶。
进食的时候,它的嘴、触角、身体是怎样的,菜叶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等。
3.研讨:蜗牛生活需要什么?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运用科学词汇进行交流,对不同的发现进行质疑和讨论,从而再次印证蜗牛的生存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选择蚂蚁、蚕宝宝、蚯蚓等其它的动物代替蜗牛,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学生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开始思考如何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蜗牛吃什么?等问题。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散乱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设计,共同探讨、集体梳理、动手实践,完成建造蜗牛栖息地的活动。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给动物建个“家”》活动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张嘉媛
一、活动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2.能够较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生活。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活。
3.能够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获取更多信息。
4.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环境。
二、活动重难点
知道动物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三、活动资源
蜗牛图片、玻璃或塑料透明的盒子(方便学生观察)、泥土、水、菜叶等。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地域和环境的差异,可用蚂蚁或一些方便获取的小动物代替蜗牛。
2.本活动设计难度较大。
(1)可以先全班讨论形成记录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2)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为蜗牛建个“家”。
课下再思考自己的建造方案,并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小动物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方便控制课堂,最好在需要观察时再出示小动物,以免影响后续的课堂观察。
五、活动过程
(一)回顾蜗牛的身体外形和运动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蜗牛,谁能说说蜗牛的身体外形有哪些特点
教师用纸卡写上身体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蜗牛图上相应位置贴好。
【提示】此活动让学生在黑板上对应蜗牛图片,将已经写好名称的身体部分贴在蜗牛图片上。
这样用时短又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2.我们在上节课还观察了蜗牛的运动。
谁能来说说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意图】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对蜗牛外形和运动特点的观察认识,为本节课“家”的建造做铺垫。
3.为了更好地继续观察蜗牛,我们来给蜗牛建个“家”吧!(板书课题:给动物建个“家”)
(二)明确任务,创建蜗牛的“家”
1.讨论交流:蜗牛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土、有水的地方。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阴暗、潮湿的水边或者土里。
2.讨论交流:我们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
【预设】找个方便观察的盒子(最好是透明的),放适量的土并喷些水,创造潮湿的环境,放在阴暗背光的地方或者在盒子上方搁一块遮光板。
【教学意图】首先,通过让学生思考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将动物的家和人类的家进行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是个房子、挺温暖的、适合爬行等。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从哪里找到蜗牛,进而加深对“家”的认识。
(阴暗、潮湿、有土的地方)在考虑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者直接搭建蜗牛的“家”时,学生把思考如何绘制蜗牛的“家”与实际建造情况联系起来,选取方便易得的材料。
【提示】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适当放一段蜗牛活动的视频,以帮助学生回忆。
本课可以不出示真实蜗牛,避免蜗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影响了对”家”的思考、绘制和创建。
3.画设计图。
【预设1】放一些菜叶或者挖个小坑,不要放在特别冷的地方以免蜗牛不愿意活动等。
【预设2】根据其食性可以放菜叶,也可以放一些果皮,不能放坚硬的食物。
4.大家讨论并评价。
全班讨论:蜗牛的“家”除了具备基本的条件,还有什么。
(可以丰富学生对蜗牛的“家”的认识)
为了方便学生在活动手册中绘制,将学生的共识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分散教学重难点。
绘制时需要给学生较长的时间(10~15分钟),教师巡视时提醒学生多思考,并指导学生细致地绘制。
(三)课后拓展
1.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除了有蜗牛以外,还有常见的蚂蚁,如果在路上看到一只或几只蚂蚁,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跟着蚂蚁找到“家”吗?
【预设】拿吃的喂它,它会召集同伴回洞里,这样就找到它的“家”了。
试着拿一块糖放在蚂蚁面前,跟在蚂蚁后面,看看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家”。
2.认真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们的“家”是不是只有一个进出口。
3.如果有多个进出口,思考这是为什么。
你能想象出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吗?
【教学意图】拓展环节让学生课后对身边常见小动物进行认真地观察,体会动物的生存需求,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