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特性曲线和粒度特性方程
- 格式:doc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4
1.什么是矿石、矿物、岩石?三者关系如何?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物就是在地壳中由于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所生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元素。
凡是地壳中的矿物自然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其他矿物产品者,称为矿石。
其中无用的矿物称为脉石。
选矿就是把矿石加以破碎,使之彼此分离,然后将有用矿物加以富集,无用的脉石抛弃的工艺过程。
第一章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与粒度分析1.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用途和适用的粒度范围如何筛粉分析法:利用筛孔大小不同的一系列筛子对散料筛分,N层子可把物料分成(N+1)个粒级.测定0.04~100mm的散粒的粒组成。
水力沉降分析法:根据不同粒度在水介质中沉降速度不同而分成若干粒级.测定1~75um细粒物料的粒度组成.显微镜分析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检查分选产品或校正水力沉降分析结果.适应于0.1~50um的物料。
2.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形状有几种类型?它们对粒度组成的大致判断情况如何?有三种:上凹进,下凸起,直线。
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组成的情况,对于正累积曲线的粒度特性曲线,若曲线想向左下角凹进,表明物料中细粒级含量多;若曲线向右上角凸起,表明粗粒级含量多;若曲线近似直线,则表示粗细粒度的分布均匀。
3.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率是什么?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是相互对称的,若绘制在一张图纸上,它们必交于物料产率为50%的点上。
第二章筛分及筛分机械1.试叙述在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中筛分作业的作用和工艺目的。
(1)独立筛分:生产不同粒级的筛分,产品可直接供给用户使用。
(2)准备筛分:提供不同粒级的入选矿.对于煤炭工业,选煤设备供应给适应粒级的原煤,,过粗的大块不能分选,,过细的微粒难以回收.(3)预先筛分与检查筛分:为了避免物料的过度破碎,提高破碎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减少动力消耗.检查筛分从破碎设备的产物中,将粒度不合格的大块筛出,以保证产品不超过要求的粒度上限.(4)脱水筛粉:将拌有大量的碎散物料筛分,以脱除其中液相.(5)脱泥筛分和脱介筛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运输.(6)选择性筛分,将碎散物料按几何尺寸分离.2.按工艺目的的不同筛分作业有哪儿种?1)辅助筛分,这种筛分主要用在选矿厂的破碎作业中,对破碎作业起辅助作用。
对辊制砂机粒度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现代建筑和道路建设中,对辊制砂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砂石生产设备被广泛应用。
对辊制砂机的出料粒度曲线是评价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本文将对对辊制砂机的粒度曲线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对砂石生产和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影响粒度曲线的因素,为对辊制砂机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对辊制砂机进行概述,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接着将简要说明文章的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念。
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读者进入文章内容。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辊制砂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工作流程和主要组成部分。
然后将重点讨论粒度曲线在辊制砂机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粒度曲线的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内容,读者将对辊制砂机的性能和优势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主要观点和结论。
进一步展望辊制砂机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探讨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最后进行总结,强调本文所提出的见解及对辊制砂机的重要性,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对辊制砂机的粒度曲线特性,分析其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辊制砂机工作原理和粒度曲线的分析,旨在为工程师、研究人员和相关行业提供有关该设备在砂石生产中的应用指导,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对辊制砂机在砂石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其性能和粒度曲线特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正文2.1 辊制砂机工作原理辊制砂机是一种常用于破碎和造砂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两个旋转的辊子对物料进行挤压和破碎。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 物料进料:物料首先从上方进入辊制砂机的进料口,然后被辊子挤压和破碎。
2. 挤压和破碎:辊子在旋转的过程中将物料挤压在一起,使其受到辊子的压力和摩擦力,从而实现初步的破碎。
.振动筛的设计参数术语见表1。
表1序号术语定义或基本概念曾用名1 筛分效率ηsefficiency of screening评定筛分效果所用的指标2 脱水效率ηtefficiency of dewatering评定脱水效果所用的指标脱水效果3规定粒度designated size 在粒度分级作业中,使原料分离所遵循的粒度分离粒度4 开孔率percentage open area筛孔总面积与筛面面积之比开孔面积振动筛的应用术语见表2。
表2序号术语定义或基本概念曾用名1 粒度特性曲线characteristic size curve 表示各粒级产率或累计产率与各粒级关系的曲线筛分曲线,筛分特性曲线2 粒度上限top size粒级中最大的粒度3 粒度下限lower size粒级中最小的粒度4 最大给料粒度maxsize in feed给料中最大的粒度5 筛上物screen overflow未透过筛孔的物料筛上产品,筛除物6 筛下物screen underflow透过筛孔的物料筛下产品,透筛物.7 筛上粒oversize物料中粒度大于筛孔尺寸的颗粒超粒8 筛下粒undersize物料中粒度小于筛孔尺寸的颗粒9 限下率undersize rate 小于规定粒度的物料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比限下含量,含末率10 限上率oversize rate 筛下物中大于规定粒度的物料占筛下物重量的百分比11 难筛颗粒near–mesh material粒度接近筛孔尺寸的颗粒临界颗粒12 水分moisture 表示物料的湿度,即试样中所含水的重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比13 全水分total moisture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14 外在水分free moisture 在规定条件下试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是物料表面湿度风干水分,湿存水分15 内在水分inherent moisture 试样的毛细孔湿度,在规定条件下试样在空气干燥状态下保持的水分16 散密度γbulk specrfic grakty单位体积内散状物料的重量容积比重,堆比重17 筛分screening 物料通过筛面按粒度大小分成不同粒级的作业18 干法筛分dry screening不借助水的筛分19 湿法筛分wet screening借助水的冲洗作用的筛分20 准备筛分preliminary screening 按下道工序要求将原料分成不同粒级的筛分分级筛分,预先筛分,选前筛分21 检查筛分control screening 从破碎物中分出粒度不合格的物料的筛分控制筛分22 最终筛分final screening生产出粒级商品的筛分独立筛分23 脱水dewatering screening以脱去水分为目的的筛分24 脱泥desliming screening以脱去泥质为目的的筛分25 脱介medium drainage screening 以脱去重介质(多为磁铁矿粉)为目的的筛分26 分级sizing screening 泛指:将物料分成若干粒级的作业。
孔径分布曲线
提及孔径分布,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根据现有样品确定粒径分布,从而确定每个粒径的比例,并通过将所得的结果表示为曲线的形式来表明粒径的分布特点。
孔径分布曲线是以孔径为横坐标,比例面积、比例重量或者比例体积为纵坐标概括它们在粒度级别中所处位置的一条曲线,也称为粒度分布曲线。
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用来描述孔径范围内粒度分布情况及粒度质量比,用来表示物料或质体孔径分布。
孔径分布曲线是定量表达孔径特性的主要工具,它不仅与物料在其中的粒度、种类以及孔径的大小密切相关,还与比面积、重量以及体积之比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可以得出研究材料的粒径,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
孔径分布曲线也可以用来评估生物物质和工程材料的性能,特别是一些粒度比较小的材料,它们的性能更容易受到孔径分布的影响。
如果粒径和种类不同,得出的孔径分布曲线形状也不尽相同,从而影响这些材料的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孔径分布曲线来描述不同材料的粒度特性,并估算各材料的通用特性,以及其在强度和特性上的差异。
另外,孔径分布曲线还可以作为设计探头和过滤器等产品性能的参考,也可以用来评价物料的细化效果,特性可以准确表示。
孔径分布曲线对于材料或质体粒度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鉴定材料的性能,而且能够更好地协助程序操作,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周密性。
颗粒分析曲线概念:颗粒分析曲线颗粒分析曲线,也称为粒度分布曲线,是一种是对物料的颗粒粒度统计的曲线图表。
它是采用各种筛网下的物料,从最大颗粒依次按筛分粒度递减,测定下落筛网面积质量比(筛分级百分率),并采用平滑处理,作出粒度分布曲线。
1. 基本概念颗粒分析曲线是由分子量大小和分子含量构成的,可以由实验测量得到的横纵坐标构成的曲线图。
曲线上的点代表不同粒度的颗粒在混样中的比例,通过观察曲线来分析物料的粒度分布。
2. 计算公式画出曲线的具体步骤:a. 按粒度将物料进行筛分,每一粒度段的数量进行计数,以获取粒度分布数据;b. 把每一粒度段转换成其百分率,百分率计算公式为:颗粒数量/总数量*100%;c. 把获取的颗粒数量转换成箱线图,箱线图的Y轴为百分率,X轴为颗粒粒度;d. 用移动平均线绘制曲线;e. 将得到的粒度分布曲线按照质量比进一步处理,得出最后的颗粒分析曲线。
3. 作用颗粒分析曲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料的粒度特性,用来衡量颗粒大小和数量。
a. 检测物料成分:能够正确判断物料的成分,物料批号的可靠性;b. 颗粒大小的分析:可以了解物料的颗粒粒度,大小,峰峰值,范围等;c. 优化过程: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可靠性和效率;d. 综合应用:可以综合应用于与物料混合有关的各项工作和实验,提高工作效率。
4. 应用颗粒分析曲线用于多种分析,如:a. 金属材料的研磨抛光评价;b. 分析盐的粒度分布;c. 筛选和优选构成混合物成分的矿物质;d. 水泥,陶瓷粉体材料的分析;e. 锰铁矿化的研究;f. 污泥细菌的分析,等。
5. 结论颗粒分析曲线是一种从物料的颗粒粒度统计的曲线图表,画出曲线的计算公式及算法已经给出,由实验测量得到的横纵坐标构成,有助于检测物料成分、颗粒大小以及优化工艺流程等。
因此,一定要及时分析和有效利用得到的颗粒分析曲线来衡量颗粒大小和数量。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一、引言在粉体工程中,粒度和粒度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加工工艺。
对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必要的。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不同体积或质量下所占的百分比,通常通过粒度分布曲线来表示。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有多种方法,其中第二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概述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是指采用分级分选和间接测定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分析和计算来得出粉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不同的颗粒物料,可以有效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样品:从所需的粉末样品中取得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测性。
2. 分级处理:通过筛分或离心分级等方法,将样品按照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的组分。
3. 间接测定:通过对分级后各组分的颗粒大小进行测定,如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进行测定。
4. 计算分布:将测定得到的各组分的粒度大小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粒度分布曲线和相关参数。
三、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优缺点优点:1. 可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颗粒粉末的测定,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冶金、建材等行业。
2. 测量结果准确:通过多次测定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粒度分布曲线,有助于分析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操作简便:相对于其他测定方法,第二法的操作相对简单,设备也比较常见。
缺点:1. 耗时较长:需要进行分级处理和多次测定计算,整个过程较为耗时。
2. 仪器要求较高:粒度仪、分析仪器等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我个人认为第二法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它虽然在操作上可能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但通过严谨的操作和计算,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粒度特性曲线和粒度特性方程
[导读]
表示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除了用表格形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图形或曲线表示。
而且由曲线表示比表格更清楚。
因曲线为连续的,所以可求出任意级别的产率。
通常,以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纵坐标表示物料中各粒级(或累积)产率。
这种按筛分试验结果绘制的粒度分布曲线,叫粒度特性曲线。
1.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若以纵坐标列出的是正累积产率,横坐标表示颗粒的粒度,则可得到正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同理,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列出的是负累积(又称筛下累积)产率,则可得到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表1为某筛分试验结果,图1为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由图1可见,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是对称的,而且相交于产率为50%处。
表1 筛分分析结果
粒级(mm)
质量
(kg)
产率
重量
(%)
筛上正累积产
率
(%)
筛下负累积产
率
(%)
16~12 12~8 8~4 4~2 2~0 共计
2.25
3.00
4.50
2.25
3.00
15.00
15
20
30
15
20
100
15
35
65
80
100
—
100
85
65
35
20
—图1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优点是绘制简便,缺点是在细粒级一端刻度太窄小,因此,曲线细粒级一端误差较大。
2.半对数粒度特性曲线
若横坐标以各粒级尺寸的对数值标刻度,纵坐标表示累级产率,如图2所示,所得图形称半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此曲线可以克服细粒级部分狭窄的缺点,但粗级部分又压缩得较大。
图2 半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3.全对数粒度特性曲线
纵坐标与横坐标均采用对数表示(如图3)称全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采用全对数法,大部分曲线可以直线化,从而可求出粒度分布的方程式。
这种方法有利于研究碎散物料的分布规律。
图3 全对数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4.粒度特性方程
数学方程式亦可用来描述粒度的分布,虽然这些方程式都是经验关系式,但也能在不同程度上表示出碎散物料的粒度分布。
在选矿领域内,常用来描述碎矿、磨矿产品的粒度特性的方程有下面两种:
(1)A.M.高登-C.E.安德列耶夫-R.舒曼粒度特性方程式。
(2)R.罗逊-E.拉姆勒粒度特性方程式。
(3)是三位学者分别提出了粒度特性方程式,他们是应用全对数坐标绘制筛分分析曲线;得到的一种经验公式。
此公式可写为:
式中γ —筛下产物的负累积产率(%);
k —粒度模数,即理论上最大粒度(x最大),当筛孔宽(x)与它相等时,全部物料皆进入筛下,γ=100%;
a —与物料性质有关的参数,破碎产物的a值常介于0.7~1.0之间。
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破碎的产物粒度特性从排料宽度到0范围内的粒级,基本上近似地与公式(1)相符。
1934年罗逊-拉姆勒用统计方法整理碎矿机和磨矿机的产品时得出方程(3)。
此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R —大于x粒级的累积产率(%);
x —矿粒直径或筛孔宽;
b —与产物细度有关的参数;
n —与物料性质有关的参数。
参数b及n可用图解法求得,即将方程式(3-3)连续取两次对数即:
为纵坐标,以lgx为横坐标,即可得到一条直线,参数n及b均可下式求得:(选定两个已知点x1,R1;x2,R2即可求解)
由公式(2)可以看出,只有当物料粒度无限大( 时),组别产率R才为零,显然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为了确定物料的最大粒试,可以先取得较小的R值(例如R=0.1%),然后把相应于该R值的粒度作为物料的最大粒度。
这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如果令,则公式(2)可以写成:
当x=x e时,对数坐标图上对应于R=36.8%的粒度即为x e,在罗逊-拉姆勒粒度特性方程中称x e为"绝对粒度常数"。
罗逊-拉姆勒粒度特性方程式适用于破碎的煤,细碎的矿石和磨碎的矿料及水泥等。
粒度特性方程式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用它求颗粒数。
求平均粒度计算表面积和功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