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吸水性测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科学活动纸的吸水性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一)活动背景在中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希望通过一次简单的实验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和判断不同种类的纸在吸水性上的差异。
(二)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和判断的能力;2.培养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3.了解纸的吸水性的差异,并且能够简单同别吸水性的表现。
(三)实验材料1.面巾纸;2.抽纸;3.画纸;4.吸水杯;5.水;6.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画纸、抽纸、面巾纸分别剪成相同大小的方块。
然后分别号码,以方便记录观察结果;2.实验环节:在吸水杯中放入 50 毫升水,然后将纸片放入水中,开始计时。
记录相应的时间,观察各种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表现;3.记录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记录各种不同种类纸吸水性的表现,可用图表、表格等形式。
(五)教学提示1.在实验前可以先让孩子们观察一下各种不同种类的纸,让他们自己预测各种纸在吸水性上的表现,并根据自己的预测做记录;2.鼓励孩子们在实验中亲自操作,让他们动手体验纸的吸水性;3.引导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观察和记录结果,促进协作学习。
二、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纸片的不同吸水性表现,应该说在达到这个目标上,活动还是很成功的。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孩子们看到水快被吸完后,有些孩子会尝试用手将纸片拿起来,虽然老师事前提醒了孩子们不要碰水,但仍有一些孩子会有这方面的行为。
下一次活动我们可以在讲解前再次提醒孩子们不要轻易碰水。
此外,在记录结果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的不同,有一些孩子会对两者混淆,或者对数的概念不是很清晰。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以帮助孩子们更好、更准确地记载实验结果。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可以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我们期待下一次活动的精彩表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纸和纸板吸水性测定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用可勃(Cobb)吸收仪测定纸或纸板的表面吸水能力的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准确评价纸或纸板的书写性能T
2 引用标准
GB/T 450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
GB/T 461.1 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法(克列姆法)
GB/T 10739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
3 术语
纸和纸板表面吸水量(Cobb)值:单位面积的纸和纸板在一定压力、温
度下,在规定时间内表面所吸收的水量,以g/m2计。
4 仪器和试剂
4.1 可勃吸收性试验仪
试验所用仪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金属圆筒内截面积为100±0.2cm2(相应内径为
112.8±0.2mm),圆筒高为50mm,圆筒环面与试样接触部分应光滑。
B.为了防止水的渗漏,仪器圆筒的盖应加上一层有弹性,但不吸水的胶
垫或垫圈。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探究纸的吸水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探究纸的吸水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材质的纸张,了解纸张的吸水性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速度和吸水程度;探讨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质,掌握纸张吸水性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纸张的吸水性,学会观察和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程度。
难点:探讨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纸张(如:打印纸、卫生纸、厨房用纸等)、水、水杯、计时器、滴管、毛巾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情景设置: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张为例,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纸张的用途。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纸张?它们有什么用途?2. 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纸张的吸水性概念,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质。
演示实验:用滴管向不同材质的纸张上滴水,观察吸水速度和吸水程度。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假设我们有一张打印纸和一张卫生纸,它们同时接触到水,会发生什么现象?解答:打印纸吸水速度较慢,吸水程度较低;卫生纸吸水速度快,吸水程度较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材质的纸张、水、滴管等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记录: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吸水速度、吸水程度等。
5. 讨论与分析(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究纸的吸水性2. 内容: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性质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实验结果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纸张,记录它们的吸水性,并尝试分析原因。
2. 答案提示:吸水性强弱与纸张的材质、厚度、密度等因素有关。
《探究纸的吸水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主要涉及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神奇的纸”,详细内容围绕纸的吸水性进行探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吸水性,知道不同类型的纸吸水性有差异。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纸的吸水性,学会观察、比较不同纸的吸水现象。
难点:引导幼儿分析不同纸吸水性差异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吸水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各种类型的纸)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故事《小兔子找纸船》,引导幼儿关注纸的吸水性。
提问:为什么小兔子的纸船不能漂在水上?2. 例题讲解出示不同类型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演示实验:将不同类型的纸放入水中,观察吸水现象。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吸水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分析讨论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不同纸吸水性差异的原因。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纸的吸水性及其影响因素。
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记录,善于发现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吸水性吸水性强:面巾纸、卫生纸吸水性弱:复印纸、报纸2. 影响因素:纸张材质、厚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纸,记录不同纸的吸水性。
2. 答案示例:面巾纸:吸水性强,很快被水浸湿。
复印纸:吸水性弱,不易被水浸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纸的吸水性,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物品的吸水性,进行家庭小实验,分享实验结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 了解纸的吸水性: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纸的吸水性,培养其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1目的:为使厂内纸张吸水性检验时有所依据。
2范围:厂内使用的卡纸、铜版纸、(原纸)皆适用。
3职责:3.1品保人员:测试3.2设备部:保养、维修。
4定义:无5内容:5.1取样:将要测试的纸张使用可勃专用取样器切成直径为125mm的圆形试片。
5.2用分辨率不低于0.001g的天平称量试样质量g1.5.3反时针方向旋松锁紧旋钮,取开杯盖,向杯内倒入100ml±5ml温度为20°c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4将试样置于杯口井盖上杯盖,顺时针方向旋紧锁紧旋钮压紧杯盖,左手提起滚花提帽,右手摇动手柄,使杯口向下并放下滚花提帽定位锁,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
5.5根据选定时实验时间,在下表推荐的移去剩余水的时间内,提起滚花提帽,将杯口转至向上并锁定,迅速旋松锁紧旋钮松开杯盖,取下试样,将试样与水接粗的一面向上,放在仪器底板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滤纸上,然后再盖上另一张吸水滤纸,并用压辊向前和向后各压一次。
将试样与水接触的一面向内折叠并迅速称量吸水后的试样质量g2.5.6根据两次称量的试样质量之差计算可勃吸水值:C=(g2-g1)*100(g/㎡)其中:C—可勃值即cobb值;G1—样品吸水前质量;G2—样品吸水后质量;5.7擦净杯口边缘和杯盖胶垫表面的水,以水位螺钉面为参考补足杯内水量,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试样。
5.8注意事项:5.8.1每组试样完毕后,应更换新水。
实验用水规定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8.2吸水滤纸定量规定为200-250g/㎡。
5.8.3根据试验标准方法GB1540第4.3.1条规定:“当吸水滤纸单层定量小于200-250g/㎡时,可用多层叠加满足要求。
5.8.4测试瓦楞纸板时,压辊碾压过程中,压辊轴线应与瓦楞方向平行。
5.8.5使用压辊碾压时,不得向压辊施加垂直方向的外力。
5.8.6每张试片只能测试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5.9维护保养:5.9.1保养仪器日常清洁、干燥。
5.9.2使用中应防止仪器与压辊表面碰撞损伤。
纸和纸板吸水性的测定可勃法Paper and board--Determination ofwater absorption--Cobb method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可勃(cobb)吸水性测定仪测定纸和纸板表面吸水能力(可勃值)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施胶纸和纸板表面的吸水性。
本标准不适用于定量低于5O g/m2,施胶度较低或有较多针孔的原纸和压花纸;不适用于未施胶的纸和纸板;不适用于准确评价纸和纸板的书写性能。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50--2002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eqv IS0 186,1994)GB/T461.1--2002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克列姆法)(idt IS0 8787:1989)GB/T 10739--2002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eqv IS0187,1990)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可勃值cobb value在一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单位面积纸和纸板表面所吸收的水的质量,以克/平方米表示。
3.2 吸水时间 absorption time从水与试样刚开始接触到吸水结束时的时间。
该时间可根据纸和纸板的不同吸水能力来选择,并应符合7.2.1.3中表1的规定,必要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该时间。
4原理试验前称量试样,当试样的一面与水接触达到规定时间后,吸干试样上的多余水分,并立即称量。
以单位面积试样增加的质量来表示结果,单位为克每平方米。
5仪器和试剂5.1 可勃吸收性试验仪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翻转式,另一种是平压式,可使用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仪器。
这两种仪器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金属圆筒为圆柱体,其内截面积一般为(100士0.2)cm2,相应内径为(112.8士0.2) mm。
若用小面积的圆筒,建议面积应不小于50 cm2,此时应相应减少水的体积,以保证10 mm 的水液高度。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纸的吸水性”。
详细内容包括:1. 简单介绍不同种类纸的吸水现象;2. 探索不同条件下纸的吸水程度;3. 讨论纸吸水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能,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纸的吸水程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3. 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的吸水性能、吸水程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各种纸张(如报纸、餐巾纸、打印纸等)、水、玻璃杯、滴管、计时器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主题:“神奇的纸”。
教师展示一张纸,让幼儿猜测这张纸的特性,引导幼儿关注纸的吸水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介绍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能,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记录不同种类纸的吸水程度,讨论实验结果。
4. 实验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纸的吸水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幼儿思考并设计实验。
6.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景再现(5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纸的吸水应用,让幼儿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纸的吸水性”2. 内容:1)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能2)纸的吸水程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3)纸的吸水原理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是利用了纸的吸水性质,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2)请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纸张制作一个纸船,测试哪个纸船的吸水性能最好。
2. 答案:(1)实例:湿纸巾、纸尿裤等;(2)实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引导幼儿关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物质的吸水性质,如布料、土壤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质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纸的吸水性”。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张对水的吸收能力,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材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吸水性,理解吸水性强的纸张的特点。
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分析纸张的吸水性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学会观察和实验。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纸张吸水性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材质的纸张(如宣纸、报纸、餐巾纸、硬纸板等)、水、容器、滴管、计时器等。
学具:各种材质的纸张、水、容器、滴管、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材质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吸水性。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纸张的吸水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宣纸、报纸为例,讲解它们的吸水性能。
(2)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了解吸水性强的纸张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2)教师提问,检验幼儿对吸水性知识的掌握。
4. 知识巩固(5分钟)(1)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纸张,让幼儿判断它们的吸水性。
(2)幼儿分享自己的判断方法,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2)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纸的吸水性2. 内容:(1)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不同(2)吸水性强的纸张特点(3)实验步骤及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纸张,记录它们的吸水性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吸水性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利用不同吸水性的纸张,制作创意作品。
如:利用吸水性强的纸张制作花朵,吸水性弱的纸张制作叶子等。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纸的吸水性》。
内容主要包括纸的吸水性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探讨不同种类纸张的吸水能力差异,以及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吸水性现象,认识不同种类纸张的吸水能力差异。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张的吸水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分析,以及不同种类纸张吸水能力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水、容器、不同种类的纸张等)、投影仪、示范用纸张。
学具:实验器材(水、容器、不同种类的纸张等)、记录表格、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湿纸巾擦拭桌子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湿纸巾可以擦干净桌子?纸巾为什么能吸水?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纸张吸水的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种类纸张的吸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3.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纸张的吸水能力。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分析实验现象。
6. 课后实践(10分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其他物品的吸水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吸水性2. 不同种类纸张吸水能力差异3. 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
(2)分析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
2. 答案:(1)例如:湿毛巾擦桌子、海绵吸水等。
(2)影响纸张吸水性的因素有:纸张的种类、厚度、密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纸张的吸水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纸张的吸水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制作湿度控制器、干燥剂等。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二节《纸的吸水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的差异,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吸水性,知道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不同。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质纸张吸水性差异的原因。
重点:观察、体验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的纸张(如宣纸、复印纸、报纸、厨房用纸等)、水、容器、滴管、计时器。
2. 学具:各种材质的纸张、水、容器、滴管、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关注纸张吸水性的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各种材质的纸张,让幼儿观察、触摸。
(2)用滴管将水滴在纸张上,观察不同纸张的吸水情况。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纸张的吸水性不同?3.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记录不同纸张的吸水情况。
(2)提出问题: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纸的吸水性2. 内容:(1)不同材质的纸张:宣纸、复印纸、报纸、厨房用纸等。
(2)吸水性差异:吸水性强、吸水性弱。
(3)原因:纸张材质不同,纤维结构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纸张吸水性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让幼儿了解了纸张的吸水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收集更多关于纸张吸水性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3)组织一次“纸张吸水性”主题的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纸的吸水性教案
纸的吸水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吸水性与纸质的关系;
2.观察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表现;
3.掌握测试纸的吸水性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1.纸巾;
2.一些不同质地、不同厚度的纸张;
3.水。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质地、不同厚度的纸张,并询问学生:
- 你们觉得这些纸张吸水性会有所不同吗?
- 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2.实验观察
将不同的纸张均匀地浸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吸水的速度、吸水的量以及纸张的变化。
3.讨论总结
根据观察结果,与学生一起讨论以下问题:
- 对于不同质地、不同厚度的纸张,吸水性的表现有何不同?- 纸的质地和厚度对吸水性有何影响?
- 为什么纸张能够吸水?
4.方法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测试纸的吸水性的方法:
- 浸入水中观察吸水的速度和变化;
- 比较吸水的量。
四、作业布置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和讨论总结,撰写一篇关于纸的吸水性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表现,并掌握测试纸的吸水性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同时,通过作文的布置,可以巩固学生对纸的吸水性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024年《纸的吸水》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五节《纸的吸水》。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不同类型纸张的吸水性质,探究影响纸张吸水的因素,学习通过实验来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吸水性质,理解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纸张吸水的现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纸张的吸水性质,培养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类纸张(如报纸、打印纸、卫生纸等)、水、容器、滴管、计时器、抹布。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纸张吸水的现象,如湿纸巾擦拭桌子、报纸吸水等。
提问:为什么不同纸张吸水的程度不同呢?吸水性与纸张的材质有什么关系?2. 探究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将不同类型的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其吸水速度和程度。
指导学生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结果,并用画笔和放大镜观察纸张纤维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纸张吸水性的差异,讲解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纸张吸水的应用,并讨论如何利用这一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吸水》2. 内容:不同纸张的吸水性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在家中寻找不同材质的纸张,进行吸水实验。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吸水性与纸张材质的关系。
2024年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纸的吸水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纸张,探讨纸张的吸水性质,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比较、分析纸张吸水性的差异,并了解吸水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纸张的吸水性质,培养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操作,使幼儿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张吸水性的概念,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纸张的吸水性,了解吸水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桌、实验器材(玻璃杯、水、各种纸张)、计时器、展示板。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情景一:教师展示湿纸巾,让幼儿观察湿纸巾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吸水性的思考。
情景二:教师拿出干纸巾,在水中浸泡片刻后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纸的吸水性。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纸张,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讨论各种纸张的吸水性。
讲解吸水性概念,让幼儿了解吸水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不同纸张的吸水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吸水现象。
5. 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纸张吸水性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纸的吸水性2. 板书内容:不同类型纸张的吸水性比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吸水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庭生活中的纸张吸水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设计一个利用纸张吸水性质的小游戏,与同伴一起玩耍。
2. 答案:作业一:记录家庭生活中的纸张吸水现象,如厨房用纸吸水、湿巾擦手等。
《纸的吸水性》教案《纸的吸水性》教案《纸的吸水性》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准备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纸的吸水性》教案2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探索纸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第一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各样的纸、观察各种不同用途的纸、了解纸的发明及造纸材料、比较各种纸的不同,重点比较纸的吸水性能和承重性能、了解纸的消耗等。
要完成这些内容并非一节课所能解决的。
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将《研究纸的吸水性》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1目的:为使厂内纸张吸水性检验时有所依据。
2范围:厂内使用的卡纸、铜版纸、(原纸)皆适用。
3职责:
3.1品保人员:测试
3.2设备部:保养、维修。
4定义:无
5内容:
5.1取样:将要测试的纸张使用可勃专用取样器切成直径为125mm的圆形试片。
5.2用分辨率不低于0.001g的天平称量试样质量g1.
5.3反时针方向旋松锁紧旋钮,取开杯盖,向杯内倒入100ml±5ml温度为20°c
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4将试样置于杯口井盖上杯盖,顺时针方向旋紧锁紧旋钮压紧杯盖,左手提起
滚花提帽,右手摇动手柄,使杯口向下并放下滚花提帽定位锁,同时启动秒表
开始计时。
5.5根据选定时实验时间,在下表推荐的移去剩余水的时间内,提起滚花提帽,
将杯口转至向上并锁定,迅速旋松锁紧旋钮松开杯盖,取下试样,将试样与
水接粗的一面向上,放在仪器底板预先准备好的吸水滤纸上,然后再盖上另
一张吸水滤纸,并用压辊向前和向后各压一次。
将试样与水接触的一面向内
折叠并迅速称量吸水后的试样质量g2.
5.6根据两次称量的试样质量之差计算可勃吸水值:
C=(g2-g1)*100(g/㎡)其中:
C—可勃值即cobb值;
G1—样品吸水前质量;
G2—样品吸水后质量;
5.7擦净杯口边缘和杯盖胶垫表面的水,以水位螺钉面为参考补足杯内水量,按
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试样。
5.8注意事项:
5.8.1每组试样完毕后,应更换新水。
实验用水规定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8.2吸水滤纸定量规定为200-250g/㎡。
5.8.3根据试验标准方法GB1540第4.3.1条规定:“当吸水滤纸单层定量小
于200-250g/㎡时,可用多层叠加满足要求。
5.8.4测试瓦楞纸板时,压辊碾压过程中,压辊轴线应与瓦楞方向平行。
5.8.5使用压辊碾压时,不得向压辊施加垂直方向的外力。
5.8.6每张试片只能测试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5.9维护保养:
5.9.1保养仪器日常清洁、干燥。
5.9.2使用中应防止仪器与压辊表面碰撞损伤。
5.9.3各转动或滑动部位应不定期加润滑油。
5.9.4严防碰伤杯口及杯盖平面,以免影响密封。
5.9.5杯体内保持清洁,实验完毕后应将水倒尽擦干,以防锈蚀。
6相关之参考文件:产品《用户手册》
7表单记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