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颅脑损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全文)一、宗旨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减轻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毒副作用、提高颅脑创伤病人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
二、科学依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已经完成的国外有关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疗效的I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Evidence Class I),经过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的认真讨论和仔细分析,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结论。
三、I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1. 激素: 国内外多个临床医学中心曾开展类固醇激素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
2004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大剂量激素治疗1000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让人震惊。
5007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14分)伤后8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8小时甲基强的松龙总剂量21.2克),另5001例同样伤情病人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组病人死亡率21.1%,对照组死亡率为17.9%,显著增加了病人死亡率 (P= 0.0001)。
导致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消化道出血。
研究结果呼吁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不应该使用大剂量激素(1)。
有关常规剂量激素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争议很大,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2. 钙离子拮抗剂: 欧洲和国际多中心对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同)治疗颅脑损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进行了为期12年、共进行了四期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I期对35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效。
随后进行了II期对85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同样证明对颅脑损伤病人无效,但在分析临床资料后发现,尼莫同对外伤性蛛血病人(tSAH)有效。
为了证明它对tSAH病人的确切疗效,欧洲又进行了III 期尼莫同治疗123例tSAH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也表明有效。
《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正式发表[打印] [关闭] 作者:[江基尧] 发布时间:[2008-11-10]颅脑创伤病人的福音——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发布《指南》出炉的动因及意义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排第二位,但致死率和致残率却位居第一位。
美国每年发生颅脑创伤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而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颅脑创伤病人,其中死亡约10万人,颅脑创伤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和青年人伤病致死的首要因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已成为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颅脑创伤病人通常存在意识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异常。
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神经科医师不惜绞尽脑汁给病人使用各种脑保护药物,期盼能够促进病人脑功能的恢复。
但是,目前我国医院之间颅脑创伤救治水平差距很大,治疗方法不够规范和合理,认识上亦有差异,尤其现在临床使用的大量药物是否有效?如何正确选用药物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此刻临床急迫需要国家和学术组织出面干预或规范用药环节,由此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以下称指南)应运而生。
迄今为止,全世界神经科学家、临床医师和药厂都在通力合作,力争把通过长期实验研究发现的大量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逐步过渡到临床应用研究。
国外学者已经采用医学循证方法,将200多种脑保护药物用于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但未能发现任何一种临床有效的药物,其中包括现今临床常用的谷氨酸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镁离子、大剂量激素等。
我们知道,颅脑创伤病人救治过程中除了抢救时间要快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合理化、规范化地使用有效的脑保护药物。
因此,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减少颅脑创伤病人不良反应,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提高治疗效果,10月28日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首次发布了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