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29.00 KB
- 文档页数:39
道路勘测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道路勘测设计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对应于初步设计的称为道路初测;对应于施工图设计的称为道路定测。
一、道路初测
(一)日的、任务及准备工作
1.目的任务
初测是两阶段设计的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
初测的目的是根据批复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定的修建原则和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勘测,确定采用的方案,并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
初测中路线方案的选定应采用“纸卜定线法”,当受地形、地物及设备条件限制时,可采用“现场定线法”。
初测的任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查落实,并进行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
2.准备工作
1)搜集资料
为满足初测和初步设计的需要,航摄像片初测前应收集、掌握以下资料:
(1)可供利用的各种比例地形图、航测图、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资料。
(2)了解沿线自然地理概况,收集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基本烈度等资料。
(3)搜集沿线农林、水利、铁路、公路、航道、城建、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及规划、设计、科研成果等资料。
(4)对于改建公路还应收集原路的测设、施工及路况等资料。
另外注意以下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1)了解沿线地形情况,拟定路线途径的地形分界位置。
(2)了解沿线涉及测量工地的地形、地貌、地物、通视、通行等情况。拟定勘测工作的困难类别。
(3)调查沿线生活供应、交通条件等情况。
2)室内研究路线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定的路线基本走向方案,在既有地形图(1:10000-1:5嗍)与航测照片上进行室内研究,并进行初步的方案比选,拟定需要勘测的方案及比较路线,确定现场需要调查和落实的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道路勘测设计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对应于初步设计的称为道路初测;对应于施工图设计的称为道路定测。
一、道路初测
(一)日的、任务及准备工作
1.目的任务
初测是两阶段设计的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
初测的目的是根据批复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定的修建原则和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勘测,确定采用的方案,并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
初测中路线方案的选定应采用“纸卜定线法”,当受地形、地物及设备条件限制时,可采用“现场定线法”。
初测的任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查落实,并进行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
2.准备工作
1)搜集资料
为满足初测和初步设计的需要,航摄像片初测前应收集、掌握以下资料:
(1)可供利用的各种比例地形图、航测图、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资料。
(2)了解沿线自然地理概况,收集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基本烈度等资料。
(3)搜集沿线农林、水利、铁路、公路、航道、城建、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及规划、设计、科研成果等资料。
(4)对于改建公路还应收集原路的测设、施工及路况等资料。
另外注意以下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1)了解沿线地形情况,拟定路线途径的地形分界位置。
(2)了解沿线涉及测量工地的地形、地貌、地物、通视、通行等情况。拟定勘测工作的困难类别。
(3)调查沿线生活供应、交通条件等情况。
2)室内研究路线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定的路线基本走向方案,在既有地形图(1:10000-1:5嗍)与航测照片上进行室内研究,并进行初步的方案比选,拟定需要勘测的方案及比较路线,确定现场需要调查和落实的问题。
1-1路线设计应遵守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主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相关:《公路勘测规范》
1-2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预可行性研究:复查、落实项目建议书中提供的投资机会,对不同的建设方案做出粗略的分析、比选,明确项目中哪些问题是关键,是否有必要进行专题研究。
(内容结构上与工可基本一致,但论证依据不需要过分详细,数据资料准确程要求不高,有关费用从现有的可比项目中得出)
工程可行性研究:1、工程项目的背景2、现状及问题3、发展预测4、道路建设标准和规模5、建设条件和方案选择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工程建设实施计划8、经济评价9、问题与建议
1-3道路设计阶段如何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4叙述道路功能的概念和各类道路的作用。
1-5道路为什么要分级?公路的分级依据是什么?
1-6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公路是如何分级的?确定公路等级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1-7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和分级的?
1-8道路设计的控制因素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1-9解释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1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
2-2为何要限制直线的长度?
2-3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2-4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3-1最大坡长的确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2《标准》和《规范》中规定了最大纵坡、最大坡长、缓和坡度和最小坡长,为什么还要规定平均纵坡?
3-3缓和坡段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3-4为什么规定最小纵坡?哪些路段应满足最小纵坡的规定?
3-5为什么要规定合成坡度的限制?哪些路段要验算合成坡度?
3-6平纵组合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7平纵组合应避免哪些不利组合?并说明原因。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
内容安排:1课时
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
内容安排:2课时
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
内容安排:3课时
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
内容安排:3课时
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在进行道路建设前,对所建造的道路进行现场勘测、设计和规划,以确定道路建设的具体方案及技术要求。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它对于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道路勘测设计中,包括了地形测量、地下管线调查、土壤力学试验、原材料取样等一系列的工作,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
一、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是道路勘测设计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收集道路所在地区的地形信息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信息。地形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正投影法、三角剖分法和电子地图等,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形测量方法进行勘测。在地形测量中,需要测量的参数包括地面坡度、地貌形态、土质特征等,这些参数对于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地下管线调查
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地下管线调查是对于道路所在区域内的各类管线进行调查和记录,以确定道路建设时所需避开的管线位置以及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地下管线调查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排水管、污水排放管、通讯光缆、电缆线路、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等的位置、深度、规格等。这些管线的存在和管线的布局位置将直接影响到道路建设的方案选择和方向规划。
三、土壤力学试验
土壤力学试验是道路勘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主要目的是对于道路建设所需使用的土壤材料进行力学性质测试,包括压缩性、弹性、剪切性、稳定性等。土壤力学试验对于道路的设计和建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试验可以确定道路所需的土壤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不同材料间的协调性,从而选择合适的土壤材料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四、原材料取样
原材料取样是指在道路勘测设计中根据所需施工材料的特点确定取样点位,采集需要施工工程所需的原材料,方便后续的实验和检测。原材料取样包括石头、砂石、水泥,混凝土等,我们在进行取样时需要注意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道路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在道路勘测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地形测量、地下管线调查、土壤力学试验、原材料取样等一系列的工作来确定道路建设方案和技术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保证勘测所得数据真实和准确。同时,在勘测设计中,我们需要与当地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道路建设施工的合法性和符合当地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完善的道路勘测设计,我们可以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基础设施。五、道路线路规划
道路勘测设计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2.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支线公路。
干线公路具有畅通直达功能,主要满足可通达的要求,交通流不间断,交通质量高可以节省运行时间,降低运行成本,保证足够交通安全。
集散公路具有汇集疏散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和分流交通,为公路周围的区域提供交通便利。
支线公路具有出入通达功能,主要为满足居民的活动、行走、购物要求,主要强调可达性。
3. 主要干线公路应选用高速公路;次要干线公路应选用二级及以上公路;主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一、二级公路;次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二、三级公路;支线公路宜选用三、四级公路。
4.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公路,应选择铰接列车作为设计车辆。
6. 设计速度定义,为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道路勘测设计
2 运行速度为,在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85%分位值的速度。
7. 干线的一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100km/h;干线的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
8. 设计小时交通量我国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
9. 规定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的净高为5m,三、四级公路为4.5m。
第二章 平面设计
1.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 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m>=6v)。在条件受限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做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为宜(m>=2v)。在条件受限的地点也可将两反向曲线首尾相接,构成S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
1 / 17 1.路线平面设计
1.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
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从容、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为8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700m,最小值取140m。
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4)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在平面线性设计中,应考虑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与纵断面线形相协调。
(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
1.2、平面线形要素设计原则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测量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道路勘测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
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测量工具与仪器
- 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介绍与操作方法
-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3. 道路线形设计
- 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线形设计中的平曲线、竖曲线设计
- 线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
4. 道路横断面设计
-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 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
5. 交叉口设计
-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道路勘测设计名词解释
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对道路工程进行勘测和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所要建设或改建的道路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规划,以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线路走向和坡度等方面的设计参数。
以下是对道路勘测设计常见名词的解释:
1. 道路勘测设计:指对道路工程进行勘测和设计的整体过程,包括测量与设计的各个环节。
2. 勘测:指对道路所在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包括线路走向、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的测量。
3. 设计参数:指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和确定的各项参数,包括道路等级、几何形状、标准断面、车行道宽度、路基、排水、交通标志标线等。
4. 几何形状:指道路在平面上的形状,包括直线段、水平曲线和垂直曲线,以及交叉口、匝道等的设计。
5. 线路走向:指道路在平面上的走向,包括起点、终点坐标以及中间各点的坐标,用于确定道路的线形。
6. 坡度:指道路纵向上的倾斜程度,包括上坡、下坡和平坡,用于确定道路的纵断面。
7. 标准断面:指道路的典型横断面,包括路基、路肩、控制边线、车行道、机非介线等部分的布置。
8. 车行道宽度:指车辆行驶的有效宽度,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9. 路基:指道路土方工程中将路基填筑到设计高程的施工部分。
10. 排水:指对道路降雨和地表水的排除和处理措施,包括设计排水沟、雨水口、集水管等。
11. 交通标志标线:指道路上设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用于指示和引导车辆行驶。
总之,道路勘测设计是通过测量和设计来确定道路的各项参数和要求,以便顺利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或改建。这些名词解释对于理解和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和内容非常重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平原微丘地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一)、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从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进行
(1)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道路的线型没计(包括平、纵、横)。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达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达的补充。
(二)、设计内容和做法指标
1、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技术经济调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必要时进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四级普通公路。
2、公路技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 结合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计算下列指标(或其中部分指标)的极限数值。包括:
(1)平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
(2)超高及其构成;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纸上定线
在指定的控制点间通过路线方案比选论证,确定一条路线方案,公路等级为二级或三级。
路线的起点坐标为( , ),设计标高为______________,
终点坐标为( , ),设计标高为______________。
路线方案的比选方法和内容见《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及第七章。
2、详细设计计算
(1)平面设计
选定曲线半径,用公式计算路线中各转角点和平曲线的几何要素,并将平曲线各几何要素填于《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之中,同时确定路线的超高、加宽等值。
(2)纵断面设计
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计算设计标高及填挖高度,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3)横断面设计:拟定并绘制所确定的路线段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4)路基土石方计算
绘制路基横断面,并用积距法计算路基横断面的面积,计算土石方体积,编制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5)路基土石方调配(选作)
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作路基土石方调配。
二、课程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1.设计总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路线方案,路线平、纵、横的设计与计算,土石方计算,土石方调配等内容的简要说明;
2.路线平面图一份(即绘在所发给的地形图上);
3.路线纵断面图一份;
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张;
5.路基横断面图一份;
6.各种设计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及竖曲线设计总表、超高加宽计算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各一份。
指导教师:袁国林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学 院系: 土 木 工 程 系
专 业: 道 路 与 桥 梁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目 录
1道路平面设计 ................................................... 1
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
线形设计....................................................2
路线方案确定..............................................2
选线步骤与方法.............................................2
路线的方案比选..............................3
路线方案的试算.......................................3 方案比选.......................................5
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
方位角的计算............................................... 5
平曲线要素计算....................................6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2015-4
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
一、 地形平面图
二、 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工程地质资料)
三、 路线服务范围的交通运输要求和技术经济调查资料
四、 交通量资料
第二节 设计内容
一、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二、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三、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四、道路平面设计
五、道路横断面设计(取一公里左右)
第三节 设计成果
一、设计说明书
二、路线方案图
三、道路路线平面图
四、道路横断面图
第四节 设计要求
一、设计任务书下达后,即应着手进行设计质料的收集和现状调查分析工作
二、在教师指导下,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钻研精神,要发扬理论结合实际的学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设计阶段,除参考已学教材外,还应查阅有关文献和书籍,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是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文字说明要简洁扼要,能说明问题,图纸规格和表达方式应采用规定或惯用的符号,最后应将说明书、设计计算书整理誊清装订成册,有目录、正文和附录,对设计成果要妥善保管,防止散失,设计完成后应将全部成果交指导老师审阅 2 四、学生应结合设计题目及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部分内容(经指导老师同意)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提高编制程序,运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开始后,应编排工作计划和进度表,教师审阅后执行。
第六节 基础资料
6.1 工程概况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上海至武威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苏州规划的“一纵三横”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第三横,是苏州市东西向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它的建设对完善国家和江苏高速公路网体系,加快构筑沪苏浙地区交通主骨架,加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加速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
1.1 设计任务与内容
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
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
[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
[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
[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
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③纸上定线;
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
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
超高、土石方数量等;
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
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
1.2 设计成果
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
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
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高、低标准之间要
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道路勘测设计全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旨在确定道路的线路、断面和纵、横坡等参数,为道路的建设提供准确、详尽的设计数据。本文将从勘测设计的步骤、内容、注意事项等角度,全面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知识点。
一、勘测设计步骤
道路勘测设计包括勘测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实地勘测、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步骤。
1. 勘测前准备工作
道路勘测设计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勘测的目的、范围和要求,获取相关的基础资料等。此外,还需要编制勘测设计方案,明确勘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 现场实地勘测
现场实地勘测是道路勘测设计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路线勘测和纵、横断面勘测两个方面。
路线勘测主要是确定道路的线路,包括起点、终点、过渡线路等。在路线勘测过程中,需要实地考察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并确定路线的位置和走向。 纵、横断面勘测是为了确定道路在纵、横向上的变化情况,包括坡度、曲线半径、超高、房屋、水利设施等,以及与路线相关的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
3. 数据处理
在完成实地勘测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设计编制。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计算、归纳和绘制等。
4. 设计编制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根据道路的勘测数据,进行设计编制工作。设计编制包括道路线形设计、断面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排水设计等,最终形成道路勘测设计成果。
二、勘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路线勘测结果、纵、横断面信息、地形图、地物图、标志标线图、排水设计等。
1. 路线勘测结果
路线勘测结果包括道路的起点、终点、里程桩号、路线的走向、交叉路口、桥梁、隧道等信息。
2. 纵、横断面信息
纵、横断面信息是道路勘测设计中重要的部分,包括地面线、纵断面线、辅助线等,以及相关的道路标高、房屋、水利设施等数据。 3. 地形图
道路勘测设计需要制作地形图,以直观展示道路所经过的地形情况。地形图需要准确表达地势、高程和地面特征等信息。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上、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的,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k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k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两倍为宜。
圆曲线半径公式:R=V2/127(μ±ih)
我国《标准》根据不同的φh值,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选用曲线半径时,最大半径值一般不应超过10000m。
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在曲线上行驶里程需要9s。
缓和曲线的作用与性质
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回旋线公式:
A=RLs
A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
L表示回旋线形的缓和曲线长度。
圆曲线公式元素:
q=Ls/2-Ls3/240R2
p=Ls2/24R-Ls4/2384R3
β0=28.6479Ls/R(°)
T=(R+p)tan(a/2)+q
L=(a-2β0)πR/180+2Ls
E=(R+p)sec(a/2)-R
J=2T-L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渐变率适中3行驶时间不过短
缓和曲线参数A值 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回旋线参数A和与之连接的圆曲线之间只要保持R/3≤A≤R,便可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
如R超过了3000m,即使A小于R/3,在视觉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四级公路不是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1基本型:当平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时,称为基本型。
2、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
3卵型:两同向的平曲线,按直线——缓和曲线(A1)——圆曲线(R1)——缓和曲线(A)——圆曲线(R2)——缓和曲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线形,称为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