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胸外科护理常规第一节心脏损伤护理【概述】心脏损伤分为钝性心脏损伤与穿透性心脏损伤。
钝性心脏损伤多由胸部撞击、减压、挤压、冲击等暴力所致。
穿透性心脏损伤多由锐器伤及心脏所致,少数由钝性暴力导致。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外周组织灌注无效与心脏破裂和心脏及胸腔内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有关。
2、急性疼痛与组织损伤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胸膜腔和肺部感染。
【护理目标】1、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血压稳定。
2、病人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自述疼痛减轻。
3、病人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胸膜腔或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㈠非手术治疗后护理/术前护理1、急救对怀疑有心脏压塞者,立即配合医师行心包腔穿刺减压术,并尽快做好剖胸探查术前准备。
2、补充血容量钝性心脏损伤病人输液速度宜慢,以防心力衰竭。
穿透性心脏损伤病人应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在检测中心静脉压的前提下输血和补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卧床休息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中心静脉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尿量及有无心脏压塞等表现。
5、吸氧,纠正低氧血症6、缓解疼痛遵医嘱给予麻醉镇痛药;积极处理,包扎胸部伤口。
7、抗感染遵医嘱合理、足量、有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㈡术后护理参见气胸部分的相关内容。
【健康教育】参见气胸部分的相关内容。
【护理评价】通过治疗与护理,病人是否:①循环功能恢复正常,血压正常。
②疼痛减轻或消失。
③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控制。
第二节肋骨骨折护理【概述】指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肋骨,使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障碍与肋骨骨折导致的疼痛、胸廓运动受限、反常呼吸运动有关。
2、急性疼痛与胸部组织损伤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肺部和胸腔感染。
【护理目标】1、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呼吸平稳。
2、疼痛缓解与控制,自述疼痛减轻。
3、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胸腔或肺部感染。
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出、凝血时间以及心、肝肾功能,还包括手术部位,皮肤有无化脓性病灶,各种化验报告,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日期及患者的情绪等等。
3.皮肤准备术前1日患者应沐浴、理发、剃须、剪指甲、更衣、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
术晨按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工作。
(1)后外切口:术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
(2)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
(3)食管三切口:左颈部、右胸部(同后外切口),腹部(包括脐孔、会阴部)。
(4)胸腹联合切口:左胸部(同后外切口),左上腹部。
4.遵照医嘱查血型、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5.肠道准备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8小时禁水。
6.准备术前用物特殊药品、胸片、CT、病历牌。
7.术前指导患者做床上大小便的练习,床上翻身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指导肺功能训练,预防感冒,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8.手术日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家属,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9.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的重要性、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10.患者送手术室后,备好监护仪器及常规抢救物品,整理床单位,包括麻醉床、输液架、吸引器、氧疗装置、引流管以及各种监护设备。
市黔江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文件名称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文件编号QJZXYY/ZW-XW-01 持有部门胸心外科制定部门胸心外科审核迎春批准庞海玲制定日期2010-12-28 修订日期2013-3-11 生效日期2013-9-12页数2/2 版本/版次B/1 适用对象全院护理人员二、术后护理1.按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清醒后,给予半卧位或45o卧位。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做好记录。
胸外科工作制度胸外科工作制度是指为了规范胸外科医疗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胸外科工作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胸外科患者管理制度1. 患者接诊:胸外科接诊需按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 病历记录:对每位患者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包括病史、检查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信息,并及时更新。
二、手术管理制度1. 手术安排:胸外科手术需提前进行手术安排,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室、手术人员等,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2. 手术操作规范: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守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术后康复。
三、护理管理制度1. 术前准备:术前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身体准备、术前禁食禁水等,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答疑问,提供心理支持。
2.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给予适当的镇痛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
四、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 医疗器械的选购:根据胸外科工作的需求,选购适合的医疗器械,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2.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医护人员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并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功能正常。
五、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 临床路径管理:制定胸外科患者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流程和时间节点,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2. 不良事件管理:对胸外科工作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1. 医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2. 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保持良好的工作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安全管理制度1. 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制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2. 灾害应急预案:制定胸外科灾害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在灾害中得到及时救治。
奥鹏毕业论文范文奥鹏毕业论文范文篇一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干预护理,并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律、血压等生理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择3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年龄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进行常规的护理同时外加上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只进行正常的术前护理,并且在术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血压、心率进行评估。
结果:在进行干预前与干预后数据统计比较时实验组的各项评估数据有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的各项评估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的各个数据指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心理干预护理前后的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有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和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并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可降低术后不良精神反应发生率,并有利于术后躯体恢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胸外科手术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4【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2-0 1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但是胸腔内拥有着人体内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心脏和肺,所以对于手术治疗所存在的风险过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而导致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为了便于对该样患者的手术风险降低以及术后能够更快的恢复,我们抽取了30例患者进行了这项研究,并且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SAS、SDS、血压、心律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的60名患者采用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拟择期行胸外科手术者,既往均无精神病、神经和内分泌紊乱病史。
其中实验组包括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在(45.34.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6.13.7)岁。
胸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质、量。
2、术后有无疼痛不适(胸痛是否影响呼吸)。
3、术后指脉氧值。
二、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保持口腔清洁。
4、术前1-2周戒烟,术前3天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
5、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心脏疾病及浮肿者进低盐饮食,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械如吸氧装置、胸穿包、静切包、气管切开包等。
7、掌握胸腔手术的各种皮肤切开名称和备皮范围。
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安置病人,立即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
3、检查胸腔引流及各管道装置连接是否正确、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变化并记录。
4、检查及调节输血、补液速度。
5、检查切开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皮下气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意识、皮肤、粘膜有无紫绀及呼吸模式的改变,按时监测生命体征。
7、遵医嘱予雾化吸入,2次/日,鼓励并协助病人做深呼吸、咳嗽、排痰,以防肺部并发症。
8、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继续观察有无气胸、胸腔积液、皮下气肿、切开渗血渗液等。
9、营养支持,按肠内、肠外营养护理常规护理。
胸外科个案护理范文一、病例介绍。
咱今天要说的这个患者啊,是个55岁的大叔,叫老李。
老李呢,平时就爱抽烟,那烟瘾可大了,一天能抽两包。
这不,把自己的肺给折腾出毛病了。
他因为反复咳嗽、咳痰,而且有时候还咯血,就来咱们胸外科住院了。
经过一系列检查,最后诊断为肺癌。
二、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
老李刚知道自己得了肺癌的时候,那脸啊,一下子就变得煞白煞白的,整个人都懵了。
我就坐到他床边,跟他唠嗑。
我就说:“老李啊,你看现在医学可发达了,肺癌虽然是个大病,但咱也不是没法治。
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好好配合我们,就像打仗一样,咱得有信心。
”老李听了我的话,眼睛里才慢慢有了点光。
我还给他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病例,那些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恢复得可好了。
这一下,老李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心情明显好了很多。
2. 呼吸道护理。
老李抽烟抽得肺里都是脏东西,呼吸道功能不太好。
我就教他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我跟他说:“老李啊,你就像闻花香一样,深吸一口气,然后再猛地咳出来,把肺里那些不好的东西都咳出去。
”刚开始老李老是掌握不好,我就一遍一遍地示范给他看。
还给他用雾化吸入,让他的呼吸道湿润湿润,这样痰液就更容易咳出来了。
3. 术前准备。
手术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呢。
我就带着老李做各种检查,像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啥的。
还给他备皮,我一边给他备皮一边开玩笑说:“老李啊,这就当是给你的身体来个大扫除,把那些杂毛都清理掉,为手术做好准备。
”老李也被我逗乐了。
手术前一天晚上,我还特别嘱咐老李要禁食禁水,可不能偷吃哦,不然手术的时候就麻烦了。
三、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
老李做完手术被推回病房的时候,我就一直守在他床边。
眼睛紧紧盯着那些监测仪器,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啥的。
我就跟那些仪器较上劲了,只要数值有一点波动,我就得赶紧看看老李的情况。
这就好比是守着一个宝贝,不能出一点差错。
有一次,老李的血压突然有点低,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
胸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一、术前用药及护理不少病人手术前需要应用必须的药物方可行手术。
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术前必须应用碘类药物或者硫氧嘧啶药物。
有的心脏病人,术前需用洋地黄或奎尼丁。
另外经肠道阴道灌洗药物,可以达到药物存留目的。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用药的目的,做到准确有效用药。
二、术前1-3日的准备1、骨科植皮手术,术前3日用温水浸泡局部,并用软毛刷刷洗局部,避免损伤皮肤黏膜。
2、一般手术,术前1天洗澡,更衣,剪指(趾)甲,不能自理者应在床上擦洗。
术前1日下午局部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检查手术皮肤区域有无毛囊炎、损伤等。
3、术前1日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大于等于37.2摄氏度应通知医生,酌情用药或者停止手术。
胃肠道手术,术前1日按医嘱行洗胃、灌肠、服泻药,进无渣半流质饮食。
4、术前1日晚按医嘱应用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睡眠。
肠道手术者行灌肠术。
三、术日晨的准备1、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水。
2、开颅手术前2小时剃头、洗头、戴清洁帽。
3、骨科植皮手术,术前1-2小时再行局部情节消毒,并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有无感染灶。
4、术前30分钟给与术前用药,去下假牙,发卡等,协助病人解大小便。
5、备齐书中用药、用物、病历,同病人一起送至手术室(填写手术病人核对单,供手术室核对)。
胸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一、执行外科各专业组护理常规二、安置病人,检查各种引流装置并妥善固定。
测量血压、脉搏,查看麻醉记录单,处理医嘱向手术者了解术中情况,如实施什么手术,切除何种脏器及组织,术中有无意外情况等。
三、按医嘱使病人合理卧位。
全麻病人未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且血压稳定,如为腹部、颈部手术取半卧位。
如为颅脑手术,床头抬高15-30°,如为阴囊腹股沟手术,取低坡卧位。
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4-6小时,然后按医嘱取合理卧位。
四、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平稳并记录。
平稳后24小时内仍需每2-4次观察一次。
胸外科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肺部感染B. 伤口感染C. 肺栓塞D. 心律失常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胸外科术前护理的内容?A. 评估患者心肺功能B. 做术前健康教育C. 监测患者血压D. 准备手术器械答案:D3. 胸外科患者术后应采取的体位是:A. 平卧位B. 半卧位C. 俯卧位D. 侧卧位答案:B二、填空题4.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应避免______,以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答案:剧烈咳嗽5. 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常用的药物是______。
答案:镇痛药三、判断题6. 胸外科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答案:正确7. 胸外科患者术前可以随意进食,不需要特别注意饮食。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
答案:术后患者应进行深呼吸练习,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持续5-10分钟。
此外,可进行吹气球练习,以增强肺活量。
9. 描述胸外科术后患者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
答案: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五、论述题10. 论述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答案:术前心理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方法包括:提供详细的手术信息,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倾听患者的担忧和恐惧,给予心理支持;教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轻术前焦虑。
胸腔闭式引流健康宣教一、术前宣教1、心理指导:向患者解释防止胸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患者术中配合,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和需求,做好详细的健康指导,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呼吸功能锻炼:讲解戒烟、咳嗽、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二、术后宣教1、心理指导: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体位指导:取半卧位并经常改变卧位方向,依靠重力引流。
3、管道指导(1)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管路是否脱落。
保持水封瓶内长管直立没入水中3—4cm 。
患者床头常规放置两把血管钳,告之患者一旦管道与密封瓶脱离,要立即夹闭引流管。
搬动或换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未夹闭引流管时,不能将水封瓶提高至床面以上,以防液体逆流。
家属不得自行更换引流瓶。
(2)保持引流通畅: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cm ,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嘱患者作深呼吸或咳嗽;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纤维块堵塞;若波动过大,提示肺粗糙而有漏气、余肺扩张不全或肺不张。
保证引流管不受压和打折。
(3)妥善固定: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嘱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密封。
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及时夹闭引流管,更换引流瓶。
若引流管从胸腔脱出,应立即用手捏闭插管处皮肤,由医生进一步处理。
(4)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或排气的情况:术后24小时内总引流量不超过300—500ml ,若持续每小时出血量〉100ml 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采取负压吸引者,应经常观察引流瓶内有无气体排出和排出量的多少,患者胸痛难忍,可能为吸引负压过大,应适当减低吸引压力。
(5)预防胸腔感染:告知患者注意有无发生感染的症状,如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等。
手术伤口敷料每天更换,(6)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伤口有无红肿热痛。
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了解患者健康情况:每日测量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检查、肺功能试验等。
2、做好术前宣教:指导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
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各种管道的作用,如胸管、胃管、氧气管、补液的目的;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深呼吸、有效咳痰),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3、纠正营养不良,嘱病人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
4、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5、术前1日:皮肤准备、肠道准备(酚酶2片口服)、配血、药物过敏试验。
6、术前晚根据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
7、术日晨准备:遵医嘱导尿;注射术前常规用药;将患者病历、X线胸片、手术用药交手术室工作人员。
二、术后护理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10~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病情平稳后1~2小时测量1次。
2、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队发组及皮温低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
3、维持血压在110~120∕70〜80mmHg:血压增高可能是疼痛、缺氧、输血糕点液过快导致;如血压下降可能为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CVP8〜12CmH20):CVP高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容量;CVP低提示血容量不足。
注意监测心率(HR):80700次/分钟(心率快可能后会逐步降低,若持续增高,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4、体位:患者未清醒时平卧,清醒后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30-50°,可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同时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引流;全肺切除术后禁止完全侧卧位,患者术后7〜10日内晋严格卧床休息,多取半卧位,以减轻膈肌对胸腔的压力,有利于呼吸。
并协助其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肢体,以防肺栓塞。
禁止患者采取卧位,以免引起纵隔过度移位及大血管扭曲,导致循环呼吸异常。
5、严密观察全肺切除患者健侧呼吸音及气管位置,保持健侧呼吸音清晰,颈部气管居中,严防健侧痰滞留或不张。
手术前一天
1、备皮将手术区域的毛发剃除,进行体表清洁,防止术中皮肤上细菌残留。
2、抗生素皮试及交叉配血(根据医生要求)
3、禁食水时间:晚饭宜清淡正常饮食不能节食,21:00后不吃任何食物可以喝水,0:00后不吃不喝。
4、个人卫生准备:请您修剪指甲、刮胡须、洗澡,女病人指甲油需去除,以保证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观察。
5、睡前护士会为您发帮助睡眠药物,保证您的休息。
6、如您便秘,请及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如开塞露等
手术当天
1、晨起为您测量体温和血压
2、晨起洗漱完毕,请您不要化妆,取下所有饰品(发卡、耳钉、项链、手镯、手表等)、活动的假牙,着病号服(不要穿自己的任何衣物)。
女病人可将头发盘至头顶或梳至两边。
3、如您为食管手术患者,术前会为您留置胃管。
4、如您为第一台手术,8:00左右手术室护士会来病房接您去手术室,如您为接台手术,在病房静脉补液安心等待手术。
心理护理对胸外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分析作者:王俊荣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6期王俊荣张洪英刘宝丽高晓梅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胸外科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 年度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性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自然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之后再次采用同样的方式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价,对比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
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结论:胸外科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胸外科;心理护理;焦虑;抑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胸外伤的时间屡见不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也不断地增加,特别是城市中的人均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增加,交通事故中胸外伤的发生率在交通事故损伤中占首要位置。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患肺部疾病的几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胸外科的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增无减,由于胸外科患者的疾病具有多样性,患者由于病因把不同也存在不同的心理负担,加之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的心理,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愈合。
因此,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程度,这已经得到实验研究的证实,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病例100 例,年龄在22-61岁之间,平均年龄32.4±7.3 岁;其中交通事故52 例,肺部肿瘤21 例,施工中外伤18 例,肺脓肿6 例,其他3 例;从手术方式上进行统计看:开胸手术42 例,腹腔镜手术51 例,胸腔闭式引流7 例。
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及护理
胸外科多为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如何缓解患者术前心理压力,不仅对手术过程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后期治疗效果,因此加强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就成为胸外科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
本文就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一简单分析。
一、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无论手术大小,手术对于患者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是一项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
胸外科手术多为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并在此种应激源的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全身发抖.意识范围狭窄,感觉过敏,精神紧张,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病理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这是患者术前担心手术会带来影响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一种心境。
一是对手术表现为害怕,二是对手术表示担心。
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发生意外、出现残废或损害等。
一旦确定需做手术治疗,患者即对手术产生种种猜测,或查看、打听有关手术的问题,急切盼望早日用手术解除疼痛。
同时,又表现为揣揣不安,情绪不稳,四肢酸软,茶饭不思,睡眠障碍。
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则情绪更为紧张,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即使在手术前的当晚服用安眠剂,仍难以安静人睡。
有的患者可能出于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在进入手术空后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等。
2.恐惧心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很多患者在术前并未完全了解自己的具体病情,这种不了解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
第二种是患者了解到自己所患严重疾病,对预后表示极度的担心甚至绝望。
恐惧反应可分为三级:I级:有轻度紧张和担心,表现尚属自然,安静,无食欲、睡眠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26%。
II级:中度紧张、担心,表现出不自然,睡眠欠佳,胃纳量有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44%。
III级:严重的紧张和担心,坐立不安,睡眠差,胃纳少,约占手术患者的30%。
3.抑郁心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脏器组织的破坏或丧失,可因此而引起负性情感增强,表现出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心境。
胸外科的手术多为恶性肿瘤切除,患者多表现为兴超索然,情绪低沉,忧心仲仲,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甚至忧郁沮丧,悲观绝望,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
4.猜疑心理:此种心理多表现在患者还未完全了解病情,由于手术可能使患者的生活、工作规律发生改变,由此可产生对任何事物均异常敏感,而且将信将疑,甚至处于偏信和否定的矛盾状态之中。
这是由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暗示作用
的结果。
术前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细心观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讲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对别人的安慰和关心认为是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或担心误诊,怕手术部位搞错了,甚至否认自己患病。
5.择优心理:患者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迫切希望具有高水平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同时也希望得到技术熟练、态度和蔼的护理人员为自己护理。
6.生与死体验心理:术前医生往往会让患者签术前同意书,上面诸多风险会让患者及家属认为手术是生命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而产生一种面临死亡的威胁感,手术确定后即流露出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悲伤情感,进手术室时此种情感最为强烈。
二、术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患者心理压力偏大的原因,综而述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术本身的风险性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身体局部创伤,并因此可能引起并发症。
这种客观存在的风险,让患者术前思虑万千,认为只能是两者相比取其轻,手术是不得以而为之,由此造成了患者心理负担重,上手术台犹如上生死线。
(二)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对手术缺乏认知患者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对自身病情不理解,一旦手术,怕是不治之症,于是心理压力由然而生。
(三)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术前,在签手术协议时,过分强调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也会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大。
再者护理人员缺乏术前指导,特别是术前心理辅导,因为患者并非专业人士,很少人懂得自己手术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手术必然会产生一种恐惧,因此,护理人员术前心理辅导的缺失也就造成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
三、解决术前心理问题的路径
面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因素,胸外科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强化术前心理辅导,心理梳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提高思想认识,消除顾虑手术本身的风险性的确存在,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在现代高科技、精细化的今天,手术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小,特别是微创技术的使用,让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也逐渐变小。
护理人员要通过查房、输液等时机,向患者介绍相关情况,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让患者从无形的心理压力中走出来;另外,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告知患者手术前将对他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只有各种脏器功能稳定了之后才会实施手术。
当然同室病友的手术安全情况也是一个无形的力量,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让患者正确认识本身病情,缓解思想压力,建立战胜病痛的信心。
(二)强化人文关怀,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多数患者由于惧怕手术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并随手术日期渐近而逐渐增强,术前焦虑与手术时间的临近呈现正相关。
因此,在术前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护理,改变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及态度,就可以减轻或消除这种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患者进入医院,不仅要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这必然会影响患者的秉性,造成一些患者易急躁发怒等。
护理人员一定强化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人文关怀护理就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给患者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培养积极良好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向患者介绍有关护理人员,介绍病区环境,并将患者带人病房,介绍同室病友,以及日常安排,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关怀,减轻患者心理紧张和恐惧心理。
人院后,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给予帮助、给对疾病认识不当患者提供正确信息,让其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前景、自身情况及相关知识。
每项护理操作前都尽量多予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解除其恐惧及焦虑心理。
(三)采取精细化优质护理流程充分的术前准备,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良好的恢复,可使患者恢复期提前,住院日缩短,降低费用。
认真做好手术期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术前准备工作。
介绍病情,讲解手术方法及预后。
加强手术前教育包括:常规术前准备的内容及目的;床上卧位练习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意义和方法,床上练习使用便盆,盆底肌肉收縮锻炼的意义和方法。
介绍麻醉方法,指导患者麻醉体位的训练等,让患者对护理的各项工作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疾病和手术,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控制感,克服恐慌、焦虑的心理。
(四)加强精神支持加强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帮助患者建立与医护的密切联系等。
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心理焦虑等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反应程度,减少其有害性。
加强社会支持不仅要建立医患密切关系,还要以朋友方式搭成沟通桥梁。
在考虑患者心理社会问题时应包括更加广泛的领域,对患者未被满足的需要给予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方法给以关怀和照顾。
传统的护理程序在实践中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
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建立,须突出患者是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
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患者术前心理问题的调适,一方面能够优化手术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林玉静,闫玉萍.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
2010,(6):1050.
[2]葛中笑,金玉玲,李淑娟.心理干预对手术前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