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焦虑的探讨与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论 著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罗 姝,王 琼,贾仙群,周 静(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妇科,重庆400042) 摘 要:目的 了解妇科病人术前的心理状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40例妇科手术病人术前采用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结果 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睡眠障碍、对手术恐惧等状况。
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根据焦虑不同的因素,因人而异地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结论 护士应重视患者的思想、心理、情绪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妇科手术;术前焦虑;心理调查;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022202Psy c hologica l inv estig a tion and nur si ng mea sur es on pr eoperat iv e anxiet y gynecologic sur g er yL UO Shu,WA N G Q iong,J IA xia n2qun,et al.(D epa rtment of O b stet rics a nd Gynecology,I nstitute of Field S ur ger y Resea rch a ndD a ping H o spita l,T hi r d Mi lita ry Medica l U nive 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 bstract:Object ive To gynecological patients wit h preoperative p sychological stat us a nd work out approp riate measur es to care.Met hods 40patient s with gynecolo gical surger y patient s pre2ope rative questionnaire and the use of self2rating anxiety scale (SAS)score.R 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patie nts with a nxiety,sleep distur bance,fear of sur ger y,and other status.80%of pa2 tie nt s with var ying degrees of anxie ty,a nd a nxiety according to diffe rent f ac tor s va rie s f rom pe rson to per s o n to ca rr y out the ap2 prop riate psychological care.Conclusion N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 n to t he thinking of patients,me ntal,emotional change,the developme nt of approp riate care a nd mea sure s to help patie nts sur vive sur ger y,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 ey w or ds:gynecologic sur ger y;preoper ative a nxiety;psychological inve stigation;nur sing measures 焦虑是对预期的、迫近的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减少手术前患者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增强自信心,配合治疗,为顺利渡过手术期创造良好条件。
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其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问题对策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外科一些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和家属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会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惧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会影响病人正常的心理活动,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心理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关,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题1.1焦虑、恐惧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是焦虑及相应的躯体反应[2]。
由于病人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手术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抑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情绪。
有些病人可因术前过度紧张而导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从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1.2悲观、绝望手术前部分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绝望心理,害怕在术中死亡,害怕术后产生后遗症而丧失治疗信心。
特别是知道同室患者、同类病患者病危死亡之后,更是悲观绝望。
1.3 对术前准备的疑虑为了保证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有的检查有创伤,有一定痛苦,大部分病人会紧张,提出种种疑问。
很多病人不理解,认为是医生想多化病人的钱。
2对策2.1 护理人员要以满腔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来关心、同情病人,热心周到的接待病人和家属,让其尽快熟悉与适应陌生的医院环境。
护士的语言是良好的安慰剂,要耐心、认真倾听病人对病情、心理体验和要求的叙述,用亲切的态度听取病人各方面问题的表达,达到释放心理能量和缓解压力,接受现实的目的,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细致的讲明疾病的有关知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其在心理上消除焦虑和恐惧。
2.2 向病人保证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诊治。
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摘要]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及探讨减轻其焦虑的护理方法。
方法本研究采用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自主设计问卷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名肝癌术前患者进行焦虑心理状态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筛选可能影响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因素。
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90%)高于国内常模(t=30.61,p<0.01),经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5.998)及内向型性格(or=4.022)被认为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前焦虑水平的因素。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高,其发生与病人的性别及性格有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其焦虑心理。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术前焦虑对策[中图分类号] r57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89-02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东南沿海地区属于高发区,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2位。
目前,肝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与患者焦虑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关注。
焦虑属于一种负性情绪,是个体所面临的潜在威胁而产生的一种负责、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可引起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主要心理应激反应,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以寻求有效的护理策略降低肝癌病人术前的焦虑水平,为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证据,利于促进其康复,对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1 年龄:30-80岁。
1.2 经影象学或病理、化验室检查确诊,符合全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订诊断与分期标准》。
浅析术前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作为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深入到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
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
术前一天焦虑情绪最高,说明手术越接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护士怎样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通过术前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在详细掌握患者术前心理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解释、劝导、抚慰来解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
1 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需求影响手术的焦虑因素很多,诸如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性别年龄、既往手术体会及情绪障碍、人格特征的差异、医务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等。
在不同的病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其表现焦虑情绪的程度内容亦有所不同。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术前担心疼痛,关心主刀医生技术及手术效果,紧张,要求关心照顾,担心疾病性质,关心预后情况,担心经济问题等。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2 护理对策手术患者术前与医务人员的交流愿望十分迫切。
在术前访谈中,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的工作情况、生活背景、经济情况、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
从中梳理出患者最关心和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准备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
要视患者如亲人,表达出你的关爱之心、取得患者的信任。
这样才能和患者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在交谈中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正确的告诉患者手术要经历的几个过程,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方面。
词不达意往往会误导患者,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术前常见的患者担心的情况。
2.1 担心疼痛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
医生都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
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患者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并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
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疑虑,使患者有安全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了手术期。
结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手术焦虑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24-02手术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预后[1]。
许多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我院外科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2],病人术前的焦虑、恐惧和忧虑等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缓慢等,而且,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
所以,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解决问题。
1.1详细向家属和患者介绍病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出客观的评估。
1.2介绍主刀医师、麻醉师和手术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在病人面前树立他们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1.3介绍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手术室的设施、设备,让患者消除陌生、恐惧感。
1.4对于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向患者说明手术方案是经过多次讨论制定的最佳方案,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1.5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的向病人介绍手术中可能感受到的疼痛和不适,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1.6术前向病人说明术后必需或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意义,防止病人醒来后惧怕。
1.7有针对性地组织做过同类手术的病人交流,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用现身说法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可稳定病人情绪,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和紧张,产生安全感、信赖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术前焦虑的探讨与护理对策
关键词手术焦虑探讨护理对策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也是外科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患者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既往手术体验,医疗环境是引发患者术前出现焦虑的主要原因。
护理人员应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以消除焦虑。
现报告如下。
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焦虑是由紧张、恐惧、忧虑、担心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就是焦虑,而焦虑的程度在手术前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临床观察,手术越临近,焦虑程度越高,尤其是手术前夜焦虑程度最高。
临床观察已经证实,不同程度的焦虑对于手术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一般认为,有轻度焦虑者,手术效果最好。
因为轻度焦虑恰恰反映了患者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说明患者对面临的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焦虑程度过于严重则会影响手术效果,因为过度焦虑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形成,减缓伤口组织再生,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使淋巴细胞重量下降,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而使伤口的愈合减慢。
应激生理反应可以抑制机体防御机制而使炎症易于扩散。
引发手术焦虑的因素
影响手术焦虑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个性特征,既往的经验及锻炼情况,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得到的社会及家庭支持的大小,个人的应付策略及心理防卫机制等均可能成为影响手术焦虑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手术不了解:多数患者对手术并不了解,一提手术就联想到切口、出血和疼痛,甚至出现意外,不知道大多数手术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预后多数是令人满意的。
还有患者认为,所有手术都是万能的,完全依赖医护人员,或者期望值过高,他们既不考虑手术的局限性,也不考虑术后恢复的艰巨性,因而缺乏应付策略,这样,同样不利于手术。
手术的大小及种类:不同种类的手术及不同大小手术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手术的大小及种类、性质作为一种应激源作
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的反应,以交感神经-肾上腺兴奋和下后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增多为主要表现,如血压升高,心律增快,呼吸增快等焦虑的心理、生理反应。
性别与年龄:一般男性焦虑反应高于女性,少年或儿童主要害怕手术引起的疼痛,而老年人则多为手术死亡而担忧。
既往手术体验及情绪障碍:以往不成功的手术更可能使患者通过不愉快的联想而加重术前焦虑与担忧,如果患者原来就有心理障碍,在手术前后可能发生较强烈而持久的焦虑。
人格特征的差异:人格或称个性,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它是指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于个体差异,个体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模式。
人格较为健全的人,在面对各种应激素时,依然能够很好的应付,而人格脆弱的人,在应激性事件作用下易发生较严重的不良的反应。
医护人员及医疗环境:医护人员的态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心理评价,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往往微弱的刺激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均可加重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医疗环境,甚至同室病友也能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
护理
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主动、详细地介绍病区情况,使患者知道谁是自己的主治医生,认识自己的责任护士,尽快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及归属感。
促使患者配合医护工作:能过播放录像片,或医护人员详细介绍,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预后,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如何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及康复活动,如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力咳嗽,防治肺部感染;矫形患者术后注意躯体保持与肢体相应位置和角度,避免畸形愈合。
合理安排病室:当患者一踏入病房就开始了与病友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的医院生活,成为病房这个小群体中的一员,由于同病相怜,老病友的经验之谈,很容易被新病友所接受,从而影响新病友的心理活动。
设法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患者离开家庭,离开工作,离开原来的群体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往往会产生孤独感,面临手术又常常加重孤独而使焦虑加剧。
还有些患者在入院前存在家庭、社会或人际关系等矛盾冲突,这时的心情就更差,很可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焦虑而影响手术效果。
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前、中、后均会产生比较剧烈的心理与生理的应激反应。
无论手术大小对于患者来说
都会产生恐惧感,因而导致情绪焦虑,这是每个理智正常的人非常普通的反应,不用避讳。
焦虑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即将到来,可能会造成危险的情况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适当焦虑情绪,对患者是有健康恢复是有帮助的,但过于焦虑则会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因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形成,减缓伤口组织再生,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数目,使淋巴质量下降,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敏感性和伤口愈合的减慢。
综上所述,几乎所有的手术患者都存在手术焦虑,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心理护理对减轻手术焦虑,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聘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 王重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3 刘文嘉,邬勤娥.应激与应激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