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蛋白体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7
组培名词解释第一章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指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色。
3,嗜酸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细胞核内染色质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结构成蓝紫色,称嗜酸性。
4,嗜碱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染色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5,PAS反应:碘酸-希夫反应,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
6,超微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微细结构,称超微结构。
第二章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胞内最小的颗粒状细胞器,由核糖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共同组成,rRNA是核糖体的骨架,核糖体由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构成2、粗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附有核糖体者称为粗面内质网3、滑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不附着核糖体者称为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光镜下只有用银染才能呈现黑褐色网状结构。
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由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组成。
5、线粒体:光镜下常为杆状,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0.5-1um,场2-7um。
具有双层膜,外膜光滑,膜中有小孔,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的物质自由通过。
6、异噬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吞饮泡融合而成,作用底物是经吞噬或吞饮而被摄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和细胞碎片等。
7、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这种分裂的方式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它的特点是:在细胞内细胞DNA于间期中复制一次后,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结果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8、细胞凋亡:机体活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升华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称程序化细胞死亡,也称细胞凋亡。
9、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第三章1.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或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细胞生物名词解释总汇1.拟核(nucleoid):在原核细胞内,仅含有一DNA区域,不被摸包绕该区域称之为拟核。
拟核内仅含有一条不予蛋白质结合的裸露DNA环。
2.核糖体(ribosome):(1)亦称核蛋白体,电镜下呈颗粒状。
(2)蛋白质的合成机器。
(3)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4)以RNA为骨架将蛋白质串联起来,决定蛋白质的定位。
(5)多聚核糖体提高pro.翻译效率。
3.单位膜(unit membrane):指电镜下地生物膜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的浅色带结构。
4.生物膜(biology membrane):围绕细胞膜或细胞器的脂双层膜。
由磷脂双分子层结合蛋白质和胆固醇糖脂构成。
起渗透屏障,物质转运和信号传导的作用,是细胞膜的膜系统与脂膜的总称。
5.细胞膜(cell membrane):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6.胞质溶胶(cytosol):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结构外其余的则为均质半透明的可溶性的细胞质溶胶。
7.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8.真核细胞的区隔化(compartment talization):极大提高细胞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功能效率。
(1)是细胞内不同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在特定区域进行。
(2)增大细胞有限空间的膜面积。
9.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又称内在膜蛋白(跨膜蛋白),两亲性分子,气主体部分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再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
10.兼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有一个亲水的极性末端和一个疏水的非极性末端的分子,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
在水溶液中自动聚拢,使亲水的头部暴露在外面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埋在里面避开水相。
11.液晶态(liquid-crystal state):作为生物膜主体的脂质双分子层,既具有固体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R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的作用通常由蛋白质的功能来实现,但DNA并非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RNA。
与DNA相比,RNA种类繁多,分子量相对较小,一般以单股链存在,但可以有局部二级结构,其碱基组成特点是含有尿嘧啶(uridin,U)而不含胸腺嘧啶,碱基配对发生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的作用通常由蛋白质的功能来实现,但DNA并非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RNA。
与DNA相比,RNA种类繁多,分子量相对较小,一般以单股链存在,但可以有局部二级结构,其碱基组成特点是含有尿嘧啶(uridin,U)而不含胸腺嘧啶,碱基配对发生于C和G与U和A之间,RNA碱基组成之间无一定的比例关系,且稀有碱基较多。
此外,tRNA还具有明确的三级结构。
一、信使RNA(mRNA)遗传信息从DN A分子抄录到RNA分子中的过程称为转录(transcr iption)。
在真核生物中,最初转录生成的RNA称为不均一核RNA(heterog eneous nuclear RNA,hnRNA),然而在细胞浆中起作用,作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模板的是mR NA(messeng er RNA)。
hnRNA是m RNA的未成熟前体。
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一是hnRNA核苷酸链中的一些片段将不出现于相应的mRNA中,这些片段称为内含子(intron),而那些保留于m RNA中的片段称为外显子(e xon)。
也就是说,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被去掉了一些片段,余下的片段被重新连接在一起;二是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 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具体步骤包括:①氨基酸的活化;②活化氨基酸的转运;③活化氨基酸在核蛋白体上的缩合。
(一)氨基酸的活化转运氨基酸的活化过程及其活化后与相应tRNA的结合过程,都是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来催化的,反应方程为:tRNA+氨基酸+ATP〖FY(KN〗氨基酰tRNA合成酶〖FY)〗氨基酰-tRNA+AMP+焦磷酸。
以氨基酰tRNA形式存在的活化氨基酸,即可投入氨基酸缩合成肽的过程。
氨基酰tRNA合成酶存在于胞液中,具有高度特异性。
它们既能识别特异的氨基酸,又能辨认携带该种氨基酸的特异tRNA分子。
在体内,每种氨基酰tRNA合成酶都能从多种氨基酸中选出与其对应的一种,并选出与此氨基酸相应的特异tRNA。
这是保证遗传信息准确翻译的要点之一。
(二)核蛋白体循环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通过“核蛋白体循环”在核蛋白体上缩合成肽,完成翻译过程的。
以原核生物中蛋白质合成为例,将核蛋白体循环人为地分为启动、肽链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进行介绍。
1.启动阶段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启动阶段,核蛋白体的大、小亚基,mRNA与一种具有启动作用的氨基酸tRNA共同构成启动复合体。
这一过程需要一些称为启动因子的蛋白质以及GTP与镁离子的参与。
原核生物中的启动因子有3种,IF1辅助另外两种启动因子IF2、IF3起作用。
启动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1)30S亚基在IF3与IF1的促进下与mRNA的启动部位结合,在IF2的促进与IF1辅助下与甲酰蛋氨酰tRNA以及GTP结合,形成30S启动复合体。
30S启动复合体由30S亚基、mRNA、fMet-tRNAfMet及IF1、IF2、IF3与GTP共同构成。
(2)30S启动复合体一经形成,IF3即行脱落,50S亚基随之与其结合,形成了大、小亚基,mRNA,fMet-tRNAfMet及IF1、IF2与GTP共同构成的70S启动前复合体。
(3)70S启动前复合体的GTP水解释出GDP与无机磷酸的同时,IF2和IF1随之脱落,形成了启动复合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讲是阐述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发生的原理,发生的条件以及人体的机能整体性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认识人体整体及其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
二、人体解剖学的任务人体解剖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主要包括:大体解剖(肉眼)、组织学(显微镜)和胚胎学(发育过程)。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生理学: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的功能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特殊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例如细胞膜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肌丝生理功能等.2. 器官生理学:在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器官生理学。
例:心脏功能的研究,化学物质对离体心脏的影响.3。
整体生理学:在整体水平研究完整机体各个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整体生理学.例如:一般药理实验就是在整体条件下进行。
五、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生理学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一生理过程产生的机制及其因果关系。
1. 急性实验法(1)离体器官或组织实验法:往往从活着的(麻醉或击昏)的动物身上取出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置于近乎生理状态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观察。
例:蛙心灌流实验等。
(2)活体解剖实验法:一般在动物失去知觉(麻醉或去大脑)而仍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例:动物血压实验等。
2. 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则以完整健康而清醒的机体为对象,在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的条件下,对某种功能进行研究。
这种动物可以进行长期实验观察故称为慢性实验.例如:动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根据光镜观察一直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自从应用电镜研究细胞内部结构以后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细胞包括“三相结构”的概念。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Protein Biosynthesis,Translation概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即翻译,就是将核酸中由4 种核苷酸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方式解读为蛋白质一级结构中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Protein Biosynthesis System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包括:●三种RNA–mRNA(messenger RNA, 信使RNA)–rRNA(ribosomal RNA, 核蛋白体RNA)–tRNA(transfer RNA, 转移RNA)●20种氨基酸(AA)作为原料●酶及众多蛋白因子,如IF、eIF●ATP、GTP、无机离子一、翻译模板mRNA及遗传密码——mR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遗传学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cistron)。
•原核细胞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mRNA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为多顺反子(polycistron) 。
•真核mRNA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single cistron) 。
•遗传密码:mRNA分子上从5'至3'方向,由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称为三联体密码(triple t codon)。
起始密码(initiation codon): AUG ;终止密码(termination codon): UAA,UAG,UGA•从mRNA 5'端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排列编码一个蛋白质多肽链,称为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
•遗传密码的特点:• 1. 连续性(com maless):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阅读,密码•间既无间断也无交叉。
• 2. 简并性(deg eneracy):遗传密码中,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仅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氨基酸有2、3、4个或多至6个三联体为其编码。
核糖体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核糖体英文名称:ribosome定义:生物体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通过信使核糖核酸与携带氨基酸的转移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合成蛋白质。
由大小亚基组成。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核糖体在细胞内的位置核糖体(Ribosome),细胞器的一种,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
在1953年由Ribinson和Broun 用电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胞质中存在一种颗粒物质。
1955年Palade在动物细胞中也看到同样的颗粒,进一步研究了这些颗粒的化学成份和结构。
1958年Roberts根据化学成份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
核糖体除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一切活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均有,它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在快速增殖、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尤其多。
目录定义结构核糖体蛋白形成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测定技术核糖体分类按核糖体存在的部位按存在的生物类型原核细胞的核糖体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按在细胞中的分布分类超微结构理化特性核糖体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一)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内定位(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简要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1.氨基酸的激活和转运2.在多聚核糖体上的mRNA分子上形成多肽链3.信号学说:Signal hypothesi异常改变和功能抑制定义结构核糖体蛋白形成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测定技术核糖体分类按核糖体存在的部位按存在的生物类型原核细胞的核糖体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按在细胞中的分布分类超微结构理化特性核糖体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一)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内定位(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简要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1.氨基酸的激活和转运2.在多聚核糖体上的mRNA分子上形成多肽链3.信号学说:Signal hypothesi异常改变和功能抑制展开编辑本段定义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