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
- 格式:docx
- 大小:14.51 KB
- 文档页数:3
遗传:有血缘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有血缘个体之间的非相似性遗传和变异的关系:(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
(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
(4)遗传变异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
核酸(nucleic acid):以核苷酸为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根据所含戊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信使RNA(message RNA, mRNA):单链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携有确定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密码信息。
在真核生物中,mRNA把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中的基因传递到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通过翻译合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转移RNA(transfer RNA,tRNA):负责解读mRNA所含遗传信息的RNA分子,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转运各种氨基酸至核糖体,按照mRNA的密码顺序合成多肽的功能。
tRNA通过链内碱基配对形成“三叶草”型二级结构。
核糖体rRNA(ribosomal RNA,rRNA):由rRNA基因转录的单链RNA分子,为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含三种rRNA;动物含有四种rRNA。
基因(gene):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广义地说,基因也被认为是有功能的DNA片段。
基因组(genome):真核基因组是指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所携带的一整套基因。
染色体(chromosome):真核生物染色体是细胞核中一种以核小体为基本结构单元,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丝状物,含有染色体基因,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
有丝分裂(mitosis):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之具有与亲代细胞在数目和形态上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细胞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又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动物遗传学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2、遗传: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3、变异:就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填空题1.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变异机理)的科学。
2.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3.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一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两大定律。
4.大多数发达国家畜牧业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问答题1.动物遗传学的意义是什么?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物质、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机理的科学。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育种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2.动物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动物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及分子遗传学基础及在动物中的应用等。
3、动物遗传学与畜禽育种的关系。
动物育种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动物遗传资源,发挥优良品种基因库的作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以长远的观点,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品种资源,达到对现有品种资源和以前未利用的动物资源保护的目的。
通过育种工作,扩大优秀种畜使用面,使良种覆盖率提高,进而使群体不断得到遗传上的改良。
通过育种工作,培育杂交配套系,“优化”杂交组合,达到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生产商品动物,使工厂化动物生产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名词解释性状:生物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统称。
单位性状:指生物的某一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如,豌豆的花色。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如,豌豆花色的红花与白花。
表现型:简称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可观、测的某一性状。
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指代表个体不同遗传组成的基因组合类型。
动物的繁殖和遗传学动物的繁殖和遗传学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关注着动物如何繁殖以及遗传因素在繁殖中的作用。
本文将就动物的繁殖和遗传学进行探讨。
一、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性交产生后代。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和进化。
大多数的动物都采用有性繁殖方式,例如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无性繁殖是指通过自身或其他方式产生后代,不需要性交。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繁殖大量后代,但由于没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后代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无性繁殖常见的方式有二分法、孢子繁殖和出芽等。
一些低等动物如水螅、水螺等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二、动物繁殖的生殖系统动物繁殖的生殖系统分为两大类:内受精和外受精。
内受精是指生殖过程发生在体内,精子和卵子在生殖道内结合。
内受精的动物需要有特殊的器官来收集、贮存和输送精子和卵子。
例如,哺乳动物的雌性拥有输卵管和子宫,雄性拥有阴茎来输送精子。
内受精能够提高受精率和后代的存活率。
外受精是指生殖过程发生在体外,卵子在体外受精。
外受精的动物通常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繁殖,以保证精子和卵子相遇。
例如,鱼类和两栖动物都进行外受精。
外受精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相遇率相对较低。
三、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研究的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遗传物质位于动物的染色体上,主要由DNA组成。
遗传物质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的重组和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动物遗传学的目标之一是解析基因的功能和遗传规律。
科学家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和遗传交叉实验,揭示了许多重要的基因和遗传因子,比如控制颜色、大小和行为等特征的基因。
另外,遗传变异还可以是突变引起的。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和稳定的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染色体畸变或基因重组等。
1.动物遗传学的意义是什么?答: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物质、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机理的科学。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育种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2.动物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动物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及分子遗传学基础及在动物中的应用等。
3、动物遗传学与畜禽育种的关系。
答:动物育种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动物遗传资源,发挥优良品种基因库的作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以长远的观点,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品种资源,达到对现有品种资源和以前未利用的动物资源保护的目的。
通过育种工作,扩大优秀种畜使用面,使良种覆盖率提高,进而使群体不断得到遗传上的改良。
通过育种工作,培育杂交配套系,“优化”杂交组合,达到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生产商品动物,使工厂化动物生产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4.从配子发生和受精过程说明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
答: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各具半数的染色体(n),这样经过受精结合,再恢复成全数染色体(2n)。
这就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的性状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而且由于同源染色体在中期I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分向两极,各对染色体中两个成员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染色体的组合是自由的。
同时,在前期I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片段的互换,为生物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5、请简要说明细胞在机能方面的共同特点:答:(1)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
(2)细胞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
(3)细胞还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
6、一个典型的染色体包括哪些部分?答:(1)着丝点:在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称为主缢痕,这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又称着丝点。
对动物遗传学的认识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基因组结构、表达调控、遗传变异、遗传疾病等。
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产与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动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是基因。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遗传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序列编码。
不同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从而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其次,动物遗传学还涉及到基因组结构和表达调控。
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上的所有DNA序列总和。
在不同种类动物中,基因组大小和结构差异较大。
同时,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也会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现象来调节基因表达。
另外,动物遗传学还关注着遗传变异和遗传疾病。
在自然选择中,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基因型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以突变形式出现,并在群体中随机分布,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然而,一些遗传变异也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先天遗传疾病和某些癌症。
对于动物遗传学的认识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学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通过对动物基因型的分析和选择育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在奶牛育种中,选取高产乳牛进行交配,可以提高牛奶产量。
2. 遗传学在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通过对其基因组进行分析和保护,可以帮助保护这些濒危物种。
3. 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了解动物基因组结构和遗传变异有助于理解人类基因组,并为人类健康问题提供新思路。
例如,在癌症治疗方面,了解癌细胞突变机制可以帮助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总之,动物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们对动物遗传学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
绪论第一章遗传:生物在以有性或无性的方式进行种族繁衍的过程中,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达尔文: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论点⎝提出“泛生论”假说。
第二章性状:动物体外观结构、形态及内在生理、生化特征的统称。
单位性状:每一种能够被具体区分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种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
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上处于相同位置的一对基因。
基因座:由等位基因形成的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生物染色体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处于染色体的固定位置,称之为基因座。
表现型:基因和基因型所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的各类性状,包括外形特征和生化特征。
孟德尔解释的要点:1、相对性状都是由相对的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
3、杂种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4、由杂种产生的配子数目相等(1P:1p),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PP:2Pp:1pp)。
5、F1体细胞内的相对遗传因子各自保持独立。
纯合子:体细胞中所含的两个基因是相同的,自交后代的表现和亲本一样,不发生分离现象。
侧交:用隐性的纯合作亲本和杂合子交配,使杂合子的所带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得以表现。
完全显性:F1的表型与显性亲本完全一致。
不完全显性:F1的表型不同于亲本,而是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共显性:两亲本的表型同时在后代的一个个体变现出来。
复等位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有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分离定律的意义:建立了粒子遗传理论,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理论基础启示:1、所用的实验材料都是能真实遗传的纯种2、选择有明显区别的单位性状进行观察3、进行各世代的谱系记载,指明每棵植株的父母、配偶和后代4、利用统计分析5、其他技术处理也很严密独立分配定律的解释和验证: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分离时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不同对的成员组合在一起是完全自由的,随机的2、不同类的精子和卵子在形成合子时也是自由组合的,而且组合也是随机的基因的互作:任何性状都会受到许多对的基因的影响,不同对基因之间也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他们会共同影响某一性状,这种现象叫基因的互作。
动物遗传学研究动物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动物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基因组和遗传特征的学科,通过对动物基因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遗传机制、种群遗传结构以及个体的遗传变异等问题。
本文将从动物基因组和遗传特征的角度,介绍动物遗传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动物基因组的研究1. 动物基因组的组成动物基因组是指一个动物个体内所有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组成的DNA序列。
动物基因组的组成可以通过DNA测序技术进行研究。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动物基因组的信息。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的成功,为人类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动物基因组的特点不同动物的基因组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组大小会有显著差异。
有些动物的基因组非常庞大,而有些动物的基因组则相对较小。
此外,动物基因组中的非编码DNA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非编码DNA虽然不参与编码蛋白质,但与一些基因调控过程密切相关。
3. 动物基因组的演化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可以揭示动物基因组的演化历程。
例如,通过对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基因组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关系。
同时,还可以研究不同物种基因组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进一步了解动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二、动物遗传特征的研究1. 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动物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物种内,个体之间或者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通过对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物种的种群结构和基因流动情况。
此外,动物遗传多样性还对保护和管理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2. 动物遗传变异的研究动物遗传变异是指在一个个体内,基因型、表型或者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动物遗传变异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和变异的成因。
例如,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变异研究,可以了解某种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3. 动物基因与表型的关联研究动物基因组中的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
动物遗传学的研究与应用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遗传传递方式以及遗传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的遗传特征,还可以为动物的种质改良、疾病诊断和基因治疗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就动物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论述。
一、动物遗传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1.1 遺傳標記遗传标记是指能够区分不同个体间遗传差异的特定基因或DNA片段。
通过研究遗传标记的分布和变异情况,可以揭示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结构及基因流动性等。
主要技术包括分子标记、测序技术以及PCR等。
1.2 基因组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通过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揭示动物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揭示动物进化的规律以及功能基因的发掘和研究。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动物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地理群体的动物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评估种群的遗传背景、遗传潜力、遗传健康状况等,并为种质资源保护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动物遗传学研究的应用2.1 种质改良动物遗传学在种畜禽的育种改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改良种群的性状和遗传特征,提高产量、品质、耐病性和适应性等。
同时,通过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等技术手段,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2.2 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和筛查,可以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此外,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保护物种多样性动物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物种多样性的遗传基础,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物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以评估物种的遗传健康状况、遗传流动性以及种群数量动态等信息,为保护濒危物种、野生动物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遗传学总结(完整版)动物遗传学(总结)第一章绪论1、遗传(heredity):后代和前代的相似性。
2、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不相似性。
3、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与遗传有关的细胞器1、线粒体:由双层膜围成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主要作用是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2、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
粗面内质网,表面附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表面没有核糖体,参与脂类合成。
3、核糖体: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RNA(60%)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4、中心体:中心粒加中心粒周边物质称为中心体。
或指动物真核细胞质中由两个中心粒组成的物质。
5、核仁:核仁是真核细胞细胞核内的生产核糖体的机器。
二、染色质与染色体1、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3、染色质的类型P23: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染色质。
其中异染色质又分为结构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4、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分类P25:(1)形态结构:通常由长臂、短臂、着丝点、次缢痕、随体及端粒几部分组成。
(2)分类:A、B染色质、巨大染色体。
其中巨大染色体又分为多线染色体、灯刷染色体5、染色体的超微结构P26: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双链。
:6、一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生物(X)。
7、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2n)8、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
(N/2)9、单体:指比正常二倍体缺少一个染色体的个体。
(2n-1)10、缺体:指比正常二倍体(2n)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2n-2)11、三体:指比正常二倍体多一个染色体的个体。
遗传学: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不限于父母子女或一个家族,还可以延伸到包括许多家族的群体,这是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对象。
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以细胞为单位,离体培养的细胞可以保持个体的一些遗传特性,如某些酶的有无等。
对离体培养细胞的遗传学研究属于体细胞遗传学。
遗传学中的亲子概念还可以扩充到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的复制甚至mRNA的转录,这些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课题。
动物遗传学:
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人类有关的各种动物,如家畜、鱼类、鸟类、昆虫等动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改良的原理与方法。
除了讲述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改变等分子遗传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非孟德尔遗传等细胞遗传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以及群体遗传学基础以外,还涉及动物基因组学和动物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意义:
1、遗传因素(如基因)制约每个生命个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生命的发生、发展、昌盛、衰落、消亡等。
2、遗传因子(基因)决定了动物的性状、行为、疾病。
性状:高/矮、肥胖/苗条、漂亮/丑陋、秃头、长寿
行为:生物钟、犯罪、聪明、特长发展
疾病:遗传病、肿瘤、常见病
3、遗传育种是动物育种最常用的手段。
4、遗传工程改造是最稳定、最有意义的品种改良技术。
5、遗传因子--基因是生命科学的核心,而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发展重要里程碑:
1.1866年,孟德尔(G.Mendel)发现遗传因子,提出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2.1900年,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孟德尔的理论。
这一年作为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3、1910年以后,摩尔根(Morgan)提出连锁遗传定律,创立“基因理论”。
4、1944年,阿委瑞(Avery)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5、1953年,瓦特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阐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6、1966Nirenberg破译全部遗传密码。
7、1973Boyer,Cohen建立DNA重组技术。
8、1981Palmiter,Brinster获得转基因小鼠。
9、1988Mullis发明PCR技术。
10、1989Collis主持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
11、1997克隆羊“多莉”在英国诞生。
12、2001.2.12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
分离假说:
孟德尔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其内容如下:
1、相对性状都是由相对的遗传因子所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
3、杂种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的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4、由杂种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
5、F1体细胞内的相对遗传因子虽同在一起,但并不融合,各保持其独立性。
分离定律的实质:成对的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因子的一个。
按照上述解释,可以应用遗传因子图解说明上述实验结果。
孟德尔用大写字母表示具有显性作用的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具有隐性作用的遗传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