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50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聚落的概念、分类。
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布局和形态特征有何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法。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对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问题讨论方式加以突破。
增强学生图表解析、归纳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情感。
教学重点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
学时难点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提升教学活动(导入)我是一个爱旅游的人,这里有几幅我去过地方的图片,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人们聚居在这些场所中做什么呢?生活、生产。
我们把图片中的场所叫什么?(讲授新课)1、什么是聚落?(板书)归纳总结出聚落的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有什么?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例如房屋、工厂、农场、商店、医院、学校等。
2、聚落的分类:(板书)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适当分析性质,规模差别。
)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大较晚过渡:聚落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早在680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已思考过这一问题。
3、多媒体展示P88阅读资料,思考问题:①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上?河谷阶地上②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地形平坦,接近水源,不会被洪水淹没。
小结:由此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关于“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要使学生明白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研究人类聚居就是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如地形)考察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研究人类居住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为了寻求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找到聚居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生活、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于“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要使学生明确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既有社会经济因素,又有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以地形为案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在利用自然环境时,要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形对聚落形态、规模等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及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了解影响交通路线分布影响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利用材料及图示分析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围绕“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时要趋利避害,按自然规律办事。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媒体显示:教材P88图41、图42及“半坡村落”材料。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距今6800~62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
从聚落的复原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聚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陶区、墓葬区、防御壕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