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前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本地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
3. 各级卫生、疾控、教育、公安、交通、市政等部门成立相应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 环境整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疏通排水沟,消除蚊虫孳生地。
3. 灭蚊: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开展蚊虫灭治工作。
4. 蚊虫监测:定期开展蚊虫密度监测,掌握蚊虫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 防蚊用品:推广使用蚊帐、蚊香、防蚊液等防蚊用品。
6. 疫情监测: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做好病例调查、隔离和治疗工作。
四、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2. 病例调查:疾控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病例调查,确定病例诊断。
3. 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 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 临时隔离点设置:在疫情严重地区,设立临时隔离点,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6. 疫情宣传:加强对疫情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财政加大投入,确保登革热防控工作所需资金。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防疫物资,如蚊帐、防蚊液、消毒剂等。
3. 人员保障: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4. 联防联控: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本地区登革热防控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黄头伊蚊叮咬传播。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高应对登革热疫情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登革热防控工作。
2.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登革热应急处置工作。
3. 成立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疫情现场的防控、隔离、消毒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发现(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登革热病例时,应立即上报当地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 现场处置(1)隔离疑似病例: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开展环境消毒:对病例居住地、工作场所等进行全面消毒,消除蚊虫滋生地。
(3)开展灭蚊工作:对疫区进行大规模灭蚊,降低蚊虫密度。
3. 防控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群众清理垃圾、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
(3)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疫情。
四、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防疫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3. 资金保障:确保疫情防控经费及时到位。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疫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五、总结与评估1. 疫情结束后,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的发病率与季节、环境、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病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为确保2024年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一、加强传染病监测
要做好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级疾控机构应建立监测网络,加强疫情信息汇总和分析,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做好防控准备。
二、宣传教育
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传单、宣传栏、网络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传达防病知识,引导大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登革热。
三、环境治理
要加强对蚊虫孳生地的环境治理工作,清除积水容器、消灭蚊虫孳生源,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要利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手段,避免蚊虫传播登革热病毒。
四、医疗救治
建立相应登革热病例应急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响应能力。
及时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进行检测和隔离治疗,减少疾病传播风险,降低病死率。
五、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邻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流行时,要及时向相关国家通报情况,互相支持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威胁。
以上是2024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全力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同努力,共同抗疫,共同战胜登革热。
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在疫情爆发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就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疫情监测与预警1.1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病例数量、分布情况、病毒株情况等,及时发现疫情蔓延趋势。
1.2 加强病媒监测:密切监测蚊媒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灭蚊措施,减少蚊媒传播风险。
1.3 建立预警机制:制定登革热疫情预警指标和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社会公众采取防控措施。
二、应急响应与处置2.1 快速响应机制:建立登革热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快速响应和协调处置。
2.2 疫情处置措施:采取有效的疫情处置措施,包括隔离患者、泯灭传染源、强化医疗救治等,阻断疫情传播链。
2.3 资源调配与支援:根据疫情发展需要,调配医疗资源、人员和物资,加强支援力度,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社会宣传与教育3.1 宣传防控知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2 社区宣传活动:组织登革热防控宣传活动,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普及防蚊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
3.3 开展教育培训: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国际合作与信息分享4.1 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邻国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传播的登革热疫情,分享信息和经验,加强疫情防控合作。
4.2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登革热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疫情动态和防控措施,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应对效率。
4.3 跨境防控合作:加强跨境防控合作,共同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阻断疫情传播链,保障地区和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五、评估总结与提升完善5.1 疫情评估与总结:定期对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
登革热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病毒主要由伊蚊传播,而伊蚊主要在夏季活跃,因此夏
季是登革热流行的高发季节。
登革热病毒感染后会引起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应急预案。
1. 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蚊虫滋生地,减少蚊虫孳生;
(2)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加强对高发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
性措施。
2. 应急响应。
(1)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
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
(2)在疫情高发地区,加强蚊虫灭绝工作,采取化学防治和生
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3)加强医疗救治,对病例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加强宣传教育,提醒公众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
3. 应急资源保障。
(1)确保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药品和医疗设备,保障病例的救治;
(2)加强对防疫物资的储备,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投放;
(3)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登革热疫情的能力。
4. 应急指挥。
(1)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控工作;
(2)建立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避免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通过以上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应对登革热疫情,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公众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疫情在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为了有效应对登革热疫情,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措施。
正文内容:1. 预防措施1.1 加强病毒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信息畅通。
1.2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如戴防蚊叮咬的衣物和使用驱蚊剂等。
1.3 消灭孳生源:加强对蚊子孳生地的清理和灭蚊工作,如清除积水和使用杀虫剂等。
2. 病例监测和报告2.1 建立病例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病例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追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2.2 加强病例报告:建立病例报告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及时上报病例信息,确保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3 加强病例调查: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来源和传播途径,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 疫情监测和预警3.1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
3.2 提高预警能力:加强疫情预警能力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对疫情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能力。
3.3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及时分享疫情信息,提高应对能力。
4. 防控措施4.1 加强疫情调控: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加强病例隔离和治疗、限制人员流动等。
4.2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对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救治。
4.3 加强社区防控: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巡查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5. 国际合作与支持5.1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邻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疫情,分享经验和资源,提高全球防控能力。
5.2 提供技术支持: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病毒监测技术、疫苗研发等,帮助其应对登革热疫情。
一、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登革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和监督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组长:某单位主要领导副组长:某单位分管领导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卫生防疫专家、社区代表等。
2. 各级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疫情防控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2. 环境整治:开展灭蚊、防蚊、清除蚊媒孳生地等工作,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3. 疫情监测: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登革热疫情。
4. 人员防护:加强个人防护,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等防蚊用品。
5. 医疗救治:做好登革热病例的诊疗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四、应急处置1.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
2. 现场处置:对疫情发生地开展全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3. 密切接触者追踪: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做好健康管理。
4. 疫情调查:对疫情发生原因进行调查,查找漏洞,完善防控措施。
5.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消毒剂、防护用品、隔离用品等应急物资。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保障登革热疫情防控所需资金,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2.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3. 人员保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某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各级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4. 本预案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某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在学校、社区及公共场所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发生登革热疫情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三、组织体系1. 成立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3.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疫情监测与报告小组:负责疫情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
(2)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负责疫情溯源、病例调查和防控措施落实。
(3)消毒灭蚊小组:负责消毒灭蚊工作,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4)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宣传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四、应急响应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登革热疫情动态。
(2)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3)疫情报告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2. 流行病学调查(1)对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流行病学史、接触史、症状等。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落实防控措施。
(3)对疫情发生地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3. 消毒灭蚊(1)对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2)加强蚊媒控制,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灭蚊。
(3)对重点场所、水体进行清淤、疏浚,消除蚊媒孳生地。
4. 宣传教育(1)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2)组织专家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讲座,普及防治方法。
(3)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共同抗击登革热。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消毒药品、灭蚊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3. 资金保障: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一、前言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登革热疫情对我市的影响,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登革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全市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2. 设立登革热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推进防控工作。
3.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调查、防控等工作。
4. 各级疾控中心负责组织疫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分析等工作。
5.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接诊、救治登革热患者,做好病例报告和隔离治疗工作。
6. 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疫情防控,加强师生健康教育。
7.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三、预防措施1. 加强蚊媒监测:各级疾控中心定期开展蚊媒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蚊媒密度。
2. 灭蚊行动:开展全面灭蚊行动,包括室内外喷洒、投放蚊香、蚊帐等。
3. 宣传教育:加强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4. 病例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严格执行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5. 隔离治疗:对确诊的登革热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6. 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四、应急响应1. 红色预警:当发现登革热病例时,立即启动红色预警,启动应急预案。
2. 黄色预警:当发现登革热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启动黄色预警,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 蓝色预警:当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启动蓝色预警,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要确保疫情防控人员到位。
2.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疫情防控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3. 物资保障:各级政府要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确保疫情防控需求。
4. 通讯保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等要加强信息沟通,确保疫情信息畅通。
一、预案背景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和调查登革热疫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2.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 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登革热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
2. 设立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根据需要设立专业技术小组,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组、疫情监测组、宣传教育组、医疗救治组等。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1. 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现、报告疑似病例。
2.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
3.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及时报告疫情。
五、预防控制措施1. 灭蚊防蚊:加强蚊媒监测,开展灭蚊活动,降低蚊媒密度。
2. 个人防护: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普及防蚊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 环境整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媒孳生地。
4. 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救治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六、宣传教育1.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
2.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登革热防治知识。
3. 加强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群体的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七、应急响应1. 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包括灭蚊剂、防护用品、消毒剂等。
2. 制定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启动条件。
3.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八、总结与评估1. 对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防控措施。
2. 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XX医院登革热应急预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为了控制登革热的流行和防止扩散蔓延,规范应急处理,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职责:指挥、组织、协调医院登革热防治监测工作。
(二)登革热疫情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
制定医院各项登革热防治监测方案、培训、自查、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
网络直报:XXX、XXX
(三)登革热病例诊断院内专家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
负责院内登革热病例的会诊工作,隔离治疗和转诊病人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及院内消毒等相关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四)成立医院登革热防治工作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日常接诊及医疗救治工作。
(五)成立医院登革热工作保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职责:负责防治监测登革热所需各类物资、药品、车辆消毒
二、登革热病事件分级及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形为Ⅰ级重大登革热病事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同一地区一周内出现登革热爆发流行疫情,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以上的。
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立即组织登革热病专家小组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
救治小组隔离救治患者,留取相关标本明,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同时报告医院应急办。
医院应急办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同时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
并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疫情控制小组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协助区疾控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2.符合下列情形为Ⅱ级重大登革热病事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同一地区一周内出现登革热流行疫情,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以上的。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立即组织登革热病专家小组会诊,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
救治小组隔离救治患者,留取相关标本明,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同时报告医院应急办。
医院应急办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同时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
并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疫情控制小组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协助区疾控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3.符合下列情形为Ⅲ级重大登革热病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同一地区一周内登革热出现流行疫情,未出现死亡和危重病例的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Ⅲ级应急响应行动:立即组织登革热病专家小组会诊,明确诊断。
救治小组隔离救治患者,留取相关标本明,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同时报告医院应急办。
医院应急办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同时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
必要时将病人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疫情控制小组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协助区疾控完成个案调查。
其他处理参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办理。
三、登革热防控工作
(一)认真做好发热病人诊疗工作:
1、设立发热诊室:
在一楼急诊科开设发热诊室,要保持发热诊室自然通风,发热诊室医生2 4小时轮班候班制,候班医生由医疗救治小组负责,要求候班医生2 4小时保持通迅通畅,随叫随到。
2、做好发热病人分诊工作:
在门诊一楼和二楼各设一名护士为就诊发热病人测量体温,对体温≥3 8℃的病人要询问病史,伴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者,要立即带到发热诊室进行诊疗并相对隔离。
必要时请专家会诊,如果非可疑病例,即安排到相应科室诊治。
3、发热诊室对发热呼吸道病人的处理:
1、由发热分诊台送来的发热病人,要认真做好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对能明确排除的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或转相关科室诊治;对不能明确排除的病例,要及时报告医务科(白班)或行政总值(夜班),医务科或总值班安排院内专家小组人员在12小时内进修院内会诊。
2、经医院专家小组会诊如不能排除的病例,由医务科根据病情,请区
防治医疗专家小组会诊,根据会诊结果联系转诊到上级指定医院,转诊前做好相对隔离观察治疗,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二)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各科室认真做好科室清洁卫生,每天对物体台面、空气消毒一次。
院内感染控制小组,要加强督促全院预防消毒,每周进行一次检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整改措施。
2、由医院医务科和科教科负责组织全院的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对发热诊室值班医生及医院医疗救治小组成员进行重点培训学习,要求每位医生熟练掌握登革热诊断标准、救治方法、消毒隔离要求以及个人防护。
3、各科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在诊疗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按规定穿戴隔离衣、戴口罩,并做好手的清洁消毒。
(三)加强预防登革热的宣传:
1、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宣传资料,并在门诊候诊大厅和二楼大厅张贴宣传。
2、在医院门诊咨询台向就诊人员发放预防疾病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单。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
由医院后勤服务部负责对全院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及落实除“四害”工作。
防护用品等的供应保障工作。
登革热应急处理及报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