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期中检测试题4
- 格式:doc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10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阶段考试试题语文试题第I卷(共 24 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诗咏除夕今夕何夕?春秋代序,暑往寒来,一年一度的除夕永不爽约地又将如期而至。
‚除夕‛,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又称除旧、除夜、岁除、逐除、大除等等。
它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可概括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名为‚除夕‛,大约是出于时间与风俗两方面的原因。
‚直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南宋吴自牧:《构粱录》),这是指时间。
‚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这是指风俗。
先民相信在一年的最后一日击鼓而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灾,后来逐渐演变为团圆守岁。
晋人周处的《风土记》早就记载:‚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宋代诗人苏轼写有《除夕三首》,其诗前小序就说:‚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古代的除夕,例行的风俗仪式就是大扫除和放爆竹,其作用就是驱怪辟邪,迎新送旧。
所以展读古人的除夕诗,爆竹之声至今仍不绝于耳。
如苏轼《荆州十首》:‚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
‛如清代陈曾寿《壬申除夕》:‚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赋岁新。
‛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
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
南朝梁徐君清《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就说:‚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古人守岁的目的,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合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如同唐代才子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洞。
‛今天国人的守岁,是古老的除夕守岁图的再版,不过,再版当然也有所修订与补充,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新版的新内容。
在古典诗歌中,咏除夕的作品多如雪花与春花。
不过,所谓‚穷苦之言易工,欢愉之辞难好‛,加之古代交通不便,音讯难通,离乡别井之后常如浮萍漂流于水上,柳絮飞扬于风中,所以古人的除夕诗的佳作,许多都凄凉着一种愁苦之音,如唐代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010年北京市北京四中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红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影牒委曲求全口供(gòng) 书声琅(lǎng)琅B.发祥地见风驶舵噱(xuè)头方枘(ruì)圆凿C.独角戏山清水秀讣(fù)告岁稔(rěn)年丰D.度假村征稿启示顺遂(suí) 掎(jǐ)角之势本题答案或解析地址:/quesdetail.aspx?subject=gzyw&quesid=88775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专家预测,随着我国私人汽车购置力的迅速增强,未来几年内完全有可能________蕴藏巨大市场和商机的“汽车经济”。
②一位年轻的诗人这样说:没有绿树,平原就会躺倒在地,倒退到那个死寂的________年代。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___显得太单薄了!A.催生荒凉未免B.萌生蛮荒不免C.萌生荒凉不免D.催生蛮荒未免本题答案或解析地址:/quesdetail.aspx?subject=gzyw&quesid=887763.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英语……真是无所不为....。
C.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一些高三学子踌躇满志....,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一清二楚。
本题答案或解析地址:/quesdetail.aspx?subject=gzyw&quesid=88777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正因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先进的医疗技术既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有可能对病症束手无策。
2010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形骸./ 干涸.僭.越/ 熏陶渐.染信笺./ 间.不容发B.毡.帽/ 粘.贴绯.红/ 蜚.声文坛谂.知∕海市蜃.楼C.打烊./ 佯.攻毋.宁/ 好高骛.远接种./ 摩肩接踵.D.怫.然/ 弗.如粗糙.∕名噪.一时篆.书/ 如椽.巨笔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季老仙去,文豪殒落。
网友或博文悼念,或跟帖缅怀。
鉴于季老在国学上的造诣和地位,他这一走,能称之为“国学大师”的寥寥无几。
B.对于一代骁雄曹操身葬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舆论认为,安阳高调宣布发现曹操墓和邯郸、亳州强烈质疑的背后,都代表了当地的利益诉求。
C.物价“被下降”,家里“被用水”……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绝伦的搭配,不经意间蹿红媒体。
质疑、委屈、愤怒、调侃,借助“被××”句式畅快淋漓地倾泻而出。
D.如今的城管与小贩的关系,越来越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日益水火不融。
我们不禁要问,城管与小贩何时不再剑拔弩张?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能被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总想把它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讳疾忌医(文过饰非)。
B.不过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人团体,在目前米珠薪桂(金块珠砾)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伟大的威胁。
C.文章的作者以犀利的语言和充足的论据,揭露了那些无耻文人的丑恶嘴脸,把他们的反动观点批驳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
D.有人这样指点说,一个还没有成气候的小商人,不要总想着鹤立鸡群(超群绝伦),先要学会怎样去做乌合之众才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当下很多人的关注点似乎都在物质层面的丰裕上,即使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为了实现功利的目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就是为了高考加分。
1.补同下列名往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三小题)(3分)【小题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小题2】马作的卢飞快,。
了动怒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五·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小题3】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4】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4 分)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 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他这种“①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0分)高贵的“低头”陈鲁民①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
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②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③由此想起一件事。
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
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
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
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
④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
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
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
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高补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命题人陈蕊审题人房国玉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组A.隽.秀/隽.永真谛. /缔.造殷.红/ 湮.没无闻B.与.会 /参与.国粹. /荟萃.歼.灭/ 缄.口不言C.着.落/ 着.想靓.妆 /靓.丽筵.席 /垂涎.三尺D.蛮横. / 横.祸荫庇./ 纰.漏累.赘 / 危如累.卵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蠕动贸然振耳欲聋震聋发聩B.影碟炮烙门可罗雀声名鹊起C.珊瑚渲染和颜悦色察颜观色D.玷污诟骂首屈一指额首称庆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除了依据国际法不断向非法占有中国文物的国家提出严正交涉外,每年还拔出数千万资金到海外回购流失文物。
即便如此,一切努力还都只是杯水车薪....。
B.四合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血缘制度的产物,在其背后反应的是社会、艺术与家庭结构的文化现象,并与世俗化的宗教和民俗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C.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而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D.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姚明去美国打球可能是件大事,可对于美国篮球巨星来说,他也许只是不足齿数....的小人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日前启动。
其中,TD_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有力推动了中国在国际标准竞争领域赢得更大话语权。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员工反响强烈。
C.伦敦“上海周”活动将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尤其是伦敦市民了解中国悠久的城市文明与礼仪文化。
作为开幕活动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是亮相大英博物馆的国际级大展,展期两个月。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0. 11)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150分,阅读80分,写作7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6分)①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
近年来,我们在国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关高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②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
对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民间的传播渠道也非常重要。
国外有一个专门的行当,叫议会游说者,就是向议会议员游说,说明自己的政策,争取他们的支持。
我们在这些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
当然,有许多时候,单靠宣传是不够的。
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你请人家来看免费电影,人家不见得愿意来看,但好的电影就是让他花钱买票他也会不请自来。
我们中华文化有许多可资利用的资源,可以做成文化产品。
③说到文化传播,我国有一门“跨文化阐释学”。
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的五国外长会议。
会后周总理邀请外国客人观看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在如何向外国人解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
工作人员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总理审阅,总理说这是对牛弹琴,最后他提议只要标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以了。
我把它看成是“跨文化阐释学”的一个成功例证。
学界担心,用外国文本来阐释中国文本会造成中国文化的走样和流失,大可不必,特别是在向外国人讲授中国文化的时候,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和理论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④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们的学术前辈像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钱钟书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高三语文期中参考答案2009.11 1.D(A项:鳔-biào ,胴-dòng;B项:沏-qī,偈-jì,落-luō;C项:剔-tī,镌-juān,监-jiàn)2.C(A项:和-合,阵-镇,手-首;B项:憾-撼,搏-博,钢-刚;C 项:弟-第,洲-州,泊-舶,幅-副;D项:概-盖,皇-惶)3.A[专诚:特地(表示顺便)/专程:专为某事而到某地。
①“特别”,可表示与众不同或程度超过一般,相当于“格外”或“非常”。
“尤其”没有这种用法。
②“特别”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是专门为某一目的或对象而发生的,意思相当于“特地”“特意”或“着重”,多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
“尤其”没有这种用法。
③“特别”除作副词外,还可作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定语或谓语。
“尤其”仅是副词,只能在句子中充当状语。
“不谋而合”偏重在相谋,“不约而同”偏重在相约;“不谋而合”的“合”多指见解、意见、计划、理想等的相同,决不能表示不同人的相同动作,“不约而同”的“同”多指不同的人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相同;“不谋而合”常用作谓语,很少用作状语,“不约而同”常用作状语,很少用作谓语。
]4.D(A项:答句只能回答后一问;B项:将“温情”改为“冷暖”;C项:有歧义)5.D(A项:将“分工”“分离”后的顿号改为逗号;B项:三个问号改为逗号;C项: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二、(9分)6、D(A项尘埃拦截的是太阳光中的“较短光柱”;B项水分子中没有尘埃;C项太阳本身的颜色不会因地球空气中的尘埃而发生变化)7、A(B项一要“作为经常性刺激物留在那里”,二是使肺部发炎;C项是“加速”游离基的产生;D项“尘埃”只是污染物的一种,并非唯一。
)8、B(只能是“可能发生爆炸”。
)三、(12分)9.D(如果)10.C(A.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补语的标志。
B.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结果。
D.①助词,表提顿;②助词,“……”的梅C.①②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青岛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2009. 1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jūn)贮.藏(chǔ)枕藉.(jiè)鹰隼.(sǔn)悄.无声息(qiāo)B.脖颈.(gěng)妊娠.(shēn)筵.席(yán)谂.知(shěn)呱呱..而泣(gūgū)C.怂.恿(cóng)铁屑.(xiè)乳媪.(yùn)菲.薄(fěi)如丧考妣.(bǐ)D.飓.风(jù)濒.临(pín)攒.射(cuán)譬.如(bì)生死不渝.(yú)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汉文化紧密相连。
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认为是无须设问的。
B.“现代人里的顶尖运动员即便接受了大量训练,但是和远古人类所做的体力劳动相比,也差得非常远,”这位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的体质远逊于我们的祖先。
C.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宣布:“刚才颁发的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
”D.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等两岸四地的歌手联袂唱响了十一运会主题歌“相亲相爱”,主题歌旋律富于动感,有时代特色,又渗透了山东民歌的元素。
金兰合作组织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答案)一、1D 2B 3C 4B(每题3分)5(3分)答案:①希望和平②必要时我们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战③表示再次呼吁和平的心声。
6(4分)答案示例:最好能铲去君山,让湘水畅快地四处流淌。
这巴陵浩浩荡荡的江水啊,仿佛都变成了美酒,醉杀了整个洞庭湖地区,你看那满山的红叶,像不像洞庭之秋醉后的容颜?7(5分)答案示例:中国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进步,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分不开的。
把铁路修进了“世界屋脊“西藏,把“嫦娥”送进太空,向全世界的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中国人的智慧。
我们迈出探索的脚步,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向科学的巅峰前进着,相信一个更加美丽的明天指日可待,相信我们的祖国会变得更加的强大。
二(一)全文层次内容大致是:①段首先点出诗人艺术家的两种人生态度:醉和醒。
接着,①与②讲诗人的醒的两个特点,一是对客观世界的“一体显露”、“体会无遗”,二是有诗心的光辉,因此比纯粹的客观更清朗深厚富于启发性,合起来揭示了“一个世界”的内涵。
③段是对①②段的概括。
④⑤段讲诗人的醉,一是在感受客观,比现实更清朗深厚富于启发性地表现客观的同时,有了各种难以言传的变化迷离、奥妙惝恍的境地,即无可奈何的情绪,无可表达的沉思,无可解答的疑问。
二是通过象征(比兴)的手法传神写照,把这种情境表现出来。
⑥是总结,得出结论:醉比醒更重要。
8.(3分)C (从第①、②、③段及全文理解,“一个世界”的特点是:是客观真实的,是“诗人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一体显露”、“体会无遗”;但又因为用主观的诗心去观照,有了温情与智慧而比现实更清朗深厚富于启发性,即是主观感受下的客观。
“超离凡近”、“刊落凡近”是指诗人在客观观照的同时产生各种超离平凡的主观的情感,并非“超离现实”,难以言传而近于宗教的就是这种种情感。
)9.(3分)B(从②段看,“别”是指不同于客观真实,而这些“别”由“诗心”所致,从②至⑤段尤其是②、⑤段看,一别在于诗人眼里的客观世界,不是纯粹的,而是清朗深厚富于启发性的,二别在于诗人能由此产生超离凡近的各种难以言传的情境,三别在于这种情境“不是清醒的逻辑文体所能完全表达”,是“醉中语”的作用,即“诗人艺术家往往用象征(比兴)的手法才能传神写照”。
成都七中2009—2010学年上期2010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高2010级语文备课组审题人:伍新春黄明勇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A. 叱咤./惊诧.河堤./提.防惭怍./咋.舌夹.袄/汗流浃.背B. 炽.热/旗帜.箴.言/缄.默喘.息/揣.测抵.押/扺.掌而谈C. 通缉./编辑.剽.窃/骠.悍亲昵./拘泥.质朴./风尘仆仆..D. 恫.吓/胴.体绮.丽/旖.旎诘.问/拮.据刹.那/铩.羽而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伏法坐标棉里藏针和言悦色B. 精简栽脏恬不知耻嬉笑怒骂C. 影牒膨胀严惩不贷搬师回朝D. 幅员厮杀甘拜下风唇枪舌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B. 我保证:作为企业的一员,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决不袖手旁观。
C. 在本次全运会上,佳能准备了刚上市的单反新品——EOS 7D,供摄影记者们拍摄试用。
而EOS 7D也不孚众望....,获得了试用记者的一致好评。
D. 只见滕王阁楼阁飞空,金碧辉煌,鬼斧神工....,令人啧啧称叹;置身其中,仿佛到了仙境一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因为小说创作,特别是神话创作,要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就要看它是否立足于现实。
B. 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给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增加了难度。
C. 吉利首款SUV车型在成都成功下线,体现了吉利集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态度,能够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D.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挖掘和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问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
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
这种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
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
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能力。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到最低程度,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
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最准确而具体的一项是(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也不例外。
B.我国正处在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C.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逐步蓄积,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无序的社会力量必然爆发出来。
D.十几年来,我国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公平。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几年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和谐社会”强化的并非单纯经济指标,而是综合社会各要素来提出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动。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彧年少时,南阳何颐异之,曰:“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
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
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
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
钟繇以问或,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
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或。
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或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颐异.之异:看重B.除.亢父令除:废除C.殆.有他虑。
殆:恐怕,大概D.会.征孙权会:正赶上,恰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 (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
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删)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颐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
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
只有荀或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5分)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n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8.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自居易《长恨歌》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任选三小题作答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况《劝学》)(3)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苏轼《水调歌头》)(4)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乙选考题(25分)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荷塘如诗还是这方荷塘,却已不是以往模样。
阳光直射着水面,原先平静地浮在水面的叶子己亭亭玉立于荷塘,挤挤挨挨着像一群舞者翩舞着绿裙等待出场。
在摇晃的绿裙之间,有的打着花骨朵儿,几朵红莲正含羞开放。
轻风拂过,仙子羞涩地低头整理起裙角霓裳。
清晨的露珠舍不得离开,却无奈地随风滚落池塘。
那是仙子的泪,那样晶莹透亮。
薄雾轻袅的荷塘如诗般的朦胧飘荡,是仙境?还是梦乡?只渴望去亲吻仙子羞涩的脸庞,去浅嗅她的清香。
岸边的岩石缝隙处,几朵蓝色的勿忘我正淡雅的开放。
细长的藤枝自然垂挂下来,轻触水面。
风过时偶尔碰触到仙子的裙角,刹那间又缩了回去,生怕玷污了仙子的衣裳。
这是怎样激动的心情啊?是谦谦君子相伴着仙子吧。
没有丝毫的亵渎,只有圣洁的欣赏。
多少肮脏的灵魂都会在这一刻躲向一旁,多少污秽的思想都会在这一刻变得高尚。
爱这荷的高洁,爱这荷的清香,更爱这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她时刻净化着我的思想。
阳光照射不到的梧桐树荫下的水面,稀稀落落漂浮着几片荷叶。
清风吹过兀自左右摇晃。
水面稍开阔的地方,几只水蛭轻飘地浮在水面不时一纵一纵地前行,细长的前腿迅速地划动,还未触到叶子的边缘便急速地逃开,生怕折断了细嫩的手脚。
鱼儿在温暖的水域追逐游戏,红鲤们不知是潜在水底还是在莲叶下玩捉迷藏,或许还是慵懒的赖在床上不肯让我见她们的容光。
水底清晰地看见长满青苔的螺蛳,极度缓慢的蠕动着留下浅细的滑痕。
一只大红的海虾正附在荷梗上,红红的触须轻轻晃动着,正要露出头来却又被一阵微风吓得缩回了脑袋潜入了水中央。
树上片片黄叶随风翩然飘落,在空中翻舞着变着各种花样忽忽悠悠地飘向荷塘。
玩舌高唱的鸟儿一阵赛一阵的呜叫,不知何时已爬上枝桠的知了鼓着两片腹翼重复着单调的声音,不知是赞誉这满塘美丽的仙子还是与那饶舌的鸟儿赛唱。
前来赏荷的人很多,稚嫩嗓音的小姑娘牵着年轻父母的手欢跳着说好漂亮好漂亮。
年轻的妈妈乘机问荷花是什么颜色叶子是什么颜色。
宝宝回答的也漂亮。
虎头虎脑的小子拽着奶奶的手嚷嚷着要下水去捉几个小青蛙回家养,无奈的奶奶求救的眼光,不知道怎样才能安抚娇纵的孙子,只好说水里有大灰狼有水马虎。
逗笑了一旁观荷的我。
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了岩石上,一头长发如黑瀑般倾泻至腰间,吸引了我的眼光。
转脸竟见那脸颊上涂抹了厚厚的脂粉,哪有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容光?装扮不与年龄相仿,裸露着玉腿,半舒着胸房,一副按耐不住的冲动喷薄欲出的欲望。
抬眼看那举着相机的男人,竟花白了头发,满眼邪光却又故作欣赏.女孩人前越发显得轻狂。
故意装出娇憨的模样,小鸟一样偎向那男人的胸膛。
嗟!污了我的眼睛,浊了我的荷塘!父女?爷孙?都不像,厌恶那暖昧的眼光,急急逃离了这方荷塘;满街找不到纯纯的眼光,最质朴的心灵或许还在深山里埋藏。
可惜了这方荷塘,忍受各样的眼光,未必人人懂得欣赏。
天空细雨菲菲飘落,荷塘越发显得迷朦,是感怜这堕落的灵魂还是见怜这池边的姑娘?丑陋与美丽同在的地方。
1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还是这方荷塘,却已不是以往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