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30
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
1. 自发肿瘤动物模型,就像身体里自己突然冒出来的“捣蛋鬼”!比如说老年犬,它们年龄大了可能就会自己长出肿瘤。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2.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啊,这就像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麻烦。
好比给小鼠特定的致癌物,让它长出肿瘤来研究,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3.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哇,就像是把一个肿瘤“乾坤大挪移”到动物身体里。
比如把人的肿瘤细胞移植到小老鼠身上,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感觉很奇妙吧?
4. 基因工程肿瘤动物模型呢,这简直是高科技的杰作呀!通过改造基因让动物更容易得肿瘤,就像给动物“定制”了肿瘤一样,厉害吧!
5. 同种移植肿瘤模型,这有点像把“自己人”的肿瘤挪过来。
就像把同一种小鼠的肿瘤移植到另一只小鼠身上,这可真特别!
6. 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呀,可不就像是把“外人”的肿瘤弄进来嘛!把别的物种的肿瘤移植到动物身上,是不是能发现很多新东西呢?
7. 人源化肿瘤动物模型,嘿,这可是尽量让动物变得像人一样得肿瘤呢!就如同给动物披上了人类肿瘤的“外衣”,太有研究价值啦!
总之,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真是丰富多彩,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和重要价值,为我们研究肿瘤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呀!。
一、常用肿瘤模型实验动物介绍:1、BALB/c 小鼠(近交系)特性与用途:◇其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
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
◇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的发生,对放射线极度敏感。
易患慢性肺炎。
◇多数个体于6月龄以后出现免疫球蛋白过多症。
主要是IgG1和IgA量的增加。
◇免疫球蛋白的绝对量依饲养条件而异。
腹腔注射矿物油后可引起浆细胞瘤。
◇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研究和生产等。
2、DBA/2 小鼠(近交系)特征与用途:◇免疫:在普通饲养条件下三月龄鼠血清免疫球蛋白量为1000ug/ml左右,仅相当C57BL/6,C3H/He和BALB/c的1/2。
其中,IgM值较高,而IgG为低值。
在IgG各亚类中,IgG1最高,IgG2最低。
缺乏补体C5。
对鼠斑疹伤寒补体C5较敏感。
◇肿瘤:对DBA/1 的大部分移植瘤有抗性。
雌鼠白血病发病率为34%,雄鼠为18%,经产母鼠乳腺癌发生率为50- 60%,雌雄鼠中均有淋巴瘤生长。
◇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疟原虫、利什曼原虫有抗力。
对猫后睾吸虫、曼氏血吸虫较敏感。
对白色念球菌有抗力,由于具有Hc0等位基因,对新型隐球菌有抗力。
◇生理:红细胞多。
血压较低。
维生素K缺乏,氯仿和氧化乙烯引起的死亡率高。
肾上腺脂质贮存少,心脏有钙盐沉着。
具低嗜酒性及吗啡嗜好。
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病理:听源性癫痫发作率在35日龄时为100%,55日龄时为5%,约一半动物肝可出现由巨噬细胞构成的蜡样质的肉芽肿。
3、ICR 小鼠(封闭群)特征与用途:◇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
◇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
◇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封闭群又称远交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
肿瘤模型我们一般常用的就是小鼠模型和人肿瘤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皮下模型,另外还有腹水(或者尾静脉注射)以及原位模型,其他的模型很少用,就不提他们了。
小鼠模型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以S180、EAC、H22等为代表的,他们的宿主小鼠多选用KM,可产生腹水,也可在皮下成瘤。
多以腹水传代,实验时抽取腹水,经过一定稀释后皮下接种构建模型,接踵后第二天开始给药,给药7到10天,接种10天后结束试验,剥取肿瘤称瘤重.1。
关于构建瘤种可以用体外细胞株培养后,用PBS悬浮至1~3×106/0。
1ml/mouse,i.p接种即可,最好用6号左右的针头,就是常用的2ml一次性注射的针头.2. 关于腹水传代观察到第一代的种鼠肚子较大后(一般约8~9天左右),可以传代,传代时取1ml注射器,用2ml注射器的针头,种鼠腹部消毒后直接将针头插入抽取腹水即可,注意不要把针头插得很深,尽量浅一点,还可以把老鼠拎起来,利用重力,让腹水集中在某处便于抽取,一般抽个0.5ml就可以了,不用离心,直接用PBS3~6倍稀释后,接种到新的老鼠腹腔,腹水颜色为白色或者略有发黄都是正常的,但是血性腹水说明不好,需要注意调整,第二代以后,尽量6~7天的时候传代,不要等的时间太久,否则腹水容易血性。
三代后可用于试验。
3. 关于接种进行试验这个时候抽取的腹水需要量比较多,一般需要处死种鼠后,小心地用消毒眼科剪刀镊子剥开腹部皮肤,注意不要弄破肌肉,然后,用镊子(最好是哪种前面有倒勾的镊子,学名好像是唇型镊)拎起腹部的肌肉,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然后用玻璃滴管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腹水。
然后进过一定的稀释后,接种到小鼠的腋下.关于稀释量,各个实验室的情况都不一样,最好摸索一下,开始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计数,但是要用台盼兰染色后计活细胞数。
接种部位在小鼠腋下,但是不要深入到腋窝里面,会给以后的操作带来麻烦。
接种时的进针处离接种处远一点,让针头在皮下多走一段,不容易污染。
子宫肌瘤动物模型
分为自发、诱发、移植模型。
A 自发模型:
实验动物:常见有Eker大鼠,在鹌鹑、牧羊犬、野猪中也有报道。
获得方式:一般购买自公司。
模型特点:高度自发子宫肌瘤,适合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造模较简单。
其中鹌鹑高度自发子宫输卵管平滑肌瘤,野猪自发的子宫肌瘤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学与人类十分相似。
B 诱发模型:
实验动物:大鼠、豚鼠、恒河猴。
造模试剂:雌二醇、己烯雌酚、黄体酮
获得方式:可使用单雌激素法、雌孕激素联合法(包括先雌后孕;先孕后雌;同时使用)。
模型特点:造模模拟雌孕激素生理调控,符合子宫肌瘤的发展特点,目前研究较成熟,但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人力成本。
C 移植模型:
实验动物:裸鼠、SCID鼠。
获得方式:实验动物进行手术,移植患者子宫肌瘤标本。
模型特点:移植人源子宫肌瘤,模拟人体状态,移植物保留了人源子宫肌瘤的特征,但对环境设备要求高,操作难度大。
小总结:
子宫肌瘤是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良性肿瘤之一,大多无症状,由体检发现。
但是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了解较少,所以目前相关的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涉及其发病机制、治疗效果的探究,例如环境影响(如雌孕激素、胰岛素受体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在发病以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肿瘤动物模型介绍
细胞株移植瘤模型(cell derived xenograft, CDX),即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免疫缺陷小鼠,过去常用的免疫缺陷鼠是裸鼠。
一般在小鼠皮下、静脉或原位注入肿瘤细胞,观察肿瘤的形成、发展及抗肿瘤药物的效果。
CDX肿瘤模型包括:乳腺癌、胶质瘤、骨肉瘤、胰腺癌。
服务内容:各类细胞系肿瘤模型,包括皮下模型和原位模型的建立。
动物的选择:可以选择4-6周龄Nude裸鼠或其他免疫缺陷小鼠。
也提供有自主产权的NSFG小鼠,NOD-SCID,IL2rg基因敲除的小鼠,是目前免疫缺陷程度最高,最适合肿瘤移植的工具小鼠。
接种部位与接种细胞量:接种部位常为皮下,静脉或原位;细胞量一般是5*106个/100ul-200ul,但是不同的细胞系的接种量略有差别。
成瘤时间:皮下接种的细胞一般会在1-2周成瘤,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尾静脉和腹腔接种的细胞一般也是1周左右,会密切观察动物的体重与状态。
人源肿瘤组织来源移植瘤模型(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PDX),将肿瘤组织以小组织块的形式移植至缺陷程度较高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能够保持了肿瘤的异质性、其生物学特性保持的更加完整、与临床相似度更高,是现阶段最优秀的肿瘤动物模型。
PDX肿瘤模型包括:乳腺癌、骨肉瘤、白血病模型。
上图为PDX白血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