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0
肿瘤动物模型介绍
细胞株移植瘤模型(cell derived xenograft, CDX),即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免疫缺陷小鼠,过去常用的免疫缺陷鼠是裸鼠。
一般在小鼠皮下、静脉或原位注入肿瘤细胞,观察肿瘤的形成、发展及抗肿瘤药物的效果。
CDX肿瘤模型包括:乳腺癌、胶质瘤、骨肉瘤、胰腺癌。
服务内容:各类细胞系肿瘤模型,包括皮下模型和原位模型的建立。
动物的选择:可以选择4-6周龄Nude裸鼠或其他免疫缺陷小鼠。
也提供有自主产权的NSFG小鼠,NOD-SCID,IL2rg基因敲除的小鼠,是目前免疫缺陷程度最高,最适合肿瘤移植的工具小鼠。
接种部位与接种细胞量:接种部位常为皮下,静脉或原位;细胞量一般是5*106个/100ul-200ul,但是不同的细胞系的接种量略有差别。
成瘤时间:皮下接种的细胞一般会在1-2周成瘤,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尾静脉和腹腔接种的细胞一般也是1周左右,会密切观察动物的体重与状态。
人源肿瘤组织来源移植瘤模型(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PDX),将肿瘤组织以小组织块的形式移植至缺陷程度较高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能够保持了肿瘤的异质性、其生物学特性保持的更加完整、与临床相似度更高,是现阶段最优秀的肿瘤动物模型。
PDX肿瘤模型包括:乳腺癌、骨肉瘤、白血病模型。
上图为PDX白血病模型。
一、常用肿瘤模型实验动物介绍:1、BALB/c 小鼠(近交系)特性与用途:◇其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
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
◇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的发生,对放射线极度敏感。
易患慢性肺炎。
◇多数个体于6月龄以后出现免疫球蛋白过多症。
主要是IgG1和IgA量的增加。
◇免疫球蛋白的绝对量依饲养条件而异。
腹腔注射矿物油后可引起浆细胞瘤。
◇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研究和生产等。
2、DBA/2 小鼠(近交系)特征与用途:◇免疫:在普通饲养条件下三月龄鼠血清免疫球蛋白量为1000ug/ml左右,仅相当C57BL/6,C3H/He和BALB/c的1/2。
其中,IgM值较高,而IgG为低值。
在IgG各亚类中,IgG1最高,IgG2最低。
缺乏补体C5。
对鼠斑疹伤寒补体C5较敏感。
◇肿瘤:对DBA/1 的大部分移植瘤有抗性。
雌鼠白血病发病率为34%,雄鼠为18%,经产母鼠乳腺癌发生率为50- 60%,雌雄鼠中均有淋巴瘤生长。
◇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疟原虫、利什曼原虫有抗力。
对猫后睾吸虫、曼氏血吸虫较敏感。
对白色念球菌有抗力,由于具有Hc0等位基因,对新型隐球菌有抗力。
◇生理:红细胞多。
血压较低。
维生素K缺乏,氯仿和氧化乙烯引起的死亡率高。
肾上腺脂质贮存少,心脏有钙盐沉着。
具低嗜酒性及吗啡嗜好。
对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病理:听源性癫痫发作率在35日龄时为100%,55日龄时为5%,约一半动物肝可出现由巨噬细胞构成的蜡样质的肉芽肿。
3、ICR 小鼠(封闭群)特征与用途:◇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
◇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
◇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封闭群又称远交群,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
肿瘤动物模型“新宠“——PDTX篇导读近年来,随着“肿瘤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一种新的肿瘤模型应运而生,并被称为“目前最接近人类临床实际情况的肿瘤模型”,它对肿瘤新药研发、靶点筛选及个性化治疗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它就是我们本期主角: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PDTX),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种PDTX模型的应用和常见PDTX模型的建立。
什么是PDTX模型?PDTX(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即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又名PDX。
指将肿瘤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移植(异位或原位)到免疫缺陷鼠(NOD/SCID、NRG小鼠等)上,在小鼠上培育出人的肿瘤组织。
该模型保持了人源肿瘤的原始多样性,更好地模拟了肿瘤细胞在人体内的生长环境[1]。
PDTX模型与CDTX比较,优势在哪里?CDTX(肿瘤细胞系移植模型)一直是我们往期内容的主角,它因易构建、成瘤率高、周期短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却依然存在一些缺陷而无法接近临床病人肿瘤的实际情况。
最大的缺陷就是CDTX缺乏肿瘤异质性!CDTX也可称为传统的荷瘤模型,即使用传统的体外处理过的永生化肿瘤细胞系移植小鼠,由于这类细胞的同质性,缺少细胞外基质、非肿瘤细胞等肿瘤微环境,使得肿瘤移植后难以有临床组织病理特征。
因此所得出的药物剂量范围、疗效与实际临床会有较大出入[2]。
就在去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宣布被全世界使用了25年的NCI-60(在培养基中生长的60种人类癌细胞系)从其药物筛选程序中“退休”,并决定将启动一个得到更新的、来源于病人新鲜样本的癌症模型库。
如下表为PDTX与CDTX的比较:PDTX的应用1. 药物筛选: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PDTX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的结果跟临床的相关性非常高,所以很多研究单位和制药企业都纷纷采用PDTX模型进行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估,得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3]。
2. 肿瘤个性化治疗:同一肿瘤在不同患者上发展情况不同,加上同一肿瘤还有许多分型,因此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常见肿瘤动物模型一览来源:解螺旋利用实验动物进行整体水平的肿瘤研究,是基础研究中的重要组成,可以说是高分文章必备之选。
翠花这里给大家汇总了常用的肿瘤动物模型,欢迎收藏!1、自发瘤模型: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自然发生肿瘤优点:①近似人类肿瘤发生过程,实验结果更易于外推到人;②相比移植瘤,对药物的敏感度不高,疗程长,便于进行综合治疗;③可观察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上的作用。
缺点:①个体之间生长速度差异较大,肿瘤发生发展参差不齐,很难在限定时间内获得大量生长均匀的荷瘤动物;②试验周期长;③需要的动物数多,耗费大。
应用:应用于病因学研究,可转为移植瘤,而继续发挥作用。
2、诱发瘤模型:利用外源性致癌物引起细胞遗传特性改变,从而出现异常生长活性细胞,形成肿瘤。
常用实验动物为大鼠,也有用小鼠、豚鼠、兔、犬等。
优点:①近似人类肿瘤发病特点和过程(约80%人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②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进行诱导;缺点:①诱导时间长(3-5个月,甚至1-2年),成瘤率不高;②动物死亡率高,花费大;③诱导剂有毒,需谨慎操作;④肿瘤出现的时间、部位、病灶数等在个体之间表型不均一。
应用:常用于验证可疑致癌因素的作用以及在肿瘤病因学及肿瘤预防研究。
3、移植瘤模型: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细胞/组织移植到动物体内连续传代而形成肿瘤,分为同种动物移植以及异种动物移植,主要是人体肿瘤的异种移植;后者应用更多一些。
一般将人体细胞或组织移植于免疫缺陷的动物体内(为了避免免疫排斥),动物只是作为一个供给营养和生长环境的载体,肿瘤还能保持着人体肿瘤的组织学、免疫学及生物特性,是研究人体肿瘤最重要的模型之一,这里列举几个常用的模型:优点:①移植瘤保持着原发肿瘤的大部分生物学特性;②几乎所有类型人类肿瘤均能在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建立可移植性肿瘤模型;③同样的接种条件,动物个体间生长速度一直,成瘤速度差异较小,接种成瘤率高;④实验周期短。
缺点:①肿瘤增殖时间短,与人体肿瘤不同;②免疫缺陷动物需要生活在无菌环境,SPF动物房费用高;③人体肿瘤的所有细胞亚群不能全部出现在移植瘤中;④获得的肿瘤组织的间质可能带有免疫缺陷动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