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33
《文本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科教版必修1《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第一课时,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文本信息加工工具以及汉字输入法,但对文字在计算机里的编码方式没有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2、过程与方法
老师演示软件的使用,由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2、难点:
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课设计的量有点大,学生实践的时间有点紧张。
202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数据的处理。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表格数据的处理,可以使用表格方便的统计和计算表格数据,可以使数据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一、教学目标(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
(2)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这这里选取最常用的表格处理软件Microsoft Excel 为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
本课内容实践性极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三、教学和学法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1、数据的计算提问:如果要统计我们班所有同学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怎样计算会方便一点?手工吗?又或者使用计算器?(1)利用公式计算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2)自动计算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2、数据的筛选提问:如果我们想很直观地查看整个班的数学成绩,该怎么办?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3、数据的排序提问:如果我们想将总成绩表按数学成绩的高低来排序,该怎么办?(1)一般排序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2)自定义排序课堂演示后,学生练习4、数据的分类汇总(1)排序设置。
在进行数据汇总分类前需要进行排序设置,如图所示,排序主要关键字为“班级”,排序依据为“数值”,排序次序为“升序”,点击确定即可得到排序结果。
(2)分类汇总设置之分类字段。
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择“班级”,不可选择“学生名称”或“成绩”。
(3)分类汇总设置之汇总方式。
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汇总方式选择“计数”,汇总结果可以显示每一个班级的人数情况。
(4)分类汇总设置之选定汇总项。
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汇总项选择“成绩”,其他内容保持默认即可。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对“文本信息加工”一节的看法和反思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彭庾鸿必修课本《信息技术基础》“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这一章主要涉及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对文本和表格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和处理,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文本和表格具有较强的信息表达能力,主要借助于图形、图像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而且可以更深刻、更广泛地交流信息。
通过这一节教学,让学生可以对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应用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教学上,让学生学好这一章,应该多动脑、勤动手,而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
下面我谈一下我对第四章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材结构]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文本信息加工的简单知识,怎样在此基础之上,挖掘文本信息加工的内涵,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本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时必需考虑的问题。
“文本信息加工”包含三部分内容:“文字及其处理技术”、“字处理软件”、“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安排3个课时完成,在第1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从而感知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意义及其魅力。
[教学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难点]对汉字编码的理解。
[教学策略]本节课在课前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多处理论性的知识和丰富的课外小知识,由学生在课外预习并做笔记,带着明确的问题和目的到课堂上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并且每一位学生通过上交预习笔记的形式,还可以在笔记上和教师进行教与学的交流、情感交流等等。
[教学过程][复习](教师活动)小结上节课作业的情况,呈现学生上次课的过程性学习档案,表扬先进。
(教师说明)有必要制定一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完成每次课堂作业。
信息技术基础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5.文件的类型:文件名由“主名.扩展名”组成。
常见的类型有:网页(*.HTML、*.ASP);表格(*.XLS);文本(*.PDF、5.TCP/IP协议集: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因特网上的“世界语”。
6.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如)、报文交换(如电报系统)、分组交换技术(如IP)。
7.拓扑结构:把实体抽象成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网络结构有总线型、环型和星型。
总线型:数据从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只有地址相符的用户才能接受数据。
网络的扩展性不好。
环型:数据环向一个方向发送,每个用户接收后,再将包转发到环中的下一个用户。
所以一个用户发生故障,可能整个网络瘫痪。
星型:用户将数据发到中心设备,再由中心设备发送数据包。
因此,中心设备必须可靠,一旦损坏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
第四章建立主题1.HTML(Hypertext Marku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2.的结构:树状、结性、网状结构。
3.设计:一般用表格进行布局,分辨率800*600。
第五章动态网页制作1.动态HTML:指即使在脱离网络环境的情况下,网页下载到浏览器以后,仍能随时变换的HTML。
如:光标悬停、当前日期时间、动感菜单。
核心技术有JavaScript、CSS等。
2.动态网页:包括动态HTML。
主要是按照访问者的不同需要,实现动态的交互,能方便地同访问者进行交流,及时获得信息反馈。
主要采用ASP、JSP、PHP等技术动态生成。
如搜索引擎等。
3.客户端脚本语言:运行在客户端的脚本程序,使页面有动态的变化。
如JavaScript、VBScript。
4.CSS样式表:(1)嵌入式:对具体的标签作具体的调整,作用围局限于本标签。
(2)联式:<style type = "text/css" >……</style>(3)外联式:多个网页调用同一个CSS样式。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css " >6.动态HTML设计原则:(1)尽量精简;(2)不要过度的闪烁;(3)合理使用字幕、变换的选择框及持续的动画。
浅谈《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章节的教学方法学科:信息技术姓名:李乾坤单位: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身份证号码:412322************浅谈《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章节的教学方法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李乾坤内容摘要:文本和信息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之后,信息技术教科书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部分内容的调整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不知该如何着手讲解本章节内容。
鉴于此,现对《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章节的教学方法做以下浅谈。
关键词:信息的加工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对信息的获取、加工、集成、交流与管理的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节脉络清晰,由“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信息加工”两节组成。
从教材的整体来看,在对文字处理技术和工具软件介绍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方式的实现和使用反问进行深度挖掘。
表格数据加工主要介绍了数据的计算、筛选等功能及其图形化表示,并提出了多元性加工的观点。
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特别是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字处理工具,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在模仿的技术上尝试合乎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第二节要求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图标处理软件;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我认为,本章节的教学应该注意两方面:其一是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应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一次为平台架构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其二是力争在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加工的过程,并从中总结出信息加工的方法,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文本信息加工文字作为信息表达的最基本的元素,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古老的中国方块字在计算机普及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7篇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使数据形象直观地显示,同时为下一节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打下铺垫。
本案例1课时。
二、说学生学生已经学会了EXCEL表格数据的处理。
本节课技术而言,通过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对学生来说不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图表,合理表达信息才是学生要学会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内容多,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然而教材是统一的,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3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并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2、利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挑选学生身边的数据,激发学习热情。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3、按就近原则,学生组成小组探索实践。
4.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身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2、通过任务的驱动促进学生分析事务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加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教学难点1、数据源的选取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老师布置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营造创新氛围。
2、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教学、上机实践、个别辅导中体现分层次教学。
“表格信息加工(一)”教学设计课题:《表格信息加工》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
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涵的信息。
其中表格的图形化数据的表达和信息多元性加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和分析问题,使他们能在掌握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节刚学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能让学生对文本和表格信息的不同加工方式、不同表达结果产生强烈对比,进而充分理解表格表达信息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建立表格、录入数据、设计表头。
2.选择适当的公式或函数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1.要求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计算(如求和、平均值、最大、最小2.各种类型图表的适用范围,挖掘隐藏在图表背后的信息。
教学过程:2008年的8月对于全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骄傲自豪的日子,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我们就来回顾我国奥运健儿夺金的精彩瞬间。
播放视频:在比赛中,其中一项运动叫3米跳板,这是我国的强项。
我手头有一张北京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的比赛成绩表,我们要通过这个成绩表分析出各国运动员五次跳板成绩哪一次发挥的更好,哪个运动员的总体成绩最好,最终形成一份图文混合的分析报告。
提问: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软件来加工这些信息?生: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的学习。
师:打开excel,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表格数据的创建工作薄:一个excel文件称为一个工作簿,它的扩展名为“.xls”,一个工作薄可包含多张工作表。
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
1)。
A、发布B、加工C、收集D、获取2.小华利用电子表格对校运会中的各项比赛成绩进行汇总并排名。
请问,这属于信息加工一般过程的()阶段。
A、记录信息B、加工信息C、发布信息D、存储信息3.利用VB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的一般顺序是()。
A、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设计界面、调试运行B、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设计界面C、设计算法、设计界面、编写代码、调试运行D、编写代码、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调试运行4.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
A、汇编语言B、自然语言C、机器语言D、高级语言5.以下关于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编程加工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以加工批量的信息B、编程加工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C、编程加工可以针对具体问题编写专门的程序来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D、以上说法都正确6.如下算法,是实现()功能的。
(1)输入X,Y (2)如果X>Y,则使MIN的值等于Y的值;否则使MIN的值等于X的值(3)输出MIN的值A、输入X和Y的值,求X和Y的最小值,并输出最小值B、输入X和Y的值,求X和Y的最大值,并输出最大值C、输入X和Y的值,求X和Y的最小值,并输出最大值7.信息的编程加工中,()是编程加工的核心。
A、算法设计B、界面设计C、代码编写D、调试运行8.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描述问题、算法设计、编写计算机程序、调试等,其中,对算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集合B、解题的步骤是有限的C、算法就是解题的算式D、算法是可以被表述和实现9.下列应用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范畴?A、语音识别B、灭火机器人C、用表格软件自动统计D、计算机博弈10.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某些活动,如医疗诊断、定理证明等,这些应用都属于()。
A、数值计算B、人工智能C、自动控制D、辅助教育11.小敏把手指纹对着他家门的微电脑锁上,门就自动打开了,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上海欢乐谷攻略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的第三课时,也是本节内容的最后一个课时。
在前面的内容中,学生首先学习掌握了对文字处理技术及工具软件的介绍,在此基础之上,作为本小节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规范地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能够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形象化表达方式的实现和使用范围实行深度挖掘,理解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及形象化的意义,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围绕主题加工信息;过程与方法:掌握结构化和形象化的多种表达方式,能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知识与来有效地表达文本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审美水平和表达水平、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本信息形象化和结构化表达的意义难点:恰当的选用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方式表达信息。
教学设计:环节1:国庆期间,小欢一家到上海欢乐谷旅游了一番,展示几组小欢游玩上海欢乐谷的图片,小乐看了之后特别喜欢,邀请小欢介绍一下。
小欢特别热心,认真的整理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看。
(一、二两组发文字图片,三四两组结构图)1分钟后关闭问:你了解到上海欢乐谷中有哪些好玩的?(分别请看文字和看结构图的学生代表回答)比较学生的回答结果,并发现看结构图的学生记住的地方偏多,由此引入结构图。
(在PPT上同时展示两幅图片,告诉同学们看的内容形式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总结:有些文本中会有一些隐晦的结构关系,表达的不是很清晰,而结构化的表达方式会更清晰的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结构化表达的优势环节2热心的小欢还整理了一些文件,在2号文件夹,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67-68页,判断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别的结构式表达。
(学生自学)请同学看图判断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结构图,并举例。
(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增加自主性)环节3经过小欢详细的讲解,小乐对游玩欢乐谷有些迫不及待了,连忙问到了上海之后怎么去啊?小欢拿出了整理好方案(路线.txt),小乐觉得不容易记得,请大家帮忙用结构图的方式表达,类型自己选择。
点燃兴趣火把照亮微机课堂——“文本信息加工”训练感悟【摘要】:文章从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开篇第一节入手。
阐述了对培养兴趣、保持兴趣、增强兴趣的理解及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学习方式【正文】: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个说“喜欢!”这是事实,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哪门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能够超过信息技术课程的。
这是我们教学的天然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的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对信息课这么感兴趣呢?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进一步的培养兴趣、保持兴趣、增强兴趣。
下面我就“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训练来谈谈我的看法:这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开篇第一节。
文字作为信息表达的最基本元素,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尤其是神秘的东巴文字是我国纳西族民族文化的精髓,我想借此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神秘的汉字文化的求知的兴趣。
一、地位引趣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
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
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
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
随着人类审美能力的提高,开始刻意地使用各种富有特色的字体、颜色、大小及排列方式来提高文字信息的表达效果,如宋体较之于楷体更适合于雕版印刷、利于规范交流等。
于是,字体、颜色和字号等修饰技术也日益成为文字信息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