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量的估计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估计失血量失血量的估计是急诊医生在处理创伤患者时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准确地估计失血量有助于决定患者需要多少液体复苏、是否需要输血以及是否需要其他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失血量估计,并提供一些估计的方法和常见的失血量估计公式。
首先,了解失血量的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失血量的估计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伤口的性质和大小、流血的速度、出血的部位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1.伤口的大小和深度:较大和较深的创伤通常会导致更多的失血。
通过评估伤口的大小和深度,可以初步估计失血量。
2.出血速度:快速的出血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血量。
医生可以观察流出的血液的速度来初步评估失血的程度。
3.出血的部位:一些部位的出血较难控制,例如头部、躯干等。
这些部位的出血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失血。
现在,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失血量估计方法和公式:1.估计失血量的目测法:这是一种最简单和常见的失血量估计方法。
医生通过直接观察伤口以及流出的血液量来判断失血的程度。
尽管这种方法不够准确,但在急救情况下是一种快速评估失血的方法。
2.估计失血量的容量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失血量估计方法。
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来判断失血量的程度。
例如,心率的增加、血压的下降和皮肤苍白可能是失血的体征。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大致估计失血量。
3. 估计失血量的Hemoglobin/Hematocrit(H/H)法:这是一种通过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来估计失血量的方法。
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通常在失血后会出现下降。
根据下降的程度,可以估计失血量的多少。
4. 估计失血量的Parkland公式:这是一种用于估计烧伤患者失血量的公式,适用于估计大面积烧伤后的失血量。
此公式为:失血量(单位为ml)= 烧伤面积(单位为%)× 体表面积(单位为m²)× 血容量系数(通常为0.5-0.6)。
尽管此公式主要适用于烧伤患者,但在一些外伤患者的失血量估计中也可参考。
失血量估计常用方法失血是指人体内血液量减少,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
在手术、创伤、产科、内科等领域,失血量的评估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失血量的估计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血液容量测定仪、血液重量法等方法直接测量失血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操作较为繁琐,不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失血量估计。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血压、脉率、呼吸频率、皮肤温度等指标来估计失血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低,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体重、体位、药物使用等,因此只能作为初步评估失血量的方法。
3. 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估计失血量。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1)估计失血量的百分比: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血压、脉搏、粘膜湿度、皮肤弹性等,来估计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
例如,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10%以上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20%以上可引起意识障碍和休克。
(2)估计失血量的体积:根据患者血液容量的估计值(一般为体重的7%~8%),计算出失血量的体积。
例如,体重为70kg的成人血液容量约为5L,失血量为500ml时,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10%,失血量为1000ml时,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20%。
(3)估计失血量的程度:根据患者失血量的程度,将失血量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血。
轻度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以下,中度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30%,重度失血量为总血容量的30%以上。
4. 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蛋白等指标来估计失血量。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每下降1g/dl,表示失血约500ml。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实验室检查,不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失血量估计。
总之,失血量的评估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失血量估计方法,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失血量的几个计算方法失血量是指人体因出血而损失的血液量,是判断出血程度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失血量计算方法。
1.估算法(也称目测法或静态方法)这是最为常见和简便的估算失血量方法,常用于急诊和现场救治。
具体步骤如下:-目测判断血液流失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根据判断,估算血液流失量的百分比,并将其转化为体重- 采用公式:失血量(ml)= 估算血液流失体重(kg)× 丧失血量百分比(%)-血液流失体重的常用估算值为:轻度失血为15%,中度失血为15%-30%,重度失血为>30%-估算血液流失体重的方法包括:病史询问、目测、称重等2.预估法(也称动态法)这种方法需要通过一些检查结果来估算出血量,在一些情况下更准确可靠。
具体步骤如下:-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以测量体积变化、血红蛋白浓度和细胞比容等指标-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可以推算出血液流失的程度- 利用公式:失血量(ml)= 体积变化(ml)× (1 - 血液稀释率)-血液稀释率通过测量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细胞比容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得出-预估法通常需要在临床环境下进行,并且需要专业仪器和设备的支持,例如:红细胞计数仪、离心机、光学比色计等。
3.标记法(也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物质进入血液中,通过测量被标记物质的稀释程度来估算出血液流失的量。
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在手术前注射一种特定的放射性标记物质-在失血后,测量标记物质的稀释情况-标记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准确和定量的失血信息,并且不受临床环境的影响-但是,标记法需要额外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存在放射性物质带来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总结起来,失血量的计算方法有估算法、预估法和标记法等。
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临床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以确保准确和及时地评估失血量,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收集和正确估计出血量
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下放置聚血盘。
◆估计失血量的方法:助产士至少掌握2种,推荐称重法。
A、称重法:湿重-干重=失血量×血液比重(1.05g/ml)。
B、容积法:接血容器收集量杯测定。
C、面积法:10cm×10cm=10ml。
D、根据休克程度估计:
适用于外院转诊未知失血量者。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出血指数的评估与休克指数丢失血量毫升数的关系:
10~30% 500~1500ml;30~50% 1500~2500ml ;50~70% 2500~3500ml
◆称重快速估计:
比如:1根灭滴灵纱条血全部打湿,失血量30ml;1根干纱条血全部打湿不滴血,失血量40 ml;1根干纱条血全部打湿滴血,失血量50 ml;1块纱垫……。
失血量的计算方法
评估失血量是一项困难的临床工作,创伤的失血量是非常难以估计的,尤其是钝挫伤,极易低估失血的严重程度,那么都有哪些失血量的计算方法呢?
(1)目测法
即肉眼估计法,凭经验、估计血量常是实际出血量的一半。
(2)称重法
利用所用辅料的重量差计算。
(1.05g=1ml)
(3)容积法
使用弯盘、有刻度的积血器测量,较准确。
(4)面积法
血液浸湿面积按10x10cm为10 ml。
即1cm²为1ml。
(5)依据重要的生命体征(Vital signs)
妊娠末期血容量(L)=孕期体重(kg)×7 % 或非孕期体重(kg)×10%
(6)休克指数估计失血量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正常值0.54±0.02
(7)血红蛋白估计失血量
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失血约400~500ml。
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失血量估计常用方法失血是指人体内血液流失的现象。
在医疗领域中,失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无论是手术、创伤、产科、妇科,还是其他医疗领域,都可能出现失血情况。
失血量的估计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失血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失血量估计的常用方法。
一、术中失血量估计在手术过程中,术中失血量估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术中失血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
术中失血量估计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目视估计法术中目视估计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根据术中出血的程度和速度,估计出血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误差较大,因此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2. 量化估计法量化估计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称重术中使用的纱布、吸引器等物品,计算出术中失血量。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在手术前准备好称重器具,并且需要时刻关注称重数值的变化。
3. 血液回收系统血液回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失血量。
血液回收系统通过吸引术中流出的血液,将其过滤、清洁、去除气泡后,再注入病人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术后输血的需求。
二、创伤失血量估计创伤失血量估计是指在创伤病人治疗过程中,对失血量进行估计。
创伤失血量估计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估算法估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病人失血部位的大小和伤口的深浅,估计出失血量。
这种方法误差较大,但是可以作为初步估计的方法。
2. 心率和血压监测法心率和血压监测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监测病人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来判断病人失血量的多寡。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3. 血红蛋白测定法血红蛋白测定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病人的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来判断病人失血量的多寡。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并且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多次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失血量估计常用方法
失血量是评估患者失血程度和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失血量估计方法。
1. 视觉估计法
该方法是最简单、最快捷的失血量估计方法。
医务人员通过视觉判断患者的失血情况,通常可根据面部、口腔、伤口及体段出血量大小的视觉观察估计失血量。
2. 量值估计法
该方法常用的量值有心脏指数(CI)、红细胞容积比(Hct)、血红蛋白浓度(Hb)等。
例如,根据CI变化来预测失血量,CI低于
2L/min/m2可确诊为50%失血量。
3. 重量法
该方法适用于失血量小于10%时,需要准确估计失血量。
采用体重测量方法则可根据重量变化估计血容量变化,进而评估失血量。
4. 放射性标记法
此方法方法测定红细胞容积的流动增加量,从而估计失血量。
方法步骤为在患者身上注射放射性标记物,经过一定时间后再用仪器检测放射性物质的活度,就可以看到血液流动的速度与性质等。
5. 数字血流法
该方法基于血库模型进行数字模拟,通过血库的数据模拟计算出放血后的血流变化,根据构建的模型,可准确估计失血量大小和出血动力变化等。
6. 磁共振成像法
该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全身性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患者体内的器官情况、出血部位与范围等信息,进而估计失血量。
总之,失血量估计是评估患者出血程度和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选择适合的失血量估计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照顾效果,也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计算失血量计算公式失血是指由于创伤、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液大量流失的情况。
失血量的准确计算对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地选择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从而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上,我们通常使用公式来计算失血量,下面将介绍一下临床计算失血量的公式及其应用。
失血量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估算失血量,另一种是通过测量血液流失的重量来计算失血量。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1. 估算法。
失血量(ml)= 估算失血量(%)×体重(kg)×血容量(ml/kg)。
其中,估算失血量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确定,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出汗等。
一般情况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失血量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带入上述公式中进行计算。
2. 重量法。
失血量(ml)= 血液流失的重量(g)/ 血液的比重(g/ml)。
在手术或其他情况下,有时候可以通过称量失血物来计算失血量。
首先需要将失血物进行称重,然后根据血液的比重来计算失血量。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失血量计算公式,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计算失血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血容量值。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容量约为70ml/kg,儿童的血容量则会有所不同。
2. 在估算失血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判断,但也要考虑到其他可能的因素,如休克、容量负荷等。
3. 在使用重量法计算失血量时,需要准确地称量失血物,并确定血液的比重值。
一般情况下,全血的比重约为1.05g/ml。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计算失血量,如血红蛋白浓度的监测、尿量的监测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失血量,以便更好地指导输血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计算失血量对于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
失血量的估计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小。
估计出血量的方法
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观察症状:出血量较少时,可能只有少量阴道流血,呈点滴状,出血量较
多时,会呈现鲜红色,伴有凝血块流出,部分女性还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头晕、心慌、黑蒙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正规专业医院就医,通过B超检查,对症治疗。
2.称重法:使用干净的敷料、纱布或能够吸水的卫生纸折叠成长条状,然后
用其蘸取血污。
等把所有的血液吸收完毕之后,再使用秤称重血污的重量。
然后根据1毫升等于0.95千克进行换算,最后除以测量出的血污重量,就可以得出出血的量。
3.容积法:用一些量杯来测量出血的量。
使用已经消毒过的量杯盛装血液,
然后读取量杯上的刻度数,就是出血的量。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记忆口诀失血量的估计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 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急性失血800~1600ml时,收缩压可降至~,脉压小。
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收缩压可降至~,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失血量的三个分度引言在医学领域中,失血是指人体血液的丧失。
失血量是评估患者血液丧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评估失血程度,医学界提出了三个分度来描述失血量的多少。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分度,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失血量的三个分度1. 一级失血一级失血指的是失血量较少,约占总血容量的15%以下。
这种程度的失血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但仍然需要及时处理。
一级失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轻度贫血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2. 二级失血二级失血是指失血量较多,约占总血容量的15%-30%。
这种程度的失血已经超过了一级失血,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一定的威胁。
二级失血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如皮肤苍白、乏力等,同时还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如心率加快、血压明显下降等。
3. 三级失血三级失血是失血量最多的一种情况,约占总血容量的30%以上。
这种程度的失血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三级失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如皮肤苍白、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同时还可能伴随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如心率急剧加快、血压急剧下降等。
二、失血量分度的应用失血量的三个分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 评估病情失血量的三个分度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根据失血量的程度,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一级失血的患者,一般可以通过增加液体摄入和补充营养来改善贫血症状;对于二级失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输血和积极控制出血源;而对于三级失血的患者,则需要紧急手术处理和大量输血。
2. 指导治疗失血量分度还可以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失血量的程度,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积极控制出血源或手术干预。
同时,失血量分度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输液、使用止血药物等。
月经失血量的评估与管理引言: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子宫内膜脱落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正常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但每个女性的月经周期有所差异。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月经期间失血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等健康问题。
因此,评估和管理月经失血量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月经失血量的评估1. 观察周期:女性每个月的月经周期应该稳定,通常为21-35天,从一个月开始到下一个月的第一天。
如果月经周期异常,应引起重视。
2. 记录月经天数:通过记录每次月经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可以计算出每个周期的月经天数。
超过7天的月经周期可能需要注意。
3. 估算失血量:根据月经的血量与质地,可以大致估算出失血量的多少。
通常来说,每次月经失血量不应超过80毫升,如果超过该值,应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管理。
二、月经失血量的管理1. 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月经失血量。
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维持月经的规律和稳定。
2. 学会放松:压力是导致月经不调和失血量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
学会放松自己,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月经周期。
3. 药物治疗:对于月经失血量过多的女性,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口服避孕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物来减少失血量。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4. 确定病因:一些月经不调和失血量增多的情况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如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异常等。
如果经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后失血量仍未减少,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病因引起的月经失血量过多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例如,子宫肌瘤较大或不断增大,可能需要进行切除手术以减少失血量。
结论:评估和管理月经失血量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月经失血量过多的女性,合理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必要时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建议女性定期观察自己的月经周期、失血量,并在需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维护身体健康。
失血量的几个计算方法失血量是指人体在特定时间内丧失的血液量。
血液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失血量的计算对于评估血量的丧失和进行正确的补充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失血量计算方法:1.估计法(估算法):估计法是根据丧失血液对人体的影响程度进行估算,常用于心血管术前的失血量预测。
具体方法包括:- 根据心跳数估算: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0-80次,每分钟减少10次心跳,估计失血约500ml;再减少15-20次心跳,估计失血量约1000-1500ml。
- 根据血压降低估算:每25mmHg的收缩压降低,估计失血约500ml。
- 根据血红蛋白(Hb)检测值估算:每1g/dl的Hb降低,估计失血约750ml。
2.重量法:重量法是通过称量失血后的血液来计算失血量。
方法如下:- 确定标准血液的重量和体积,常用比例是1g/ml。
-称重收集的失血血液,取得相应的重量。
-换算为毫升数,得到失血量。
该方法对于评估小范围的失血量比较准确,但在大范围丧失血液时需要注意,因为血液黏稠度的变化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3.全血计算法:全血计算法是通过全血的标准体积来计算失血量。
方法如下:- 以全血表示失血量,成年人约为70ml/kg。
-根据估计的体重确定全血计算值。
-乘以失血百分比,得到失血量。
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血液丧失,但需要准确估计患者的体重。
4.床单计算法:床单计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识别和测量床单上的血液量来估计失血量。
方法如下:-使用标准尺寸的床单,并标记初始和丧失血液后的血液量。
-控制失血,并注意保持床单干燥。
-测量床单上丧失的血液量,并减去初始的血液量,得到失血量。
该方法适用于小范围丧失血液的情况,但不适用于大范围丧失血液的情况。
失血量的准确计算对于正确评估丧失血量和进行相应的补充非常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准确性。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可以选择最适合的计算方法。
允许失血量的计算方法
在医疗领域中,血液丢失量的计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因为医疗专业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没有失血过多,从而防止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计算失血量时,医疗专业人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一些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失血原因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失血的程度和速度,以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为了计算失血量,医疗专业人员通常使用以下公式:
(体重*血容量*丢失血液占血容量的百分比)/ 1000 = 失血量(单位为升)。
此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失血量,但在实践中,医疗专业人员经常会使用其他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判断失血的情况。
例如,一些医疗专业人员可能会使用临床判断法来估计失血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急救场景中。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确定失血情况,从而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正确计算失血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如果您需要计算失血量,请务必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以确保您得到最准确的结果。
- 1 -。
失血量的计算范文失血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粗略估算法和临床计算法。
粗略估算法则是通过目测或文字描述来估计出血的程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评估失血量。
临床计算法是通过测量出血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来计算失血量,相对而言更加准确,适用于长时间的出血情况。
1.粗略估算法粗略估算法主要基于出血部位和程度的评估,适用于急诊场合或需要迅速初步评估失血量的情况。
常用的粗略估算方法有两种:估算体表面积法和参考容量法。
a.估算体表面积法估算体表面积法主要用于创伤患者的失血量估计。
根据人体表面积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创伤部位的损伤程度来估计失血量。
常用的估算体表面积法有Wallgren公式和Parkland公式。
- Wallgren公式:失血量(ml)= 体表面积(m²)×平均深度(cm)×取1.6其中,平均深度指的是创伤部位的平均损伤深度。
- Parkland公式:失血量(ml)= 体表面积(m²)×烧伤面积(%)×取4b.参考容量法参考容量法是根据不同器官系统的血液容量来估计失血量。
具体参考数据如下:- 非怀孕成人(男性和非生理性女性):血液容量约为80ml/kg。
- 婴儿和小儿:血液容量约为90-100ml/kg。
- 妊娠中期女性:血液容量约为85-90ml/kg。
根据上述的参考容量,可以计算失血量。
2.临床计算法临床计算法主要通过测量出血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来计算失血量,相对而言更加准确。
常用的临床计算法有比色法和锂漂白法。
a.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测量患者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来计算失血量。
具体步骤如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
-使用血红蛋白比色计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
-将测定结果与患者的体重以及时间间隔进行计算,以确定失血量。
b.锂漂白法锂漂白法是通过测量患者血液样本中的锂离子浓度变化来计算失血量。
具体步骤如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
-使用锂离子浓度计进行锂离子浓度的测定。
失血量的估计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
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 0~80mmHg),脉压小。
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
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
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
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
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
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g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1200ml以上。
大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
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五、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
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
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
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
如果肌酐在133μmol/L(1.5mg%)以下,而尿素氮>14.28mmol/L(4 0mg%),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
肱骨骨折出血量約 100-800ml
橈尺骨骨折出血量約 50-400ml
股骨骨折出血量約 300-2000ml
脛腓骨骨折出血量約 100-1000ml
骨盆骨折出血量約 500-5000ml出血量的临床估计方法:
1,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mmHg)
正常值为0.54,休克指数为1时失血量为循环血量的23%(**约1000ml),休克指数1.5时约为33%(**约1500ml),休克指数为2时约43%(**约2000ml)
2,来院时收缩压小于80mmHg时,失血量大于1000ml
3,如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快速输注而血压不回升,提示失血量大于1500ml
4,颈外静脉塌陷时,失血量1500ml以上
5,一侧大腿非开放性骨折时,失血量达500-1000ml
6,典型骨盆骨折无尿路损伤时,失血量达1000-1500ml
7,胫骨骨折时,失血量500ml
8,上腕骨折时,失血量350ml
9,一条肋骨骨折时,失血量125ml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