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评价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93.40 KB
- 文档页数:4
油气层岩石在井下受到上覆岩层压力(P v )和地层孔隙压力(P r )共同作用。
其中P v 仅与埋藏深度和上覆岩石的密度有关。
由于岩石受力条件的变化导致有效应力(r v P P -)增加,从而造成孔隙与裂缝流道被压缩,导致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称为应力敏感损害。
应力敏感损害主要发生在疏松砂岩及裂缝性地层。
影响应力敏感损害的主要因素包括压差、油气层自身能量以及油气藏的类型。
进行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储层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
储层岩石在井内实际承受的有效应力可由式(2-7)求得:孔隙上覆岩层有效-P P =σ(2-7)在本实验中,由于围上覆岩层P ≈P ,驱替孔隙0.5P P ≈,因此可得到式2-8: 驱替围有效-0.5P P ≈σ(2-8)目前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主要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一种是将围压保持恒定(如3.5 MPa ),逐渐增加驱替压力以获得不同的有效应力(有效应力逐渐减小);另一种是将驱替压力(即流量)保持恒定,逐渐增大围压以获得不同的有效应力(有效应力逐渐增加)。
本实验研究主要选用后一种方式。
一般采用应力敏感指数来评价应力敏感性。
应力敏感性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有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计算方式是以式2-9计算应力敏感性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2k D : ok K K K D 1min 12'-=×100% (2-9) 其中:2k D ——应力不断增加至最高点的过程中产生的渗透率损害最大值; 1K ——第一个应力点对应的岩样渗透率,×10-3µm 2;min K '——达到临界应力后岩样的渗透率的最小值,×10-3µm 2。
第二种计算方式是以式2-10计算应力敏感性引起的渗透率损害率3k D : 1113K K K D r k '-'=×100% (2-10) 其中:3k D ——应力回复至第一个应力点后产生的渗透率损害率;1K '——第一个应力点对应的岩样渗透率,×10-3µm 2;r K 1——应力回复至第一个应力点岩样的渗透率,×10-3µm 2。
储集层敏感性及五敏试验1.基本概念所谓储集层敏感性,是指储集层岩石的物性参数随环境条件(温度,压力)和流动条件(流速,酸,碱,盐,水等)而变化的性质。
岩石的物性参数,我们主要研究孔隙度和渗透率。
衡量储集层岩石的敏感程度我们常用敏感指数来,敏感指数被定义为在条件参数变化一定数值时,岩石物性减小的百分数,习惯上用SI 来表示。
我们以渗透率这个物性参数为例,给出其一个基本公式:i ik p K K K SI -= (1-1)上标表示岩石物性参数,用下标表示条件参数。
上式定义的是渗透率对地层压力的敏感指数。
敏感指数的物理含义是指条件参数变化一定数值以后,岩石物性参数损失的百分数(主要是孔隙度和渗透率)。
所以我们要想了解油藏的敏感指数就必须了解条件参数的变化幅度,从而我们可以求出敏感指数。
在实际矿场中,渗透率比孔隙度更能影响储集层产能。
因此渗透率的研究尤为重要。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地层压力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压力敏感,压力敏感指数用符号P SI 表示。
由以上可以知道下面的概念。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地层温度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温度敏感,简称热敏,用T SI 表示。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渗流速度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温度敏感,简称热敏,用v SI 表示。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注入液体的盐度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盐度敏感,简称盐敏,用salSI 表示。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注入液体的酸度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酸度敏感,简称酸敏,用aciSI 表示。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注入液体的碱度的改变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碱度敏感,简称酸敏,用alk SI 表示。
储集层渗透率因为注入淡水而呈现出的敏感性质,称作储集层的水敏性质,简称水敏,用w SI 表示。
其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五敏: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实验室常做五敏实验来判断油藏性质。
如果一个油藏水敏,那么我们一定要对其做盐敏实验。
储层岩石的压缩问题李传亮【摘要】岩石的应力敏感与岩石的压缩性密切相关.为了搞清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深入分析了岩石的压缩问题.岩石孔隙体积的压缩是因为骨架体积的压缩所致,因此孔隙压缩系数与孔隙度和骨架性质有关.因存在系统误差,体积法测量的孔隙压缩系数数值偏高,且存在逻辑反转现象.弹性模量法消除了系统误差,测量结果符合科学逻辑.岩石孔隙、骨架和外观体积的压缩系数定义的压力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孔隙度为0时,孔隙压缩系数为0,骨架压缩系数和外观体积压缩系数皆不为0,且骨架压缩系数等于外观体积压缩系数.岩石的应力敏感指数可由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求出.由于致密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极低,因此,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程度极弱,生产过程可将其忽略.【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5页(P120-124)【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压缩系数;应力敏感;岩石【作者】李传亮【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8笔者在文献[1]中提出“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的观点,在其他文献中又不断强化了这个观点,阐述了其理论依据。
文献[2]对笔者的观点进行了质疑,题目是关于应力敏感的,质疑的内容大都是岩石的压缩问题,关于应力敏感的内容极少,现撰文对其进行回复,以期达到更广泛的共识。
Systematic error problem“体积法”测量的岩石压缩系数出现了逻辑反转现象(Hall图版)[3,4],即高渗透疏松岩石的压缩系数低,低渗透致密岩石的压缩系数高,而且,岩石压缩系数的测量值超过了地层流体[5]。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实验的系统误差所致,实验时将岩心放入柔软的橡胶封套中,由于封套与岩心表面之间存在微间隙,实验测量到了微间隙中流体(包括气泡)的压缩系数,而非完全是岩石的压缩系数。
由于流体的压缩性强,加之封套的塑性变形,实际测到的压缩系数才很高,若是岩石本身的压缩系数,不可能超过地层流体。
SY/T 5358-2010代替SY/T 5358-2002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FtidltibflttFormation damage evaluation by flow test2 0 1 1 年6 月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2 0 1 1 年6 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说明二二《《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二、二、《《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油标委秘字油标委秘字〔〔20092009〕〕1919号号《《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2009年第一批能源年第一批能源任务来源油标委秘字油标委秘字〔〔20092009〕〕1919号号《《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2009年第一批能源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计划编号能源。
计划编号能源2009002320090023。
标准修订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标准起草工作组本着标准起草工作组本着科学发展、合理完善科学发展、合理完善的原则的原则在原标准的基础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储层伤害基本理论及国内同行业生上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储层伤害基本理论及国内同行业生产研究中对储层敏感性实验测定的要求结合目前的室内实验分析的实产研究中对储层敏感性实验测定的要求结合目前的室内实验分析的实际、油田具体的矿场情况进行修订。
际、油田具体的矿场情况进行修订。
内容主要包括原标准中内容主要包括原标准中实验范围、实验原理、术语和定义、实验项实验范围、实验原理、术语和定义、实验项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目的选取、敏感性程度的判断、临界值的确定、部分分析项目的实验程序序等方面。
摘要本文通过岩心观察、气体孔隙度、渗透率测定,对该区域Jia组岩心进行了物性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等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微观特征、粘土矿物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压汞手段对储层岩心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开展变围压与变内压对照实验、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针对该区域致密储层的特性,从多个角度对其应力敏致敏机理展开了研究,开展了压汞及应力敏感性对照实验,人工造缝样品与基质样品应力敏对比实验,裂缝充填与不充填、不同充填物进行充填对比实验、不同连通性应力敏对比实验、应力敏多次加载实验以及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应力敏对比实验。
本文最终得出如下结论认识:1.变内压与变围压的实验方法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储层受应力敏损害的情况,但考虑到研究区域储层结构复杂多为低孔渗地层故选择变内压的实验方式更好的模拟实际地层受净应力发生应力敏损害的情况。
2.研究区域平均损害率高于85%,属于强应力敏。
从平面上看,西部中部井区表现出强应力敏,MN井区相对较弱表现出中等偏弱至中等偏强。
三个小层有细微差异,但整体表现仍为强应力敏;纵向上看,除开MN井区J1a1小层到J1a2小层有减弱趋势,其余井区整体表现出强应力敏损害且最大损害率变化不大。
故储层整体上表现强应力敏,且中部井区表现出中等偏强到强不可逆损害率。
3.研究区域内应力敏损害曲线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中速应力敏损害,同时伴随着强不可逆损害;快速应力敏损害,同时伴随着弱不可逆损害;中速应力损害,同时伴随着中等不可逆损害。
4.对应力敏损害机理的研究主要在孔喉因素、裂缝因素、多次加载因素、含水饱和度因素等,通过实验结合地质资料发现导致研究区域应力敏强的主要因素是微孔隙发育和微裂缝发育,因此本文主要在孔喉因素与裂缝因素这两方面做双重介质研究损害机理,从而解释了产生三种类型应力敏损害曲线的原因。
5.致密砂岩中裂缝存在时应力敏十分严重,因此,在现场生产开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衰竭式开采,并及时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因净应力增大而导致储层渗透性急剧下降而导致开发过程中的减产甚至不出。
长庆致密碎屑岩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分析
石玉江;孙小平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01(028)005
【摘要】使用CMS-300岩心自动分析仪,定量研究了长庆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的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岩心分析孔隙度、渗透率(y)与净覆压(x)的关系符合通常的幂指数函数模式(y=a/xm),不同岩样的回归指数(m)和系数(a)高度相关;一般地层条件下的分析渗透率为地面渗透率的5%~80%,而孔隙度绝对值平均降低了0.4%;岩石应力敏感性的强弱与基础的岩性、物性有关,一般岩屑砂岩和含泥砂岩比石英砂岩强,砾岩比砂岩强,低渗透砂岩比高渗透砂岩强.图3表2参
1(石玉江摘)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石玉江;孙小平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23;TE311
【相关文献】
1.新场须二超致密碎屑岩储层气水敏感性分析 [J], 吴见萌
2.平落坝气田中、上侏罗统致密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J], 周存俭;徐国盛;周连德;张萍
3.致密储集层应力敏感性分类评价 [J], 张志强;师永民;李鹤
4.致密储集层加压-卸压过程应力敏感性 [J], 曹耐;雷刚
5.致密油水平井注采储集层四维地应力演化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元284区块为例[J], 朱海燕;宋宇家;雷征东;唐煊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标准的探讨姚尚林;窦宏恩;陈俊峰;冉启全;张虎俊;马世英【摘要】针对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测试方法各异,评价结果差异性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了使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测量满足实验室和油藏评价的需要,提出修订国家颁发的行业标准SY/T5358-2010中的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测试方法、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该研究成果对于正确理解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性分析、试井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年(卷),期】2017(033)012【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致密储层;岩石上覆压力;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应力敏感性【作者】姚尚林;窦宏恩;陈俊峰;冉启全;张虎俊;马世英【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北京大学页岩气研究所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储层岩石的敏感性评价对于油气田开发至关重要。
致密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对国内外致密油气及页岩油气的开发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
国家能源局2010年颁发了“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测试方法”的行业标准SY/T 5358—2010[1]。
但目前该标准中存在实验步骤不明晰等问题,使得研究人员无法正确进行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测量与评价,而制定了各自的岩石应力敏感性测量方法和评价方法[2]。
行业标准SY/T 5358—2010是对SY/T 5358—2002的修订,主要修订了以下3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关于岩石应力敏感性的深度认识及其相关解释;二是将原标准中变孔隙压力(内压)定围压(外压)和变围压定孔隙压力的实验步骤进行了合并;三是修订了应力敏感性损害程度评价标准,取消了“极强”的这一等级。
同时,将强应力敏感的标准值进行了降低。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行业标准SY/T 5358—2010目前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