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维(赢在执行)
- 格式:ppt
- 大小:540.50 KB
- 文档页数:42
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1透过阅读余维世培训大师的《赢在执行》后,我深有体会。
它让我明白了执行力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与缺乏,从中也学到一些真正对今后工作有益的东西。
这本书总体说来,都是围绕执行力来展开编写的,执行力贯穿整个过程,它不只是简单的一种商业战术,而是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同时反映方法方案和目标的贯彻程度。
在这本书中,它首先对国内企业行为现状不佳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执行消除了主观的偏见和障碍。
之后又把人员、方法、运营流程三者结合,共同构筑执行力组织,并阐述了提升个人执行力与组织执行力的方法,强调了领导者在执行中的作用。
最后,为防止执行中的误区,书中描述了领导者务必躲避的“七大陷阱〞以及根据执行力扭曲的有效方法,并讲授了如何运用科学的程序来保障执行到位,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工作中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细、做精,尤其是针对我们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力差、效率不高等缺点提出具体意见和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深受启发,同时也让我能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把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完善,尽快跟上酒店开展的脚步。
其实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主要是看它的方法和执行力,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正如书中提到的“正大〞、“三株〞、“日产〞等企业并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正因缺少执行力,才导致最终失败。
相反,像“GE〃、“CEO〃、“IBM〃、“三星〃、“海尔〞等大企业,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执行力。
如果对手在执行力方面比你做得好,那么它就会在各方面比你做得好、在各方面领先、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方法再好,执行力不行,结果也只是徒劳。
不管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还是最底层的员工都会应对这个问题,谁都无法防止;从个人而言,个人执行力的上下直接决定了你的业绩和前途,尤其是对于我们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提高执行力,带着好本班组共同进步,是我们每个基层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
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通用11篇)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通用11篇)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1“以为执行力只是最底层员工的事,总是指责手下的人执行能力不强,而从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说的是以身作则;“要求手下员工节约,而自己开着奔驰、宝马”,仍然说的是以身作则;讲座的最后谈到领导的影响力问题,还是说的以身作则。
与以身作则相关的词汇和语句很多,比如模范带头、从我做起、上行下效等等,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求每一个人要用正确的、良好的行为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或是下级。
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求共产党员始终能以身作则,在工作上、学习上要求更加严格,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困难面前能冲锋在前,带领和带动人民群众完成任务战胜困难。
组工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要求组工干部带头加强党性锤炼、更加注重品行,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导向。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作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作风的形成有时只在朝夕之间,更多时候取决于每一个人能否都做到,尤其是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其言行足以对下级产生直接的影响。
你若经常迟到,你的下级不可能按时上班;你对每项工作只布置不督促,久而久之你的下级不可能按时按量完成工作,执行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反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工作、学习和作风上带头,下级则“不敢”落后;制定的每一项制度都认真执行,下级自然会“惧于”制度而不敢违反;你若有“过问”的习惯,下级自然会养成“回报”的习惯。
你若以身作则了,则你的下级都能逐渐学会以身作则。
而都以身作则了,执行力也就强了。
因此,提高执行力的最有效途径是:以身作则。
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2第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工作做得好坏或是否偏离标准与我们没有直接责任,我们会找到很多理由和客观条件来为自己的工作失误辩解,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责任感不够,才会使我们的工作目标难以实现。
余世维赢在执行力员工读后感读了余世维先生关于赢在执行力的论述,我就像被人在脑袋上敲了一闷棍,突然就清醒了不少。
以前总觉得,工作嘛,按部就班地做就好了,差不多得了。
但看了这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就好比在一个球队里,我之前就像是那种只知道在场上瞎跑的球员,根本没搞清楚团队的目标是啥。
余世维先生强调的执行力,那可不是光动动手脚就行的,那是从脑子到行动全方位的“动起来”。
就拿我们日常工作里那些任务来说,有时候领导交代下来一件事,我可能就只听到了表面的几个字,而没有去深入理解背后的意图。
这就像厨师做菜,只看了菜名就开始瞎炒,完全不管顾客想吃的口味和特色。
在执行过程中也是,一遇到点小困难,就想退缩或者找借口。
比如说,有次要做个项目的推广方案,刚做了一点点调研就觉得数据好难找,于是就想糊弄糊弄。
现在想想,这就是执行力差的表现啊。
真正有执行力的人,那得像个探险家,在数据的“丛林”里想尽办法去挖掘有用的东西。
书里还提到了团队合作对于执行力的影响。
这可太对了。
我们办公室里经常会有一些需要大家合作的项目,可有时候就是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有人觉得这部分该别人做,自己就袖手旁观。
这就好比一群人划船,结果有几个人在那儿偷懒,船怎么能快得起来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团队的执行力当成自己的事,主动承担,那这个团队就像装上了强力发动机,蹭蹭地往前跑。
从个人角度来说,提高执行力还得克服自己的惰性。
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就像一只冬天的懒猫,能躺着绝不坐着。
可是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就不能这么懒。
得像运动员训练一样,给自己定个目标,然后每天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能有丝毫懈怠。
比如说,我想提高自己做报表的速度和准确性,那就不能只是想想,得每天抽出时间来练习,今天比昨天快一点,明天比今天准一点。
余世维先生的这本书就像一个严厉又好心的教练,在旁边不停地督促我,让我看到自己在执行力方面的不足。
我现在就想把书里学到的东西用到工作里,争取做一个执行力超强的员工。
余世维——赢在执行一、执行力的衡量标准——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贯彻的力度。
柳传志解释执行力: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还要锻炼员工队伍的执行能力。
杰克·韦尔奇解释执行力:GE最痛恨官僚主义,我们杜绝将资源浪费在行政体系上的作法,摒弃所有美丽外壳的计划与预算。
迈克尔·戴尔解释执行力: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公司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平安保险的马明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执行力。
核心竞争力定义:顾客观点——这个产品没有替代品;竞争者观点——这种能力别人无法模仿。
伊利集团的郑俊怀: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团队;领导以身作则,人力资源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执行力。
韩国三星的李健熙:从我开始改变,除了妻儿,一切换新。
应该——有功,从手下开始;有过,从领导开始。
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对执行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个性上,不追求完美;在职责范围内,不会自己尽责处理一切问题;对“要求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步骤如何检查部属的执行力:①谁是总指挥?他是否被授权调度一切?<——>事前有没有工作派遣单,将高端愿望解码成每个人应该做的事?②是否人人紧盯过程且随时调整?<——>是否已经养成自动回报的习惯?图:0101.bmp;图:0102.bmp回报的用意:让上司放心;万一有问题可以及时修正。
③是否在一定的时段、对失误、疏忽、敷衍、损害诚实地总结?<——>是否撤换错误的人选?二、执行力的三个核心: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华润集团总裁宁高宁:战略正确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战略方向与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
上海申沃集团副总干频:企业目标要变成共识,才能执行;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能否执行或贯彻;问题要放在桌面上讨论;公司文化:精英团队+执行细节。
精选资料余世维教授《赢在执行》观后感余世维教授《赢在执行》观后感观看余世维教授讲授的《赢在执行》后,我很受启发。
余世维教授通过精炼的语言,详实的内容和有说服力的案例,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的衡量标准,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让我茅塞顿开,收获颇丰。
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
一、态度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余世维教授指出,一个公司的效率不在于他的大楼,更不在于他的会议,而在于他的执行力,而执行力的大小关键在于每个员工的态度和责任心。
可见,态度对个人和企业的执行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作为公司中的一份子,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做好每一项工作,必须具备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的工作精神。
只有一丝不苟去对待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公司的各项要求得到彻底的贯彻,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二、细节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
任何事情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
余世维教授指出,争取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都做到一丝不苟,才能把整个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就必须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握好每一个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件小事、每个环节、每个细微之处。
三、能力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
光有执行的热情和执行的态度是不够的,执行的效果要靠一定的能力作保障。
余世维强调,执行力的基础在人,而人的能力大小和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执行效果。
同样是一件工作,有的人做得又快又好,有的人做得又差又慢,这就是能力的区别。
公司要发展,个人要提高,就必须要有能力做保障,就个人而言,一定要多锻炼,多磨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要以提高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执行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四、团队合作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
公司是一个团队和一个整体,公司执行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每位员工的执行力的高低,还取决于团结协作效率的发挥。
1、执行力是什么?是要有一个将领导意图分解的人(总指挥),他能将领导意图解码成为工作细节并执行下去的人。
但是领导需要对其放心的放权下去,而不能让其绑手绑脚的,那再好的总指挥或将军也没法办好事。
美越战争是最好的例子。
伊莲的反思:这样的人估计很难找,不过就是“一将难求”啊!但是如果真有这样人,老板却也真的省心了很多,但是老板能真正的放权吗?2、执行力的三个因素,并如何排其先后次序呢?1)三个要素为:i. 战略流程——我把它解释为:做正确的事(目标、方向);ii. 运营流程——我把它解释为:把事情做正确iii. 人员流程——我把它解释为:用正确的人。
2)我告诉大家两个道理,大家就知道如何排序了i. 战略正确与运营正确只能由人员来保证;(可见:人员是排在战略的前面的)ii. 战略一旦错误,运营就越积极,错误就越大!(可见:战略是排在运营前面的)3)那这三个的先后次序应该是这样的i. 人员流程(可见:柳传志是非常正确的,他的观点是把正确的人用在了合适的位置上!非常关键!)ii. 战略流程iii. 运营流程伊莲的反思:看来还是选人最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怎能做好事,确实是这样子。
3、执行力应该是从最高董事会能达到最低员工,能够将领导的目标彻底贯彻下去,可以发现哪个层次出了问题。
伊莲的反思: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好象上面的目标就是传达不到下面,更何况最下面。
4、中日近代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人,而不是武器。
人重要的不是智商(人的智商基本在90-110之间),而是思想。
(建议大家看看电视剧《走向共和》,让你在痛苦、郁闷、挣扎中悟出这些道理)伊莲的反思:虽然我最讨厌看这个时代的中国,但是我决定要看看这个片子,才能更勇敢地直面人生!5、工作回报的重要性:领导-----(要求)-----〉下级领导<-----(主动、自动回报)------下级我们看看上面的图,在“O”点为圆心点,说明领导发出的工作要求,如果下级在A时间点及时反馈,第一可以让领导放心,第二如果出错了还可以及时纠正;下级如果在B、C时间点反馈或者根本不反馈,那么意味着出了错都没有办法纠正了,而且错误的缺口是被越来越扩大化的。
余世维-赢在执行课程提纲第(一)单元一、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执行力的衡量标准—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二、案例案例1: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案例2: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
三、问题:从韩国三星的崛起,反思我们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
四、分析:我们国人要如何检查部署的执行力?第(二)单元:一、执行力的三个核心: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
二、案例案例1:华润集团总裁—宁高宁;案例2:上海申沃集团副总—干频。
三、问题:从运营误区,判断以上三个流程的优先顺序。
四、分析:以《加西亚的信》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这三个核心里面有失误。
第(三)单元:一、国内企业家在“人员流程”上的缺失:1、不具备挑选人才的能力;2、缺乏对人才的信任;3、不注重也不开发他们的价值(没有价值,也不拿掉)二、案例案例1: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副总裁—狄高志;案例2:招聘网的CEO—刘浩。
三、问题:从中国欧莱雅的KPI要求,检讨我们国人对问题的解码能力。
四、分析:你如何挑选有执行力的人。
第(四)单元:一、决策的首要问题不在速度,在是否可行和是否有方法:1、策略没有充分论证和估计实际执行中的问题和变化;2、员工等待老板自己发现错误(在桌面上不敢谈论)。
二、案例案例1:温州民企的特质;案例2:长虹与华为的ERP经验(ERP即企业资源计划)。
三、问题:从中国民企的平均寿命和财富100,指出一般企业领导人的通病。
四、分析:执行力不佳的8个原因。
第(五)单元:一、我们更需要一个执行型的企业领导人——他要打造一个执行力企业文化,还要构建一个执行力团队。
二、案例案例1:英特尔公司总裁;案例2:大众影视文化广告公司副总—吴佳;案例3:华硕电脑副董事长—童子贤。
三、问题:从德国足球队的表现和韩国LG的思想认同,追究很多企业为什么没有执行文化?四、分析:执行型领导者要做的七件事。
五、补充:“科学的程序”是执行的保障。
第(六)单元:一、在讲求团队分工的现代企业中,赢得人心信服的能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关键性。
完整版余世维赢在执行笔记余世维——赢在执行执行力的衡量标准——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贯彻的力度。
柳传志解释执行力: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员到恰当的岗位上,还要锻炼员工队伍的执行能力。
杰克-韦尔奇解释执行力:GE 最痛恨官僚主义,我们杜绝将资源浪费在行政体系上的作法,摒弃所有美丽外壳的计划与预算。
迈克尔?戴尔解释执行力: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公司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执行力,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平安保险的马明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执行力。
核心竞争力定义:顾客观点——这个产品没有替代品;竞争者观点——这种能力别人无法模仿。
伊利集团的郑俊怀: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团队;领导以身作则,人力资源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执行力。
韩国三星的李健熙:从我开始改变,除了妻儿,一切换新。
应该——有功,从手下开始;有过,从领导开始。
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对执行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个性上,不追求完美;在职责范围内,不会自己尽责处理一切问题;对“要求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
SOP :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标准步骤如何检查部属的执行力:① 谁是总指挥?他是否被授权调度一切?望解码成每个人应该做的事?② 是否人人紧盯过程且随时调整?<——>是否已经养成自动回报的习惯?图:OlOl.bm P ;图:0102.b mp 回报的用意:让上司放心;万一有问题可以及时修正。
③ 是否在一定的时段、对失误、疏忽、敷衍、损害诚实地总结?误的人选?执行力的三个核心: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华润集团总裁宁高宁:战略正确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战略方向与战术执行力上都到位。
上海申沃集团副总干频:企业目标要变成共识,才能执行;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能否执行或贯彻;问题要放在桌面上讨论;公司文化:精英团队+执行细节。
战略=做正确的事;运营=把事情做正确;人员=用正确的人。
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范文职场上的成功,需要我们通过执行去获得,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将每一项工作都出色地执行到位。
下面是为你了余世维《赢在执行》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看在眼里的执行力——举步维艰。
孙鹤非常荣幸有时机能够阅读到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办公室书籍,我有意无意的选择了其中一本《赢在执行》,在我看到另一本《细节决定成败》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的这本,因为细节这件事像一根永远也嚼不烂的甘蔗,初尝甘甜,渐渐的连一点水分都消失了,细节被我们从小说到大,初次了解,觉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典故震撼人心,渐渐地不知怎么,到了后来,我们都仿佛身披铠甲,再动听的案例都显得毫无影响力。
而执行力,那么像是一种新兴产物。
我是一个固执的有些偏执的人,我像大多数人一样憎恨不守规矩的人。
高二时政治课上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抽象的理解执行力的含义。
后来,走到哪都会想起,每一个交通岗上闯红灯的人们,没有认真做垃圾分类的人们,甚至不到法定年龄就的人们····我不敢大声的指责的他们,但我一定会暗自在心里狠狠鄙视。
后来参加工作,必须穿工装,不能散头发,不可以在办公区吃东西、吸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太多的人连罚款也无法阻止他们对制度聪而不闻。
我更不明白领导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放任,如果下次,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如果反复的发生,可一旦真的突然按制度执行,反而落得不近人情的,没天理的抱怨,可能在管理者心中有太多的不忍,也或许是有太多的权衡。
书中有很多好的案例,美国西点军校、日本餐厅、航空公司···都让我深有感触,然而他们似乎都离我太远,我无法走进美国西点军校,更不能亲临日本餐厅,甚至连坐一次飞机的时机都没有。
那么,我是不是就无法体会到赢在执行的魅力呢?是书本太不接地气,还是我们差的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