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91.98 KB
- 文档页数:97
二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2.三十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3.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发动的地区性局部战争,成为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首要问题.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再到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二战正式爆发,说明德,日,意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蓄意发动侵略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4."祸水东引"和"祸水西纵"则都起了推波助谰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在1939年春夏以后的中立自保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2、我来告诉你是怎么一回事吧。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超级大国是英国,其次是法国,这2个国家强大了以后全世界抢地盘,把人家打败,让其它国家做他们的殖民地。
他们强大到了什么地步?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宣称一天24小时任何一个时刻,太阳光都可以照到英国的国旗,就是因为英国的地盘大,东半球是黑夜的时候,他们在西半球有地盘,有国旗升在那里,太阳照不到东半球的国旗时候,一定会照到他们在西半球的国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其他原因: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慕尼黑阴谋1、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是轴心国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2、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1、爆发-----德国突然袭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奇怪战争”和波兰速亡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6万军队,为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5、法国沦陷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
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二战的全面爆发•1、1938年9月墨尼黑会议,签订《墨尼黑协定》•2、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3、西欧战事:•(1)1940年5月,德军突袭西欧,•(2)1940年5月,英法联军“敦克尔克大撤退”;•(3)1940年6月,法国投降;•(4)1940年8月,英德展开“不列颠空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二战的扩大•1、欧洲战场---德国突袭苏联•(1)时间:1941年6月22日凌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
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四、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爆发第⼆次世界⼤战的原因 第⼆次世界⼤战,简称⼆战,是继⼀战之后发⽣的⼈类史上最⼤规模的战争。
下⾯店铺给⼤家分析爆发第⼆次世界⼤战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家。
爆发第⼆次世界⼤战的原因 1939年9⽉1⽇拂晓,德国法西斯头⽬希特勒⼀声令下,150万德军全线越过德波边界,2300架飞机在天空呼啸⽽过,2500辆坦克和6000 门⼤炮发出震⽿欲聋的轰鸣,向波兰腹地潮⽔般地压过去,第⼆次世界⼤战全⾯爆发了。
这场战争整整进⾏了6年,席卷61个国家和地区,是⼈类有史以来规模最⼤的战争。
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本、意⼤利三个法西斯国家曾经横⾏⼀时:德国在1941年上半年时,已经灭亡和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本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也连连得逞;意⼤利则在⾮洲等地⼤肆扩张。
这场战争给⼈类带来空前的浩劫和灾难。
查尔斯·坎德尔⽤油画⽣动再现了盟军在敦刻尔克撤退的⼀幕。
第⼆次世界⼤战战争背景 ⽇本侵华 1931年9⽉18⽇,⽇本发动九⼀⼋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在世界东⽅形成第⼀个战争策源地。
之后中 ⽇军进攻沈阳 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
当时西⽅⼤国普遍奉⾏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本得以⾃⾏其是。
这场事变打破了第⼀次世界⼤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战已经浮现。
1937年7⽉7⽇,⽇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侵华战争,进⼀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利⼊侵埃塞俄⽐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利,墨索⾥尼断定领⼟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所必需的办法,进⽽⾛向了扩张的道路。
⾸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亚,但想达到⽬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
英、法最终对意 装备落后的埃塞俄⽐亚战⼠ ⼤利的⾏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3⽇,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的抵抗之后,因西⽅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差距过⼤,埃塞俄⽐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吗?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社会根源1、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二、直接原因1、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
二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2.三十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3.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发动的地区性局部战争,成为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首要问题.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再到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二战正式爆发,说明德,日,意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蓄意发动侵略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4."祸水东引"和"祸水西纵"则都起了推波助谰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在1939年春夏以后的中立自保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在当时特定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环境下,穷困潦倒的人们是最容易思想冲动,但也是最容易受人蛊惑与利用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场战争的发生或许不可避免,但要使其不成为一场世界性的战争,却是当时各国所能够做到的.如果当德国吞并了土耳其的苏台德地区后英法能果断动作,即使在德过闪击波兰后英法如果能立即驰援,如果法国不严重依赖于那僵硬守旧思想下筑造的马其诺防线,如果英法不妄想德国在袭击了西欧之后再攻击社会主义的苏联,如果自始至终英法美不对德意日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或许还能将这场战争控制在可控制的规模.正如"自由法国"的缔造者夏尔戴高乐所说,法国被纳粹德国的占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幸好正义战胜了邪恶,历史已经过去.今天的人们不应该在此设定太多的"如果",更应该总结教训,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些启发.下面是证据:首先在德国突袭波兰时,如果英法干脆点直接投降德国西线,因为西边的德军部队很少,一旦英法进攻,德国在西线的部队就是一个玻璃,瞬间被打破,直接扑向柏林,德国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喘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
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2.社会根源(导火线):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3.历史原因: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4.直接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5.加速原因: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社会主义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法西斯“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扩张欲望。
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它的爆发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总结:
1.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不公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施加了严重的惩罚,导致了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崩溃。
这为纳粹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2.复杂的国际局势:
欧洲的复杂国际局势,包括国家之间的领土冲突、民族问题和经济竞争,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
3.纳粹党的崛起:
苏联的共产主义和德国的纳粹主义的竞争,使得纳粹党在20世纪30年代崛起,并对德国国内外政策造成了重大影响。
4.国际冷漠和不干涉:
国际社会对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和对犹太人的迫害表现出冷漠和不干涉态度,这为纳粹扩张和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5.经济危机和失业:
全球大萧条造成了许多和大规模失业,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与战争的爆发密切相关。
6.阿道夫·希特勒的野心:
希特勒的野心和对德意志民族复兴的追求,推动了德国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的爆发。
以上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的总结。
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强调了国际合作和和平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1939——1945年)【考点展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点研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济——德国经济重新崛起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政治——日德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胜胜国——美日矛盾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胜败国——法德矛盾3、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客观因素:(1)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进一步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等西方大国不仅对吞并奥地利不闻不问,还为了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逼迫捷克斯洛伐克让步,与希特勒妥协(2)表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①签订: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在未让捷代表参与情况下签订②内容: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③史称“慕尼黑阴谋”,它是法西斯德国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A.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更暴露勒英法的软弱,主张了希特(3)消极影响勒的气焰,1939年德国进而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D.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为自身安全,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避免首先遭到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德国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了两线作战(3)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弱小民族,因为力量薄弱、社会制度落后和分散孤立,没有也不可能结成能够组织法西斯发动战争的联合阵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 * 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 * 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
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 * 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 * 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四、 * 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
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 * 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五、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面对 * 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 * 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 * “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 * 国家扩张欲望。
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 * 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为打破英法“祸水东引”战略,在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后,苏联采用了“祸水西指”的方法,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种中立自保的措施进一步促使了大战的爆发。
六、局部反 * 战争的失败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二战爆发前就遭受 * 侵略的国家尽管进行了抵抗,但由于这些国家不是力量过弱、便是战略失误,又未能及时得到大国援助,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的境地,被 * 国家各个击破,未能形成国家反 * 联盟去遏制 * 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从原始社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大约1万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工具来种植农作物,开启了经济的时代。
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与经济活动没有关系。
可以说,农业是人类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由农业开始的原始 * 农业是农民进行播种、收获果实(粮食)的经济活动。
与采摘自然生长的果实不同,与狩猎或捕鱼也不一样,农业是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创造附加价值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的最早开始农业生产的人,是生活在大约1万年前的小亚细亚人。
随着农业生产的开展,人们也开始饲养温顺的家畜,并积累下丰富的养殖经验。
建立国家的古代 * 随着人们开始农业生产,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产生了新的秩序,拥有实力的人招募手下,建立了国家。
这个时候,私有财产制度出现了,个人能够拥有土地所有权。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出现,为了使这些商品能够方便地交换,出现了物品货币。
物品的买卖变得容易,商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以农业为中心的中世纪欧洲社会国家内外的战争不断,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人成为支配者,形成了中世纪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以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形式;虽然带有闭关锁国的倾向,但是为了能够交换到各自所需的物品,商业和市场也非常发达。
到了10世纪,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中心的城市开始变得繁荣。
* 庄园: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或者教会拥有的辽阔土地,这是当时土地所有的一种形式。
* 农奴:封建社会时期与领主签约的农民。
他们受到领主的支配,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
由资产阶级完成的近代经济随着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现新航线,商品交易越来越活跃,并且掌握了商业的主导权。
这个时候,欧洲国家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对通过手工业和金融业赚到很多钱的资产阶级给予保护,并制定政策,从资产阶级那里收取税金作为报酬。
这样一来,资产阶级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工业化带来产业革命自工业化开始以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就是产业革命。
所谓产业革命,就是产业由手工业逐步转变为拥有机械设备的大型工厂业。
产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逐步扩大到钢铁制造、煤炭化工、机械工业等领域;由此,运输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修建了铁路,发明了蒸汽机车。
在技术革新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那就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资本主义的发达和殖民地划分随着工业化的形成,资本家在赚取更多利润的同时,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
欧洲国家为了确保原材料供应,同时拥有更加广阔商品的销售市场,开始侵略其他国家,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20世纪初,欧洲和美洲大陆以外的大部分国家,都沦为了欧美各国的殖民地。
而想要占领新殖民地的国家,与不愿放弃原有殖民地的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争。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彼此之间争抢殖民地的战争。
史上最严重的经济混乱引发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这是因为它通过向欧洲国家销售战争物资,从中获利。
但是,不久便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 * 。
这场爆发于美国的 * *很快蔓延至欧洲,导致数百万人失业。
由 * 带来的经济不景气,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 :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严重失衡,产业低迷,金融形势恶化,导致连锁性的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几个国家为了恢复经济和进行自由贸易,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同时,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还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等国际金融机构。
20世纪30年代初的贸易保护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应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 * ,英、法等大部分欧洲国家实施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
1932年,世界贸易总量较 * 之前减少了一半以上。
由于贸易保护政策,德国陷入了难以遏制的经济衰败中;为了摆脱 * ,他们选举鼓吹 * 的希特勒担任总理。
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引发了又一场全球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和欧洲国家认识到,希特勒侵略波兰而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之一就是贸易保护政策。
因此,为了恢复经济,必须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就消除各种壁垒、实施自由贸易的意见达成了统一。
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签署的协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在这些机构的引导下,关税开始走低,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全球贸易量从1950年的621亿美元迅速增长为1973年的5740亿美元。
20世纪70年代,由油价波动引起的两次经济恐慌 1961年,伊朗、 * 、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五个国家,组建了石油输出guo组织(OPEC)。
表面上,该组织以调节石油产量、稳定价格为目标,实际上却是联合起来控制石油,使之以更高价格销售。
由于OPEC突然提高油价,导致全世界在1973年和1979年两次陷入经济恐慌。
重视市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1973年油价引发的经济恐慌过后,经济很不景气,但物价仍在持续上涨,这种现象叫“滞胀”。
滞胀一出现,经济学家便提出在失业与物价同时上升时,首先必须稳定物价,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纳了这一主张,并开始重视市场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开始向中南美洲、非洲、欧洲及东南亚地区传播。
* 新自由主义:该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市场会降低经济效率,打破经济的平衡。
只有提高市场中交易的自由度,才能使经济形成稳定的增长。
为了建立新贸易秩序的乌拉圭回合石油危机过后,为了稳定经济,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国内市场的贸易自由,在国际贸易中却倾向于实行保护主义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坚持主张自由贸易,这是为了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不断增加的贸易赤字。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农业和服务业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它希望通过这些产业的自由贸易,恢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因此,在1986年乌拉圭举行的GATT会议上,各国开始对自由贸易展开讨论,并于1994年在摩洛哥签署了最终协定,即乌拉圭回合协议(UR)。
石油危机为什么会引发经济恐慌如果原油价格上涨,以它为原料的石油制品和化学制品生产和投入的费用将同时增加。
如果生产费用增加的话,产品价格自然随之上涨。
由于收入不变,购买相同产品需要的钱比以前多了,那么对于商品的需求便会减少,企业的生产量也会降低。
如果企业的生产量降低,工作岗位就会减少,家庭收入随之降低。
这样一来,原油价格上涨,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式的经济停滞现象。
甲、同盟制度(兩大軍事集團)列強。
甲(1)? 第一階段(1870-1890)形勢及法國是傳統上革命發源地,因此,「三皇同盟」明顯地針對她。
1甲(2)? 第二階段(1890-1907)2自兩大敵對軍事集團成立後,遇有集團成員國之間的衝突,其他集團內成員國乘機干預;故一旦糾紛出現,衝突再不是兩國間的糾紛,而是六強的角力,大戰一觸即發。
乙、帝國主義(爭奪殖民地)3丙、民族主義4參考「民族主義」筆記。
5丁、軍國主義軍國主義是指列強在擴張及使用軍事力量方面的對抗。
第一次大戰前夕,使用軍事力量解決糾紛不僅是軍方的主張,同時一般民眾都渴望戰爭。
這是由於以下的原因:(1)只有擁有強大軍備的國家受人民及他國尊敬。
(2)只有擁有強大軍備的國家能擁有並擴張其殖民地。
(3)只有擁有強大軍備的國家能自保。
由於人人相信軍國主義,各國政府爭建軍備,「徵兵制」成為時尚,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大量發明製造,各國政府祕密製定「戰爭策略」,針對敵對國家。
6作者:冀伯祥赵平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xx年05期作者介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重庆 400047/重庆市渔洞中学,重庆 401320 冀伯祥(1950—),男,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