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电学测量
- 格式:pdf
- 大小:46.99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四霍尔效应法测量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一、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元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并绘制试样的VH-IS和VH-IM 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原理置于磁场中的半导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是霍普斯金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
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若能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半导体材料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了解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
对于图(1)(a)所示的N型半导体试样,若在X方向的电极D、E上通以电流Is,在Z方向加磁场B,试样中载流子(电子)将受洛仑兹力:(1)其中e为载流子(电子)电量,为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定向漂移速率,B为磁感应强度。
(a)(b)图(1) 样品示意图无论载流子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Fg的方向均沿Y方向,在此力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便移,则在Y方向即试样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在试样A、A´两侧产生一个电位差VH,形成相应的附加电场E—霍尔电场,相应的电压VH称为霍尔电压,电极A、A´称为霍尔电极。
半导体的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实验报告半导体的霍尔系数与电导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2. 掌握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3. 掌握电导率的测量方法;4. 通过实验,探究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1. 霍尔效应当一个电流I在导体中流动时,会在导体内产生磁场B。
如果在导体上施加一个横向磁场,则磁场会使电子受到一个横向力F,使电子在导体中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大小与横向磁场、电流强度、样品尺寸和载流子类型等因素有关。
2.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导体,在单位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强度。
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其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有关。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霍尔效应测量仪、半导体样品、恒流源、数字万用表等。
2. 实验步骤:(1)将半导体样品固定在霍尔效应测量仪上,并接上恒流源和数字万用表,调节恒流源使其输出电流为所需值。
(2)调节霍尔效应测量仪上的磁场大小和方向,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3)记录数字万用表上的电压值、电流值和磁场值。
(4)更改实验条件,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数据。
(5)根据数据计算出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
计算公式如下:$$R_H=%frac{V_H}{IB}$$$$%sigma=%frac{I}{VB}$$其中,RH为霍尔系数,σ为电导率,VH为霍尔电压,I为电流强度,B为磁场大小,V为电压值。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为1.6×10-3m3/C,电导率为3.3×10-3 S/m。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半导体样品的霍尔系数较小,说明其载流子浓度较低。
而电导率比较大,说明半导体样品中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
这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相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电学特性,并了解了霍尔效应和电导率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四霍尔效应法测量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一、实验目的1.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以及有关霍尔元件对材料要求的知识。
2.学习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测量并绘制试样的VH-IS和VH-IM 曲线。
3.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实验原理置于磁场中的半导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是霍普斯金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
随着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霍尔系数和电导率的测量已成为研究半导体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和电导率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主要参数。
若能测量霍尔系数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还可以求出半导体材料的杂质电离能和材料的禁带宽度。
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由于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高达10GHz)、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非电量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了解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
对于图(1)(a)所示的N型半导体试样,若在X方向的电极D、E上通以电流Is,在Z方向加磁场B,试样中载流子(电子)将受洛仑兹力:(1)其中e为载流子(电子)电量,为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定向漂移速率,B为磁感应强度。
(a)(b)图(1) 样品示意图无论载流子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Fg的方向均沿Y方向,在此力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便移,则在Y方向即试样A、A´电极两侧就开始聚积异号电荷而在试样A、A´两侧产生一个电位差VH,形成相应的附加电场E—霍尔电场,相应的电压VH称为霍尔电压,电极A、A´称为霍尔电极。
半导体电阻率半导体电阻率是指半导体材料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率,它代表着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的运动状态,通常用来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阻率在研究、应用及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半导体的电阻率是由材料的结构、温度及其他电学因素决定的。
在晶体结构中,由原子组成的晶体部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空间电路,在其内部,电子是由晶体结构束缚,从而受到阻碍而流动,因此电阻率取决于晶体结构的复杂性,是一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
半导体电阻率一般分为三类,即空间电阻、原子间电阻和尺寸效应电阻。
据研究,半导体电阻率一般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也有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例子。
据预测,未来半导体电阻率的研究发展将深入探索温度变化对电阻率的影响,力求提高电阻率的稳定性。
半导体电阻率的应用非常广泛,一方面它可以用于测量半导体器件的介电常数以及热电参数,从而推测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另一方面,半导体电阻率也可以用来检测芯片中可能存在的故障,以及研制新型传感器、功率放大器等。
半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的方法一般有几种,其中常用的有电桥测量、电阻表测量、直流回路测量、电容法测量、电容网络测量等,各测量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应根据具体应用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测量方法。
在现实应用中,半导体电阻率的研究和开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附属结构,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制造更具性能和稳定性的半导体器件,从而提高芯片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同时,半导体电阻率还可以用于评估新型材料的性能,促进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在未来的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半导体电阻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学性质,在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新型半导体材料,从而推动半导体的发展和应用。
半导体带隙宽度半导体带隙宽度是指半导体材料中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差。
它对于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定义半导体带隙宽度是指半导体材料中,价带和导带之间能量的差距。
在半导体材料中,价带是指电子处于低能量的能级,无法参与电流传导;导带是指电子处于高能量的能级,可以自由地参与电流传导。
而半导体带隙宽度则是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差,决定了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
测量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常用方法有光学方法、电学方法和磁学方法等。
其中,光学方法主要包括吸收光谱法、光致发光法和拉曼散射法等。
电学方法主要包括霍尔效应法和电导率法等。
磁学方法则是通过测量磁性材料的磁化率来间接推测半导体带隙宽度。
三、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影响因素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不同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因此其带隙宽度也会有所差异。
此外,外界的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也会对半导体带隙宽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应用领域半导体带隙宽度在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控制半导体带隙宽度,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光电二极管等。
此外,半导体带隙宽度还与半导体材料的光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领域,如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等。
总结:本文从半导体带隙宽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半导体带隙宽度作为半导体材料电学和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对于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半导体带隙宽度,可以进一步推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半导体基础实验报告篇一:半导体物理实验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实验报告姓名:艾合麦提江学号:20XX033040008班级:固电四班实验一半导体电学特性测试测量半导体霍尔系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霍尔系数的符号可以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根据霍尔系数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计算载流子的浓度,以及载流子浓度同温度的关系,由此可确定材料的禁带宽度和杂质电离能;通过霍尔系数和电阻率的联合测量.能够确定我流子的迁移约用微分霍尔效应法可测纵向载流子浓度分布;测量低温霍尔效应可以确定杂质补偿度。
霍尔效应是半导体磁敏器件的物理基础。
1980年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对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早期测量霍尔系数采用矩形薄片样品.以及“桥式”样品。
1958年范德堡提出对任意形状样品电阻率和霍尔系数的测量方法,这是一种有实际意义的重要方法,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本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霍尔效应的原理,掌握霍尔系数、电导率和迁移率的测试方法,确定样品的导电类型。
一、实验原理如图,一矩形半导体薄片,当沿其x方向通有均匀电流I,沿Z方向加有均匀磁感应强度的磁场时,则在y方向上产生电势差。
这种想象叫霍尔效应。
所生电势差用Vh表示,成为霍尔电压,其相应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ey。
实验表明,在弱磁场下,ey同J(电流密度)和b成正比ey=RhJb(1)式中Rh为比例系数,称为霍尔系数。
在不同的温度范围,Rh有不同的表达式。
在本征电离完全可以忽略的杂质电离区,且主要只有一种载流子的情况,当不考虑载流子速度的统计分布时,对空穴浓度为p的p型样品Rh?1?0(2)pq式中q为电子电量。
对电子浓度为n的n型样品Rh??1?0nq(3)当考虑载流子速度的统计分布时,式(2)、(3)应分别修改为??h?1??h?1Rh??Rh???pqnq??p??n(4)式中μh为霍尔迁移率。
μ为电导迁移率。
对于简单能带结构??h?(5)h??h?p??nγh称为霍尔因子,其值与半导体内的散射机制有关,对晶格散射γh=3π/8=1.18;对电离杂质散射γh=315π/512=1.93,在一般粗略计算中,γh可近似取为1.在半导体中主要由一种载流子导电的情况下,电导率为?n?nq?n和?p?pq?p(6)由(4)式得到Rh?ph?p和Rh?nh?n(7)测得Rh和σ后,μh为已知,再由μ(n,T)实验曲线用逐步逼近法查得μ,即可由式(4)算得n或p。
半导体thk膜厚量测原理在半导体工业中,膜厚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步骤。
因为许多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与电学性能都与膜厚相关,所以掌握膜厚的真实值,对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品质和可靠性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thk膜厚量测的原理和方法。
1. 膜厚测量的重要性如今,半导体器件制造的趋势是将器件尺寸不断缩小,以便实现更高的IC密度和更有效的能源利用。
这就需要使用光刻等处理技术来制造器件结构。
但是,这些器件结构通常涉及到多层膜厚,而膜厚的误差将直接导致器件的电性能、光学性能和尺寸精度等的偏差。
因此,膜厚的精确控制和测量对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实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半导体工业中,膜厚也是优化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在设计和生产太阳能电池和LED器件时,膜厚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太阳能电池中,光敏材料的光捕获效率与膜厚密切相关;在LED器件中,发光强度和色温也与膜厚有关。
因此,测量器件中的膜厚并对其进行控制是生产高品质半导体器件的必要步骤。
2. 膜厚测量方法在半导体工业中常用的膜厚测量技术有多种,如质谱微秤、X射线衍射仪、椭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将取决于被测量的材料性质和膜厚范围。
在这些测量中,最通用和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椭偏仪。
椭偏仪使用偏振光源照射样品,利用样品对光的旋光现象来测量膜厚。
这种方法适用于介电质、半导体和金属等不透明材料的膜厚测量,在膜厚10nm-10μm范围内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别。
3. 椭偏测量原理椭偏仪利用Kerr效应或Faraday效应的原理来测量样品的旋光现象。
当线偏振光照射样品时,如果样品中存在旋光膜,则光的偏振方向将发生旋转。
椭偏仪可以监测和测量出这种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
因此,测量膜厚的关键是测量偏转的光线的角度。
为此,当样品被照射时,椭偏仪会将光束分成两束。
一束被二极管分光器分解为s偏振和p偏振光,另一束被留在同一路径中。
半导体测试与分析半导体测试与分析是指对半导体器件进行各种测试和分析的过程。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测试与分析在半导体制造与研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从半导体测试与分析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半导体测试与分析的定义二、半导体测试与分析的目的1.确保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的标准。
半导体器件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元件,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通过测试与分析,可以检测出器件中的缺陷和故障,并进行修复和改进,从而提高器件的质量和性能。
2.了解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对于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设计来说,了解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测试与分析,可以获取到器件的电特性曲线、动态响应以及其他关键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3.查找和分析器件故障的原因。
半导体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通过测试与分析可以找到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改进。
这对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三、半导体测试与分析的方法1.物理测试方法。
物理测试方法是通过对器件进行物理观察和测试,如显微镜观察、导电测试、电镜观察等,来了解器件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能。
2.电学测试方法。
电学测试方法是通过对器件的电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如电流-电压曲线测量、参数测试、频率特性测试等,来了解器件的电学性能和特点。
3.功能测试方法。
功能测试方法是通过对器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如功耗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来了解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4.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测试方法是通过对器件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概率分布分析、故障分析、可行性分析等,来了解器件的分析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半导体测试与分析的应用1.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测试与分析。
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测试与分析,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原理
霍尔效应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测量磁场的方法。
当一个导电体中流过电流时,如果将该导电体置于磁场中,则磁场会对电流的流动产生影响。
在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中,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会偏转到一侧,导致电子在该侧的浓度增加,另一侧的浓度减少。
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原理是基于霍尔电压的测量。
当一个半导体材料置于磁场中,呈平行于电流方向的形状,电流沿着该材料流过时,会在该材料上形成电场。
该电场会使电子受到一个额外的力,使其在材料上产生一个横向漂移。
这种漂移将导致电子在材料内部积累,从而影响材料的电阻率。
通过测量材料的电阻率和引入磁场后的电阻率差,可以计算出霍尔电压。
霍尔电压与磁场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的强度。
霍尔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磁场测量、电流测量、传感器、电子组件等领域。
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无需直接接触测量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半导体热电特性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热电势和电阻,研究了其热电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半导体材料的热电势和电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实验中还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半导体热电特性测量电路,使用PID控制方法保持温度恒定,并采用示波器和万用表等仪器设备进行测量与分析。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加深了对半导体材料热电特性的理解,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半导体;热电势;电阻;PID控制;测量1.引言半导体材料因其特殊的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温度传感器等领域。
热电相互作用是指材料在温差作用下产生的电势差,其大小与材料的热电常数有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半导体材料的热电势和电阻,研究和了解其热电特性。
2.实验原理2.1热电效应当半导体材料的两个端口存在温度差时,会产生一个由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势差,即热电势。
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有三种类型:Seebeck效应、Peltier效应和Thomson效应。
其中,Seebeck效应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效应。
2.2 Seebeck效应Seebeck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连接成闭合电路时,在温度差作用下会产生一个自感应电动势。
该电动势与温差成正比,与导体的热电常数和材料特性有关。
3.实验设计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半导体热电特性测量电路。
该电路包括一个PID控制器、一个恒温箱,一个半导体样品和一对测量电极。
PID控制器通过反馈控制的方式保持温度的恒定。
4.实验步骤4.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4.2将半导体样品连接到电路中,注意电极的正确接触。
4.3将半导体样品放入恒温箱中,并设置所需的温度。
4.4开始测量热电势和电阻。
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等仪器设备记录测量数据。
4.5将温度逐渐提高,重复步骤4.4,直至达到所需温度范围。
5.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5.1热电势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半导体缺陷检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芯片准备:将芯片从封装中取出,并清洁芯片表面和测试点。
2. 功能测试:通过编写测试程序,对芯片进行功能测试,以验证芯片是否正常工作。
3. 电学测试:通过测量芯片的电学参数,如电压、电流、电阻等,对芯片进行电学测试,以验证芯片的电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光学测试:通过使用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芯片的外观和表面缺陷进行光学测试。
5. 机械测试:通过测试芯片的机械性能,如硬度、韧性等,验证芯片是否具有良好的耐用性。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半导体制程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多种半导体制程缺陷的图片。
2. 按照半导体制程缺陷的形貌特征,将所述半导体制程缺陷进行分类。
3. 扫描晶片,并通过识别所述半导体制程缺陷的形貌特征,在所述晶片上获得多个预选区域。
4. 通过半导体制程缺陷识别系统,提取所述预选区域中所述半导体制程缺陷的图片特征,并识别所述半导体制程缺陷的类型。
5. 根据所述半导体制程缺陷的类型,确定扫描机器的最佳扫描参数。
6. 根据所述最佳扫描参数,扫描所述晶片,并识别所述晶片上所述半导体制程缺陷的类型及位置。
当识别某一种半导体制程缺陷时,将扫描机器的参数设置为该类型半导体制程缺陷对应的最佳扫描参数时,扫描机器获得的半导体制程缺陷图片能够最清晰地显示该类型的半导体制程缺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实验二半导体电阻率和方阻测量的研究一、实验意义电阻率是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电学参数之一, 可以反映出半导体内浅能级替位杂质浓度,薄层电阻是表征半导体掺杂浓度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
测量电阻率与薄层电阻的方法很多,如二探针法、扩展电阻法等。
而四探针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它具有操作方便,精度较高,对样品的几何形状无严格要求等特点。
二、实验目的1、了解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的基本原理;2、了解的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3、能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三、实验原理测量 原理:将四根排成一条直线的探针以一定的压力垂直地压在被测样品表面上,在 1、4 探针间通以电流 I(mA),2、3 探针间就产生一定的电压 V(mV)(如图1)。
测量此电压并根据测量方式和样品的尺寸不同,可分别按以下公式计算样品的电阻率、方块电阻、电阻: `①. 薄圆片(厚度≤4mm)电阻率:图1.直线四探针法测试原理图 ↓4↑⨯=IVρF (D/S )╳F (W/S )╳W ╳Fsp Ω·cm …(1) 其中:D —样品直径,单位:cm 或mm ,注意与探针间距S 单位一致;S —平均探针间距,单位:cm 或mm ,注意与样品直径D 单位一致(四探针头合格证上的S 值); W —样品厚度,单位:cm ,在F(W/S)中注意与S 单位一致; Fsp —探针间距修正系数(四探针头合格证上的F 值);F(D/S)—样品直径修正因子。
当D →∞时,F(D/S)=4.532,有限直径下的F(D/S)由附表B 查出: F(W/S)—样品厚度修正因子。
W/S<0.4时,F(W/S)=1;W/S>0.4时,F(W/S)值由附表C 查出; I —1、4探针流过的电流值,选值可参考表5.2(第6页表5.2); V —2、3探针间取出的电压值,单位mV ;②. 薄层方块电阻R□:R□=⨯IVF (D/S )╳F (W/S )╳Fsp Ω/□…(2) 其中:D —样品直径,单位:cm 或mm ,注意与探针间距S 单位一致;S —平均探针间距,单位:cm 或mm ,注意与样品直径D 单位一致(四探针头合格证上的S 值); W —样品厚度,单位:cm ,在F(W/S)中注意与S 单位一致; Fsp —探针间距修正系数(四探针头合格证上的F 值);F(D/S)—样品直径修正因子。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半导体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它们性能稳定,价格适中,可用于各种电子器件的制造。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是将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所需材料的过程。
物理气相沉积则是将材料以粒子形式悬浮在气氛中,通过高温加热使其被气体吸附在衬底上,形成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的薄膜。
制备出的半导体材料需要进行表征。
表征可以描述材料的物理、化学、结构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主要介绍半导体材料的表征方法。
首先是电学性能的表征。
电学测试是一种测量电学性质的方法。
它对材料的电阻率、电导率、介电常数、电荷转移等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材料的导电特性和电子传输过程,从而更好地优化电子器件的性能。
其次,是化学性质的表征。
化学测试是对材料中的元素、化学键、化学物种等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
这种测试可以利用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仪器,从中找到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优化材料的性能。
最后,是结构性能的表征。
结构性能测试是对材料中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体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测试。
这种测试可以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显微镜等仪器,从中找到材料的晶格结构、缺陷类型和优化方案,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优化材料的性能。
综上所述,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是电子器件研究过程的关键环节。
透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者可以充分理解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物理、化学、结构等细节,为优化电子器件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半导体电学测量
为了满足各种半导体器件的需要,必需对材料的电学参数进行测量,这些参数一般为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导电类型、迁移率、寿命及载流子浓度分布等。
测量方法有四探针、三探针、扩展电阻、C-V法及Hall测量等。
对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采用四探针、三探针和扩展电阻。
四探针法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原理简单,数据处理简便。
测量范围为10-3-104防米,能分辨毫米级材料的均匀性,适用于测量半导体材料、异型层、外延材料及扩散层、离子注入层的电阻率,并能够提供一个迅速的、不破坏的、较准确的测量。
采用四探针法测量相同导电类型、低阻衬底的外延层材料的电阻率时,由于流经材料的电流会在低阻衬底中短路,因此得到的是衬底与外延层电阻率并联的综合结果。
这时,需要采用三探针法、扩展电阻法等。
三探针法是利用金属探针与半导体材料接触处的反向电流-电压特性、测定击穿时的电压来获得材料电阻率的知识的。
C-V法利用PN结或肖特基势垒在反向偏压时的电容特性,可以获得材料中杂质浓度及其分布的信息,这类测量称为C-V测量技术。
这种测量可以提供材料截面均匀性及纵向杂质浓度分布的信息,因此比四探针、三探针等具有更大的优点。
虽然扩展电阻也能测量纵向分布,但它需将样品进行磨角。
但是C-V
法既可以测量同型低阻衬底上外延材料的分布,也可测量高阻衬底用异型层的外延材料的分布。
Hall测量在半导体材料测量中,霍尔效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用它来研究半导体材料导电过程或输运现象。
可提供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杂质电离能(包括深、浅能级杂质)、禁带宽度、迁移率及杂质补偿度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