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2019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变化(37张)
- 格式:pptx
- 大小:9.20 MB
- 文档页数:38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在翻过新教材后,将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2019年新版教材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按教材顺序进行整理首先是19版教材的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来看新旧教材的必修1思路上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相比于前一版的内容来讲基本可以适应,仅有少部分内容出现一些改编,可以说是“一删多改”而矣。
19版教材必修2相比于旧版教材而言,由原来的7章缩为6章,删掉了《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
对于某些关键概念的表述和内涵上修改的更加准确,还有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
现在将新旧必修2的章节结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如下表:相关章节结构变化比较章节2019版旧版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4章第3节删掉遗传密码的破译第6章生物的进化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删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第6章和旧第7章以经典的进化原理为主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主旧教材必修1调整到新教材必修2 癌症加入基因突变章节归入旧教材必修1细胞生命历程章节其次更替内容说明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科学推理是建立在已知事实上的,未知的猜测,也只能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因此,第一次推理确实是类比推理,但第二次推理实质是对遗传椅子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加以猜测,这和已知没有必然联系,必然不是类比推理了。
综上,萨顿的推测有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一次是类比推理,但是第二次推理就完全不是类比推理了,只是一种想象和模拟,而且这两次推理都不是绝对合理,因此得到的猜想,从方法上说,显然都是不严谨的,因此,萨顿猜想的结果纵使完全正确,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
萨顿短暂的一生中,医学和机械方面的探究才是萨顿毕生的追求,遗传学并不是他主要的事业方向,萨顿假说从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类比推理,也有一定程度猜测,且萨顿本人并未给出实验验证。
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中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标明卵放大倍数,替换了照片,写明了分裂时期,旧教材六张照片,新教材8张照片。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编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优化。
一、内容对比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
旧版生物教材的内容相对狭窄,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记忆;而新版教材则更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新版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概念、实验和案例,涉及到了生物科学的前沿与热点,如基因工程、遗传学、生态学等。
新版教材也增加了一些生物科学的应用领域,如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
二、结构对比新旧生物教材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旧版教材的结构相对简单,以章节为单位,每章节包括了一个主题的概念和知识点;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新版教材将知识点按照一个主题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增加了知识的层次性和深入性。
新版教材还增加了各种示例、实验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对比新旧生物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直接教学法,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记笔记。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
新版教材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版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增加了生物科学的深度和广度;结构上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增加了知识的层次性和深入性;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性,提供了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新版教材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学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点调整变化(必修一)走近细胞【增】①归纳法;②更加明晰了细胞学说的意义。
【淡化】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关于病毒的相关知识只在习题中出现。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增】①水的特性;②几丁质的分布及应用;③脂肪、磷脂的组成;④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删】①苏丹Ⅳ检测试剂和脂肪匀浆的检测;②3种二糖组成;③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引起的危害。
蛋白质和核酸【改】氨基酸有21种,13种为非必需氨基酸。
【增】①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②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删】①蛋白质盐析(小字);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细胞膜与细胞核【增】①确定细胞膜中脂质成分实验;②提出细胞膜成分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③明确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作用。
【删】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②癌细胞膜成分变化的验血报告单。
【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和流动镶嵌模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增】①差速离心法的原理和过程;②内质网种类;③同位素标记法的定义和应用。
【删】①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意义;②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改】实验改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强化】细胞骨架小字改为宋体。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增】①渗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实例。
【删】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改】①被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属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强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为宋体。
酶和ATP【增】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②ATP供能机制及实例;③“~”特殊化学键不稳定的原因;④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实例。
【改】①ATP中文名称,“~”代表特殊的化学键,不再说高能磷酸键;②能量“通货”改为能量“货币”。
【强化】过酸、过碱或高温对酶活性影响由小字改为宋体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增】①细胞呼吸的实质;②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应将酵母菌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③无氧呼吸的概念;④储存水果、粮食的条件。
2022年2月第6期Feb. 2022No.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比较与解读——以《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赵文婧1a,刘瑞敏1b,李婷婷2,刘世恩2,范文岗2(1.太原师范学院 a.生物系;b.教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2.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人教版2019年版教材《遗传与进化》中《生物的进化》章节变化为例,从新旧教材的引言、内容、插图、栏目设置、文章小结、课后习题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对比,了解新教材的特点,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真正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遗传与进化》新旧教材;核心素养;《生物的进化》;比较与解读[基金项目] 2020年度太原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案例分析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GLX2123)[作者简介] 赵文婧(1980—),女,山西晋中人,理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物教学论研究;刘瑞敏(1998—),女,山西忻州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5-312019年,我国部分省市中学开始使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1](以下简称新教材)。
教材修订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根本任务为努力落实立德树人,以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
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语文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
《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
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
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
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
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生物教材也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两者的差异和改进之处。
在教材内容方面,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旧版教材注重的是知识点的堆积和死记硬背,而新版教材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版教材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在知识结构和组织方式上,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更加系统化和逻辑化。
旧版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是孤立的,难以形成整体的体系,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零散和无法串联。
而新版教材将知识点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分类和分组,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记忆。
新版教材采用了更加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旧版教材中注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对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的培养往往忽视。
而新版教材在每个章节中都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教材还注重对学生科学道德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伦理和规范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4T15:15:36.3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作者:张娅洁[导读]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是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推广并使张娅洁陕西省商洛市商洛中学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摘要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是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推广并使用的,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将生物的核心素养教学进行落实,新版的教材已经被广泛的使用,新版的教材是2019年版的。
本文主要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让基层的教师可以更好的认识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材的版本也应该不断地更新,才能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为例,高中生物课本也进行了换版,新的版本中有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改动,体现出了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课本名称的变化在19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课本的名称是“生物学”但是之前的旧版本名称是“生物”,和旧版的课本名称相比较,多了一个“学”字。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可以简称为生物。
生物一词指的是生物本身,也就是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得物体,但是生物学这三个字,更加注重的是生物学科的特点,体现出了高中生物这部门学科的的科学严谨性,指的是研究生物规律特点的科学。
二、课本结构的变化旧版本的中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这本书被拆分,并将内容融入到选修的教材中,并成为选修性必修内容。
此外,选修不拿分还可以分为三个拓展的部分,这些拓展部分是学生参加高考时应该学习的内容,所以说信息旧版本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版的高中生物课本中必修的部分还是原来的结构,但是在旧版的教材中没有“职业的介绍和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在加入这个部分以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新人教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变化评析2019年秋季,部分省市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是以原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为基础修订而来。
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在一些概念的描述上进行了更改。
以下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及必修2《遗传与进化》为例,阐述概念的不同之处。
1.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2.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3.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4.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评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增加自由扩散的别称,即简单扩散。
更改后的概念与大学教材相统一。
5. 协助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