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人教版生物2019版必修一新教材与旧版分章节不同点总结.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23.46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旧教材新教材结构框架不变,微公学变为内加科“虎克”改为“罗伯的细题的改为基本的生命系统”“资”教生命系统结更“思考与讨旁栏增加增加了“知有步大肠杆菌图“蓝藻”改”“念珠由“与社考式加本章小结内容核罗减少的旁支知识点的干扰,增加了“发展,明确每养题材中干将旧教材中合对格图正文内容有将“思考与更改为旁验丹“方法二”科材是细胞内良好溶剂,养废变为量子讨论增加删减了旁栏中“食盐加碘”“细胞中化合量的问删减了“与删减了“技增加了旁栏更改正文内使得无机盐言精炼准有又增加了探删减二糖中的增加了“拟的改变了“植体子旁栏增加了“批判性思维” 正文增加了的相增加了“与讨论”问了的相关更换了海豹删减了旧教“与生活的增加了“磷区旁栏增加了醇“与生活“生物大为骨架”的知识,“糖类转有了能的举“蛋氨基酸正文氨基酸的种改联中非必需氨更“空间结改为意将“氨基酸的改“脱水缩合反应”之后,并以增加了“思“蛋蛋白质的性了“盐析”的所材的“科学前沿”正文第一段“核酸的增加了核酸(删减了DNA察在细胞中的分布”“核苷酸RNA 上 改为饼与组将“核酸的调整到较有利结的丰满了正文将“生物大为的内容调后将旧教材中无一节的最调后增加了“单多意增加了学科题第3章 旧教材新教材题是旧教材细并引入细现,并除制将对细叙史像型第二节“细胞器”部分新老教材对比1.问题探讨:本节问题探讨以我国自行研制C919飞机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研制中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类比细胞中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
其中隐含整体和局部的观念以及对细胞内各组分协调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1科学方法——差速离心法新教材中差速离心法的原理介绍更清楚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即明确差速离心是分级分离的。
现行教材介绍差速离心时过于概括,不利于学生理解。
2.2形态、结构与功能新教材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时,着重强调各细胞器的功能,而非形态和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在翻过新教材后,将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2019年新版教材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按教材顺序进行整理首先是19版教材的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来看新旧教材的必修1思路上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相比于前一版的内容来讲基本可以适应,仅有少部分内容出现一些改编,可以说是“一删多改”而矣。
19版教材必修2相比于旧版教材而言,由原来的7章缩为6章,删掉了《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
对于某些关键概念的表述和内涵上修改的更加准确,还有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
现在将新旧必修2的章节结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如下表:相关章节结构变化比较章节2019版旧版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4章第3节删掉遗传密码的破译第6章生物的进化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删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第6章和旧第7章以经典的进化原理为主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主旧教材必修1调整到新教材必修2 癌症加入基因突变章节归入旧教材必修1细胞生命历程章节其次更替内容说明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科学推理是建立在已知事实上的,未知的猜测,也只能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因此,第一次推理确实是类比推理,但第二次推理实质是对遗传椅子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加以猜测,这和已知没有必然联系,必然不是类比推理了。
综上,萨顿的推测有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一次是类比推理,但是第二次推理就完全不是类比推理了,只是一种想象和模拟,而且这两次推理都不是绝对合理,因此得到的猜想,从方法上说,显然都是不严谨的,因此,萨顿猜想的结果纵使完全正确,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
萨顿短暂的一生中,医学和机械方面的探究才是萨顿毕生的追求,遗传学并不是他主要的事业方向,萨顿假说从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类比推理,也有一定程度猜测,且萨顿本人并未给出实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点
分析
引言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材与旧教材的差异点进行分析。
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一些变化,对学生的研究方式和认知有所影响。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材的研究和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内容的差异
- 材可能更新了一些基础概念、理论和实验。
- 材可能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 材可能注重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结构的差异
- 材的章节结构可能重新组织,更加清晰和系统化。
- 材可能增加了课后题和案例分析,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材可能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的差异
- 材可能倡导更加探究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法。
- 材可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和虚拟实验等教学工具。
- 材可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必修一材与旧教材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材
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可能有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旨在提升学
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同时,教师在使用材时,也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学生更好地
适应材的研究要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
近年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最近的版
本更新中,出现了新旧教材之分。
接下来,我们将对人教版高中生物
新旧教材进行一些对比。
一、组织结构
新教材在组织结构上与旧教材有些不同。
新教材将每章内容分为A、B、C三部分,并在末尾新增了一个思考题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全
面掌握已学知识。
二、知识点
第二,新教材的知识点更为深入详细,涵盖了更多的知识点。
特别是
在基因和遗传、生物进化等内容方面,新教材加强了对研究成果的解
析和说明,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新教材注重考试技能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新
教材增加了许多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提升他
们的解题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加强了实验教学环节,增加了仿真实验、虚拟实验等多种实验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四、教材风格
教材风格也是新旧教材的一大不同之处。
新教材对很多概念和名词进
行了注解和解释,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此外,新教材采用了
丰富的图片、表格和实验步骤图等形式,使得教材更加生动、直观。
总之,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各有不同,但无论新旧教材怎样变化,都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好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
够得到全面的知识和实践的训练。
必修一新旧教材的差异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有所变化。
总体而言,新教材从创设真实情境、聚焦大概念、渗透学科思想等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做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
现对2019人教版必修1与旧版人教版必修1教材进行详细对比,总结出16个重要变化。
1.“蓝细菌”替代“蓝藻”随着人类对生物的深入研究和获得新发现,生物的分界历经二界、三界、四界、五界、六界等变化,最后又提出“三域”学说。
目前”三域学说”已获国际学术界基本肯定,把生命世界分为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生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古生菌域包括一些嗜热和超嗜热古生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酸菌、产甲烷古生菌等。
真核生物域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新教材必修1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中用“蓝细菌”替代“蓝藻”一词。
其中有这样的表述:“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有一类细菌叫作蓝细菌(旧称蓝藻)”,该表述让部分教师产生疑问:“原来的蓝藻难道是细菌?”这种疑问的产生是由于把新教材中的“细菌”理解成了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其实,新教材中在本节所说的“细菌”是指细菌域,而非细菌域中狭义的细菌。
蓝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域。
“蓝藻”一词容易使学生将其误解为真核生物的藻类。
以“蓝细菌”代替,很容易知其为原核生物。
2.氢键新教材增加了对氢键的描述。
新教材20-21页:水为什么能成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呢?它又为什么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呢?这是由它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
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
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
新教材对应老教材目录(按考试大纲顺序)必修1《分子与细胞》1-1 细胞的分子组成新增内空:1.实验“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生物大分子的碳架结构1-2 细胞的结构新增内空: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与体积的关系4.细胞膜①液态镶嵌模型②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③功能:信息交流5.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6.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7.构建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8.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3 细胞的代谢删去:这一部分删去内容较多1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2.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3.植物的矿质营养。
4 .人和高等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5.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
6.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C3植物和C4植物。
8.生物固氮。
新增内空:1.协助扩散2.活化能3.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4.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5.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比较过氧化氢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4 细胞的增殖新增内空: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2.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跨膜运输的关系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增内空:1细胞凋亡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必修2《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细胞基础删去: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相关内容。
2.生物的个体发育提法改变: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2.“受精作用”为“动物的受精过程”新增内空: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2 遗传的分子基础删去: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转到选修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新增内空:1.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2-3 遗传的基本规律删去:1.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物质基础和特点。
2.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新增内空: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类比推理3.假说演绎2-4 生物的变异新增内空: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5人类遗传病删去:优生的概念和措施新增内空:1.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2-6生物的进化新增内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必修3《稳态与环境》3-1 植物激素的调节删去:植物的向性运动新增内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预实验)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删去:1.神经调节与行为;2.激素调节与行为提法改变:“动物激素的调节”为“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
整体改变原则:偏重应用与对实际生活的解释,偏重从本质上去介绍结构和功能,偏向于社会责任的渗透,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章1.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整合进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书后题中(P8拓展应用2)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生命活动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2.调整知识顺序,先讲述细胞学说,后讲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再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变,放入了“思考、讨论”中,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细胞学说的内容第3条改变说法: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旧: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改变。
6.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中的课本图片改变。
7.蓝藻之名不再用,直接用蓝细菌,蓝藻图片提出“色球藻”。
细菌图片换了,多了纤毛。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更有深度。
—从真原核生物的本质,进化角度分析二者。
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
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偏向于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
要求学会概念图绘制。
第二章1.细胞中的元素(P16)添加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用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C。
2.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删掉了。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删掉表格、大括号图,增加饼状图,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数据有变化,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的合理搭配。
4.生物组织检测实验: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
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去掉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
实验材料有变化,苏丹Ⅲ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0.01g/ml)。
实验去掉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增加了三个实验的结果图片,清晰明了。
5.调整知识顺序,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由2.5为2.2,糖类和脂质调整由2.4为2.3,蛋白质由2.2为2.4,核酸由2.3为2.5。
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1、原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现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问题探讨原“SARS病毒”现“大熊猫和冷箭竹”。
3、①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由原教材第二节改为新教材第一节②增添细胞学说意义③增添科学方法归纳法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材料删除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只留缩手反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冷箭竹),动物由乌龟变为熊猫。
6、思考与讨论问题改变。
7、课后练习题增加病毒模式图。
第2节1、蓝藻改名为蓝细菌,蓝球藻改为色球蓝细菌等。
2、增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练习题增加支原体结构模式图。
4、复习提高增加眼虫、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结构图。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顺序改变:原顺序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现在顺序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第1节1、本节聚焦问题细胞中的主要元素改为细胞中的常见元素。
2、增加了一个关于人体细胞与玉米细胞的思考讨论。
3、删除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干鲜重的百分比的文字描述及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干鲜重百分比的饼状图。
4、删除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C是最基本元素。
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导图没有了,列表式的含量变为圆饼状,后面增添文字对数据的分析(比如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6、①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中去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材料多了葡糖原浆、白萝卜原浆、鸡蛋清稀释液,少了花生种子匀浆。
③方法步骤中少了记录表格。
④脂肪的检测只有切片显微镜观察法,删除了组织液观察法。
⑤实验多了色彩图,便于了解颜色反应变化。
第2节少了幼儿与老人、水母的图。
增添了水的化学性质介绍,无机盐的例子增加了。
第3节1、问题探讨改为葡萄糖对细胞培养的作用。
2、本届聚焦多了一个对健康生活的帮助。
3、二糖少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4、多糖对了几丁质。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生物教材也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两者的差异和改进之处。
在教材内容方面,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旧版教材注重的是知识点的堆积和死记硬背,而新版教材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版教材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科学的原理和应用。
在知识结构和组织方式上,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更加系统化和逻辑化。
旧版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是孤立的,难以形成整体的体系,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零散和无法串联。
而新版教材将知识点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分类和分组,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记忆。
新版教材采用了更加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旧版教材中注重的是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对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的培养往往忽视。
而新版教材在每个章节中都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教材还注重对学生科学道德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伦理和规范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中⽣物必修⼀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中⽣物必修⼀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原创马琪翔徐说⽣物3天前新教材是由《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修订⽽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中⽣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中⽣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改⼀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
其中“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性更强了。
增加了⼀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解的作⽤,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性。
新教材必修⼀知识框架旧教材必修⼀知识框架⼆.情景式话术新教材在具体落实学⽣⽣物学学科核⼼素养发展⽅⾯,没有采⽤贴标签的⽅式,⽽是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让学⽣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发展核⼼素养。
第⼀,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论是章⾸页,还是各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都强调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原实验教材中,有些问题情境为虚拟情境,教材修订时都改为真实的问题情境)。
例如,第3 章章⾸页问题情境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这⼀真实的问题情境。
第⼆,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
有些章节,“问题探讨”创设的情境,到教材正⽂介绍和习题中,还在不断呼应。
例如,第1 章第1 节的“问题探讨”的情境是:⼤熊猫与它吃的冷箭⽵虽然形态迥异,但都是由细胞组成。
生物新课标新教材的分析对比《分子与细胞》与必修一湖大附中陈晓方2009年9月湖北省也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改革的直接举措是新教材的推广以及伴随着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形成。
教师形成新课程理念的阵地之一就是钻研教材,熟练地把握好教材,从而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因此,为了更好地交流,我根据本人在应用《全日制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尤其是本教材与旧教材的变化与大家进行交流。
我认为本教材首先是改变了原书的结构,以模块分子与细胞为主题贯穿全书,环环相扣,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等各方面进行阐述。
从全书来看,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一气呵成,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把微观的知识和宏观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和学习本书的内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内容的变化。
1、新教材删除的章节和内容:绪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光合作用的意义;人和动物体内糖的代谢;人和动物体内脂质的代谢;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化能合成作用移到光合作用一节);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2、新教材增加的内容: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胞膜系统得结构和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胞凋亡;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3、实验内容的变化:删减的实验内容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有的实验内容和题目做了更改,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增加的实验内容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细胞大小于物质运输的关系。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差异,探讨了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特点、旧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优缺点、以及新旧教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揭示了教材更新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启示。
文章旨在提供对教材更新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教材研发方向的展望,为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内容特点、优点、不足、方法、应用、教学效果、评价、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重要性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和变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对比分析还可以促使教师重新审视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通过这种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进行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
作为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主要教材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在教材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相继问世,而旧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也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人们开始关注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探讨它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特点、理清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1章走进细胞第1节1、原标题“从生物圈到细胞”现标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问题探讨原“SARS病毒”现“大熊猫和冷箭竹”。
3、①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由原教材第二节改为新教材第一节②增添细胞学说意义③增添科学方法归纳法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资料分析材料删除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只留缩手反射。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增加植物的结构层次(冷箭竹),动物由乌龟变为熊猫。
6、思考与讨论问题改变。
7、课后练习题增加病毒模式图。
第2节1、蓝藻改名为蓝细菌,蓝球藻改为色球蓝细菌等。
2、增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练习题增加支原体结构模式图。
4、复习提高增加眼虫、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结构图。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章节顺序改变:原顺序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现在顺序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第1节1、本节聚焦问题细胞中的主要元素改为细胞中的常见元素。
2、增加了一个关于人体细胞与玉米细胞的思考讨论。
3、删除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干鲜重的百分比的文字描述及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干鲜重百分比的饼状图。
4、删除C、H、O、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C是最基本元素。
5、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导图没有了,列表式的含量变为圆饼状,后面增添文字对数据的分析(比如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6、①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中去掉了淀粉遇碘变蓝。
②实验材料多了葡糖原浆、白萝卜原浆、鸡蛋清稀释液,少了花生种子匀浆。
③方法步骤中少了记录表格。
④脂肪的检测只有切片显微镜观察法,删除了组织液观察法。
⑤实验多了色彩图,便于了解颜色反应变化。
第2节少了幼儿与老人、水母的图。
增添了水的化学性质介绍,无机盐的例子增加了。
第3节1、问题探讨改为葡萄糖对细胞培养的作用。
2、本届聚焦多了一个对健康生活的帮助。
3、二糖少了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4、多糖对了几丁质。
新人教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变化评析2019年秋季,部分省市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是以原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为基础修订而来。
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在一些概念的描述上进行了更改。
以下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及必修2《遗传与进化》为例,阐述概念的不同之处。
1. 脂肪必修1旧教材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的旁边又增添了图示,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的难度。
2.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3.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4.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评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增加自由扩散的别称,即简单扩散。
更改后的概念与大学教材相统一。
5. 协助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